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0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1/2149

  桌子上别的菜不多,除了木耳蘑菇豆腐豆腐皮土豆外,基本上就全是肉了。
  什么炒得煮得闷的炖的全是肉,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公社书记社长韩广家边防连长加上江唐连人坐一桌。
  万峰和公社民政土地办两位官员以及派出所所长和东道主詹红贵和坐一桌。
  酒桌上的酒在当地是商店能买到的最贵的酒,烟同样也是最贵的烟。
  就成山这一地区而言,这绝对是一桌上档次的酒席了。
  人家那张桌喝到什么程度万峰管不了,他这张桌子喝到什么程度就全在他了。
  他今天也破例倒了一杯白酒和两位政府官员频频碰杯。
  能在官场上有一席之地的人都不是白给的,两个官员对万峰也十分热情。
  能和军方两个级别不是很低的人混在一起,如果他们认为万峰什么也不是那就是眼睛有病了。
  同样,万峰这么一个人物住在詹红贵这样一个破烂的家庭里,无形之中詹红贵的身份也被拔高了不少。
  因此这两个官员不但和万峰热络不少,就是对詹红贵也是另眼相看。
  万峰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老詹,你这手臂是怎么回事儿呀?”管民政的向官员有意无意地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平日和这些官员没什么交道的詹红贵心里紧张,连话都说不囫囵了。
  这还得万峰出马。
  万峰就把詹红贵的遭遇说了一遍,当然能往大了说就不许要低调。
  这个时候有骡子当然不能出驴了。
  万峰把詹红贵的悲惨遭遇形容的闻者落泪,连詹红贵听着都脸红了。
  这货也太特么能虚呼了,就算我的生活不如意可没悲惨到这种程度呀。
  万峰在这里夸大其词可不是信口胡柴,像詹红贵这样的人最起码属于残疾人吧!而且还是很高段那种残疾人。
  可惜万峰对残疾人的等级不清楚,不知道詹红贵这样的算是什么等级的。
  但一定很高就是了。
  这个公社怎么也得给点什么福利吧!像这样的人若是创个业什么的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吧?
  向民政助理答应给詹红贵评残废等级,然后公社会发一些福利什么的,并且承诺詹红贵要自力更生创业民政部门一定会大力支持的。
  要的就是这个,在和民政助理碰了一杯后,万峰就提出詹红贵想在公社开个小商店自食其力的事儿。
  向助理说没问题,要办理营业执照什么的到时候到公社找他,他可以带着詹红贵去办理,而且残疾人还会有免税措施。
  要是就是免税,不免税哪里需要费这么多的口舌。
  开商店的事儿基本就差不多了,那么下一步就该讨论地方的事情了。
  这个问题自然就要问管理成山公社的管土地的人了。
  冯助理就是成山公社管理土地的土地姥。
  华国不论什么地方,只要是管理土地的人基本都是领导的亲信,因为这是个肥差,这么好的差事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干上的。
  万峰就提起了上午他看到的那栋坍塌的房子。
  “那栋房子原先是一户人家的,因为那栋房子时间太长了,他家就申请在别的地方盖了一栋,那栋房子的所有权现在归公社土地管理所所有。”
  这事情就好办了。
  “我大哥就看中那地方了,我们准备把那栋破房子收拾收拾,手续这问题还得麻烦冯助理了。”
  “这事儿好办,公社现在也鼓励农民多开发家致富的路子,这个我们一定支持。”
  三言两语,万峰就把这块地皮替詹红贵争取来了。
  现在就差户口问题了。
  这就要麻烦派出所了。
  前面两位政府工作人员对一个残疾人大开方便之门,派出所的所长也不是没看见。
  他也不能扯后腿不是。
  因此户口的事情也没费多大的周折。
  当然酒桌上的事儿也不一定当真,有人酒喝完了事儿就忘了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所以过后还是要意思意思滴。
  当然单凭一顿酒也不可能获得这些官员的大力支持,万峰又不是本地人,过几天就会走了。
  所以人家敷衍他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万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要在成山公社投资干点什么的想法,这就不同了。
  万峰也确实有在这里干点什么的想法。
  ……
第1201章
没事找事
  不过要在这里投资干什么万峰暂时还没想好。
  如果有了什么项目,在这里投资也不是什么坏主意。
  这里万峰还真没看到有什么可值得投资的,至于行不行先把话放这再说,如果实在找不到什么项目那就算是胡扯了,反正也没损失什么。
  打铁要趁热,吃完饭在万峰拉着詹红贵坐着边防站的吉普来到了成山公社,首先落实了那栋破房子的事情。
  当然这块地皮也不是白给的,那是要花钱的,花了二百元买下了这块地皮。
  冯助理还亲自给做了丈量。
  这块地皮可以盖五间大间领的房子,两边还可以盖两间厢房。
  不说别的,等詹石头长大的时候,这块地皮钱就能值好几万。
  “正房这里盖五间瓦房,两边盖厢房,大门口盖成门房。”万峰给詹红贵规划。
  詹红贵疑惑:“盖这么多厦子和门房有什么用?”
  “门房在道边是做商店用的,厦子当然是当仓库的,将来你兼做批发的时候没仓库你玩啥呀?”
  “那这得多少钱呀?”
  “别老想着钱,看到对面小学中学两个学校没有?我告诉你你不用去赚别人的钱,就这两个学校学生的钱,一年最少也能给你带来三四千的利润,至于路过的那都是外赚的。”
  “能赚这么多钱吗?”
  詹红贵没做过买卖,根本不知道商业上的事情。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我这还是保守的估计,如果学校的学生多,还不止这个数。”
  如果这两个学校有上千的学生,就算现在的学生手里的零花钱不多,但一年赚个三四千没啥问题。
  这边上还有政府以及过路人呢。
  这样算在一起,一年五千的利润是手拿把掐的。
  “那进货怎么办?到哪里去进货?”
  “这个有专门批发的地方,到县城去进就行,这里离你们县城六七十里,到时候雇车去往回拉就行。像一些小东西会有小贩子送货上门的。到时候,你负责在外面跑货,嫂子在家专门经营,既不用风吹日晒,也不用出力,多好!”
  计划再好如果只停留在纸面上就是空想。
  有了地皮不开始张罗那就是懒惰。
  下一步当然就是盖房子了。
  问题是现在已经十月中旬了,离上冻多说也就半个月,半个月盖起一栋房子那是天方夜谭。
  但是把地基打起来备个砂石料还是可以的。
  万峰算计了一下,五间瓦房两边厢房和门前的门房,这栋房子盖起来估计得四千块钱,弄不好要要超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1/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