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2149

  “我们砖瓦厂的产品有销路了。”
  有掌声响起。
  “这一回不是一般的销路,而是大大的销路,我们红砖几乎等于被人家包销,水泥瓦我们接到了十万片的销量。”
  这一次的掌声如潮,房盖差点被掀起来,大家拼命的鼓掌,所有人的脸上都激动不已。
  “大家加油干,好日子就快降临了,我只是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我的话说完了,下面继续干活!”
  待社员们出去后诸平凑了过来:“队长!你刚才说我们接了十万片瓦的制作任务?”
  张海点头扬了扬手里的那几张纸:“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到冬月底之前前我们要供应十万片瓦。”
  诸平扑通一声瘫坐在地上:“我说队长这是谁弄来的任务?”
  “你外甥呀。”
  诸平的眼睛就落在了万峰的身上:“外甥!你不会是想害你舅舅吧,咱们现在一天就能生产二百片瓦,我拿什么去完成十万的产量?”
  “你看,卖不出的时候一个个急得火上房,这有了订单你们又嫌多,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扩大产量呗,明天让肖德祥给我们再做一千套模具,红砖他们的要求是有多少要多少并没有具体的数字,我们可以把压水坯的人调一部分过来,这房子面积不够用再盖一栋,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反正我把订单弄来了,你们能不能生产出来就不关我的事儿了,还有明天派一挂马车拉五百红砖和五百片瓦先送过去,人家要看看样品,哎对了,我明天也需要一挂大车,最低得两个头,大车明天早晨五点半到山顶老梁头瓜地等我。”
  说完,万峰就离开了砖瓦厂正准备离开,他小姨诸艳鬼鬼祟祟地过来了。
  “让你买的东西都买回来了?”
  “买了,都在这里,正好都给你,你去给分分。”
  万峰把身上背得挎兜摘下来,把里面的白布拿出来然后把包交给了小姨。
  小姨拿着包欢天喜地的去了。
  万峰骑车离开砖瓦厂来到栾凤家。
  栾凤穿着那件山寨运动服正在缝纫机上扎扎扎,看到万峰来两个眼睛都笑出星星了。
  万峰把白布扔到她家的柜子上:“别老一天到晚的趴在缝纫机上,该出去转转就出去转转,别累坏了眼睛。砖瓦厂下工后可能会有人要找你往衣服上缝杠杠,布我买好了,价钱也都讲了,缝一件衣服杠两毛钱。”
  “啊?她们都买了?这些眼馋货,看人家穿就跟着眼馋。”
  女人就这点不好,只能允许她自己漂亮不能忍受别人也漂亮。
  “十六七个人买呢,要是都让你给缝你能赚三块多钱。”
  “这么多!”栾凤转脸就神采飞扬了。
  “你姥姥的衣服我做好了,你看看行不?”
  栾凤从里屋拿出一个布包,从布包里拿出一件衣服。
  衣服做的中规中矩,前襟是那种用线编织的排扣,尽管略显粗糙了一点。
  “不错不错,衣服我拿走了,那两尺白布你也不用给我钱了,就当这件衣服的手工钱了,好了,我走了。”用一张报纸把衣服包起来走出了栾凤的屋子。
  栾凤笑意盈盈地送万峰到门外,水汪汪的眼睛一直看着万峰上了山梁,来到老梁头的瓜地。
  老梁头正在瓜地不知道瞎忙什么。
  万峰走进瓜地随手揪了一个瓜,一拳砸开咬了一口。
  “呸呸!是生的。”
  老梁头笑得嘎嘎的:“你也算卖了十多天瓜了,竟然还分不清生熟。”
  “谁说的,我是没注意。”
  老梁头扔过来一个瓜。
  一边吃瓜一边问:“老头,带板链子的马车一车能装多少香瓜?”
  老梁头似乎没听懂万峰的话:“带板链子?”
  秋天拉玉米的时候,马车都要带上板链子,板链子就是一些一米高左右的木板用废弃的自行车外带或者胶皮帆布什么的一块块连接在一起,用是时候立着放在马车上,类似于机动货车的车厢板,就是为了扩大装载面积的。
  老梁头挠头:“没实验过,怕是最少也得五六百斤吧。”
  “那就六百斤吧,你就照着十元钱的下吧,明天早晨五点半我来装货,在五点半前你得把瓜给我下出来,能做到不?”
  一分五一斤的香瓜十元钱能装六百七十斤。
  老梁头沉思了一下:“没问题,实在不行叫我儿子来帮我下瓜,但是你一下拿六七百斤你能卖完吗?”
  “那就是我的事儿了。”
  万峰一边往园子外走,一边揪了几个香瓜揣进兜里,这一园子瓜用不了几天就该下梢了,再不卖就来不及了。
  回到姥姥家正是吃完饭的时候,姥爷姥姥小舅小姨齐聚一堂。
  万峰把用报纸包着的衣服放在桌子上:“姥姥,你的新衣服做好了,等吃完饭穿上试试。”
  诸艳哪里会等到吃完饭,一把抓过报纸撕开把衣服拿出来。
  “哇!好漂亮,妈!你穿上试试。”
  “可不可惜这钱了,做什么衣服,我都多大岁数了。”
  尽管姥姥嘴里唠唠叨叨,但小姨还是三下两下就把衣服套在了姥姥的身上。
  尽管衣服的颜色不是红色的而是大酱色的,但是穿在姥姥的身上竟然给人一种红彤彤的感觉。
  衣服上那些圆形的牡丹花在灯光下清晰地显露出来似乎散发出隐隐的光芒,显然出雍容华贵的美感。
  眨眼之间,姥姥仿佛就换了一个人,仿佛一下年轻了十岁。
第0145章
天要下雨?
  真是人靠衣服马靠鞍,只是这么一件衣服就让年已近六十岁的姥姥焕发出了青春。
  诸艳还拿来了她那一尺多长的半截大镜子,围着姥姥左照右照。
  “死孩子,别照了,好了,我还要喂猪呢。”姥姥急急忙忙地脱下衣服然后拎着猪食桶出去了,在出屋门的时候万峰看到姥姥用手擦了一下眼窝。
  “姥爷,等过年的时候我也给你做一件新衣服。”
  姥爷只是微笑既没表示反对也没表示赞同。
  “就我什么也没有。”小舅在一旁唉声叹气。
  万峰从兜里掏出几个香瓜:“那!你有这个。”
  诸平一看是香瓜拿过一个就开始咔咔咔,你看没心没肺的人都是这味儿。
  “小姨,那些衣服你都给人家了?”
  “还用给,这些不要脸的家伙都抢了,一下工饭都不吃就跑栾凤家去了排队缝杠杠去了。”
  洼后的这些娘们如果人人都穿这种山寨的运动服势必会在将威大队形成一个冲击波,万峰不信别的队的娘们们能耐得住风光都被洼后人抢走这股潮流,她们必将也跟着凑热闹,那么栾凤就是缝杠杠也能赚一笔小钱。
  估计把缝纫机的钱赚回来不成问题。
  当这股风气再蔓延呢,蔓延到全公社乃至孤山公社黑礁公社,这是多大的一个市场呀。
  当然人家不一定都会到栾凤这里加工,毕竟各个公社都有成衣铺。
  但起码栾凤在这一带是打出名声了。
  如果有可能自己加工衣服呢?
  如果栾凤自己把衣服加工出来出去卖是不是这个市场就占领了?
  如果万峰没记错的话,八零年西柳大集的丁启山已经在做裤子上有一定的规模,西柳大集也出现了雏形。
  到八二年西柳就出现了国家正式批准的服装交易市场。
  如果洼后开办服装加工厂,产品除满足本地需求外完全还可以拿到西柳集市上去消化库存。
  一旦开启不但能解决将威大队贫穷面貌,还能大大拉动当地的经济,甚至能造福一方。
  这绝对是一个可以实行的计划。
  红崖县有纺织印染厂可以供应布匹,人员方面栾凤可以培训,洼后的大姑娘小媳妇也不老少,到年底怎么也学会了,服装的样式自己的脑袋里有的是。
  唯一欠缺的就是布票了,没有布票就买不到布,买不到布这些计划就是空中阁楼。
  布票这玩意要八三年的十二月份才会全部作废,这还有两年的空窗期,到哪里去找大批量的布票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