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5/2149

  接下来又发了一些员工们从来没听说过的奖项。
  什么助人为乐奖,救死扶伤奖、抗灾救险奖等等。
  而车间里一批虽然没有革新发明但平时任劳任怨工作的员工也计有几十人次获得了三百到一千之间的不同奖励。
  这些获奖者对南湾厂员工的触动并不算太大。
  对他们触动大的几位另类的获奖者。
  加工车间一位青年员工夏天在因纳河里救了一位溺水的儿童,他得到了两千元的救死扶伤奖金。
  家住黄辉村的一个三十岁的员工,几年如一日地为本村一对孤寡老人夫妇挑水让他获得了两千五百元的助人为乐奖金。
  还有勇擒小偷,打抱不平等事迹的员工获得了从五百元到两千元不等的奖金。
  这十多位获得社会新风奖的获奖者的事迹对员工的触动比较大,原来一些生活里并不起眼的好人好事也可以得到丰厚的奖金。
  这些获奖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获奖之列,当诸勇念出他们的名字,当他们从万峰的手里接过奖金的时候,真的是喜出望外。
  懵比糊涂的有之,喜笑颜开的有之,感动垂泪的亦有之。
  下面的南湾厂的员工也议论纷纷。
  万峰就是通过要通过物质上的奖励来树立南湾厂员工心理正确的世界观。
  一件件生活里并不起眼的小事在这里被放大,通过宣传奖励由一点带线再成片让将威形成拥有良好社会风气的局面。
  将威不但人要富裕,精神方面也要健康发展。
  在颁奖会上万峰宣布,只要南湾厂在一天,这些个奖项就会永远的保存下去。
  工厂会成立社会新风奖的核实审议小组,专门发掘核实这些好人好事儿,每到年底就颁发出数量不菲的奖金。
  他还鼓励员工,只要平时多出好事儿,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南湾厂上千员工,这一上午,万峰发出了二百多万的奖金。
  虽然仅仅是去年奖金数的五分之一,但是一些关系到身边的新奖项的出现让员工们的热情依然如火。
  同一时间,作为龙头的南湾厂放假,那些附属于南湾厂的配套厂们自然也放假了。
  整个南大湾里所有的烟窗停止了冒烟,所有的机器停止了运转。
  往日机器声喧闹的南大湾一时间陷入了平静之中。
  服装厂也跟着在这一天放假。
  服装厂的奖金分配一点都不复杂,一年工作到累积的天数,平时没有偷摸的问题,每个员工都会得到千元的物质现金奖励。
  今年服装厂整体盈利在千万元以上,拿出其中的十分之一发奖金是服装厂从成立时就有的习惯。
  奖金是和工资一起发放的,发完工资奖金栾凤就宣布放假。
  然后莺莺燕燕们就像放羊一样一路欢歌笑语地涌出工厂的大门,涌向了千米之外的洼后集市。
  栾凤最后巡视了一遍工厂之后,和张璇驱车使出服装厂大门的时候,正看到万峰坐着一辆南湾厂里的卡车,带着南湾厂后勤部门的领导不知道要去向哪里。
  栾凤拦车问明了情况。
  原来她家这货是带着物资去慰问将威村所有的贫困家庭。
  办事一向爱凑热闹的栾凤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做这样的善事,当场决定明年服装厂也有举办类似的活动。
  将威虽然是红崖县最富裕的村,但是依然有贫困人口存在。
  这些家庭大部分都是年老力衰的孤寡老人家庭,他们出于先天原因或者是后天的不幸膝下没儿没女失去了生活来源,或者是因为身体病患的原因无法从事儿社会劳动形成了自己的贫困。
  这些人的比例并不低,整个将威村大概也有十几二十户左右,他们平时只能靠村里和政府给的一点补助和亲戚的一点接济艰难度日。
  以前万峰过年期间不在家,也无暇顾及这些事情,今年年前他都在家里,就决定把这些事情捡起来办办。
  都号召全厂的职工做好人好事,南湾厂自然也要起表率作用。
  万峰就让后勤采集了米面豆油鱼肉甚至还有过年的鞭炮等物资,按照后勤成立的那个小组采集的讯息一家一家地送达。
  当时并没有现成的桶装油,万峰从油坊买来豆油,在集市上采购了那种方形的塑料壶,自己找人装壶。
  大米白面也是采购的溢价粮,自己买面袋子分装。
  当然那些懒汉不在万峰关心的行列里。
  一个正值壮年的人没病没灾的人家里穷得叮当响,这样的人万峰不但不会管见面说不定还会痛骂一顿。
  在将威这样地方都穷成这样,还活着有什么意义。
第1467章
敬老院和福利厂
  不要以为这样的人没有,这种人在全世界哪个地方都是存在的,不说那些以懒惰闻名的外国人,就是在以吃苦耐劳著称的华国,这样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农村哪个村子还没两个屯大爷。
  这类人平日不是好酒就是嗜赌,游手好闲什么正事儿不干,懒得跟猪是一个种族但偏偏脸皮还贼厚。
  万峰今天就遇到了这么一位。
  离南湾厂最近的村子是左边隔着南大湾西岭的卧虎村,正面的小树屯以及右边隔着东岭的周家小队。
  周家和山后两个队是离将威中心地带最远的两个小队,山后在将威西北角周家在将威东南角。
  万峰出门的第一站选的就是周家。
  南大山经过这两年的治理,由将威村和小树屯小队出资在山上已经修出了一条绕山一周的水泥路。
  绕山路在南湾厂地段就在南湾厂的后面,还留了一个上山的入口。
  从这里上山到东南角位置有一个岔路直通周家村。
  万峰所坐的卡车就这样先来到了周家。
  在将威村来说,周家是最穷的小队之一。
  以前是,现在也是,虽然这两年整个周家小队的人也都在南大湾里的各个厂子工作,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但依然是将威最贫穷的小队。
  周家村里贫困的家庭比较多,经过统计有五户人家生活在赤贫之中,这在将威村是比例最多的。
  五户贫困家庭其中两家是绝户,没儿没女家里就剩老两口。
  一户是男人后天遭遇不幸下半身截瘫,家里只有女人种了几亩薄地拉扯着一双儿女。
  还有一家是两口子常年有病导致的家庭贫困。
  最后一家是一户残疾人家庭,男人是个瘸子,女人是个哑巴,两个人打工各个厂子都不要,只能在家里种地。
  卡车首先到达的是一个绝户家庭。
  万峰送去了一袋面一袋米两壶十斤装的豆油,两盘鞭和五十个一捆的二踢脚外加五百元的现金。
  所有的东西和钱算在一起大概六百元左右。
  老两口感动的抹着眼泪,拉着万峰的手一个劲儿地说谢谢。
  看着两个孤寡老人激动的样子,万峰的心里一阵触动。
  他拿过那种由那个福利小组统计出来的名单,看着上面的名字。
  将威一共有这样的孤寡老人二十八人,其中配偶还在的有二十四人,纯孤身一人的四人。
  看着这么多人的名字,万峰心里起了盖敬老院的心思。
  虽然乡里也有敬老院,但是因为离将威远的原因,农村很多人并不愿意去,就守着家乡这一亩三分地,除非万不得已才会到乡敬老院去。
  但万峰在将威盖敬老院这些孤寡老人就没有这种思乡的心情了。
  如果盖敬老院就需要村里乃至乡里的配合。
  他可以出钱盖房子,但是得有人出地有人出服务人员和均摊敬老院平日的各项费用吧。
  这些钱虽然他可以都自己出,但那样怕有博名声的非议。
  他不想自己太张扬,保持低调是原则。
  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准备抛头露面的。
  这个等过完年和小舅以及各个小队的队长商议一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5/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