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2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6/2149

  “其实她不来也行,填上就完了。”
  在没有电脑系统统计和数据库的时候,办证确实随便不少。
  “办证需要多长时间?”
  “我都打过招呼了了,应该很快。主要是就是来回跑麻烦,先到文化稽查大队然后到电信部门最后到工商。”
  “别耽误时间,咱们走吧。”
  出门上车先到文化稽查大队。
  “要是证办完了,设备什么时候能到?”万峰驱车前往文化馆,一边开车一边问。
  “设备好像得过一段时间才能来,我听电信人的口气,好像得从渤海往红崖调,得三四天吧。”
  这还行,只要不是十天半拉月就行。
  因为闫凌提前打好了招呼,办证还真没费多少时间也没遇到什么障碍,很顺利。
  每个单位都有现成的证书,拿出来贴上名字籍贯民族什么的后,盖上钢印红章然后交钱就搞定了。
  文化方面办个证五百多块,工商办个证一百多块,剩下的钱全特么花电信上了。
  办证加频道加入网什么的,一万多块没了。
  那个时候就这样,只要和通讯有联系的东西,什么东西都得入网,入网就得交入网费。
  按个固话还好几千入网费呢。
  接下来就是谈设备了。
  电信部门负责设备的人接待了万峰三人。
  全套传呼台设备十六万,这和万峰估计的价钱差不多。
  “如果不要电脑会少算多少钱?”万峰问了对面青年一眼。
  五六台电脑就能省下五六万,凭啥不试试。
  他的钱又不是风刮来的,海水潮上来的,省一个是一个。
  “不要电脑?没有电脑你们怎么打字上传数据解码什么的?”青年奇怪地反问。
  “我们打算自己组装电脑。”
  “你们自己能组装电脑?”青年看白痴一样看着万峰。
  组装电脑,这怕是他今年听到最好笑的笑话了。
  作为高大上的产物,市面上最便宜的电脑两万二,当时买电脑的人连拆都不敢拆开看看,这货竟然说他们能组装电脑?
  “我们当然能组装电脑,说不定过两年你就能买到我们生产的电脑呢,我都想好了,我们的电脑就叫华光电脑。”
  青年咔吧了两下眼睛:“你是将威南大湾的?”
  “咦!你知道南大湾?”
  “不知道南大湾还算红崖人吗?”
  “可我没说南大湾呀,我只说华光了你就联系到南大湾上去了?”
  青年笑了:“我年底的时候买了一台华光牌小神童学习机,就是南大湾产的。”
  这越说越近了,那就是老子的厂子产的。
  “华光学习机就是他公司生产的,那广告还是我公司做的呢。”闫凌在一边洋洋得意地说了一句。
  浅盘子嘴,谁让你说这个了?
  “既然学习机是你公司生产的,那说不定你们还真能做出电脑,你们的学习机做的就非常的好,就算一台简易的电脑,才五百多块,真便宜!”
  五百块还便宜?
第1490章
什么也不会干
  虽然万峰这边自己能组装电脑,对方也相信万峰这边能组装出电脑,但是电脑依然没省下来,人家说这是成套来的,不能拆开单买。
  既然不能拆开单卖,万峰也就买了两台。
  有两台做个样子,自己回去再补几台就完事儿,拷些软件上去还不一样,也就是一个传呼台又不是干什么研究。
  反正电信方面除了必须有的终端显示,其它的倒是没有硬性规定要买多少台电脑。
  传呼台做大的时候可以有上百个传呼小姐上百台电脑,但没做起来十几几十台电脑也不是不能干。
  万峰这是才干,买个三台两台你也说不出什么来。
  交钱后万峰让张璇先开车回去,自己又到医院分别去看了刘胜安和韩广家后,到天中午时坐车回到了将威。
  回到将威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李泉在南大山半坡位置选择了一块平坦的地方,面积大概在二百平左右。
  这么小的地方要盖四合院有点施展不开,只能建成小楼了。
  南大山最高的山峰上还要建一座信号塔,该塔是铁塔由电信专业人员建设,当然费用另算。
  同时,万峰还让张璇自己写了一个招工启事,贴在湾口车站和几个显眼的地方。
  在选择好地方后这边由李泉代为向乡土地办申请,那边就把谭春带到了工地。
  要谭春找人设计小楼的样式和做一下预算。
  南大山现在也算是个景区了,虽然还没建设完毕,但这两年的建设已经有了雏形。
  因此这栋设计为二层的小楼就不能随随便便的建了,必要要契合南大山的风格,就算不能成为一个景点但也不能让人感觉别扭。
  当这一切落实完,在新厂选了一个空闲的房间买了八台电视接上八台学习机,作为新张璇招来的员工练习打字用。
  万峰不确定自己这两天会不会走,因此以最快的速度用一下午的时间把这些做完。
  效率不可谓不高。
  第二天,就有女孩过来应聘了。
  万峰亲自主持了应聘仪式。
  传呼小姐听力要好,口齿要清楚,反应要迅速,多少还要有点普通话的底子。
  对于容貌什么的要求倒是不算太高,看得过眼就行。
  来报名的姑娘有三十多个,万峰在里面选择了八人。
  栾凤还给她们做了一套工作服,前胸绣上了传呼台的名字:好利传呼。
  好利传呼是九十年代中期渤海地区最有名的传呼台,它的口号是:好运传千里,利大呼万家。
  当年它的规模不一定是渤海地区最大的,但名声是最响的。
  好利台老板是个球迷,在渤海队称霸华国足坛的时候,他经常包车包机带手下员工南征北战为渤海足球队加油。
  万峰觉得这口号非常不错,就拿来主义了。
  张璇本身是想要顺风传呼这个名字,但被万峰霸道地否认了。
  现在地方有了,尽管还没盖起来。
  人也有了,万峰从华光叫来一个师傅教她们打字。
  至于普通话方面由张璇教就可以了。
  龙江人大部分地区的话可能是国内最接近普通话的地区了,反正万峰听龙江人说普通话比京片子的普通话正宗。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来了。
  等小楼盖好等设备到来,等信号塔安装。
  今天是韩广家两口子凯旋的日子,一大早万峰就驱车到县医院去接梁红樱娘仨。
  爱凑热闹的栾凤坚决要去,还振振有词。
  作为朋友梁红樱生孩子的时候她没到场,如果出院她再不出现就是不近人情。
  这番话万峰没法反驳,很有道理。
  张璇倒是没吵着去,她知道就那么大辆车,回来的时候还有韩广家一家三口,她在凑热闹去就坐不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6/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