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9/2149

  女婿半个儿,白丽云对陈天赐还是很喜欢的,满脸笑容地跟着陈天赐在他的工厂里转悠。
  当年万峰给陈天赐想了这么个过渡性产业,不想这货竟然还干上瘾了,一年近百万的利润他很满足,也没什么向其他方向发展的雄心了。
  看着这货一副满足的样子,万峰也就不再管他了。
  能专心做一样事情也是优点。
  这方面万峰感觉陈天赐比自己强,起码人家就专心做透明胶,而自己这东一耙子西一笊篱的弄了一堆项目。
  周炳德显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小万!你这项目弄的是不是太多了,这样会分散公司的财力人力,到最后说不定一事无成。”
  “干爹!这一点我也注意到了,虽然我铺的摊子也不算是乱铺,都是基于本公司的特点而铺的,但确实现在的规模有点铺得太开了。”
  万峰确实认识到这个问题了,现在他算是终于明白自己的集团要往哪个方面发展了。
  在电子方面现在小有成绩后,万峰调整了集团的发展方向。
  原来的他要做的铲车和拖拉机项目他准备搁置了。
  本来这个月要推出的系列铲车,就被他给按下去了,他准备把铲车和将来的拖拉机项目转移出去,集团以后专门在半导体和汽车制造上下功夫。
  至于这两个项目转移给谁万峰心里也是有眉目的,洼后机械厂就非常的适合接手这两个项目。
  本身洼后现在依然还在生产从12到18马力的四轮拖拉机,将来生产大马力拖拉机也算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洼后的技术力量和南湾厂是没法比的,他们在研发一途上已经没什么能力,只能守着以前的老本过日子。
  尽管这些老本还能让它们对付个十年八年的。
  但过了这个时间段呢?
  在摩托车上,70摩托估计能对付到九十年代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那个时候别说90满天下了,就是125都满世界跑了,70摩托必定被淘汰掉,洼后是没有研发新摩托车的能力的。
  如果洼后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生产配件也是能对付个温饱的。
  但那就等于混吃等死了。
  至于四轮子拖拉机淘汰的速度会慢一些,毕竟农村的科技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慢的。
  但也不会超过二零零零年,四轮子几乎会被三轮子全面的替代。
  好在洼后还有个三轮子项目,但要是做不好也照样会被淹没。
  时风五征可不是吃素的。
  万峰是觉得洼后有能力也非常适合接下铲车和大型拖拉机项目,并且因为和南湾集团离得近,有什么问题南湾厂就给解决了。
  但这个不是万峰一厢情愿,就算有这些便利条件洼后也不一定接手。
  如果洼后不愿意接手,他也有备选。
  红崖柴油机厂也是不错的选择。
  柴油机厂这些年在江洪国的领导下,在将威企业的鼎力支持下,发展的相当好,现在已经成了红崖的明星企业。
  工资和福利待遇都是红崖县的一流。
  柴油机厂现在也是有了很多富余的资金。
  去年江洪国也想万峰透露过要扩大生产项目进行再投资的意思,当时万峰告诉他再等等,时机还不太成熟。
  其实是没想出什么适合柴油机干的项目。
  现在也许是时候了。
  铲车南湾厂这里有全套的图纸,柴油机只要接手过去进行消化后按照图纸生产就行。
  就是项目有点大,怕他们的规模承受不了。
  如果洼后机械厂能和柴油机厂联合起来生产那就完美了。
  柴油机厂可以生产铲车的系列发动机,洼后生产后桥变速箱之类的。
  最难的V8柴油机已经被南湾厂破解,柴油机照着图纸上的数据做就行了。
  两个企业一联合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这样两个企业不就进行互补了吗。
  而转移了这些项目后,南湾厂可以把研究铲车的人合并到柴油发动机研究部门,成立一个汽车部件厂,开始专心地研究汽车。
  集团以后会以汽车摩托车半导体为主,以高档的机床生产为辅不再涉及其它的领域。
  这样不论是科研资金还是生产资金都不会出现紧张的局面。
  要不还是进行合资的模式,南湾厂出技术和图纸,他们两家负责生产,到时候三一三十三。
  等找个时间和洼后机械厂谈谈,然后再和江敏她老子谈谈,把这个事儿解决了。
  “干爹,咱们不研究我们公司的事情,还是回到校长这个问题上,你到底干不干呀?要不我再领你去敬老院看看,你领着一群老头老太太天天做广播操也不错。”
  “拉倒吧,与其带着老头老太太做操,还不如在这里当校长呢。”
  “那就这么定了,这个学校你就是校长了。”
  万峰相信有几十年领导一建公司经验的周炳德挂帅技校,这个技校就是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第1528章
攻占深圳市场
  技校起个什么名字让万峰烦恼不已。
  万峰自己想了半天也没想好,只好找厂子里的高层们研究。
  名字倒是很快就征集到了一批,但是万峰一看脸就绿了。
  飞翔、翱翔、腾翔……
  这些人怎么回事儿呀?是不是故意来恶心自己的?
  其实人家想的也没错,既然是奔着培养人才,叫翔不是很正常吗。
  不成才就是废材,成才了就像丑小鸭变天鹅一样自然就飞翔了。
  没毛病呀!
  关键是这些人压根不知道后世也不知道哪个缺德的把动物的某种排泄物和翔挂钩了,而无语的是竟然还成了流行语弄的在华国人人皆知翔代表的是什么。
  万峰哪里会让自己的学校和翔划等号,那不等于培养些屎了吗。
  坚决不行。
  最后还是诸勇取了个腾飞的名字。
  虽然俗了一点。
  八九年五月三十号,腾飞技校举办了奠基仪式。
  这回因为只是一个普通技校,因此也没邀请谁出席,就是万峰和周炳德自己举行了个仪式。
  仪式完毕后,谭春一声令下,他手下的工人就进入了已经设计好的工地开始挖地基。
  这边万峰参加完技校的奠基以后就马不停蹄地到了敬老院。
  今天也是敬老院入住的日子,他是敬老院的捐赠人自然是要出席的,一同出席的还有将威村干部和洼前小队的队干部。
  村里用三四天的时间,把敬老院的服务人员安排好了,诸平安排的敬老院院长是个洼前队的人,万峰不是很熟悉。
  但也没问,诸平这么安排一定有他的道理。
  将威的孤寡老人和没儿没女的老人一共有近三十人。
  其中有两对老人不愿意来,实际入住的是二十四人。
  还有一些有儿女的人也想来,这个自然是不和规矩的。
  将威村长诸平先做了发言,万峰也说了两句,随后在鞭炮声中,这些老人走进了敬老院。
  这些老人被洼前那个赵姓院长安排了住房。
  两口子的就住一间房,孤单的老人通常都是两个人住一间房。
  入住率还不到一半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9/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