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6/2149

  “这是真的”万峰疑惑地问。
  他知道八十年代华国在半导体方面就是比世界落后也没落后多少,但是到了九十年代突然就不行了,原因他并不是很清楚。
  “我就是从那个厂子里出来的,米总哪里还有一些也是从哪里出来的人,有些还是去年出来的,就是感觉没有前途。不但五厂没有前途,尚海和电子半导体相关的企业都是如此。”
  改开初期,国家一千二百,只能割舍一些产业把有限的资金用到能即刻发挥效益的方面。
  半导体行业投资大见效慢,自然也就被割舍了。
  这是半导体行业的不幸。
  这对半导体行业是个不幸,但是对万峰来说却宛如福音。
  有这样的事情他还操心什么人才,连锅端来不就完了?
  但是冷静下来一考虑,万峰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一个民营企业,要并购国营企业?
  现在可不是时候,就是有这个想法也得几年以后才敢去实现。
  而且他就是想去招聘人才,也不敢明目张胆,挖什么主义墙角的帽子他可不想戴。
  人家虽然苟延残喘,起码还活着,自己一旦把顶尖的人才弄走,人家倒了,不怪到他头上才是怪事儿。
  这个罪名可是不轻的。
  哎呀这可怎么办?
  哪里有大量的人才闲置却不能为己所用。
  万峰把自己的想法和疑虑说了出来,程功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只是个科研人才,对社会上这些事情他也无能为力。
  万峰觉得他有必要到京城去向米广南和万首吾求教。
  也许他们能给他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法。
  下个月他们不是要组团去不卢塞尔参加博览会吗!
  到时候把这个问题拿出来摆一摆。
  说不定就圆满解决了。
第1546章
高端路线
  程功、张正阳、何明三人在脸响的年薪是四千多元,到了万峰这里,万峰信守承诺直接就把他们的工资涨到了一万二千元,和李达陈道顾红忠持平。
  俗话说无功不受禄,这工资刷就涨上来了,不干点什么怎么出门?
  程功三人就和顾红忠商议,第一步就以Z80芯片为基础,打造自己的第一代芯片:华光一号。
  虽然这块芯片已经有些过时,但是在市面上还是有很大需求的,未来一些低端的电子产品都会用的,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的。
  生产这种芯片不是为了赚钱,能达到收支平衡就行,主要是为了锻炼队伍,积累经验。
  然后在这块芯片基础上一点点的升级,用小步快跑的策略进行追赶。
  万峰对程功小步快跑的策略非常的支持。
  华国各个行业不就是用小步快跑的策略一点一点追上世界先进水平,并最后实现反超的吗。
  华光本身就仿制出了Z80芯片,就在这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自己的东西进行改进,程功三人在到达华光科技的第三天,正式开始打造华光一号芯片。
  当然虽然有仿制成功的基础,但是要设计一款有自己特色的芯片也不是三天两天就能成功的。
  这需要时间。
  截止到六月十五号,南湾厂上半年生产发动机二十二万台,到月底将达到二十四万台,基本上完成了五十万台的年生产计划。
  组装出整车十八万辆,基本上仍然处于这边出厂那么就被拉走的局面,没有一点库存。
  摩托车部门已经在着手生产90CC摩托车的样车,样式万峰直接就搬来了大阳90的样式,并顺手申请了专利。
  他还是那个策略,有那么多车型在脑袋里放着,凭啥还是自己费心设计。
  在这些东西还没出世之前是不存在什么抄袭借鉴的,我先做出来那就是我的。
  陈道很快就把车样形成了图纸,并很快把图纸分散到那些配套厂。
  每个配套厂就生产其中一个部件,还是不废多少时间,三四天后这些部件就汇集到了南湾厂。
  这就是整合的好处,大家分别只做一个部件,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如果单一一个工厂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的做,这台样车一年也不一定能做出来。
  90摩托的样车被组装出来了。
  接下来还会有其它的样车出现,并加入测试之中。
  在随后的一年左右时间里,这些样车会经过各种各样条件下的测试,沙漠戈壁、冬天夏天,水里火里的。
  直到各项指标达到标准,才会送到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最后的检测,合格后才会进入生产环节。
  虽然测试没万峰什么事儿,但是他骑着过过瘾总可以吧?
  上一世万峰拥有的第一辆摩托就是大阳九零,购买于九六年,花了六千三百元。
  这台车一直伴随他到二零零五年左右,最后五百元卖给了别人。
  这十年间,除了犯过点小毛病外,基本没出现过什么大的故障。
  因此卖给别人的时候,他还难过了好久。
  这款车哪里的设计都不错,但也有两个难看的地方。
  就是油箱和发动机之间的空间过大显得空荡荡的,又因为油箱下沿设计成了弧度更让这个地方难看了好几倍。
  因此在回忆这款车的样式的时候,万峰就把这里给改了一下,像后世的金城90那样在后架子和前叉之间加了两道弯梁,并且修改了油箱下面的那个弧度,这样那里就不显得光秃秃的了,而且因为多了两道钢梁,整车的坚固程度也有了加强。
  大阳九零另一个难看的地方就是尾巴,那真是像掉光尾巴毛的公鸡一样。
  但是只要加一个小货架子一下子就好看多了。
  现在万峰就骑着这辆经过自己改进的‘大阳九零’在外面驰骋了一圈。
  在驰骋到黄辉村的时候,车把一拐就拐进了刘胜光雇的那个院子,去看看刘胜光的油坊建设。
  刘胜光的油坊从五月中旬万峰从北晶回来的时候开始建设,到现在已经建设了一个月左右。
  说建设有点言过其实,就是以原来为基础进行修缮和改建。
  万峰第一次来的时候看到的那些陈旧的房子基本现在已经变了模样。
  改修的修该改的改,就算没有焕然一新但也像模像样了。
  原来沙土的院子此时也全部硬化,打上了水泥地面,只是现在还没干透,还有人在不停地往水泥地面上喷水养生。
  “设备去看了没有?”
  自己的厂子实在是没有时间,否则让李达的机床部门设计出一套榨油设备还不像玩儿一样。
  “设备我到工业市场去看了,基本已经选好了一套设备,是东山省一个厂家的产品,带自动机床压榨装置,对方给安装调试。”
  “价钱呢?”
  “稍微贵一点,比传统的设备能贵八千多块,四万三,待这里彻底收拾好以后他们就来安装。”
  万峰点头:“等你机器安装完了,我会把第二收豆子的钱给你,还有你可以到崔屯吴庆的塑料厂订做一些透明的圆形或者是方形的塑料桶,能装五斤油的,然后给自己的豆油起个名字注册个商标。”
  “啊!还需要这个呀?注册商标是不也得不少钱?”
  “熊样!这点钱算啥?你的油要走高端路线没有商标不成三无产品了?知道走高端路线有什么好处吗?”
  “啥好处?”
  你看这不纯牌正宗老农吗!
  “能多卖钱呗!你普通一斤豆油能卖一块五,你加个塑料桶贴个花花绿绿的商标,这五斤油拿到城里就能卖十块,懂了?”
  刘胜光两个眼睛像死机了一样:“有人买吗?谁会多花两块五就多买个塑料桶家去?”
  “你操那心干什么,你管他谁买呢,反正有人买就行呗,听我的。塑料桶的盖要带拉手的那种,你去我姨夫那里一说他就明白了。”
  “那一个塑料桶多少钱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6/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