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3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3/2149

  可惜香港人并没有抓住机遇发展出有自己特色的产业,这也是后来华国和西方打交道不再需要中转站后香港衰落的原因。
  “华国的各类商品?你说华国将来的各类商品会行销世界?”林巨创对这话心存质疑。
  就华国现在的样子,说华国的产品会行销世界他是坚决不信的。
  “不出三十年,这世界上超过一半的商品都是华国制造的,你可能不信但是我信。而且还不全是低端产业,包括中端产品乃至高端产品。”
  这个林巨创一定是不会信的,不过他看样子只要中间不出现病灾什么的,再活二十年没有问题,到时候他就看到了。
  林巨创信不信万峰不很在意,他只要能保留这个渠道就行。
  将来某一天他能用上就行,当然也得看看他们的能力。
  这次关于光刻机的交易就是一个试验,如果他们能把东西带到香港来并安全地送进大陆,就说明他们的能力还是可以的。
  “还有一件事情,我需要一千五百万的米元,在华国我兑换不到这么多米元,不知道林老板能否帮我解决?”
  在香港淘弄米元比在华国大陆好弄多了。
  “这个好像不是问题,回头我会让夏秘书帮你解决。对了!我得到消息说,深圳明年可能要开股市,不知小万老板对股市有什么见解?”
  深圳明年十二月开股市,林巨创现在就得到消息了?
  这消息渠道灵通呀!
  华国股市最早始于八六年,好像就一只脚什么飞乐的股票。
  因为没有交易所只在地下流通。
  万峰上一世没玩过股票,虽然也知道股市里一些事情但总的了解不多。
  闻听万峰对股市没有什么研究,林巨创有点失望。
  在和林巨创会谈完毕,万峰又和夏影莹关于米元兑换的事情交换了意见。
  夏影莹还告诉万峰,它们公司的人已经在欧洲了,已经和对方联系上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再有个十多天他要的东西就该到港了。
  既然还有十天他弄的东西就要到港了,万峰觉得还是回家比较好,过几天再来。
  七月十七号,万峰和韩广家离开深圳,在广州坐飞机,于十七号当晚回到了将威。
第1565章
功德碑
  在深圳万峰感叹深圳的显著变化,而回到将威发现将威好像还是原来的样子。
  变化不大。
  也不能说没有一点变化,起码他的腾飞技术学校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搭起了一层的框架,现在正在养生。
  正好天在下雨,连养生的人都乐得清闲了。
  除此之外,再出现变化的就是南湾厂研究的麻将制造机获得了成功。
  原本是准备出去买的,在发现市面上没有出售制造麻将的机器后,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南湾厂机械制造部门的身上。
  李达亲自挂帅组织人员进行研究,通过几个月的实验总算把样机做出来了。
  化学部门的人则研究出了制造麻将的原料配方。
  经过开机实验生产出的产品基本符合万峰对麻将的要求。
  唯一的缺点是产品还有点不太过关,制造出的麻将块不太光滑,需要人工打磨。
  万峰想了想就说不用改进了,就这么样吧,如果什么活儿机器都干了,那人干什么。
  正好这样可以让那些残疾人多点事情干,也可以多招收一些人。
  就又让周永义再招收了四十人。
  当然要求招收的男女比例协调。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吗。
  再者说残疾人生活不容易,婚姻也不容易,找不到正常人就只能相互匹配了。
  他们大多生活在比较封闭的小圈子里,没有社交就是婚配都是个问题。
  女性相对来说还好一些,有时候还能把自己对付出去,但男性就没那么好运了,好好的姑娘谁会去找一个残疾人,因此他们大多都是孤老一生。
  但在这里就不同了,他们可以互相认识交流,出一些情侣也就水到渠成了。
  既然说到了残疾人就不能不提福利厂。
  福利厂的二层厂房正在封顶,待封顶差不多了,会举行一个上梁仪式。
  随后就是主厂房的内外修饰,仓库宿舍食堂锅炉房等副建筑的建设,直到最后围上墙。
  整个工程按照预计会在九月份中旬结束,包括机器安装。
  现在周永义和十多个他挑选出来的比较聪明的人就在南湾厂由南湾厂的人教授这些麻将制造机器的操作。
  然后等厂房建设好,再由他们对其它的工人进行培训。
  在麻将将来打开销路后,万峰还会帮他们上纸牌玩具等一些项目。
  准备将来把福利厂打造成娱乐项目的综合性企业。
  在到福利厂视察的时候,万峰还顺道去了敬老院进行了慰问。
  这些原本生活无依无靠的老人现在的生活充满了阳光,衣食无忧,他们每天的事情就是在院子和员工的带领下锻炼锻炼身体。
  敬老院的角落里还留有一块自留地,那些手脚闲不住的老人还在上面种出各种蔬菜瓜果,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算是为敬老院平日的菜谱增添了一点花色。
  万峰还给这里的每个老人发了一百元的零花钱。
  敬老院门口和传达室一墙之隔有一个简单的小店,这个是敬老院开的,里面卖一些烟酒食品什么的。
  主要就是为敬老院里的老人服务。
  将来也会为福利厂服务,同时附近洼前的村民也会在这里进行消费,这算是敬老院唯一的经济来源。
  那个诸平任命的院长向万峰汇报了一个情况。
  说将威村一些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家庭老人也希望到敬老院里来,说这里生活清闲热闹,他们的子女愿意为他们支付一定的款项。
  这个问题万峰没有表态,当初他说过敬老院福利厂建成后就移交给村子里,他不负责后期的管理。
  万峰让赵姓院长去找诸平,和村里的干部进行商议。
  敬老院的问题万峰推给了村里,这不在他的负责范围内,但是又一个问题诞生了。
  关于小孩的问题。
  现在南大湾里的工厂最长的已经存在近四年了,这些企业里一些年轻人家庭的孩子也都出生了,再过两年就到进幼儿园托儿所的时候了。
  还有就是将威学校的问题。
  因为将威这里人口的膨胀,原来的学校面积已经跟不满足不了将威人民的需要了。
  这些事情都跑到了万峰的面前。
  谁让你是将威首富呢!
  这个万峰倒是没犯愁,他也没打算自己出钱,而是先让人做了个预算。
  建一座四层楼的学校和一座两层楼的幼儿园,再加上锅炉房课桌各种教学器材所有的费用加起来在当时需要五十万元。
  万峰就拟出了一个广告。
  将威企业和个体户谁自愿捐赠五千元,将来学校落成会建一座功德碑,捐款人的名字会镌刻在功德碑上受村民敬仰。
  只接受前一百人的捐款,名额有限欲捐从速。
  广告拟好,万峰在捐款人的名单第一个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万峰是第一了,得到消息的栾凤当然就是第二了,栾凤第二了,张璇就得第三。
  万峰看着这名单一阵无语,你们就别跟着凑热闹好不?
  将威这里现在大大小小的工厂三四百家,这份名单根本就不够用才对。
  万峰的预料一点没错。
  这事儿还没出南大湾就够了,南大湾里就有超过百家的厂子,五千块钱就能在功德碑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傻瓜才不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3/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