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3/2149

  他没有讲国内的事情,主要就是讲两年前他和毛子打交道的一些无厘头的故事。
  从毛子不论男女爱喝酒,到毛子女人的开放,以及毛子没有酒喝的时候那种窘态。
  殷振飞三人听得津津有味。
  “万总!我怎么从来没听你讲过这些?”顾红忠就是天天在厂子里也没听万峰讲过这些故事儿。
  “你要是有机会可以去和陈工聊聊,或者和韩广家聊聊,当初他们都到过边境都知道。咱们厂子也有七八个苏联人,主要你和他们没啥接触,要是接触一些日子你会发现老外一个个都挺二的。”
  就这么说一会儿喝两口吃点菜,不知不觉就快十一点了。
  说好的每人就喝二两,到最后一瓶酒还没够,每个人又喝了点啤酒。
  到最后四个人都有点醉醺醺的样子。
  万峰安排殷振飞和草安逸在红缨酒店住下,然后送顾红忠回家。
  顾红忠一个劲儿说不用。
  万峰也发觉自己好像送不了顾红忠回家,好像自己的一条腿短了一截,怎么老往沟里走?
  只好让安保公司的人把顾红忠送回家。
  自己就那么哩溜歪斜地好不容易回到了家。
第1663章
指日可待
  殷振飞和其它到将威的人有本质的区别。
  他不去洼后大集购物,也不去看风景,他在将威一共待了两天,除了南大湾哪里也没去。
  就连咫尺之遥的南大山也没上去过。
  第二天他一整天就和顾红忠程功在一起,吃饭就在工厂的食堂里随便一吃。
  几乎一天都在探讨数字式交换机的规格和研发。
  他的目标是这台交换机能够灵活地扩展和缩减电话门数。
  最好从十几米到万门都能自由调整,而且体积不宜过大,最大不能超过一台冰箱的规模。
  这个要求别说放在九零年,就是再过十年也不是容易完成的任务。
  但是顾红忠和程功还真就答应下来了。
  这个承诺让殷振飞红光满面了一整天。
  在把该看的看了该了解的了解该办的事情办完之后,一点不拖泥带水转身就登车回去了。
  有了顾红忠和程功的承诺他就没有待在这里的必要了,他的厂子里还有N多的事情等着他呢,他的回去处理业务,再就是耐心等待。
  殷振飞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挥挥手连片云彩也没带走。
  目送殷振飞坐车离去后,万峰竟然脑袋短路茫然了,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该干点什么。
  直到谭春出现他面前,他还处于迷茫之中。
  “万总!那个学校的事儿你不到工地去看看?”
  经谭春提醒万峰才记起这还有一座学校的事情。
  因为将威人口的持续增加,原来的将威小学已经不堪重负,虽然后建了一排校舍但依然解决不了在将威务工务农家庭子女读书的问题。
  万峰用建功德碑的办法募集到了二百多万,校址就选在小树屯三角地的最西北角。
  小树屯的这块三角地严格来说算不上是三角地,它应该算是梯形。
  南面窄算是上底,长度大约在一百米左右。
  北面宽算做下底,长度在六百米左右。
  两边的腰长大约有五百米长,这是一块近三百亩面积的土地。
  被那条从南大山上留下的小河环绕,小河的另一边则是洼前队的土地。
  原本这里也是要做工业区的,后来考虑地方小了点,就准备把这里变成住宅区。
  学校就选址在这块三角地的西北角,在这里截取了一块一百一十米长一百米宽的土地。
  原本在三月初就应该开工,但是因为谭春的工程队既要忙活技校又要开发东山二期,就一直没抽出手动工。
  现在技校马上就交工了,他也腾出人员开始建这所学校了。
  今天就是学习奠基的日子。
  县教育局的领导和乡领导都莅临了,作为新学校的发起人万峰没有不到的道理。
  万峰坐着谭春的‘钢马’来到了三角地的东北角。
  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万峰和公社领导握手然后和教育局的领导握手并且向教育局的领导阐述了将威建新学校的目的。
  “我们将威现在有六到十三岁的孩子将近三千人,现在学校里有各年级的学生两千多人。明年和后年还将有一千多未入学的孩子走进校门,原来的学校根本就容纳不下这些学生。”
  教育局领导非常的客气,先是一顿诉苦,说教育经费紧张上面没有拨款什么的。
  又没管你要钱,你诉什么苦呀。
  就是上面拨款也不会给他们拨出两栋楼的钱就是了。
  “钱不用教育局操心,我们通过募捐已经解决了,教育局只需给我们解决师资力量就行了。”
  万峰可以出钱盖楼,但是教师他就没办法了,那东西又不是随便弄个人上去就能胜任的,这个得教育局想办法。
  对于师资问题教育局长倒是没含糊,拍着胸脯说教师不是问题。
  奠基仪式后,万峰和谭春开始研究这栋大楼的图纸。
  大楼的图纸是谭春找人画的,也是一栋四层的大楼,大楼的坐向面南背北。
  “今年九月份开学学校将有三千名学生,我怎么感觉这四层楼要不够用呀!”万峰管村要了一份将威人口的登记资料,在看完以后皱着眉头说道。
  原来他也不是十分清楚将威具体有多少学生,现在看到统计结果后有点吃惊。
  正常一个农村大队的学生数一般都在三百到五百人之间。
  五百人的学校那就是大村子了。
  可将威倒好,竟然特么的等于五六个村的学生数了。
  一百一十米长的楼身,就算十米长一个教室的话也不过能坚壁出十个教室,四层楼也仅仅四十个教室,这还没算间壁墙占去的面积。
  剩下的十米是楼梯的面积。
  四十间教室装三千多学生,一个教室得装七八十人这不是扯蛋吗!
  “我也感觉不够用,这还亏着老师们工作的地方在副楼里,否则更不够用。”
  “长度不能改了,高度也不能改了,学校建太高了遇到个什么灾害不利于疏散,那么就改副楼吧,把副楼也延长加两层。”
  原来副楼的设计坐西向东,只是一个三十米长的二层楼。
  “长度加到七十米,层数加到四层,我再给你二十万,你马上去改图纸。”
  这样一改就多出了十间教室。
  五十间教室装三千多学生,虽然拥挤了点但也算是能装下了。
  谭春骑着钢马找人改图纸去了。
  他手下的一些人则开始挖主楼的地基。
  同时,一些运输的个体户也开始往这里拉沙子石料红砖水泥等建筑材料。
  诸平带着乡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去腐败了,万峰没跟着去。
  因为他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是梁国邕打来的,要他明天出席化肥厂的开工典礼。
  化肥厂都开工了?这么快?
  万峰细细一算,这马上就四月份了,化肥厂一期开工也就理所当然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3/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