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4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2/2149

  “你这车还是上次那辆吗?”这货大概是打着转移视线的目的,画风一变竟然问起了万峰的车。
  “当然不是,没看见和上次那辆颜色都不一样吗。”
  上次那辆根本就没喷颜色,就是铁板的自热颜色,还带着锈迹呢。
  “多少钱买的?”
  “没花钱!”
  “啊?没花钱?能不能给我也弄一辆?”
  万峰没好眼色看着于庆涛:“十斤虾换一辆车,有这便宜事儿我自己就留下了还轮到你?”
  “给我也弄辆车呗?我买。”
  于庆涛这冷库也开了好几年了,这几年净给日本鬼子加工对虾了,这着实赚了不少钱。
  万峰给这货估计他现在的身家没有百万也差不了多少了。
  这都开始想买车了。
  那个时代想买车的个人那可不是一般人。
  “这车是我们厂子要生产的,不过还没定型只是样车,等量产的时候才说吧。”
  “什么时候量产,一定给我弄一辆,哎多少钱呀?”
  “四万吧!”
  “四万!这么贵?”
  “这还叫贵?你现在买台夏利还七万多呢,大发还三万多呢,我这车大发就别比了,就是和夏利比也比它强吧,夏利能拉货吗?”
  这可不是万峰信口胡柴。
  90年天晶大发三万一,夏利六万三。
  至于外国车随便拽出一辆都是二十万以上,且大多数都是三十多万,国家的桑塔纳也二十万上下。
  就这你有钱还买不到呢。
  所以万峰把他的首型皮卡定价在四万,一点不高。
  于庆涛郁闷了,这家伙用它和夏利比拉货,比拉货你咋不和拖拉机比呢?
  不管按照万峰这么一说,四万好像确实不贵。
  再怎么说这车比夏利那光屁股的后部好看多了。
  “就这么说定了,等你量产的时候,第一辆车就给我!”
  “呵呵!这你就想多了,我们南大湾里的老板有上百人在盯着我这车呢,你要第一百辆还差不多。”
  “不!我就要第一辆!我给你五十斤海虾,就这么说定了。”
  一斤正宗的大海虾三十多一斤,五十斤海虾钱不少了。
  养殖虾从虾圈出来才五块钱一斤,你就知道当时纯粹的海虾多值钱了。
  你看,这货是属牙膏的,不挤不出油。
  “一百斤!一号车就是你的,我说了就算。”
  “一百斤?没有!要不你把我当吓拉回去吧?”
  万峰一咧嘴:“我拉你回去干什么?拉你我还不如到集市上买头猪拉回去呢。”
  于庆涛一脸苦笑,在万峰的嘴里他连猪都不如了。
  不管怎么说,五十斤冷冻的海虾万峰是装车上了,外加五十斤他是没要到,但是五十斤鱼是要到了。
  于庆涛给了他十几条乱七八糟的大鱼。
  什么鱼万峰也不认识,反正看个头哪一条都是十斤以上。
  于庆涛还用一个塑料筐装了一筐冰撒在虾和万峰买的虾爬子上。
  “万峰!我想自己建个虾圈你看怎么样?”
  万峰有点诧异:“你要自己建虾圈?千万别建,现在可不是时候了。”
  建虾圈在八七八八两年达到了高潮,到去年这势头基本就弱了。
  这货早不建现在建是想找死吗?
  原本这些吓都是出口日本的。
  但是日本的经济在广场协议后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万峰没记错的话,日本的房地产马上就要坍塌了。
  等日本的房地产一崩盘,日本人就没兴趣去吃虾了,光想着上吊了,你建个虾圈这不找不自在吗。
  别说建虾圈了,到时候就是他冷库收上来的吓加工完了能不能卖出去都是个事儿呢。
  闻听万峰不让他建,于庆涛松了一口气。
  “我也感觉不是时候,心里犹豫好久了,这回不用再犹豫了。”
  “没事儿了吧?那我走了。”
  万峰开车离开了冷库。
  “万总!真羡慕你,到哪里都能要到东西。”
  “呵呵!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人特不要脸呀?告诉你天下都没有白吃的午餐,他这冷库当初盖的时候可是我借钱给他盖的,连一分钱利息都没收,他给我东西是应当该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怪不得万总敢狮子开口。
第1673章
让别人无路可走
  车再次经过黄辉大队那个小山坡的时候,万峰停车然后和依梦步行到了刘胜光和柳久的养猪场。
  养猪场的围墙是用石头垒成的,两米半左右的正方形,高度在一米二三左右。
  一共一百多个猪圈,每个猪圈都是水泥铺地,留有排粪尿的水槽和食槽,每个猪圈里有两三头小猪。
  小猪现在都在四五十斤上下,看到有人来,都凑到人面前哼哈地叫着,猪嘴乱拱。
  黑的白的花的,看着也有一股呆萌劲儿。
  刘胜光也投资养了一百头猪,他养猪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想办法多消耗一些他积压的豆饼。
  他去年收的一百万斤的大豆基本已经榨油榨得差不多了。
  豆油是不够卖,而豆饼是卖不了。
  就算附近十里八乡的养猪家庭隔三岔五经常有来买豆饼的,但是销量太小。
  一百万斤豆子可是能留下八十万斤豆饼的。
  这些零零碎碎也就能消化掉一半的分量,剩下的一半就要靠自己想办法消化。
  而且在十月份新大豆下来之前他必须得把这些豆饼都销售出去,否则下一年新饼压沉饼那就惨了。
  你还不能纯喂猪豆饼,如果顿顿都让猪吃豆饼,猪会拉稀。
  刘胜光就再次向万峰吐露了这个烦恼。
  “你现在手里还有多少豆饼呀?”
  “大概还有三十万斤左右。”
  万峰想了想说道:“我给你出个道道,你和柳永琢磨一下,你们做饲料怎么样?”
  “做饲料?怎么做?”
  万峰开始回忆,出身农村的他对饲料这东西不算陌生,高科技的东西他不太懂,那些什么硝酸氢钙、亚硒酸钠、赖氨酸他搞不明白都是干啥吃的,但是简单点的配方他还是知道的。
  回忆了半天,终于大概地想起了一个土配方。
  “我给你们个土配方,不难配,你们自己参考一下。百分之六十的玉米,百分之十二的小麦麸、百分之十五的豆饼,百分之五的草粉、再就是鱼粉骨粉和一定比例的食盐。这些东西鱼粉和骨粉现在都有卖的,咱们生活在海边,鱼粉这玩意儿也可以自己加工,其它的东西也不算难弄,你们自己闲着没事儿就调配一下,除了自己用以外还可以包装成袋出售,将来养猪业会兴起,你们若是做好了不愁没有销路。”
  九零年的时候国内已经有好几家做饲料的了,比如有名的新希望。
  只不过新希望地处西南一隅,几乎辐射不到东北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2/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