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5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5/2149

  你像万峰现在遇到的这种情况,如果不是他,刘胜光根本就分不清真假。
  对方开了一张假收据把钱拿走了,回去给你开一张两千元的真收据,其余的一万八说不定就被分了。
  你没发现,下年还是如此,你若是发现去打官司人家不承认你一个农民有啥招。
  这些道道不是不存在的。
  对方这回倒是没说什么,又给万峰开了一张收据。
  然后万峰就看着对方转身离去,那个刘所还对着万峰点点头。
  两个警察骑着摩托走了,两个地税也骑着自行车走了。
  “万峰!那家伙前几天到我这里管我要豆油,我以为给他十斤二十斤就行了,没想到他要三百斤,我就没给他,他这是来打击报复的。”
  要三百斤豆油?这货要这么多豆油留着洗澡呀?
  他家干啥一年能吃三百斤豆油呀?就是天天炸食品也用不了这么多呀。
  这人就是情商问题了。
  像他这样的人,一次要个十斤八斤的,一年要个三次四次的,基本上一年就不用买油了。
  今年过了明年再要呗,不显山不露水的。
  但这一次性要三百斤?这是多二笔的人才能干出的事情?
  他是怎么混进地税队伍的?
  只有一个可能,上面有人。
  地方税务虽然是地方自己弄的税收,但也不是谁都能进去的。
  那家伙一定是朝里有人。
  “胜光!没事儿,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你的,有我呢。人家说你收好几百万斤豆子,真的假的?”
  “听他狗带嚼子胡勒,今年我就是准备多收也不过是一百五六十万斤,没那么多钱再说也没地方放呀而且加工能力也不行,我这油坊一年撑死就能加工一千吨豆子了。”
  “二百万斤豆子能出三十多万斤豆油,这连将威企业食堂都不够分呀!你是怎么对付的?”
  “到别的油坊收油呗,反正方圆百里的油坊我都去收过油,收回来自己再过滤一遍然后送下去。”
  “质量能保证吗?”
  “我只收纯油,不收掺假油,到现在还没发现出什么问题。”
  万峰点头。
  也是一个道道,自己加工量达不到,能收来也行。
  “你和柳永养的猪怎么样?”
  “猪还不错,生长势头挺好,现在都二百多斤了,到年底估计二百六七左右吧。”说起猪,刘胜光的脸色缓和了不少。
  “掉多少头?”
  养这么多猪不可能有不掉头的,如果掉头大了就赔了。
  “就算掉了两头吧。”
  死了两头,这个损失还是承受的起得。
  “去看看。”
  万峰转身走出油坊,向二百米外的猪舍走去。
第1749章
动迁户
  柳久戴着个围裙正在和几个雇佣的养猪工人在制作饲料。
  通俗点解释就是在粉碎玉米秸秆。
  这些秸秆粉碎成粉末状好按照一定比例掺和进豆饼鱼粉再加入食盐和预混料,饲料也就制成了。
  秸秆也不全是玉米秸秆,也有大豆秸秆。
  这些秸秆都是花钱收来的,在猪场北方的空地上垛起了一个很高很大的草垛。
  这让万峰想起上一世他在蓝山乡奶牛场干活时,奶牛场也有这样一个巨大的草垛。
  正在干活的柳久扭头看到万峰后和交代了那几个工人几句,然后从工作的粉碎秸秆的棚子里走出来。
  脱下带披肩的帽子,拍拍身上的灰尘,边掏烟边向万峰走来。
  “柳叔!你们没制作那种袋装饲料呀?”
  柳久走到万峰面前的时候,那支烟已经点燃,在早晨八点半的阳光下冒着袅袅青烟。
  “暂时还没做,我和胜光决定今天先做一年试验,我们做了各种原料搭配的饲料,一种饲料喂养一个猪群,详细记录了饲料的成本,猪的生长抗病等情况,经过一年的饲养我们不就掌握了第一手的情报,这样明年我们做饲料除了自己用以外可以对外出售了。”
  这个想法比较贴合实际。
  自己心里有底了再干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式,这比较符合农民投资的特点。
  柳久解释完拉着万峰来到一个猪圈外。
  这个猪圈里有五头猪,个头比较小,大概在一百斤左右,这有点出乎万峰的意料。
  这养了六七个月的猪就这么小?这么小只的猪到过年出栏这还来的及吗?
  猪圈里的猪刚吃完早饭,此时一个个在猪圈里躺的横七竖八的,见到来人有的抬头哼哼几声,有点瞪着死鱼眼看两眼,有的干脆连看都不看地躺在水泥地上装死。
  “这里七个猪圈里全是两个多月前抓进来的猪崽子,是我们一开始养的二百头猪以外的试验猪,从一开始都是喂饲料的。这个猪圈是用一号饲料喂养的,一号饲料我们是这样搭配的:玉米面六十斤,豆饼二十斤,细糠十八斤,食盐五两,骨粉一斤,贝粉一斤,预混料五两,一天喂三遍。”
  接着又到下一个猪圈:“这个圈里的五头猪是二号饲料喂养的,这是另一个配方的饲料,配方是这样搭配的:玉米面五十斤,秸秆粉三十斤,豆饼十斤,炒黄豆粉八斤,骨粉一斤,贝粉一斤,食盐五两,预混料五两。”
  万峰点点头。
  用不同配方的饲料喂不同的猪群,这样可以检验出哪个配方的饲料饲养的猪生长期短,出栏率高。
  接下来柳久又介绍了剩下的五个猪圈,每个猪圈里的猪都单独喂一样饲料,猪的大小并不一致,最大的一百五十斤上下,最小的也就一百来斤。
  “这六个圈里的三十五头猪,我们就是纯做实验的,看看四个月的时间能不能达到出栏的斤数,现在看来,三号和五号饲料的猪到过年时达到二百五十多斤不成问题,其余的也就二百多斤吧。”
  二百斤的猪肉比较嫩,吃着不香,大多数人并不喜欢。
  但也有人喜欢吃这样的猪肉,这也算是达到出栏的斤数了。
  万峰对他们这种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前些的做法持赞赏态度。
  “通过实验,我们明年准备重点推出三号和五号饲料,四五个月猪就可以达到出栏的水平,应该会有市场。”
  “是肯定有市场,你们干吧,说不定干两年你们就专门做饲料连猪都不用养了。”
  这两年猪肉价格蹭蹭的上涨,养猪业马上就会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
  但靠以前那种土法养猪,猪是不可能在四五个月就出栏的,要想猪快速出栏快速周转,喂饲料是最好的选择。
  在北方刘胜光和柳久算是先走一步的人了,只要能好好经营是会做起来的,至于能发展到什么规模这个就的看各人的命运了。
  看完了这些小猪万峰又去看看那些已经养了超过半年的大猪。
  这些大猪普遍都在二百三四十斤左右,到年底估计能达到二百七八十斤,大的可能会过三百斤。
  “你们这些猪现在有来预定的吗?”
  “有哇!都不够订!东山的链条厂订了五头,南大湾车圈厂订了五头,车轴厂订了六头,你叔叔的厂子还订了四头,说是元旦他们企业要会餐,现在几乎都订出去了,没了。”
  这些吃货,竟然没给他留点。
  厂子小就是好,万水明的小厂,百多号人,会一次餐四头猪就差不多了。
  而他的南湾集团现在要是会餐,四十头猪也不够呀。
  参观完了猪场,万峰还要启程去黑礁,就和柳久和刘胜光告别。
  车到黑礁乡时已经是九点多钟了,万峰先到乡政府去找张文才。
  张文才是乡长同时兼任开发区一把手,万峰要了解开发区的事情当然找他了。
  不巧的是张文才不在乡政府,有人告诉万峰张文才去吴圈开发区了。
  吴圈开发区离黑礁乡政府所在地沙那头也不算远,十几里地的路程,十多分钟车就到了吴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5/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