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5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5/2149

  就是按照这个速度,这个港口也要垫方两年才可以建设上面的建筑。
  因为土方量太大,于庆涛允许黑礁乡以前盖虾圈时的一些养活拖拉机的用户进场作业。
  这样黑礁乡又凑出了一支由二十多辆尚海五零和常春四零组成的拖拉机队。
  当然这支拖拉机队就干了两天就发觉靠人力这根本赚不到钱。
  靠人力装卸,一辆拖拉机一天撑死能拉进五车土方,五车土方不到三十方,一百四五十块钱。
  除去烧油除去人工,一天能剩个三十四十的。
  这和那些翻斗车一天拉二十多车根本没法比。
  人比人该死,货比货得扔。
  这些人想了想干脆把拖拉机卖了,从黑礁信用社贷款买翻斗车,还集资买了一辆铲车。
  并且黑礁乡还给他们格外开辟了一块取土的地方。
  有这二十台翻斗车的加入,于庆涛这边一天土方量终于过了万方。
  这样垫方的速度就大大加强了。
  这些和万峰就没啥关系了,虽然他也经常到黑礁来,但注意力显然集中在他的工地要比关心港口多的多。
  七月一日,开发区的第一栋厂房封顶上梁,经过后期的一些收拾和生产线的安装,这个被万峰定位第一车间的建筑预计会在九月份投入使用。
  正在打造的尖头卡车生产线将直接安装到这个车间了。
  第一车间封顶了,那么二车间三车间四车间一直到八车间都会一个接着一个地竣工。
  这八个车间,将总计安装十二条生产线,尖头卡车,平头卡车和翻斗车各四条线。
  南湾集团的大车项目将全部转移到这里,南湾集团将来只作为小车和摩托车的生产基地。
  同时,谭春外包出去的那些住宅楼在九月份前也将有十几栋交付使用。
  万峰贴出了招工启事,在黑礁乡和与黑礁接壤的山石乡紧挨着黑礁乡的两个村子将招收了千名工人,这些工人将到南湾集团进行三个月的培训,最后到开发区的汽车基地里工作。
  现在开发区这里的工作算是按照计划在进行,万峰该考虑大车搬迁到开发区后将威的一些规划了。
  从方便面厂到技校之间那还有一块近百亩的土地,万峰也准备利用起来。
  等鞋厂建设好以后,万峰的设想是把服装厂也搬到鞋厂里去,当初设计鞋厂的时候他就是这么想的。
  否则他也不会要那么大的面积。
  让鞋厂和服装厂合并在一起,然后把服装厂改造一下和老厂连在一起。
  这样,老厂的面积就超过新厂了,南湾集团不管干什么都有足够的空间了。
  当初设计的时候短视了,弄的现在扩来扩去了。
  从开发区和尚海就不短视,一下子就把空间全部弄出来了,估计很多年都不用操心空间的问题。
  南湾集团捅咕出了三大一小四个型号的车辆,下面的配套厂们也是经历了一番鸡飞狗跳。
  像万水明的小厂变化不大,只不过多了三样反射镜,多了几样转向灯。
  改一些模具就完美的融合了。
  但是有一些配套厂就的升级设备和产业结构了,否则根本完成不了南湾集团交下来的任务。
  万峰把配套部件交给这些小厂的时候,都是充分考虑到了利润比例,都让他们有自己觉得满意的利润点。
  你赚点我赚点,大家都赚点。
  大家都快快乐乐地赚钱,其乐融融。
  但是,我需要的部件,当图纸交给你的哪一天起,在一定的时间里你必须给我生产出合格的部件。
  干不了马上换一家,没有任何的理由无须各种花式狡辩。
  你不行总有行的。
  所以,南湾集团一下子捅咕出四款新产品,这些配套厂着实乱了好一阵子。
  “万总!以后南湾集团再下新任务的时候能不能再早些日子?”
  “是呀!万总!这时间太紧了,有点忙不开呀。”
  有些配套厂的厂主到万峰面前诉苦。
  “啊?这些图纸几乎都提前将近一年发到你们手上,就这点玩意弄不好也有脸跑我面前诉苦?数钱的时候为什么不告诉我手疼?”
  “嘿嘿!万总!我们那点钱数起来哪里需要手疼,反倒你数钱的时候都是怎么数的?教教我们呗!”
  这话题转眼就跑到怎么数钱上了。
  “我呀,我通常都是用麻袋装,然后泡秤,怎么样有创意吧?”万峰洋洋得意。
  数钱?他才没那闲工夫呢,他一年的收入现在是按十亿计的,别说用手数,就是用麻袋泡秤他都没耐心。
  钱现在对他而言就是数字而已。
  “那有准吗?”还有人替他担心。
  用麻袋泡秤,一麻袋差出个万八千的根本就不是事儿。
  “大约摸呗,差点也不算什么。”
  配套厂主们苦笑:“比不了比不了,我们一年赚的钱哪里需要麻袋,用方便袋就装下了。”
  百八十万的哪里需要什么麻袋,不过普通的方便袋也肯定装不下。
  不过经过这次的调整和升级,这些配套厂的收入自然会全部上升一个台阶。
  最初这些小厂的年收入及格线是二十万,后来调整到五十万。
  第三次调整的时候是一百万。
  现在估计他们的及格线怎么都应该是一百五十万了。
  一个厂子一年赚不到一百五十万,估计都不好意思出门。
  这些靠着南湾集团过日子的配套厂与南湾集团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第1819章
电池的麻烦
  南湾集团现在一天连皮卡带翻斗车一天能生产出一百五十台左右。
  这个产量其实不高。
  等开发区的厂长投入使用,这个数量会翻三倍。
  是车都得有蓄电池,这些车现在在用一款叫黄海牌的铅酸蓄电池。
  红崖有一个老牌的蓄电池厂,建厂的历史应该是和苏联还没翻脸时期,在国内那是绝对的老牌厂商了。
  红崖蓄电池厂就生产黄海牌的蓄电池,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在华国它绝对是蓄电池行业的前三所在。
  不是这样在上一世也不会有人闲着没事儿去抢注它的商标。
  不过别误会,南湾集团出品的这些车辆上用的蓄电池可和黄海蓄电池厂生产的蓄电池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别看商标都一样,完全不是一个厂子的产品。
  南湾集团用的黄海牌蓄电池是千祥电池厂生产的。
  这款铅酸蓄电池是南湾集团杨丽部门在国内铅酸蓄电池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
  对原来老式蓄电池里面的格栅材料还是电解液都进行了一些升级,已经算是胶体免维护电池了。
  也就是很少或者基本不用检查电解液了。
  在性能上不论是电量储存,放点强度、使用寿命都比原来的蓄电池有质的提高。
  甚至外壳都不是传统的黑色了,而是变成了白色半透明的。
  千祥电池厂自从给南湾集团的汽车配套铅酸蓄电池后,产值是直线上升。
  万千祥也是喜气洋洋的,可惜乐极生悲。
  这款蓄电池还是给他带来了麻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5/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