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5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9/2149

  浅田信虽然来到南湾集团已经半年多了,但他对南湾集团的了解依然停留在纸面上。
  华光和他就在一个厂子里,到现在他也不清楚在汽车部门对面的华光科技是干啥玩意儿的。
  现在他知道了,南湾集团的电子部门实力尤其是在应用软件设计上的实力非常强大。
  1.0排量的发动机对万峰来说太小了,将来根本没什么用处。
  华国地大物博,自然人们也养成了大气的性格,虽然不像米国人那样大就是美,但对私家车马力大空间宽敞的追求却是永远不变的。
  将来华国大街上跑的小车,排量1.5以下的发动机除了微面外几乎没什么用武之地。
  因此这款发动机对南湾集团来说就是个研究的基础。
  靠着它万峰希望能研究出自己的大排量的发动机。
  万峰规划了1.6、1.8、2.0排量发动机的发展规划,争取在两千年前后拥有自己的起码不输于三菱4G系列发动机的发动机。
  三菱的4G系列发动机,可以说是华国汽车行业的祖师爷了,一款三菱发动机究竟养活了多少华国汽车万峰不太清楚。
  反正只要是国内厂家自己生产的汽车,随便验查十台,说九台用了三菱4G发动机有点夸大,但其中有七个品牌用了三菱发动机一点不为过。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那些外国厂商根本不提供发动机技术,也不卖发动机给华国厂商。
  发动机技术就是深度合作的厂商也别想。
  只有三菱愿意把它在世界上只能算是二三流的发动机敞开供应,这才形成了华国的自主车企十有八九都用三菱发动机的场景。
  三菱在华国最早投资开发动机厂是1997年和1998年,分别成立了申阳航空三菱和东安三菱两个发动机厂。
  万峰的目标就是让自己的发动机在六七年后取代三菱在华国车企中的位置。
  南湾集团除了自己运用外,也会敞开供应给国内的各个车企。
  当然如果能达到大众丰田的发动机水平那就更好了。
  万峰相信,凭着华国人的聪明勤劳,他们现在就起步,只要一点不懈怠地研发下去,十年二十年后追上丰田大众的发动机水平并不是一句空话。
第1834章
将来没打算修手机
  在战斗机上,华国用二十年的时间都追赶上了米国的哀抚凉凉,万峰用二十年时间还追不上一款汽车发动机?
  外国人又没长两个脑袋。
  服装厂搬走以后,万峰马上就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把关海领导的生产线制造部塞进了服装厂,单独成立了集生产线研发设计和制造的部门。
  人手少没关系,招呀!
  八九十年代最不缺的就是人,想到南湾集团里工作的人多了去了。
  明年南湾集团的工资会再次上调到二百九十元,南方工资最高的企业单位工资多少万峰不清楚,反正在北方企业里,工资能压过南湾集团的几乎没有。
  按照每年涨一点的趋势,九三年南湾集团的工人工资就会超过三百,预计将达到三百五十元。
  上一世九三年,万峰通过关系到红崖汽车部件厂工作,先是半年的学徒,出徒后工资二百一十元。
  现在南湾集团就能给员工开出近三百元的工资,而且南湾集团每年三大节和年底都有物质和奖金可分。
  所以要到南湾集团来工资的人有的是。
  万峰只需登高一呼,应者如云。
  想起汽车部件厂,万峰才记起这个厂子是干什么的。
  红崖汽车部件厂是生产汽车打气泵的厂子,当时的产品有解放CA10,解放141、东风130等车的气泵。
  现在南湾集团的翻斗车就是采用的汽车部件厂生产的解放141的气泵。
  好像听文光华对这款气泵不甚满意,嫌弃它的体积有点过大。
  建议万峰去汽车部件厂谈谈,让他们设计一款体积小一点但不影响打气量的气泵。
  气泵这东西南湾这些配套厂还真没有生产的,因为以前的摩托车不需要那玩意。
  万峰当时好像是答应了,但是过后给忘了。
  在去尚海前万峰准备到红崖汽车部件厂去看看,不知当初那些工友这一世还有没有认识的。
  技校里学习的学员又到了结业的时期了。
  像服装裁剪这类的学员通常一个月学习结束。
  这是在南湾技校,学的时间会长一些,精一些。
  而在社会上,裁剪学习班几乎不超过十天就结束一班。
  人家是按人头赚钱,当然时间周期越短越好,学的精不精就不清楚了。
  南湾技校毕业的学员无论是美容美发还是服装裁剪,只要拿到技校的结业证书,出去单独开门营业都不成问题。
  可这一类学员不是万峰的南湾集团需要的,南湾集团需要的是和机械加工有关的人才。
  这一类的学业就比较长了,通常都是六七个月。
  今年技校的机械方面的人员有二百三十多人,在他们结业后万峰全部录取,然后全塞给了关海。
  短短几天,关海就成了一个手下有六百多人的领导了。
  万峰给你场地给你单独成立一个部门让你领导这么多人,可不是让你玩的,你的给我拿出成绩。
  关海自然是明白其中的道理的,他把自己的部门的人分成了设计和制造两个单位。
  设计部门的专门从事设计,制造部门的专门从事制造。
  在新部门成立后没几天,就给万峰打造出了一条全自动的飞跃摩托生产线。
  这条线他们已经设计研究了很长时间了,也有两三个月了,在搬到原来的服装厂院子前,这条线已经打造了一段时间了。
  否则给他四个肺吹气,他也不可能报道新地方几天就把这条线吹出来。
  说是全自动其实有点夸大了,也是需要人的,但不多,十多个人而已,主要是照看各种终端显示的。
  这条全自动线除了能节省出几十个人工外,它另一个最大的优点是提高产量,当初设计十五万台的生产线在改成数据控住的全自动线后凭空能多生产出两万台左右。
  你看,科技这东西是多么的有魔力,参与的人数减少了但是产能还增加了。
  就凭这一点,关海部门拿个科研二等奖当之无愧呀。
  手下的人多了,干事儿的人也就多了,生产线部门在把这条摩托车线交付后,同时开始设计两条线并同时开始打造三条线。
  争取到年底设计出全自动的皮卡线和翻斗车线。
  同时打造的三条线是一条摩托车线,两条卡车的半自动线。
  经过这一番腾挪之后,万峰再次在南湾厂走动的时候,竟然感觉到冷清了许多。
  大车部门和关海部门挪走之后,厂子的人少了三分之一不冷清才怪。
  而再次站在老厂的大门口看不到峰凤服装厂的大牌子,似乎也很不适应。
  万峰正站在大门口惆怅的时候,顾红忠不知从什么地方匆匆跑来了。
  八月份的时候,他说再有一个月就能把移动电话搞出来,现在好像都快两个月了。
  也不知他搞出来没有。
  “万总!我四处找你,打电话到你办公室,你秘书说你在门口卖单呢!”
  这个傻秘书,啥叫卖单呀?
  本老总这不是在思考问题吗!
  “我不是有传呼吗?”
  “啊?忘了传呼这事儿了,你来!”
  从顾红忠泛着红光的脸色来看,他是有什么喜事了。
  他老婆又怀孕了?
  不可能,他老婆再怀孕可会被罚老钱了。
  那就是和移动电话有关了。
  万峰从猜测一点没错,万峰随着顾红忠来到他的实验室,果然看到了一只移动电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9/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