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6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0/2149

  那时候就是一台VCD平均就赚五百元,他还能赚五个亿呢。
  在华光VCD上市的同一天,摩托拉在香港发售了它们的第一代汉字传呼机,当然原来它的样式被华光的汉显给用了,摩托拉就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外形。
  此时和摩托拉的数字传呼机大战依然在继续,数字机的价钱已经跌破七百。
  就在摩托拉的汉显机上市的第一天,华光主动把战火燃烧到了汉显领域,当天汉显直降二百元,来到了五千元关口,三天后华光再次降价三百元,让汉显机第一次低于五千元以下。
  这一战万峰必须要赢,就算不能打倒摩托拉起码也要打出自己的名声。
  这对接下来的大哥大发售有利,否则大哥大就不可能在摩托拉统治的领域得到多少份额。
第1889章
一切都好
  九十年代的大哥大市场,摩托拉是绝对的霸主,占据市场百分百的份额。
  百分之百,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比例!
  当时就是诺基亚都没有在蜂窝手机领域在摩托拉的垄断里抢到一点份额。诺基亚为推销它们的手机,打电话给全国各地的无线局,通信管理局推销诺基亚手机,绝大多数搞通信的人都没有听过这个品牌,很多人刚听完诺基亚的介绍啪地就把电话挂了。
  那时人们只知道摩托拉也只认摩托拉。
  想要打破摩托拉在华国人心中的固有印象,这次传呼机大战万峰起码保证自己不能输,最好的结果是打赢。
  经过半个多月的传呼机大战,在香港,深镇以及整个东广省复建省,已经有太多的人知道了华光这个企业。
  面对摩托拉和松下两个国际巨头的绞杀,华光不但挺下来了,而且屡屡主动拉低传呼机的价格进行反击,这让国人对这个公司充满了好奇。
  香港深镇电视台都报道了这次年后的传呼机大战。
  传呼机市场本身还是一片蓝海,现在远没到爆棚的时候,还有很大很大的利润空间,但是对方选择这么个时候要打万峰自然奉陪到底。
  “万总!传呼机出货价还要不要再下拉?”
  凌云伟问。
  万峰准备到尚海去看一看,到了尚海万一联系不顺畅,所以他的提前问一问。
  “看着对方的价格,对方降咱们就降,降到对方不降为止,看看对方还有多少决心。”
  南湾这边的VCD和皮卡都以发售,皮卡的销量无须担心,VCD则要给市场一个适应和消化的过程。
  这玩意从最初万峰就没指望它能成为一个销售火爆的项目。
  尚海华光电子已经开业了,据陈文心和谭胜告诉我开工那天盛况空前,浦东开发区的领导都莅临了。
  现在这边的事情差不多了,他怎么都要过去看一眼。
  在去尚海之前万峰开车去了一趟吴圈开发区。
  开发区里的企业正式命名为南湾黑岛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就是生产各种卡车。
  这里现在能生产的是尖头卡车,另外还有翻斗车和平头卡车的生产线正在铺设,这两条线要投入生产预计都在五六月份。
  南湾汽车现在有工人两千多人,这些人主要都是从南大湾随着新厂迁移过来的,去年年末在当地和附近乡镇后招的一千多人还在接收培训。
  这里现在一天能生产出一百多辆卡车,从工厂大门出来直接就进入市场,马上就被市场消化了。
  现在华国对车辆的需求大的惊人,看市场消化车辆的速度感觉现在就是生产出多少辆车都会被市场消化的干干净净。
  只可惜企业的产能是有限制的,一条线有五万台的产量已经让国内的同行震惊了。
  谭春已经开始施工开发区的二期工程,他今年的工程量也是很多的,虽然将威那边没有工程了,但在开发区又接下了柴油机厂的工程。
  他手下几百号人也是忙的焦头烂额的。
  柴油机厂在开发区建立的是一个有三十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的分厂,这个工厂一旦完工投产可以满足南湾黑岛汽车的发动机需求。
  港口的填方已经有了一半左右,站在岸边填好的区域已经延伸到海里有二里地远。
  于庆涛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指挥手下的车辆填海,他手下的车队已经发展到三百辆左右,不停地把砂石方从两边的山上挪移到海里。
  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完成填方。
  土方填完,港口就要建设了,如果县里没有往港口通火车的计划,他就准备把到将威的火车续接到开发区来。
  从开发区回来后,万峰就急匆匆地带着几个人飞到了尚海。
  谭胜和路金水到虹桥接机,等浦东机场建好就方便了。
  尚海企业的注册名称是华光电子,科研大楼和车间已经投入使用。
  谭胜和路金水陪着万峰在科研大楼里转了两个多小时。
  这里分成了一个区一个区,什么晶体管区,集成电路、圆晶、前道后道,总共分了二三十个区。
  接受过来的企业科研人员有一千四五百人,但是扔到这些区里却显得空空荡荡的,有时好几分钟都遇不到一个人。
  “这人还是少呀,什么时候这里面摩肩接踵就好了。”
  一个电子企业科研人员少了,代表的就是实力不行。
  电子企业就是靠着技术力量推着前行的。
  “万总!咱们华光电子开工后对尚海市半导体企业震动非常的大,很多已经在混日子的企业里的员工和技术人员这几天到咱们这里来了不少,问咱们的待遇和招工条件什么的,我虽然如实回答了他们的问题,但是却不敢接受这些人。”
  当初主动去找他们他们都处于观望的态度,现在等企业开工了就有人上赶着来了。
  “高级技术员专家有多少要多少,不用有一点犹豫,普通技术员也可以,至于普通员工就得挑挑拣拣了,要当然是要年富力强的,这和以前咱们接受那几个企业不一样,那时候是不管什么样的人咱们都得统统接受,现在当然要选选了。”
  高级技术人员当然是有多少要多少,再有几千万峰也不会嫌少。
  “我明白了。”
  华国电子现在有员工在四千几百人左右,这个缺口是巨大的,华光电子将来的员工人数怎么也是要过万的。
  现在人不是问题了,企业立起门户了自然就有人上门,而且还要挑挑了。
  不是万峰没有同情心,老弱病残他要来干啥?
  接受的那几个单位他没有一点意见,既然全盘合并对方,当然就的什么都接受。
  在科研楼里万峰还见到了几个熟人,就是当初到将威去旅游的那些专家们。
  现在这个专家已经每个人坐镇一个部门做科研。
  科研大楼的主管是国内集成电路方面的大拿级别人物姚国胜,他的两个副手也都是熟人:丘震和孔令燕。
  万峰和他们热情握手,告诉他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就提出来,企业会绝对尊重专家们的意见。
  “挺好挺好,这样就挺好!”
  三个主管的发言发自肺腑。
第1890章
男人有泪不轻弹
  对姚国胜等人来说,虽然他们身份贵为专家,但在国家放弃这片产业后他们的地位和砖家也就没啥区别了。
  明明就要下岗去卖红薯,马上就要变成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又一个鲜活群体,谁知眼睛一眨老母鸡就变鸭了。
  不但又重新上岗而且待遇工资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工作环境也比以前强了百倍,他们焉有不说好的道理。
  当然他们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奔头,争取早日拿出研究成果,争取得个奖什么的。
  那些奖金听着让人眼红。
  不用那特等奖,就是一等奖得一个,他的团队每人还不分几万呀。
  “姚工,咱们科研单位里的人都是来自各个企业的,难免会有一些圈子什么的,能处于良性循环倒无所谓,就怕最后成了一个个壁垒,你看不起我看不起你那就没劲儿了,思想工作还是不能丢弃的。”
  “这个我会安排人做思想工作的,放心!”
  看到所有科室里的人都在安静地做科研万峰非常满意,这些人只要能安心地工作,还瞅不出成果吗!
  下一步就是到华光电子工厂里去看看了。
  负责生产的是路金水,这当然要他带路了。
  电子工厂也是按照分类切割出一个个区域,分成一个个小分厂,从事不同的生产。
  像原元件五厂的人就单独在一个区域里,他们主要还是生产芯片一类的产品,现在就在给军方生产芯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0/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