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6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8/2149

  万峰非常的弄不懂欧洲人的脑袋是怎么想的,华国人从骨子里是把一个国家变大,开疆扩土不论从古代到现代是每一个领导人认为无上荣光的事情。
  但是外国人却正相反,他们的想法是把自己的国家变小,似乎把自己的国家变小了,死后才能对得起列祖列宗。
  他们心里如果有列祖列宗的话。
  不论是信基督的还是信天主的,它们都是上不管父母下不管子孙的过法,这大概是他们心里没有把国家做大的主因。
  祖先从海盗起家留下的文化也就这样了,注定是不会长久的。
  因为同样受西方式教育的弯弯和港港也是那个德行,连自己的祖先是谁都记不清了。
  老外能不能记起自己的祖先这和万峰的关系不大,在一月一号这天,万峰宣布了几个决定。
  米广南调往上海华光电子担任总经理,全面领导尚海华光的科研工作。
  这样尚海华光电子就形成了米广南负责研发,路金水负责生产,谭胜负责后勤公关的格局。
  首批拨往上海华光电子的科研经费是一亿八千万元。
  陈道团队正式立项开始研究100以及125发动机的开发,同时进行电喷技术的研究,首批研究经费两千万元。
  正式独立的于正东团队立项开发数字信号手机,首批研究经费三千万元。
  沉寂已久的程功团队继续华光一号的研发,追加研究经费两千万元。
  王文成团队则向64M的内存芯片发起冲击,首批科研经费是三千万元。
  依梦团队划归浅田信管理,正式成立轿车研究部门,起始资金三千万元。
  他们现在主要是在恒必达1.0发动机基础上研发1.6L以上的四缸发动机技术。
  浅田信虽然在恒必达是技术部长,但是他也没研究过大排量的发动机。
  文光华团队则正式开始大型翻斗车的研发,首批投入经费一千万元。
  与其他大型科研项目相比,文光华团队的科研经费就显得少了一点。
  这没办法,这些大型卡车的技术南湾集团都是有成熟的技术积累,别说一台翻斗,就是六轴七轴的超大型卡车南湾集团都有。
  文光华团队要做的就是改良优化这些积累的技术,完全不是在空白的基础上研发,当然就无须投入那么多钱了。
  秦光辉团队今年的任务主要的电脑软件方面的应用开发,他们已经开发了两年了,今年属于追加投入一千万元。
  千万级别的科研项目还有一个就是杨丽的锂电池项目。
  锂电池虽然在车用上没有什么进展,但是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无心插柳的手机电池应用将创造出天量的价值。
  这些都是研究经费超千万元的科研项目,还有几十项几百万几十万元的科研项目,万峰就不一一公布了。
  当然这里有一个最烧钱的项目万峰也没有公布,阿斯米今年的拨款是两亿元。
  这几年阿斯米已经花掉了万峰三亿多元的预算,今年居里特申请的预算是最多的,他说明年的预算可能还要多。
  花钱多这说明阿斯米的科研成果已经走到了关键节点。
  阿斯米的光刻机万峰的预计是九五年能研发成功,投入运用估计得在九七年左右。
  万峰预计的总投入是十五到二十亿。
  到目前为止算是今年的预算才五个亿,这个数字说不定还有节余。
  今年南湾集团还不声不响地成立了一个电动发动机研究部门,是由原来红崖电机厂一个退休的高级工程师领衔。
  这个人是梁国邕介绍来的,据他介绍红崖电机厂之所以能年年成为红崖市的纳税大户,和这个叫兰兴汉的工程师有息息相关的关系。
  于是,万峰开出了一万五的年薪,把退休在家享清静还没到三个月的兰兴汉请来了。
  由他亲自出面联系和招募组建了一个有二十多人的研究部门,主攻直流电动机,首批注入的科研经费是一百万元。
  别看去年集团的盈利状况不错,但花钱的地方也多,新年一开门就干出去近七亿的科研经费,这还只是今年的第一批经费,到了下半年多数项目也许还要进行一次追加投入,虽然没有开年时需要的经费多,但也需要第一批投入的一半左右。
  这样今年的科研经费在十亿左右。
  集团的生产科研任务布置完毕,接着就是公布那些乡镇企业的评估结果和推荐他们干的配套工作。
  对于南湾让这些企业干什么,它们没有反对的资格,这个南湾集团有点霸权主义了。
  但这都是南湾集团的专家小组做出的决定,他们是充分利用这些企业本身的条件和资源做出的决定,绝对不是拍着屁股想出来的。
  卖假货的这家伙比较走运,他获得了尖头和平头卡车车大箱的加工资格,这得益于他原来是造铁壳子的船的。
  这两种车现在一年有十五万台的订单,足以让他一年轻轻松松盈利百万。
  萧卓获得的是摩托车方面的配套工作,就是万水明以前干的那一套。
  万水明现在升级到给卡车皮卡做转向灯和反射镜了,摩托车这套就整个转给萧卓。
  “萧厂长!万水明是我亲叔叔,我亲叔叔当初都干这个起家,你就别觉得失望了。”
  得知万水明是万峰的亲叔叔,萧卓心里的那点不平衡就一扫而空。
  “万总!刚知道是干这个我心里却是有点失衡,感觉这玩意儿太简单了。”
  “这世界上就没什么简单的东西,若是不用心再简单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干好,别看不起这两样小东西,一年也是百八十万的利润,好好学吧,争取在年前学会,年后就开始加工了。看看你都缺什么设备,该补就赶紧补。”
  干这两样东西不太需要什么十分先进的设备,这也是充分考虑到了萧卓企业的条件。
  萧卓组织了十个工人,亲自带队在万水明的小厂里学徒。
第1934章
备胎的作用
  南湾集团一线工人采取的工作制度是底薪制。
  就是一个月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就可以得到底薪,完成这个工作量的底线后多劳多得,基本上也就是计件工资制度。
  去年员工的底薪是二百九十元,如果一个人勤快,踏实肯干,在完成底薪任务后额外多干的话,那么一个月还可以多干出几十元的额外薪水。这样一个月就有三百五十元左右的工资,再加上一些乱七八糟的小福利钱,工资能到三百八十元。
  而今年本着底薪年年涨的惯例,今年的底薪又上涨了三十元。
  也就是说今年员工只要完成规定的工作就可以得到三百二十元的基本工资,如果完成这以目标再啥也不干的人一个月能开三百六十七十元。
  而那些踏实肯干的人月工资过四百就没有任何问题,到九五年,南湾集团工人的月薪将达到五百元。
  这个工资标准在九三年绝对不是最高的,那个时候南方一些企业就已经出现四五百元的企业了。
  但保证也不是最低的,当时全国的工资标准大概也就在二三百元之间。
  万峰上一世九三九四两年在汽车部件厂上班,一个月也就二百上下,他们车间的车工算是赚钱比较多的,也才三百多块钱,而且还没有年终奖金什么的。
  过年能发个十元二十元的东西就不错了。
  由于年终奖金已经涨到了两千元,这样一个南湾集团的员工,踏实肯干,没有什么违犯常规的事情出现,一年的收入就能达到六千多元。
  这样的收入,只要勒紧裤腰带一两年,万峰那些专门为企业职工开发的楼房他们就能买的起。
  随着物价的上涨前两年成本六十多元一平的楼房已经上涨到了一百多元一平。
  即便如此,八十平的楼房也才八九千元,六十平的小户型就更便宜了。
  所以,今年南湾集团员工买房的特别多,腊月结婚的也特别多,东山二区三区以及三角地天天都有娶媳妇放鞭炮的。
  尤其是一月二号那天,到处都是结婚的鞭炮声,一个挨着一个,尤其中午时分都分不清鞭炮是从什么地方响起的,四周全是。
  麻痹的,今晚上到底能造出多少小人呀?
  某人很恶趣味地自言自语。
  人家能不能造出小人好像和他没啥关系,但是自己家好像有问题需要解决了。
  “你到底行不行呀?”栾凤火了,这都结婚四五个月了,她的肚子还一点动静没有。
  “干嘛往我身上赖?说不定你不行呢?”
  “呀!我和你拼了。”栾凤像狼一样扑到万峰身上又撕又咬。
  她身体健康,吃嘛嘛香,欲望强烈,没理由不行。
  “好了好了,怕了你了,例假来了没有?”
  栾凤想了想:“好像这个月没来。”
  “我记得前几个月你不是说过一次没来吗?”
  “后来又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8/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