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7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1/2149

  许斌家左边是好利商店,再过一个门就是一个商店。
  万峰抱着许钢球进去,什么火腿肠泡泡糖辣条奶糖买了一大包。
  等万峰抱着许钢球再回到游戏厅的时候,滕媛媛正在舞舞扎扎地找孩子。
  刚才还在屋里乱跑,怎么一转眼就丢了。
  “啊!又给我们孩子买这些垃圾食品!”滕媛媛嘴里嗷一嗓子,手却从塑料袋里拿起一根辣条扔进了嘴里。
  “长点心吧,看你儿子眼神没有?他都在鄙视你,说一套做一套的。”
  万峰把许钢球放地上:“儿子!去玩吧。”
  许钢球抱着他的宝贝突突突上楼去了。
  万峰正准备拿滕媛媛圆滚滚的形象开开玩笑,无意中看到一个正在打游戏打的一包劲儿的小伙。
  万峰过去对着小伙就揣了一脚。
  小伙吓了一跳扭头一看是万峰有点不好意思:“哥!”
  说完伸手拉过身边一个女孩:“叫大哥。”
  万峰一愣:“等会儿再叫,什么情况?”
  “我对象。”
  万峰傻眼,万延这货竟然都有媳妇了?万红霞好像还没主吧!
  “你今年多大呀就找对象了?”
  “二十一了。”
  这小子都二十一了吗?
  万峰算算,八五年前后自己到长图县的时候万延是十一还是十二?
  今年九四年,可不是吗。
  小姑娘模样挺清秀,有点不好意思。
  “你自己找的还是人家介绍的?”
  “是我们厂安主任家女儿,她老到厂子里找她爸,我们就认识了。”
  这么说是自己处的。
  “你爸妈都知道吗?”
  “初四都上我家了。”
  都叫家里了,万水明两口子当然知道了。
  “都到你家了,这回可以叫大哥了。”
  女孩声音弱弱地:“大哥好!”
  万峰伸手从身上摸出一个鼓鼓的红包塞在女孩手里。
  这是万峰身上面额比较大的红包了。
  每年过年他身上都揣着不同面额的红包以发给不同的人。
  今年他身上最大面额的红包依然是一万的,这是给父母奶奶姥爷姥姥的。
  再往下是五千的,是给大爷大妈叔叔婶子的。
  再往下就是两千的,是给亲戚孩子的。
  接着是一千的,这是给亲朋好友的孩子老人的。
  至于一百五十的就是给大街上小孩的,有些孩子对他说一声万老板发财就能得到一个五十元或者一百元的红包。
  小树屯所有的小孩都得到过万峰的红包。
  不过到了初五,万峰身上的红包就没多少了,该发的都发出去了。
  他摸了半天才摸出一个两千元的红包,没有五千元的了。
  连万延都已经开始交女友了,这人是有多不抗活呀,不知不觉就快步入中年了。
  自己今年也二十七了,人到中年了。
  万峰一阵唏嘘。
第1983章
春江水暖鸭先知
  都说新的一年人得有新的劲头,这样才能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猛。
  万峰也很想在新年里拿出些精神头,可是真的没精神头。
  被两个女人欺负两天哪里还有什么精神。
  初七上午张璇回去了,初八集团开始上班。
  要问南湾集团这两年哪个部门的扩展速度最快,无疑是设备生产部门。
  设备生产部门从当初独立时的三四百人,仅仅两年就像气吹一样膨胀了五倍。
  现在设备生产部门有一千六百人左右,分成了十二个小组,每个组百人的规模,加工不同的流水线。
  余下的都是研发人员,负责专门设计流水线的。
  在九四年,南湾集团大概是国内唯一能打造出各种高级流水线的企业。
  这个部门起初主要是设计制作机械方面的流水线,后来又设计制作电子半导体方面的流水线。
  生生地练出了什么风格的流水线都能比划一番的局面。
  独立短短两年,设备生产部已经拥有了一个不管你是造什么的,只要把你的产品拿来,我都能给你设计打造一条高效率生产线的能耐。
  这一点连万峰都佩服的不行不行的。
  本身这个部门是为了造车服务的,你能设计出一条生产机械的流水线这不奇怪,但是你设计出一条造塑料盆的流水线是怎么回事儿?
  生产个塑料盆也需要流水线吗?
  这是一条外接的活儿,是给洼后大集一个专门制造塑料制品的摊主设计的,分成化料、注塑、成型三个阶段。
  这条流水线连设计带打造是二十万元,一个小时两个人可以生产出一千多个塑料盆或者改变一下模具还可以生产塑料盘子塑料碗什么的。
  这条二十万元的流水线从设计到制作完毕,五天,可以创造出十万的利润。
  为了给集团创造效益,设备生产部门现在专门有四五个小组承接外来的任务,去年在这一领域他们已经给集团创造了五百多万的利润。
  今年关海的目标是给集团创造一千万的利润。
  关海这个人虽然学历不高,技术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在管理规划调度方面有独到之处,本人还没有多少官架子,善于和下面的人打成一片,因此设备生产部门的人对他还是相当尊敬的。
  一个企业的总头是什么样的人,手下自然也会聚集一批和老大性格处事都差不多的人。
  一个天天和老板唱对台戏的人在一个企业里注定是待不长的。
  万峰这个人在集团里的存在感不是很强烈,除在一些项目的关键阶段他跑出来瞎参谋烂干事外,其余时间他在集团里的形象几乎等于零。
  这和他随和的性格有关外,和他也在刻意的削弱自己在集团的形象有关。
  他可不是那种想把集团烙上鲜明的个人印记的那种老总。
  他觉得一个老总不应该在集团里到处呼风唤雨,这样会对员工的创造性形成压力。
  他之所以会把那句弄不好还弄不坏挂在嘴边,就是给那样科研人员减压。
  让他们在研发的时候解放思想,大开脑洞。
  只有这样这样科研人员才会创造出奇迹,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实现可能。
  就像科研人员在攻关一个项目时,你老总成天在边上虎视眈眈地蹲着看,他们能把这个项目攻下来才是怪事儿。
  大多情况下,他想起某个项目,感觉这个项目快有结果的时候他才会过问一下,如果不是时间太紧迫他从来不会催促。
  当然他那句名言仅限于对科研人员使用,具体到车间生产的普通工人,这句话是绝对不可以被他们挂在嘴边的。
  你生产产品也弄不好还弄不坏,那产品卖给谁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1/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