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7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1/2149

  米广南虽然没回北晶但却把理想电脑里的人都给万峰做了交待,那些人可用那些人可不用。
  理想电脑的工人被万峰完整地保留,至于管理人员他也没全清洗,米广南说不可用的被全部打发了,但也和尚海华光电子的管理人员进行了对调。
  愿意留下的就到尚海去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还会调整回来。
  不愿意到尚海去的,那么现在就可以自谋出路了。
  这样有留下的有走的,万峰启用了米广南推荐的一个叫朱兵的人管理理想。
  接盘理想以后,理想电脑以前的一些发展方针被全盘否定。
  那些外国企业生产的部件全部被替换成了华光自己的部件,这样电脑的成本一下子就降下了三千多元。
  有了理想的加入,电脑的销量自然就上升了一大截。
  但就算销量上升了一大截,除了公务机,每个月的电脑的零售销量也不过一千多台。
  零售市场依然被外国厂商拿了大头。
  万峰当机立断就开始对电脑降价销售,把电脑的价钱全部降到万元以内,就连已经更换了64M内存的电脑也是如此。
  低配版的电脑更是低于八千。
  华光电脑正式开始对占领华国市场的外国电脑进行驱赶。
  这个时间节点已经过了八月份了,在联通宣布成立后的第十三天,华光终于拿出了自己的2G手机HG1001。
  这是一款直板手机,和上一世爱丽新的GH337是一个类型的手机。
  但是它并没有用爱丽新的样式,而是采用挪鸡鸭3100的外型,只不过上面多了很短的一段天线。
  这可比当初的GH337可好看和小巧玲珑多了。
  上一世的GH337虽然对比大哥大已经算是小巧玲珑了,但依然是一款拿在手里显得沉重的电话。
  与GH337重大220克的分量相比,HG1001仅仅有一百五十克重。
  华光的101在大哥大里面已经算是够小的了,而HG1001则比GH337还小很多。
  因为华光在HG101时代就开始采用锂电池,而不是其它厂家还在采用的镍铬电池,这样它的体积一下子就缩小了许多。
  而HG1001更是在HG101的基础上再次缩小,已经可以叫真正的手机了。
  内部的芯片和半导体元件都是自产,整部手机除了少量外购部件外,全部都是自己家或者配套企业生产。
第1995章
走了大运了
  HG1001不但有流线的外形和缩小了尺寸,而且还是中文界面,适用于900MHZ的网络。
  当初爱丽新GH337可是没有中文界面的。
  样机做出后,第一时间就送到信息产业部进行测试。
  这款手机现在唯一没有解决的就是那块四方型的显示屏了。
  顾红忠和从晶东方来的队伍开始感受到了压力,本来以为轻轻松松的问题,但是手机样机都做出来了,他们还没解决。
  好在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时间还来的及。
  万峰和于正东做了一次交流,全面了解了一下这个手机全方位的资料。
  当然性能方面万峰关心的比较小,他关心的是成本。
  经过核算,现在的样机成本在四千元左右,因为是全手工制造,如果进入流水线,成本可以压低至三千三百元上下。
  这个成本让万峰有点惊喜,就是大哥大现在的成本也才刚刚压缩到四千元以下。
  这款新手机的成本竟然比已经出现了好几年的一代手机还便宜。
  这还真没什么奇怪的,这款1001型号的手机除了信号换成了数字式的外,其它的地方和大哥大的性能没多大区别。
  说它是数字信号的大哥大也不为过。
  里面的零件还没101里的零件多呢,成本低也在情理之中。
  HG1001审核大概也得一两个月,然后改造设计原来生产大哥大的流水线,在生产安装生产线也需要两三个月。
  这样一忙活就到年底了。
  上一世爱丽新的GH337是九五年一月面世,这倒是和它上市的时间吻合了。
  这款手机真正的能够商用也得到九五下半年,联通放号后才可能真的使用。
  就是进入市场开始出售,起初的销量也不会太大,主要是因为网络的构建。
  邮电部门构建的只是几个主要大城市,而其它偏远地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才能够蔓延到,手机才会销售到这些区域。
  几乎和手机的样机在送到信息产业部去做鉴定的同一时间,华威也的得到了手机的样机和详细参数。
  万峰已经给华威争取到了北辽省除申阳和渤海市外其他地区的GSM网络基站的建设任务。
  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开发基站,达到邮电部门的要求,然后铺设网络。
  这可是一个十几亿元的大项目,华威若是干好了,会有不菲的利润。
  如果北辽省铺设成功,那么接下来还有林吉和龙江两省的网络架设任务。
  殷振飞终于从交换机里拔出脑袋开始了解外面的世界了,也才发现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
  万峰把这些事情办完后,就不再关注电子方面的消息,因为微轿车队回来了。
  在外面奔波了近半年的微轿车队终于在八月中旬回来了。
  这次耐力测试,试验车每天的运行时间在十个小时左右,行程数在八九百公里之间,五个多月十万多公里的行程,终于圆满的回来了。
  虽然中间试验车还是有过一些小问题,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问题,已经不耽误这款小车推向市场了。
  于是,车队回来的第二天,车辆部门就开始打报告,申请生产许可。
  但是让万峰没想到的是,在汽车领域一直顺风顺水的南湾汽车,却在微轿的生产许可上遇到了麻烦。
  南湾集团生产微面的时候没有遇到什么阻拦,但是在微轿的生产上终于遇到了。
  一直以来,华国对轿车的控制是非常严的,原来的三大四小已经变成了现在的三大七小。
  三大四小其中的三大是一汽、二汽、上汽;
  四小是首汽、津汽、广汽和吊车尾的南湾汽车。
  现在的八小,除了原本的四小外,还有长安、南汽、贵汽云雀、东南、华晨、五菱、昌河、哈飞等要进入。
  这八个车企要争夺剩余的四个名额。
  包括南湾汽车在内,这些车企里南湾汽车是唯一的一家全资民企,没有一点国营的背景。
  而现在这个民企要造轿车了!
  这不能不让机械工业部的领导们头疼。
  这并不是一个民企能不能造轿车的问题,而是国家是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汽车领域的问题。
  这种事情一般人是不敢拍板定性的。
  万峰此时还不知道这事儿,他正在开发区看着文光华他们造出的怪物吃惊呢。
  这句明显属于扯蛋范畴的话却在文光华这里得到了正面证据的有力烘托。
  那就是只要我敢想,事情就敢办成。
  事情起源于毛子那款V58的发动机。
  当初文光华说要在保证V58马力的情况下,把它的体积和燃油都降下来。
  当初他发下大愿的时候万峰是被气跑的。
  但是可是,但可是、可但是,这货还真就把这款发动机给特么研究出来了。
  万峰得到消息一溜烟跑来后,文光华就拍着一台有一米多高一米半到两米长的发动机对着万峰炫耀。
  “十六点八毫升排量,涡轮增压,马力七百一点没少,百公里耗油八十升。”
  这个数据对见过世面的万峰来说还不能令人满意,但比原来的V58可是进入太多了,这大概是涡轮增压的功劳。
  当初拆解这些苏联来的发动机的时候,万峰是凭着记忆画过一副直列六缸的发动机,好像是锡柴CA6DM3。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1/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