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8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6/2149

  该片的演职员阵容和上一世没啥区别,只不过是把融祖儿的角色换成了月慧,其它演员照旧。
  这部片子里都是年轻人,就没有成辉闽什么事儿。
  成辉闽也没闲着,他在深圳看自己的工厂施工情况。
  经过去年几个月加今年两个多月的施工,工厂几乎已经初具规模,有望在四月份竣工,五月中旬投入生产。
  至于工人,去年工厂开建的时候就已经招了一批,由华光电子在代为培训。
  到时候只要工厂竣工,设备安装完毕,这些人就可以上岗。
  成辉闽的工厂初具规模了,深圳科研中心里面的设备也都到齐了,正式命名为华光芯片。
  程功已经走马上任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了深圳。
  并且在年前就在央视开了招贤榜,广纳海内外有志于芯片行业的英才。
  由于开出的薪资福利待遇高,一时间各地人才云集如江河,其中还有老外。
  程功亲自负责考核,经过一个多月的考核,华光芯片录用了大约三百多人。
  虽然华光芯片的大楼还是空荡荡的,但研究总算是正式开始了。
  到了大学生毕业季,这里还会云集几百人,这样也算是初具规模了。
第2121章
第一个海外中心
  同样是在三月,有一件在存储器界震撼的消息也出现了。
  三牲终于发布了1GB的DRAM。
  这比它上一世研发成功1GB的DRAM整整晚了五个多月。
  上一世它发布这个规格的DRAM是在九六年的十月。
  三牲这一次的反周期也算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欧洲现在已经没有存储器制造厂商了。
  奇梦达在三牲的这次反周期战争中倒下了。
  现在剩下的存储器厂商有他自己和海蛎士,米国的米光和日本的尔必达,但是有一个华国的厂商不声不响地填补了这个窟窿。
  这就是华国华光。
  奇梦达倒下是去年夏天的事情,在奇梦达宣布破产的第二天,就有人开始接洽这些失业了的奇梦达员工。
  与上一世不同,上一世奇梦达是独立以后于二零零七年破产倒闭的。
  而现在奇梦达依然是德国音飞凌旗下的一个部门,还没有被分拆出去。
  但是在这次反周期战争中,奇梦达没有顶住三牲的攻势损失惨重,但是其母公司音飞凌和德国政府拒绝资助,不得不申请破产。
  它的倒闭因为蝴蝶效应比上一世早了十年。
  不过也好,早死早托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不到大潮退去,谁也不知道谁在光着屁股游泳。
  奇梦达里的首席DRAM工程师利沃夫在失业的第二天就接到了一封神秘的请柬。
  请柬就发自奇梦达大厦旁边的一栋大楼的某一层。
  失业让利沃夫心情十分的沉重,从现在开始他就是一个没有收入的人了。
  在存储器这一块明显东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欧洲他这样的人怕是已经找不到立身之所了,他想找同样的工作不去米国就得去亚洲。
  对于有恋家情节的利沃夫来说,让他到国外供职有点强人所难。
  本来他是不准备去参加一个陌生的约会的,但是这封请柬上的内容吸引了他:如果阁下要看到明天绚丽的阳光,那就接受我的邀请,我们会给你一片广阔的天空。
  利沃夫犹豫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去赴约。
  反正这座大楼就在奇梦达大厦的附近,那是一栋写字楼,他看到过无数次不过却没走进去过一次。
  这还是他第一次走进这座大楼,上到二十五层的一个房间里。
  一个本国人和一个亚裔面孔的人接待了他。
  “利沃夫先生,一家香港的公司对您非常敬重,他们希望您能去他们公司效力这是合同请您过目。据我们了解,您现在的年薪是八万米元,他们给您十六万米元的年薪,外加总裁特别津贴,每年四万米元,一共是二十万米元。”说话的同时,对方把一份合同推到了他的面前。
  利沃夫的大脑一片混乱。
  前一刻他还在为工作发愁,现在一份翻倍的年薪合同已经出现在他面前,乱七八糟加在一起二十万米元的年薪!
  利沃夫拿起合同仔细地看了一遍。
  “利沃夫先生!合同您也看了,您还满意吗?如果满意你可以在这里签字!”
  利沃夫犹豫了一会儿问道:“这个公司在什么地方?如果在亚洲我想我需要长时间的考虑。”
  “它就在德国就在这座城市,从这里出发的话甚至不超过十五分钟的路程。”
  闻言利沃夫这才签了字。
  见利沃夫签了字,那个亚裔拿出一张门卡一张纸条交给利沃夫:“这是香港华光公司在德国建立的研发中心地址,这是您的进门卡,三天之内您就可以上班了。”
  “请问!我负责什么工作?”
  “还是您熟悉的工作,DRAM的研发。”
  “那么我的汇报人是谁?”
  “这个具体是谁我还不清楚,技术总监会从香港派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上班的时候别忘了他身份证明和一张免冠照片,到那里去找一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她是行政总监。”
  这一幕几乎在好几个地方同时上演。
  因此当利沃夫第二天带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来到纸条上的地址时,他意外地看到了诸多以前的同事。
  也就是说梦先达换了一个名字一个地方重生了。
  这个团体是南湾集团华光分部在海外的第一个研发中心,因为华国还未入WTO的原因,公司的注册用了香港的名头。
  用华国在欧洲注册公司麻烦会非常的多。
  公司是林来嵘帮助注册的,法人代表是一个叫付国涛的人。
  不错,正是王文成看好的年轻人,他将出任德国这个研发中心的总裁。
  正是有这么一个团体的存在,在技术共享的背景下,华光存储的研发也是突飞猛进,虽然没有先于三牲研究出1GB的DRAM,但是在三牲宣布1GBDRAM研发成功的十天后,华光存储也研发成功了一项成果:64M
SDRAM。
  五个月后又研发成功了128M
SDRAM,并且在九七年底也成功研发出了1GB的DRAM和开发出32M
Rambus
DRAM。
  可以这么说有了梦先达原班人马的加入,结合华光存储原来的技术储存,在存储器这一块华光总算是踩了三牲的脚后跟了。
  只要能拽住三牲的尾巴,依托华国庞大的市场,把三牲拉下马的日子用不了太久了。
  万峰的计划是在二零零八年左右在存储器这一块把三牲和海蛎士踩在脚下。
  深圳的科研中心开始使用了,渤海的科研中心也终于竣工了,现在正在采购和制造各种实验设备。
  这些实验设备中有相当一部分南湾集团都可以自己制造了。
  虽然都是科技含量较低的设备,但这也是个好的开端,十年后这些制造说不定一不小心就站到世界之巅了。
  一旦这些设备到位,这个中心就会开始启用。
  渤海中心万峰准备交给顾红忠管理,这里主要是为了将来军转民时做军用产品打基础,再就是研究一些公司各种配件的研发。
  当然顾红忠能做出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就更好。
  只是名字不太好起,想了半天万峰决定把这个中心命名为华光电科。
  好不好听就这么地了。
  在顾红忠带队到军方去做雷达实际数据测试后,这里暂时负责的就是顾红忠的接班人单仁辉了。
第2122章
皇帝不急太监急了
  万峰去年交给顾红忠研究的那些轿车配置部件在几个月的酝酿和设备设计之后,全部落实在华光科技的工厂里。
  万峰当初列出的那个列表里和电子有关的不管好赖起码有一些可以生产了。
  比如电动天窗车窗和后备箱,驾驶座位的电动调节、座椅加热,外接音源接口等,其余还无法制造的则局限于一些技术问题和调节限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6/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