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8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2/2149

  随着养车的人越来越多,驾驶员也成了一个很有前途的紧俏工作。
  现在一个司机已经算是社会上的高收入人群了。
  在红崖,一个司机现在的月薪是八百元,这远远高于普通工厂的工薪,就是对比红崖公认待遇最高的将威工业区里的员工工资,也是高出一截。
  因此对驾驶证的需求越来越大。
  将威这一代的私家车还格外的多,对驾驶证的需求格外的旺盛。
  红崖市依然只有农机校一个驾驶员培训基地,这早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了。
  李明泽的驾校磨磨蹭蹭的终于开业了。
  国家明文规定开驾校的场地不能低于一万平米,注册资金不得少于一百万元,后期改成了三百万元。
  用于做教学用的车辆最低不能低于二十辆。
  这些条件明泽驾校都合格,它的占地面积是一万二千平米,二十辆崭新的中型卡车,有超过十年以上的驾驶教员三十人。
  驾校里有宿舍食堂、可以满足住宿人员的一切要求。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现在终于营业了。
  开业的日子李明泽选在了五月一号,从四月二十号开始报名。
  广告在红崖电视台一连播出了一个星期。
  等二十号报名开始,李明泽傻眼了。
  竟然有近千人报名!
  无论是宿舍教室教师还是实习车辆,他小小的驾校根本容纳不了。
  实习车辆他可以增加,教师他可以聘请,但是宿舍和教室他却没法随意改变了。
  一辆教练车最多能带十三四个人,李明泽只能招收了四百人。
  这还是临时又买了十辆新车。
  那些没报上名的李明泽只好让他们下期报名。
  学一张驾照一千五百元,李明泽自己能得到一半的眼睁睁地看着上百万元与他失之交臂。
  这不行!
  这货当机立断,驾校还没正式运营就开始了扩建计划。
  这回他把驾校周边的地全部买了下来,马上雇工程队建教师宿舍,力争到年底二期工程能和一期工程融合在一起。
  但远水不解近渴,今年这两期怕是指望不上了。
  九十年代的驾驶证还没有那么多啰啰嗦嗦的分类,整体上来说就是两类:A本和B本。
  拥有了A本基本上大道上能跑的车都能开。
  不过李明泽的驾校只能教B本的,也就是二零零四年改革后的A2。
  后期的A2也基本够用了,除大客车外也是其余的车差不多都能开。
  因此万峰是鼓励现在的人去考驾照的,虽然十几年后A2的票审核的时候很麻烦。
  李明泽的驾校开业万峰是不能不到场的。
  自然有万峰亲自主持驾校的开业仪式,李明泽牌面十足。
  李明泽第一期的学员里还有不少就是将威的小老板,不少就是万峰手下的小厂长。
  这些家伙连起哄带说各种荤笑话,开业仪式整的非常的热闹。
第2129章
人鸭对峙
  李明泽第一期招收的学员是四百位,每人一千五的学费一共是六十万元。
  去掉税收考务费和车辆的燃油折旧以及教师的人工,估计他能剩下一半的利润。
  这里面的大头其实是车辆的烧油钱。
  学驾驶证三个月的时间,其中有一个半月左右是文化理论课,也就是学车辆的基础知识和交通规则。
  剩下的时间才是上车实习,包括场地训练和上路实驾。
  当时的驾驶证只有B票,也就是大货,所以教练车也全是大货车,根本没皮卡什么事儿,想用个小排量车省油都做不到。
  等这些学员上路的时候,三十辆卡车在红崖市区里跑那才是费钱的时候,一天大概就得消耗几千元的油钱。
  从现在算起的话,到年底驾校还能招四个班。
  一个半月后,这第一批学员开始上车进行实习阶段,这样驾校倒出的文化课堂可以招第二批学员。
  也就是一半个月可以招一批学员,这样到年底估计能招四茬学员。
  一个班赚三十万,一年能收入一百多万。
  这个体校买地买车再加建设花了三百多万,预计三年能回收全部成本。
  万峰只负责给人指路出招,一个买卖下去多长时间收回成本这和他关系不大。
  参加完驾校的开业仪式后,学员们进校开始上前期的理论课。
  而万峰在李明泽的陪同下参观了驾校的场地和设施。
  场地里有倒桩区。搓板路,上下坡,直路环路一应俱全。
  空闲区域还植了树,弄的像个公园似的。
  溜溜达达指指点点这天就快晌午了。
  李明泽要万峰在这里吃饭,万峰没答应,开着车回家吃饭。
  今天中午栾凤和张璇都不在家,母亲忙着做饭他家的小捣蛋说不定就会干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呢。
  万峰没有回南大湾,从卧虎屯出来后直接就拐进了小树屯村中的那条路。
  原本这条小树屯村西头的路因为三角地的建设现在已经变成了村中路了。
  路两边是这两年建起的高楼大厦,楼高都在七八层左右。
  今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脚下这条原来双车道的路被加宽成了四车道。
  楼房多了门市自然也就多了,这些门市也开了很多买卖。
  万峰在惊鸿一瞥路过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黑禾住将威办事处的招牌。
  一想才想起这是曲阳设在这里采购摩托车配件的地方。
  他都忘了还有这么个单位存在。
  万峰想了想就把车拐到办事处门口停下走进了办事处。
  办事处里有四个人,万峰都不认识。
  不过这不要紧,不认识一顿饭自然就认识了。
  正好办事处的对门就有一个小饭店。
  小饭店是原来小树屯村中的那个小厂子的地址,自然万千祥的厂子搬到大树屯和黄辉交界处后,这里李泉就开发成了楼。
  万峰叫了六个菜,和这三个办事员一边喝一边聊,他主要是打听一下黑禾那边的情况,曲阳的生产线是去年七月份前后安装好的,到现在也是十个月了,也不知道干的如何。
  通过闲聊万峰知道了黑禾那边的消息。
  黑禾摩托车厂正式组装出第一辆摩托车是在去年的八月一号,摩托车的注册商标是龙江。
  到目前为止一共造出了二十万台摩托,主要的销售地区就是龙江内门和林吉,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俄罗斯那边的代理是沙米诺夫。
  基本上生产出的摩托车也都卖出去了。
  按照目前摩托车市场的行情,一辆AX100摩托纯利润也就五百块钱左右。
  黑禾卖出了二十万台摩托车,顶天赚一千万,投资收回还差得很远。
  “俄罗斯只有远东地区吗?没往别的地方走?”万峰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2/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