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20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1/2149

  对外合作企业中,五月天汽的1.3L浪涛问世。
  六月晶东方十四寸LCD显示器正式进入市场。
  七月城都合作企业城都彩虹汽车将发布一款1.5L的新车。
  这个企业的名字原来准备叫城都南湾,但是感觉不好听最后就改了个城都彩虹的名字。
  其实就是飓风的阉割版,成立了合作公司就要给对方提供新车。南湾研发一款新车连设计带各种试验,最短也得两年时间。
  眼下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把成熟车型换个模样推出去,在配置上做些变化就可以了。
  城都彩虹这款还未确定名字的车就是飓风的改型。
  同时设计部门也以开始为广湾设计第二代美瑞汽车,这是一款全新将搭载NW479T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箱的新车,新车预计会在二零零二年八月下线。
  像恒仁动力生产发动机的事儿都属于鸡毛蒜皮之列,不在计划书中。
  今年华光还有两个产品会无声地问世,新一代的芯片和存储器。
  不过这两样东西不准备对外宣布,只会悄悄地小批量的生产。
  看完计划书以后万峰把计划书缩进保险箱,然后进行新年开工后的第一次视察。
  他的计划是用一上午的时间把新旧两个厂子视察一遍,下午到华光科技去做做指示什么的,明天到南湾重车去看看。
  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他出行的第一站就在南湾摩托这里停住了。
  因为在摩托车的试验车间他看到一款电动摩托的样车。
  这是一辆只有骨头架子没有皮的样车,像个骷髅一样。
  样式就是南湾的踏板摩托中的一个款式,就是把这一样式的踏板摩托拆掉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换上了电池电机。
  “如果用开口式铅酸蓄电池,充满电要六个小时,一次充电在四十公里的时速下可以续航八十公里。如果用48V10Ah的锂电池,可以达到一百二十公里的续航,不过它的造价比铅酸蓄电池高了近二百元的成本。”
  万峰关心的不是成本,他关心的是续航力和电池的充放电次数。
  这玩意儿他现在也没打算推进市场。
  电动车现在进入市场肯定是生不逢时,不是没有买的,是没有很多的人买。
  就是要推进市场,最早也不能早于二零零三年。
  所以现在成本是多少这不重要,到二零零三年还有三年多的时间,谁知道这三年会发生什么科技突破。
  现在是天价的东西到那时候说不定就是白菜价。
  “一套铅酸蓄电池如果保养得当可以行驶1.5万公里,普通锂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在五百次左右,也就是天天充电的话可以用一年零三个月。不过现在已经开发出了七百次充放电次数的锂电池,这样一块锂电池可以用将近两年的时间,这样成本还有进一步的降低。”
  这个万峰当然知道了。
  电池都是杨丽开发的,有什么成果他还是很清楚的。
  就是他堂哥万千祥自己企业本身现在也有一批技术研究人员,他们的研发主要集中在铅酸蓄电池上。
  他们自己的铅酸蓄电池现在也做到了国内前三的地位,一年也是有上百万块铅酸蓄电池供应市场。
第2330章
当红娘也是有前途的工作
  普通电动车一副电池如果保养得当也不可能跑出1.5万公里,能跑到1万公里就是个优秀的成绩。
  这个成绩估计还只有南方可以实现。
  在北方连1万公里你都别指望,极低的气温对电池的损害是巨大的,能跑七千公里你就烧香了。
  一副电池一年半左右也就可以换掉了。
  换一副电池通常在二百元左右。
  不过这也比骑烧油的摩托车合算多了。
  摩托车通常在百公里两个油左右。
  别听卖摩托的忽悠你百公里一个半油,那得看是多少CC的摩托车。
  就是90CC的摩托,新车的时候可以做到,等过了新车期这个数据根本不好用,就是到不了两个油离得也远不到哪里去。
  摩托车跑一万公里二百升油,算下来就是一千多,怎么都比电池费钱。
  当然在速度和马力上电动车就别拿出来说事儿了。
  “电动车不急着上市,还不到它该出现的时候,现在就是上市市场也小的可怜,咱们就是做弄不好就得赔钱,所以咱们不急。现在你们就是多进行试验,进行各种组合的搭配,越完美越好,到上市的时候如果能给市场一个惊喜,市场也会回馈一个惊喜给我们。”
  随后万峰又把自己上一世对于电动车的了解倾囊相授。
  上一世他家一共骑坏过三辆电动车,一辆绿野一辆爱玛一辆小刀,对电动车他有很多心得。
  待把这些东西不拉不拉地讲完,这天也就晌午了,他上午巡视新旧厂的计划被迫中断。
  在万峰向南湾摩托的技术人员传授自己对电动车的经验的时候,恒仁动力公司院子里则是鞭炮齐鸣鼓乐喧天。
  虽然天气依然寒冷,但却阻挡不住恒仁动力人心中的激情,他们生产的第一台478发动机终于下线了。
  经过检测台检测合格后,这台发动机披着红被抬到了车间外面临时搭建的一个台子上。
  李显荣激动地宣布恒仁动力首台发动机下线。
  声音刚落鞭炮齐鸣。
  恒仁动力的发动机生产线是一条五万台的线,不过按照恒仁动力现在的员工水平一年能生产出四万台合格产品就不错了。
  严格说来,现在的恒仁动力只能算是一个发动机的组装厂,他们现在能生产的只有缸体,缸盖和油底壳连杆这几样框架式的东西,其余部件都要靠买。
  正因为此,他们元旦时在南湾重车赊了十辆十五吨的重卡就是专门从南湾往回拉配件的。
  将来如果发展的好,其中一些技术系数较低的部件自己会慢慢生产。
  和南湾合作的很多企业都是这样过来的。
  在南湾集团的协助下,从最初自己一点不能生产到生产其中一样两样部件,到越来越多,最后整个产品自己生产率会占到百分之七十甚至更多。
  那个外国车企在华国合资其实也是这个套路,但和南湾集团的做法是人家光卖配件给你,但并不希望你自己能生产这些。
  你自己都能生产了人家赚个屁。
  所以有些合资厂合资了好多年也就能生产反射镜雨刷什么的,连个车灯罩都不让你生产。
  所以你看老外多么心黑,他们不但在整车上赚你的钱在配件上更是狠宰你。
  而南湾是真心的扶持自己的合作企业,通常一个和南湾合作的企业在三年的时间基本产品的自有率最低也是达到百分之六十。
  南湾给恒仁动力设计的路子是初始阶段达到自产率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以一年增长百分之十的速度替换资产率,最终达到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资产率。
  要实现一款发动机百分之百的自产率这根本不可能,能达到这个比例你的企业都是高端企业了。
  毕竟发动机里有一些高级部件不是说生产就能生产的,就是南湾集团自己也没有一款产品是百分之百自己造的。
  就像活塞这东西,看着都是铝质的,似乎买套模具就能生产出来,但是你生产出来的那玩意看着和别人家产品的模样一样,但是上车一试差距就出来了。
  从燃油的燃烧到压缩比到耐磨性你都不如人家。
  这就需要一个长时间经营的积累过程。
  像南湾集团下面光是活塞的配套企业就有三四家,哪一家不是都玩了十多年的时间了。
  像规模最大的刘洋公司,在南湾已经做了十五年了,专做活塞和活塞环。
  每年他投入材料的研究也是上千万元,这些年的累计投资也达到了几亿元。
  这都是真金白银砸出来了的,你一上来就要做出人家那样的产品这不现实。
  除了活塞外像油泵和化油系统都属于老式发动机上高端的东西,没有几年的积累根本造不好。
  这还只是老式发动机,换做新式发动机,你连百分之七十是自给率都别想。
  不管是缸内直喷还是多点电喷还有可调气门的VVT技术,这都不是普通企业能做好的。
  这些李显荣现在也懂,他的目标就是恒仁动力能达到百分之七十的自给率就行。
  至于产品的销路问题他根本就没犯一点心思,这边生产线过来了,那边跟着客户就来了。
  客户拍着胸脯说了,只要你生产出的产品和原来南湾生产的一样,你们厂连销售科都可以解散了根本用不着,留个收钱的就可以了。
  李达作为曾经南湾集团初创时期的老人,在南湾一直干到退休,这份情万峰也算是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1/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