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8/2149

  像电动机这种在当时算是高端的产品红崖县电机厂就有生产,甚至勇士公社的机械厂也生产一些小功率的电动机。
  既然这机器叫扒皮机当然关键的地方就是扒皮机构了。
  扒皮机构的主要部件是两根滚筒,分别叫破皮输送棍和橡胶剥皮棍,破皮输送棍上有破壳齿。
  破皮输送棍为全金属辊筒,剥皮棍则是金属轴外套橡胶齿套。
  工作原理是当带皮玉米进入扒皮部位时,破皮输送棍上的破壳齿把玉米的苞衣抓破,接着玉米棒被相对旋转的输送棍和剥皮棍夹紧移动把苞衣从玉米棒上扯掉,从而达到扒皮的目的,然后被扒皮的玉米棒从出料口排出,苞衣则从另一个口排出。
  扒皮率在百分之九十左右,籽粒破损率在百分之一上下。
  全金属破皮棍可以让工厂加工,一般的车工就能完成。
  而橡胶棍也不难找,红崖县就有胶辊厂,挑一种合乎规格的就可以。
  上一世这种扒皮机脱粒机五花八门,万峰总计摆弄了不下十种样式的扒皮机,眼下他的烦恼就是回忆出其中设计最合理造价最低廉最耐用的一款。
  经过一节半课的回忆,他终于记起了一款重量只有六七十斤的扒皮机,记得这是一个可以同时进两穗玉米的机器,非常的耐用而且还高效,好像当时是一个在家种田的农业大学生发明的。
  于是万峰按照记忆在纸上把这台机器的外观画出了出来。
  他也很想把它的内部构造以及部件视图画出来,但是这就有点难为他了。
  只怪高中时机械制图没好好学,让他画个简单物件的视图没问题,但复杂一点的他就抓瞎了。
  这个就得去找肖德祥了,正好让他加工几副轮椅架子出来。
  放学的铃声响起后,万峰背着书包就跑出了教室,连江军在后面喊也没搭理。
  一溜烟跑到了木匠铺。
  王河已经把他的木匣子做好了,一张纤维板一共做了三个完全按照万峰的要求。并且还在外面给他刷了一层亮漆。
  万峰仔细地检查了一遍非常满意。
  “你做的这是什么呀?我怎么掂量了半天都没弄明白。”
  你没弄明白就对了,你要是能弄明白这是什么玩意它就不值钱了。
  “你做这玩意结实不?掉地下不能摔碎了吧?”
  “切,你真小看我手艺。”王河拿起一个匣子,把后盖拿掉指着里面说:“看到没有,里面的框架我用多厚的木条做的,告诉你就是你外表这纤维板烂光了,里面的框架都不带坏的,一锤子都砸不坏。”
  一个一尺多长的木匣子,这货里面做框架的木条竟然是半寸宽的,一锤子确实有砸不坏的可能。
  万峰这人办事就是你不糊弄我,我当然不能让你白出力,三个匣子一块五,不但多给了五毛还把那包只抽了两只的光荣烟拍了过去。
  人家不但用了好料而且还给刷了亮漆,一包三毛八的光荣烟算什么。
  不但王河高兴他老子也跟着高兴,很明显万峰走后那包烟十有八九会到他老子手里。
  这就不是万峰该管的事情了,烟不管在谁手里也是肥水没落外人田。
第0247章
私营企业的第一台录音机
  出门万峰就又钻进了广播室用一包一毛三的代价把老洪那一套电烙铁设备借到了手。
  回到姥姥家万峰开始他的研究创造。
  先把那几个广播匣子里的喇叭拆卸下来,经过测试证明它们还可以工作后就用螺丝钉把它们两两一组上下并列牢牢地固定在小匣子里。
  在匣子两边他预留了安装位置。
  这个小匣子里面被他分成了三个部分,中间有隔板,这样两边放喇叭的地方就变成了一个小音箱。
  可惜没有专业的低音喇叭只能用这玩意代替了。
  制作音箱他也是有一套的,当年他制作的一对音箱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
  上一世卡拉OK最早在红崖出现是九三年夏天,当时一台VCD四千多,加上组合音响就是一万多块。
  这不是普通人能享受得了的。
  到了九九年两千年左右,VCD的价钱直线降到了一千元左右,杂牌机在八百元左右,这才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卡拉OK也开始真正的在这个小城流行起来。
  那时候一到夏天,从勇士公社到红崖县城的大道两边有很多唱卡拉OK的。
  一台电视机,一套音响一个VCD就可以在道边开业了。
  两块钱唱一首谁上去唱都行。
  爱唱歌的万峰经常去唱,花了不少钱。
  后来一想花这冤枉钱不如自己弄一套在家里爱怎么唱就怎么唱,反正自己有VCD,只要买个功放机加一对音箱就行。
  心动不如行动,于是他就花了八百块钱买了一对音箱和一个功放机。
  回来接上一唱,声音惨不忍听。
  八百块钱的音响组合简直就是扔大街的货,声音能好到哪里去?
  这不是问题,万峰可以自己改。
  买放大版买元件改变压器,一个四百多块钱的破功放机竟然生生地被他魔改成了不次于人家过千元的产品。
  而音箱被他贴了一百元卖给了同村的一个村民,他用卖音箱的钱买了一对直径二十厘米的低音喇叭,又买了一对高音后自己用组合版做了一对舞台造型的音箱。
  音响效果是行了,但是有杂音,低音重的时候音箱就发出乌拉乌拉的声音。
  麻痹的老子又不是苏联人要乌拉干什么!
  原因找到了,制作音箱的板太薄了,一受声波的流动就会发生震动而产生噪音。
  制作音箱应该用最低不低于一厘米厚的组合板,他因为头一次接触不太懂就,买得是那种只有三四毫米厚的板。
  这个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总不能拆了再重做一个吧。
  万峰就跑大街上瞎溜达想辙,想用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偏巧大街上公路队在修公路在滤沥青。
  万峰一拍脑袋:有了。
  他跑去要了一些没化的沥青回了家。
  干啥?音箱板不是薄吗,不是有震动发出杂音吗!老子给箱体灌上沥青,看你还震动不!
  为了防止灌好的沥青时间一长受震动而脱落,他在箱体上钉了一些钉子,在钉子上拉上了一些铁丝,最后把沥青化开兑了一些松香等可以加粘的物质把音箱的底部和边角全部灌上了。
  结果怎么样?
  什么杂音也没有了,音色杠杠的。
  后期有专业人士看到万峰这无厘头一般的音箱眼珠子差点飞出来:这特么也行!
  ……
  正因为有上一世的经验,现在万峰设计制作个小音箱完全无压力。
  喇叭安好,把录音机机芯装在那个预留的稍带长方形的四方框里,接着就是安装变压器、计数器和连线。
  待一切都弄好了以后,万峰深吸了一口气,插上了电源。
  预留的指示灯亮了,这说明电源接通,喇叭里也有轻微的杂音。
  万峰用稍微颤抖的手按下了录音机机芯上的键,前进、后倒,放音一切正常,只有录音键因为机盒里没有磁带的原因按不下去。
  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万峰拿出一本邓丽君的磁带放进了机芯里,按下了放音键。
  “甜蜜蜜,你笑的多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尽管音质在万峰听来很一般,但好歹它是响了。
  他制作的录音机成功了。
  万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玩意总算响了,那么接下来就该进行外表的美化了,虽然王河给刷了一层亮漆显得亮闪闪的,但这光秃秃的也单调了点。
  不弄得好看点去卖给谁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8/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