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2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2/2149

  在4.0版本上将首次使用南湾的V8发动机。
  V8发动机去年底才在V6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现在就要实用了,这说明它的测试已经全部完毕,合格了!
  万峰看着这份设计图陷入了沉思。
  南湾微车现在造的车是越来越大了,已经从最初的1.0排量到开始造4.0排量的车了。
  这条路也不知道走的是对还是不对。
  虽然他是过来人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管它对还是不对,既然设计出来了就造样车做试验。
  万峰在项目申请表上签下了同意两个字。
第2439章
北斗
  华国军工系统在这两年开始迎来大投入时代,无数早年立项因为资金紧张而无法启动的项目开始启动,尤其是电子项目的科研力度空前增加。
  这就导致了元器件方面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各种电子元器件的需求是往常年需求的两到三倍。
  作为十几年为军工服务的华光电子将不得不放弃了一部分民用市场的元器件生产,专门为军方生产这些电子元器件。
  与此同时,好几年没消息的老瓦终于有消息传出了。
  八月一号这天,瓦良格号航母再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它原来庞大无比的舰岛被削去了四分之一,容光焕发地出现在渤海岸边。
  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它将会进行一系列的海试,直到能单独的执行训练任务。
  这艘航母将成为华国海军真正的摇篮,将为华国海军培养出大批的航母人才。
  航母露面这天,万峰也被邀请到了渤海,和军方的一些人亲眼见证了几年来它的第一次露面。
  这艘航母的修复也为华国培养出了一批航母建造人才,为接下来的002,075以及华国自己的大平板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这才让华国将来航母也下饺子有了底气。
  从渤海回家的时候,万峰在南嘴子进行了短暂的停留。
  南嘴子属于南湾集团的部分已经成了一个封闭的区域。
  北面靠近国道一侧是南湾集团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的生产基地。
  这个生产基地每年将生产出各种规格高达六十万套的轿车三大件产品,和二十万辆顶峰汽油柴油版的产能。
  随着新车的不断开发,顶峰轿车的生产线慢慢也会全部转移到这里。
  南湾专门生产最新研发的车型。
  过了这个生产基地,就是那道被群山围绕的山沟。
  现在这个山沟里已经布满了高楼大厦,南嘴基地上万名员工的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
  出了这座山沟就是一道军方布下的警戒线,最南端就是华国通讯的所在地。
  华光通讯虽然名义上叫华光通讯,但是生产的产品几乎没有进入民营市场的。
  驻扎在这里的人员有南湾集团的科研人员,也有军方的科研人员,他们主要就是进行各种雷达的研发和生产,同时这里也进行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
  现在的无人机还停留在侦查的范围内,主要是单兵侦查无人机和四轴小型无人为主。
  顾红忠走后,单仁辉是华光科技的主要负责人,他在这里和军方的人配合的相当默契。
  这里的戒备相当的森严,就是万峰到来他和他的随从也经历了半个小时的核查。
  雷达方面万峰属于七窍通了六窍那种水平,看也是白看提不出自己的什么建议。
  其实无人机方面他同样是这个水平,不过上一世这方面的消息他是看过不少的,具体的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大方向他还是能提出宝贵建议的。
  在看到这些小型的无人机有模有样后,他就向单仁辉和军方在华光通讯的负责人苗国兴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些建议就是把研究方向向大型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发展。
  并且还把自己了解的上一世的什么彩虹翼龙暗箭等无人机形状画出了一少。
  当然声称是自己胡思乱想的,他们可以做借鉴。
  华光通讯研究出了很多乱七八糟的雷达,这些雷达除了被军方采购的外还剩余了不少不知道该干啥的型号。
  这些型号里有不少小型的雷达装置,把它们用到无人机上说不定就能弄出些什么轰动性的东西。
  但是这种大型的无人机靠无线电和惯性导航就有点扯了,这就要联系到卫星导航上。
  现在在华国民用的还是GPS,还没有北斗,如果运用就得用GPS。
  如果是民用的用GPS也未尝不可,但是搞军用的无人机当然就不能用GPS了。
  在九六年的东南某海峡那次事件GPS出现问题后,华国军方就对GPS持否定态度,下定决心要建立自己的卫星系统。
  并且在零三年出资二点三亿欧元和欧洲联合研发伽利略,但两年过去了华国人并没有接触到什么核心技术。
  苗国兴也和万峰说起了这个问题。
  万峰这才想起华国和欧洲联合研发伽利略导航系统里那些狗撕咬。
  “苗同志,你看你能不能向上级反映一下,咱们和欧洲人联合研发伽利略根本不会得到什么成果,欧洲人是不会把核心技术让咱们看到的。而且欧洲人办事拖拖拉拉,指望它们研发成功二零二零年也没希望。”
  欧美人是同宗,就说他们之间有什么矛盾那也是人家内部的矛盾,亚非人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是一路人,这种关系到国防的大事人家会让你得到核心技术才是怪事。
  只不过是想糊弄你两个钱而已。
  苗国兴眨巴了半天眼睛:“万总!如果和他们研究咱们还有一些希望,多少还能得到一些技术资料,哪怕是边缘的也好。要是不联合了怕是什么也得不到。”
  “这东西不能靠别人,要指望自己。咱们自己研究未必就研究不出来。前几年咱们不是发射过一颗北斗一号吗?”
  二零零零年华国曾经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即北斗一代。
  一代卫星与gps不同,属于有源定位。
  接收机自带发射装置将信号发送给卫星,卫星再转给地面站的计算用户位置后再将信息返给卫星。
  卫星最后再将位置发送给用户。
  这种定位方式只需计算平面坐标的两个未知数,高程由系统数据库提供,只需两颗卫星就能定位,简单实用。
  但是定位精度不高,在一百米米左右。
  但有源定位也顺便提供了一代卫星的一个附带功能,也就是可以发送短消息,这对于一些地质灾害、渔业救援等一般通讯手段失效的情况非常有用。
  但是有源定位毕竟误差太大无法军用,要想军用就的采用无源定位,这是华国和欧洲联合研发伽利略导航系统的原因。
第2440章
北斗启动
  苗国兴在军方是个实力派的科学家,他的话很有分量,如果他能往上面进行反应,是会得到上面重视的。
  “万总!你的意思是用咱们的北斗一号做基础研发自己的导航系统?”
  苗国兴知道万峰和军方的关系,因此一些话也不说的云山雾罩的。
  “就是这个意思,欧洲人不过是想骗咱们的钱,和他们做不出什么有用的玩意儿。虽然这两年和欧洲合作没有得到核心技术,但是边缘技术咱们也获得了一些,结合这几年咱们自己的技术,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出自己的导航系统。”
  “可是做出也没用呀,咱们没有自己的频段。”
  频率这玩意儿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共有的。
  但是不是所有频率都能用,国际电联给卫星导航分配的频率是有限的。
  米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早已占去了80%的黄金导航频段。
  就剩下百分之二十最外围不好的频段。
  虽然华国早于欧洲伽利略五十天申请了这个频段,但是欧洲在今年发射了卫星,明年发的导航信号。
  而华国还什么都没有。
  国际《无线电规则》对卫星频率和轨道是这么规定的:
  一、先到先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2/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