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2149

  “这就很好了,已经超出我的预料了,冯师傅谢谢你了。”
  人家的工作完成了,万峰就给冯师傅结算了工钱,两天半时间当三天算,万峰给了冯师傅十五块钱的工钱。
  试运行的效果很好,栾凤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顾巧玲像个跟屁虫一样跟着江敏,她学的非常用心,江敏也真心的教,短短一天她就可以单独裁剪和制作裤衩了。
  按照这个速度只要给裤衩接两条腿她就能裁剪缝制出裤子了。
  而另外的六个新学徒已经能裁剪和缝制裤子了。
  这六个学徒已经明确表示出徒后就在栾凤这里干活,所以现在有缝纫机了栾凤也就每人分了一台缝纫机,理论联系实际她们的出徒时间会大大的缩短。
  现在万峰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栾凤的作坊现在终于有了点服装厂的样子。
  “今天姐夫过来送衣服带来一个消息,你看有没有什么用,黑礁公社定于腊月初三开集市,集市的日子是三八。”
  三八指的是缝阴历三八日就是集市的日子。
  黑礁公社的开集时间基本和万峰的记忆吻合,如果不出现差错,青山镇也会在今年的腊月开集,至于勇士公社则要到明年五月份开集,随后就是大英公社。
  这些集市的集市日子都是错开的,青山是零五日,大英是一六日,而勇士是二七日。
  孤山原本的集市日子是四八日则改成了四九日。
  这样就形成了附近这几个公社无死角的集市循环日。
  也几乎在这同一时期,梨房、花苑、高陵等东北部公社也都纷纷开集,出了红崖县沟东县尤其是靠近红崖的海洋红镇也有集市出现。
  因为这些集市的出现,这也算是改革的一个小小的标志,这说明上面已经开始放松农民做生意的渠道了,并且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平台。
  一些不愿意参加农村劳动而有做生意爱好和天赋的人就可以成为职业赶集人了。
  这些集市的出现逐渐丰富了集市上交易的品种,万峰断言很快就会出现专业卖服装的人。
  这些卖服装的人若是拿货在红崖首选自然是栾凤这里,八一年底西柳服装大集也有要开的趋势了。
  万峰在想如果他们能打出影响,日后享誉全国的西柳大集会不会成为洼后大集呢?
  这个野心似乎大了点。
  西柳大集的出现完全得益于后期成为中央委员而当时担任鞍山书记的李XX的支持,正因为有他的支持西柳大集才会吹气球般发展起来。
  而红崖这边似乎还没有这样的领导出现。
  不管有没有这样的领导出现,万峰坚信只要做好自己机会自然会来,现在服装厂的目标还是立足红崖市场并向周边县市蔓延。
  这么一来他刚刚为服装厂小有规模而松了的一口气又紧张起来。
  要想占领沿海这一带的服装市场,现在服装厂的规模根本就不够用,而且单凭栾凤一家厂子也根本撑不起这一片天空。
  要是有十几家服装厂成规模的生产,说不定还有这种可能。
  万峰就想到了楚国义,也不知没有了布票后他的成衣铺还存不存在了?
  如果存在是不是该扶持他一下?
  “对我们来说当然是好消息了,我们可以到集市上去卖服装,给你姐一些样式新颖的服装让她多做些样式,积攒些货等开集那天到集市上去摆摊,说不定就能火爆一把,马上就到冬月了,离黑礁开集的日子还有一个月,时间上还来得及。”
  “好,明天正好二嫚要回去一趟,正好把这个消息告诉姐。”
  “嗯?二嫚回去干什么?”
  “姜文托姐去二嫚家提亲了,二嫚还不得回去汇报一下呀。”
  万峰一脸阴险地凑到二嫚面前,目不转睛地看着二嫚。
  李二曼有一种霉运当头的感觉。
  “看着我干啥?”
  “嘿嘿,二嫚姐,按照这个发展速度,明年估计你就成洼后人了吧?”
  “那又咋样?”
  “我非常的期待你结婚的日子,那一定是个大喜之日,我准备抄一斤黄豆。”
  就在李二曼的机器后面的洼前一个叫月英的学徒问道:“二嫚结婚你抄黄豆干什么?”
  “嘿嘿,这个是秘密不能告诉你。”
  李二曼有哭的冲动,该死的小妖怪!一斤黄豆!这要是当真洞房那天小妖怪把这一斤黄豆都藏到姜文的身上,她这一夜就不用干别的了,专门找黄豆了。
  “我以后再不叫你师娘还不行吗?”
  一听师娘这个称呼月英就像潘金莲一样的笑,万峰的目标就转移到了月英的身上。
  “笑得很有创意呀,看来将来你结婚的时候我要抄二斤黄豆了。”
  月英不明白黄豆的梗,也没当回事儿。
  李二曼闻听月英的黄豆比她的多,不由嘎嘎地笑了起来。
第0407章
总有一个适合你
  一个由红砖打底,上面按着炉盖子的砖炉上,十几条黑乎乎的鱼发出一阵香气。
  砖瓦厂打更的屋子里,两个烧窑的一个打更的加上张海梁万还有杨七郎和一个青年,一共六七个人围着炉子,不时地翻着上面的鱼。
  几支大旱烟把屋子里弄得都是烟味儿。
  “二佬爷,被我烧水了没有?”万峰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是开拖拉机去拉摩托车的。
  一进屋就看到眼前的一幕。
  “你们这还行不行了?泥鳅你们也不放过?这还有蛤蟆!你们在哪里弄的?”
  泥鳅万峰没什么胃口,那玩意黑不溜秋的一股土腥味,在农村基本就是喂鸡鸭的饲料。
  但是蛤蟆就是好东西了。
  蛤蟆这玩意对男人来说可是无上至宝级别的东西,在滋阴壮阳一途它若是说自己是第二,就没什么东西敢跳出来说是第一。
  据说这玩意要是吃多了,夜晚两个眼睛都发光,女人都会把被裹紧离你远远的。
  而且冬天的蛤蟆五脏六腑比较干净,只要剖开肚子把内脏清洗一下就可以,不像夏天的蛤蟆内脏非常的埋汰。
  “这不清理鸭弯河底的时候挖出来的,有的是,小的泥鳅都扔了或者被拿回家喂鸡鸭了,我们就挑些大的带回来了。”
  “这蛤蟆多吗?”
  “蛤蟆也不少,但是谁都不吃,都嫌看着膈应人。”
  “再挖出蛤蟆给我留着,我出三毛一斤,有多少要多少。”
  还嫌膈应人,你花钱都没地买去。
  这东西万峰打算留一部分自用外送点给周炳德,也不知他吃了以后白丽云能不能受的了。
  “三毛一斤!这回抽烟钱有人报销了。”众人眉开眼笑。
  “那你们今天不清理了?”
  “昨天一天里面出了不少水,得把水放出去再清理。”张海拿起一条大概差不多烤熟的泥鳅,用嘴吹吹就咬了一口。
  “嗯!味道不错,八成熟了。”
  特么的连点咸淡味儿都没有,它味道能好到哪里去。
  “你的水早就烧好了,在锅里呢,自己舀去。”打更老袁头头也不抬地说。
  万峰对着杨七郎几个年轻人一指:“你!今天跟我走。”
  “干啥?”杨七郎显然不愿意动弹,这鱼马上就烤好了。
  “我今天去拉点东西,七八百斤重,人少了装不上车,别看着那两条臭鱼了,等我请你们吃大餐。”
  这话还是有说服力的,杨七郎马上就跳了起来。
  十几分种后,杨七郎就挤在22拖拉机狭小的驾驶室里,没人帮忙七八百斤的东西想要搬运到拖拉机的车斗上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知道何涛那边能准备几个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