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5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8/2149

  牌子刚挂上没两分钟,两个老客把两个大包往车上一扔,三轮子就突突突地开走了。
  这买卖还真有前途,万峰可以确定肖军出租一天收入不会低于二十元。
  能看到这个买卖的人不会少,只可惜车一般人家买不起。
  两千多,就算现在洼后谁家要买也是买不起就别说别的生产队的人了。
  这万峰就不管了,他可以借钱给肖军不等于可以借钱给别人。
  服装厂新招的这一批人也开始上岗了,正式开始实行八小时制两班倒。
  产量也相应地增加到了一天两个班次八百件左右,但依然供不应求。
  如果实在不行就还得招人玩三班倒了。
  不过那样就得先解决住宿问题了,等大队的宿舍完全竣工,是不是把工人安排到大楼里去住?
  占公家点便宜。
  凉张海也说不出什么来。
第0627章
招揽工厂入住
  张石阡这货还是有武术的,这货还真就给万峰买回一台录音带复制设备,设备不大,一米五高矮的样子。
  “一万八,最新式的家庭用音带复录机,鬼子货,一个小时可以出五十本录音带,保证和母带的音质一样。”
  张石阡洋洋得意。
  万峰把机器弄回家,拆开包装,里面的说明书果然是鬼子文。
  如果这是正宗的鬼子货一万八真是良心价了,估计这是纯走私货过来的。
  行货这么台小机器估计得十万八万的。
  别以为那些外贸公司是什么好鸟,一台在鬼子那里就值六十元的黑白电视机弄回来它们都敢卖五百多,这玩意它们卖个十万八万不太特么正常了吗。
  “怎么用?”
  张石阡翻白眼:“这就别问我了,你爱问谁问谁去。”
  “握草,你不会用怎么知道它好不好用?如果是台坏机器呢,我找谁哭去?”
  张石阡挠头,万峰说得很有道理。
  “他们教过我,我好像没记住。”
  没记住不行,这个必须当场检查出是不是好机器。
  张石阡就猛烈地回忆,万峰就摸索着实验,舞弄了两个多小时,总算是弄明白这玩意是怎么回事儿了。
  张石阡还给万峰带来了六百本高品质的空白录音带,连机器一共两万元。
  这货也不知道从自己身上赚走了多少钱?
  “以后定期给我发空白录音带,一个月发两千本就行。”
  “那这个价钱我可发不来,最少一本得加五毛。”
  “三毛!”
  “四毛!”
  “成交!”
  这样一本空白带还没合到四块钱,万峰觉得挺合算。
  有了这套设备万峰就不愁录音带了,就算他不卖盗版起码卖录音机时随机赠送的音带问题就解决了。
  不过他能不卖吗?
  录音带可是利润很大的东西,在国家对音像制品没有什么具体法规的时候,不卖才是傻瓜呢。
  张石阡卖机器的两万元万峰直接作为张石阡的购车款转给了机械厂。
  在张石阡装车的时候,东丹轮胎厂送轮胎的车在机械厂的门口停了下来,魏春光从驾驶室里跳出来让万峰和张海都非常的意外。
  张海站起来和魏春光握手。
  “魏长厂,你怎么也跟着来了?”
  “这是你们要是新式轮胎,我觉得我得跟着来看看,看看你们又鼓捣出是东西了?”
  这些轮胎就是为三轮车订制的轮胎。
  “我还听我们的司机说你们这里成立了一个集市,我来考察一下我们可不可以在这里设个点卖轮胎。”
  魏春光的一席话仿佛一道划过夜空的流星,让万峰的心里刷地亮了一下。
  这是不不错的建议呀!
  机械厂既然立志造车就需要大量的配套设施,现在只生产简单的四轮子和三轮子自己还能对付,将来若是上低速汽车就需要配套厂家了。
  如果全省乃至全国的工厂要是都在洼后集市摆摊设点,它们卖了东西取得了利润,而机械厂生产的成本也会大大的降低,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经营方式呀。
  就算将来洼后不能成为义务西柳那样的综合市场,也完全能成为机械市场。
  这个主意不错。
  “魏厂长,我觉得你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这里生产拖拉机和三轮车,是轮胎就有磨损的那一天,到时候说不定就有外地的厂商来提轮胎,这对你们来说也是扩大市场的好方法。”
  “你们这市场里有厂家摆摊设点吗?”
  “有,不过仅仅局限于负责鞋帽这方面的,和机械有关的还没有。”
  “带我进去看看。”
  万峰和张海就陪着魏春光进了集市。
  魏春光一个门市一个门市地走过,有时还会进去看看,从专营服装鞋帽的一区转悠到了经营其它项目的二区。
  在得知租一个屋子最大的一年才一百二十块钱,魏春光决定租一间做试点。
  “我做好这个试点半年卖不出去一条轮胎的准备。”
  万峰摇头:“那是根本不可能滴,我们的三轮车出厂是没有备胎的,你说有些人会不会自己花钱买一条备胎?”
  “这倒是有可能。”
  “不过销量不能太大了,不过这也不好说,一旦我们的三轮车达到了铺货量,你的轮胎销售就跟上了,前提是你们轮胎的质量得过关。”
  “这个放心,我们厂子就算已经死了一回了,这次复活若是不珍惜那就天理难容了。”
  魏春光的这次无意之举给万峰提了个醒。
  “我觉得我们应该派人走出去招揽一些工厂到我们这里摆摊设点卖他们的产品。”
  “国营单位根本不会来的。”
  现在去招揽国营集体单位人家确实不会来,不过也只是暂时的,等过两年开始市场经济他们没有了国家下拨的计划自谋出路的时候,他们就会放下自己身上的架子了。
  “我们可以招揽那些乡镇企业,他们就没那么多问题了,北辽作为一个工业省,就是乡镇企业也有上几百上千家,他们来就可以了,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扩散产品的舞台,他们充实咱们的规模,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
  “这就需要能嘴上跑火车那样的人了,就像张石阡那样的人就行,暂时我们可以交给机械厂和胶鞋厂的采购员,也可以让各地的商贩帮我们联系,联系来一家我们就给相应的报酬,重赏之下必然有人会干的,以后我们要招聘一批这样的人才,专门到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去游说这些企业的人。”
  “我看行,厂子的采购员倒是好办,和他们说一声就行了,这些商贩怎么说?”
  “去印刷一些传单让这些商贩带着扩散不就完了,或者到省电台打广告。”
  拿定主意就行动,万峰第一个就想到了还没走的张石阡。
  “联系乡镇企业到你们这里摆摊设点?你小子这是怎么想的?”
  “瞎想的,你要是能联系来一个我们会给几十元的介绍费。”
  “虽然几十元不多,但看在你老弟的面子上我回去帮你联系联系,我们那一带还真有很多小企业,都是偷着干的,我回去保证当事儿办,至于人家来不来我就不负责了。”
  “来一家我们就付一家的介绍费给你。”
  “那好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8/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