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6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9/2149

  看到万峰进来,江敏笑盈盈地把一本书放到万峰面前。
  让万峰诧异的是这竟然是一本样书。
  “连样书都做出来了!这效率不错。”
  不过这本样书的四封都是空白的,连刊物名都没有。
  除了四封之外里面到不是空白,里面就是这次征稿的稿件,有小说有散文有诗歌有随笔。
  版面安排的非常好,里面还有少量的插画,只是印刷质量很一般。
  不用问这样书一定是闫凌做的,江敏肯定是做不出来。
  “闫凌说,四封及刊物的名字需要你做出决定。”
  “闫凌呢?”
  “可能去供销社要不就是去厕所了。”
  江敏的话音刚落闫凌就从外面进来了,手里还拎着几瓶汽水。
  “万厂长,你来了,来喝汽水。”
  万峰摆摆手。
  “这是咱们将威饮料厂出品的,刚才送来给咱们品尝的。”
  这货到将威满打满算还没到半个月,这就开始咱们了,这是把将威当家了?
  张海这货他果然没看错,这饮料都弄出来了,这个得尝尝。
  万峰拿起一瓶饮料。
  这是那种二号玻璃瓶灌装的饮料,液体呈柠檬色,色素放得多了点,虽然看着有厚实的感觉但给万峰一种假惺惺的感觉。
  色素的比例的重新调整,用这么增加成本而且对人身体也没什么好处。
  这明显是试验品,瓶子上连个商标都没贴。
  启开盖子,砰一声,这说明气很足。
  万峰喝了一口,细细地抿了抿,在经历过后世各种饮料洗礼他来说只能说味道还凑合,谈不上好喝。
  也可能是不合他的口味。
  “好喝好喝!”江敏却一连冒出两个好喝。
  这就是口味不同导致的结果。
  “万厂长,这本刊物的已经排版完了,你看看还有什么地方不妥的。”闫凌放下饮料就开始询问万峰对这本刊物的印象。
  红崖县文联现在还没一本刊物呢,别说刊物就连报纸现在都没一张,反倒是这个小村子办出了红崖县第一份刊物,而且这份刊物还出自他的手。
  闫凌很有几分自豪。
  “挺好挺好,我对办刊物是外行,不过我觉得你弄的不错。”
  “四封要放点什么这个我不敢做主,还得你拿主意。”
  万峰想了想问道:“封面呢你看看你们领导能不能给提个字啥的?”
  闫凌眨巴了几下眼睛:“你的意思是让我们主席……”
  万峰点头:“看看你们领导能不能赏脸给提个字,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这本刊物万峰还是准备办下去的,为洼后的文青们提供一个圆梦的舞台,顺便丰富一下他们的文化生活,就算一分钱不卖白送人也得办下去,再说也花不了多少钱。
  也就花点稿费钱,这样一本书的稿费有个千把块钱也差不多了。
  万峰准备按照千字十五的标准发稿费,这本书估计十万字撑死了,加上印刷什么的有两千元足够玩了。
  既然以后打算接着办下去,因此和文联搞好关系还是有必要的,让文联主席给提个字也算是一个面子,当然如果人家不给面子万峰就打算自己写,他的字好像还没难看到不敢拿出去见人。
  “这个交给我了,我马上就回去,争取明天就把题字拿回来。”
  “这个辛苦你了,至于余下的三封我准备上广告,正好饮料厂的饮料做出来了,可以算一个。机械厂可以上两个广告,砖瓦厂也可以做个广告还有胶鞋厂的胶鞋。”
  万峰提议的都是公家的单位,他可没准备现在就把服装厂弄上去。
  自己的企业还是低调一点好。
  这本刊物当初创办的时候万峰就知道一定会赔钱的,但上广告还是能捞一些回来的,如果要做广告的人多了,他准备在加几个中页,有这些广告打底说不定就可以收支平衡。
  哎呀这还得有照相机,做广告没有照片怎么能行?而且还必须要彩色的。
  找专业的照相馆?照相馆现在的照相设备估计也不咋地,这个得需要专业一点的。
  印刷厂有没有专业点的设备?应该有要不它们承接一些需要照片的印刷品怎么设计?
  实在不行就自己买照相机了?
  可他也不会摆弄呀!
  照相这玩意他可是真不会,前一世他只会用手机瞎拍,根本就没摆弄过照相机。
  活人是肯定不会让尿憋死的,总有办法解决的。
第0721章
谁都不是傻瓜
  第二天万峰启程去县印刷厂,除了看看它们有没有专业的摄影设备外再就是给饮料厂印刷商标。
  饮料的商标一共五个品种,先各印一万张。
  一万张起印十五元,五个品种五万张,这就是饮料厂第一批印刷的商标数目。
  他是和张海一起到印刷厂的,张海负责印刷商标。
  在问明了万峰的动机后,通过袁海印刷厂抽了一个美术人员跟着万峰回到了洼后,把要做广告的项目全部拍了下来。
  当然是有偿的,拍这些照片可是花了十元钱的。
  与此同时,闫凌拿着样书回文联请示领导,文联主席细细看了这本刊物。
  在看过之后,他认为这本还显得稚嫩的刊物内容充分反映了改革中出现的新气象,欧歌了改革浪潮中洼后人的先进事迹,赞美了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
  他认为这是新生事物应该鼓励,因此他不啬墨宝,欣然提笔题写了因呐河三个大字,并还为创刊号撰写了前言。
  闫凌喜滋滋地拿着领导的墨迹回到了洼后。
  现在刊名有了,广告也安排的差不多了,因呐河刊物的创刊号正式地送到印刷厂开始排印,首印三千本。
  在刊物送去印刷的时候,万峰的姨夫吴庆也终于下定了决心,辞职租下了平山大队闲置的房子准备开塑料制品厂。
  在他确定开塑料制品厂后,万峰就找到小姨夫蒋理让他开纸箱厂。
  与二姨夫的犹犹豫豫不同,蒋理非常干脆地答应了,然后干脆利索地就租下了洼前队队部。
  打从联产承包后,各小队的这些队部几乎都处于闲置的状态。
  洼前的队部原本花儿要租的,但是她老子周炳德不支持她自己干,说她一个姑娘家家的干这不着调的事儿干啥。
  言外之意就是过两年赶紧找个婆家滚蛋,别一天到晚疯疯癫癫的。
  这座厂房最后就便宜了蒋理。
  吴庆几乎和蒋理同时开始收拾厂房,同时订下的机器也开始启运。
  估计他们的厂房收拾好的时候机器也就到了。
  机械厂那台仿制的发动机在两班人不停歇地跑了一万公里左右终于倒下了。
  嘉陵50的设计最高时速是七十公里上下,就是一天不间断地跑也不过能跑出五六百公里。
  在没有机台测试的情况下只能靠实际道路行驶,为了跑出这台仿制发动机的极限水平,肖德祥干脆还安排了一个夜班的试车组,白天一班人跑,晚上一班人跑,连续十天生生把这台发动机跑报废了。
  在这种强度下这台仿制的发动机还能跑到一万公里,万峰认为它已经完全合格了,足以满足个人骑行的需要。
  虽然当时没有什么知识产权的约束,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万峰还是改变了车的外形,把它改变的有点类似与弯梁子,与嘉陵50的车型有了巨大的变化,它线条更流畅更具有时代感。
  好看是一方面,主要是免得到时候和嘉陵厂犯纠纷。
  在样车送去轻工业部去检测的时候,机械厂要做的就是寻找配套的工厂。
  做车架子的做车架子,做轮胎的做轮胎的,做散件的做散件,这时候那些在洼后驻在的厂家就突显了它们在这里的便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9/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