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7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4/2149

  这让万峰不由自主想起这两个货是互相摸过喇叭的,就是不知道这回她们会不会再有深入的发展。
  这要是发展到摸盘子阶段老子头上就该冒蓝光,那可就真成了蓝精灵了。
  要不要禁止她们住在一起?
  一想自己最多在洼后待两天,他一走人家就是住一被窝里他也看不着,现在禁止有什么用?
  算了,反正都是老子老婆,你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
  考虑到常春那边只有三个人,万峰还觉得势单力薄,因此红崖这边万峰决定再带上了张闲。
  原本他还想叫上夏秋隆和张广谱的,但是想到这两个人上有老下有小的也就没提这事儿。
  张闲虽然现在也两个孩子了,但是郝青的母亲在这里帮他照料家,他可以放心地离去,他也跟着万峰出去溜达溜达。
  老在洼后当保安队长时间长了他也觉得憋屈得慌。
  晚上从龙江跟着万峰来的这些人都住在万峰的房子里,这让栾凤没了和万峰亲热的空间。
  不过反常的是栾凤好像也没太当回事儿,只顾拉着张旋出双入对的。
  傻女人还不知道她可是被人家戴了绿帽子。
  一想到这个万峰心里就万分的内疚,不敢去看栾凤的眼睛,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地带着王东他们溜达。
  这些人里王东和李鑫是有目的而来,郭武是来采货,武俊言和尤明生则是跟着来开眼界的。
  王东到这里来主要是采购一些胶卷和学习暗室技术。
  打从万峰把他的相机赊给他后,这货如获至宝,利用月底假的时间把沿江那一带转悠个遍,到现在为止也是好几个月了,期间也给不少人拍过照片,摄影技术也算是凑合了。
  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在吴县那些摄像部买一卷胶卷比洼后集市里出售的胶卷贵了两块多,虽然他这期间照相没赔钱可也没赚到多少钱,这让他动了到洼后买胶卷的心思,同时他要在这里深入地学习一下照片的冲洗技术和建暗室需要的设备材料。
  等他能自己冲洗照片就可以挣钱了。
  李鑫来是目的和王东差不多,主要是到农机修造厂来学习一段时间的引风机电风扇电动机的修理,他这行现在要拜师傅不太好找,万峰就让他到洼后的农机修造厂学习,保证比拜师傅学得快。
  师傅不一定会快速地教你,而农机修造厂就没这些弯弯绕了,只要万峰打个招呼,保证半个月就能学到师傅半年教得东西。
  到达洼后的第二天,李鑫就被万峰送去了农机修造厂,王东则自己跑去了上次学艺的摄影社。
  与王东和李鑫为学艺而来不同,郭武和武俊言尤明生倒是能尿到一壶里,郭武是来进蛤蟆镜,武俊言和尤明生这一次主要是来开开眼界,但也不排除看到自己能干的生意带点回去。
  这些人里郭武和武俊言尤明生回去的能快一些,李鑫和王东则会在这里待一段时间。
  李明斗和何萧来过,李涌则是第一次来洼后,万峰让李明斗何萧带着李涌在集市里转悠了一天。
  而自己则利用这一天的时间了解了一下洼后的变化,主要就是机械厂的摩托车发动机和四缸采油机的研发。
  70发动机已经有眉目了,样机已经成功点火,正在进行测试,好像缸体方面的铸造不怎么过关,试机工作时间只有几分钟,目前正在进行技术公关。
  与70发动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柴油发动机倒是率先成功了一个型号,480发动机已经研制成功,各方面检验都已经合格。
  机械厂技术部封存了480发动机的档案,准备开发485型。
  有了480的成功,485发动机也不会是什么难事儿。
  柴油机这东西毕竟没有汽油机技术含量高,金贵。
  在万峰待了两天,第三天万峰带着一行人启程离开洼后去林吉。
  一天一夜的火车,一行五人在常春下车,然后打车到了三岔河。
  万峰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给杨建国他们补发了自己所欠的工资,然后互相介绍他带来的人和杨建国三人认识。
  “我准备下一步在这个大棚边再建一个暖棚,目的就是在常春市收花苗,谁告诉我常春市现在花苗多少钱一株。”
  “三十到四十,花籽十块钱一粒。”这是郑跃先告诉万峰的价格。
  这个价格虽然已经超出了工资水平但离巅峰还远着呢,到十月十一日常春市将君子兰定为市花并废除限价令,君子兰的价格才会疯狂。
  万峰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在次租用了腾飞家在这里的另一块土地,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盖起了一座暖棚。
  在盖暖棚期间,郑跃先带着人到常春市收上品的君子兰。
  万峰答应每人给一百株君子兰,就是按照现在的价钱这一百株君子兰也值三四千块钱,这大大地调动了这些人的积极性。
  因此当暖棚建好的时候,他们已经又收购了三千多株君子兰花苗。
  待到八月中旬的时候,万峰手里的连自己投资培育待收购来的花苗超过万株。
  “小万,你收这些花苗将来到底能卖多少钱呀?”
  郑跃先一边在暖棚里教万峰关于君子兰的知识一边问。
  “郑师傅,这个暂时我也说不好,反正我认为赔不了,到时候赚个几万块钱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吧。”
  万峰当然不能告诉对方这些花苗能给他带来五百多万的利润,那样郑跃先说不定会吓得心脏病发作的。
  万峰很虚心地求教关于君子兰的知识,郑跃先也倾囊相授。
  “这个是大胜利,据说这是原来满洲国一位宫延的花匠带到咱们常春胜利公园而得名。”
  “这是和尚,是常春护国般若寺的老和尚栽培出来的,传出来后被称为‘和尚’,该品种叶片宽,顶端急尖,叶鞘呈鱼鳞形,脉纹较明显但不突出,光泽度较差,暗绿色;花紫红色,果实为长圆形,是名品。”
  “这是油匠……”
  “这是天骄……”
  “这是安山蓝……”
  “这是佛光蓝……”
  郑跃先对君子兰没有一点隐瞒,倾囊相授,让万峰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精通了君子兰的知识。
第0841章
君子兰和股票
  君子兰这玩意儿并不是华国自由的东西,追溯源头它的老家来自非洲南部,后期流传到了欧洲和日本。
  日本侵华的时候把这玩意儿带到了华国,成为当时伪满洲国宫廷里的观赏的物品。
  后期君子兰流落明间,开始在民间栽培种植。
  常春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比较适合君子兰的生长,因此在解放前这里就有养殖君子兰的,不过仅仅是作为一种观赏花卉村子而已。
  一九七八年,常春开始出现君子兰买卖的市场,因为供不应求而价钱一路走高,一盆好兰已经能卖到几百元。
  这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常春政府出台了价格限制令,规定一盆君子兰最高的价格上限为二百元。
  这就是当时最有名的限价令。
  一九八二年,常春人郭毅借着抢救国宝大熊猫的幌子进行了君子兰义展,短短几天的义展定价五毛的门票卖出近两万元,这让常春市政府看到了人民对君子兰的热情看到了君子兰潜在的价值。
  于是,常春市政府开展窗口经济,号召家家养三到五盆君子兰。
  这样君子兰在常春就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万峰原本是准备用李阳的化名在这里赚一笔就抽身的,怕以后有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因为带来的人多,无法统一口径,尤其李明斗怎么都想不住,再想想按照当时常春的状况也算不得犯法,最后也就无奈地用回了本名。
  在万峰掌握了君子兰的知识以后,距离常春命名君子兰为市花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万峰则准备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转转常春的几个君子兰交易市场。
  当时常春有四大几小交易市场,名称都是什么花鸟鱼虫或者是苗木花卉市场。
  万峰带着杨建国和李涌两个人出现在九台花卉市场。
  这里是常春最著名的君子兰交易市场,据说经营的君子兰有八大类一百几十个品种。
  进入市场后,这里果然到处都是鸟语花香,一盆盆各个品种的君子兰含苞待放,争奇斗艳。
  现在并不是君子兰开花的季节,离君子兰开花的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因此市场里的君子兰一片葱绿。
  不过就是到了开花季节万峰也不认为这些君子兰会开花,大多的君子兰叶片都不超过十片。
  君子兰开花通常要有十三四片叶子,也就是两年以上的生长期才会开花,这里的君子兰明显都没达到开花的条件。
  大概是限价令的存在,让一些有价值的好兰根本不在明面上出现,只能在暗地里交易。
  万峰本打算收购几盆有价值的成兰,但一看这架势也就熄了心思。
  待限价令取消,那些名贵的成兰自然会出现在市场,到那时他把手里的花苗处理,在这里现导现卖也来得及。
  “你这些花苗多少钱一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4/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