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8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3/2149

  “为什么?”
  “这样咱们不是可以多干一个小时的活儿吗,损失也就全捞回来了。”
  食堂下午四点钟开饭让服装厂下午的工作时间缩短了一个小时,别小看这一个小时的时间,会对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的。
  资本家都是血腥的和毫无人性的,张资本家就通过花一点钱把这个损失给弥补了。
  食堂里的人一个月五十多块钱的工资,十多个人半个月的工资也才三百多元而已。
  “那晚上现在还有人干活吗?”
  “晚上正常咱们是不工作的,但是有同学要是自愿进车间干活,我也不反对,照样算钱。”
  万峰回来了,张旋认为自己应该亲手做饭给万峰洗尘,于是,拉着万峰回到她住宿的那个屋子开小灶。
  不知道这半年来张旋的厨艺有没有长进,如果没有那还不如到食堂吃馒头和大米粥呢。
  人都是贱皮子,此时的万峰竟然非常怀念食堂里的馒头喝大米粥。
  张旋还真就预备了一些东西,龙江里的鱼,一个猪肘子,菜也就只有白菜和萝卜粉条了。
  炖一个鱼,一个猪肉炖粉条。
  两个人脑袋挨着脑袋在灶台角你一口我一口的吃饭。
  张旋吃到油腻处竟然想让万峰喂她。
  幸亏王文敏吉春等人回来了,她的这个阴谋才没有得逞。
  这个屋子里住着不少人,这大冬天的也不好到野外天当被子地当床,所以张旋心里就是有什么火也只能憋着。
  尽管眼睛都滴出水了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吃完饭,万峰在这里待了一会儿就回了宿舍,总不能住在这里吧。
  半年多没进过宿舍,职高宿舍里的很多人万峰都不认识了,有两个宿舍是九月份入校的高一新生,大概三四十个男生的样子,这部分人万峰到哪里去认识。
  他宿舍里的人倒是变化不大,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人还是那些人。
  不过变化还是有的。
  王东已经成了一分场和三分场这一带比较有名的摄像师,很多人的个人写真都出自他的手,摄影已经改变了他的生活。
  郭武也是这一带的名人,成了著名的倒爷,很多在这里比较紧俏的商品你在商店买不到,但是找他却能买到,俨然已经成了学校里的大款级人物。
  李鑫则成了三分场第一个正经的维修家电的修理工,收音机黑白电视机他已经可以解决疑难杂症了,自行车什么的也可以修理,就连手表他也能比划比划了,反正当时每户人家少量的家用电器他都可以手到病除。
  其余的人则还是原来的样子。
  而尤明生和武俊言那一届人已经毕业到了社会上。
  不知不觉,万峰这一届已经成了职高里最高的一届学生了,明年夏天他们也将毕业离开校园。
  离开半年多回来,宿舍里的人自然要以这个借口庆祝一番,当然是万峰出钱了,谁让他有钱呢。
  有人出钱就有人跑腿,七八个学生就跑到小店去抬了两箱啤酒和很多肉类鱼类的罐头。
  宿舍里的炉子烧得旺旺的,高三两个宿舍的人开始欢庆,仿佛过年了一般。
  欢庆一直持续到半夜时分才结束。
  第二天万峰去拜会了于国老师。
  职高进入高三后文化课就相应地减少,通常只有半天的文化课,其余都是实习课。
  其中感觉没有高考希望的学生更是连这半天的文化课也不学了,尤其是其中的女生,更是都跑张旋的服装厂赚钱去了。
  间接地说,万峰给张旋建的这个服装厂也算是职高不产生大学生的罪魁祸首了。
  因此教室里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在上文化课。
  于国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万峰坐在座位上颇感意外,不过也没说什么。
  一堂课上完,于国把万峰叫到了办公室。
  “万峰,有件事儿你给出出主意。”
  “老师,什么事儿呀?”
  “现在不是开放了,都时兴搞副业吗,总厂领导给咱们学校一个任务,让学校帮着厂子想一些致富的门路,学校领导为这事儿还专门召开了会议,让我们群策群力想办法,可我们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正好你回来了,我觉得这个事儿还是交给你比较靠谱。”
  想致富的门路?
  职高学校虽然算不上正规的学校,但在红色总场也是最高学府,八十年代也算是精英荟萃了,总场让学校想致富门路倒也合情合理。
  自己这点赶了,回来就碰上这事儿。
  “总场要搞什么项目和要进行多少投资呀?”
  “只要项目好,总厂领导说钱可以到银行贷款。”
  在这里搞实业的问题万峰以前就想过,这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其实是不怎么适合搞实体经济的。
  人口基数少而且远离内地市场,产品进入内地循环圈代价太大,这也是几十年后东北三省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
  “老师,你看养猪怎么样?咱们这里地广人稀,盛产粮食,发展养殖业是一条出路。”
  “这个问题我们也讨论过了,但是大规模发展养猪业万一市场消化不了价格就会跌落,养殖户如果没有效益或者效益少必定就会放弃,似乎也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这个问题万峰也考虑到了。
  “可以进行再加工呀,把猪肉变成其它形式的食品进入市场就没有这种后顾之忧了。”
  “可是怎么进行再加工呀?”
  万峰的脑袋里想起了一种食品。
  “可以投资做火腿肠,那样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了。”
  “火腿肠?什么玩意呀?”
  火腿肠起源于日本和西欧,八五年华国除了南方有土法腌制的火腿外还没有火腿肠这种东西出现。
  万峰觉得龙江这里具备这个企业诞生的条件。
第0982章
头疼的事情
  一九八五年,国家放开生猪经营,国有肉联厂被推向市场,国内无数的肉联厂离开了计划经济的保护日子开始难过。
  一九八六年五月,漯河肉联厂厂长高风来在参加一个国际博览会的时候看到了一台日本产的火腿肠灌装机,就把该设备买回来。八七年的八月,华国第一根火腿肠‘春都’在这里诞生。
  不过火腿肠最初并不受人待见,春都火腿肠的销售并不如意。
  直到八九年漯河肉联厂在央视花重金打了广告,火腿肠才在一夜之间风靡全国。
  龙江这里地广人稀,是国家重点的粮食生产基地。
  每年各个连队剩余的大量麦头子就是饲养猪的绝佳饲料,农场可以鼓励各个连队的员工大力养猪,然后总场建立火腿肠厂把这些猪收购来制成火腿肠销往全国各地。
  当然广告还是要打的。
  万峰开始给于国普及火腿肠的知识。
  一种外面包着肠衣的肉肠,每根重量一百克,保质期可以达到一百八十天,售价在五毛到六毛之间。
  于国感觉这个主意不错。
  “但是设备到哪里去买?”
  万峰回忆了半天,好像自己没接触过火腿肠的灌装机,不知道它具体是什么样子。
  “那就得你们自己想办法通过外贸去买了,日本就有这种设备,当然还需要一个储藏肉类的冷库,冬天我们这里不需要冷库但是夏天就得需要了,这个是投资的大头,我觉得总场要是能买到设备,这绝对是一条适合我们这地区发展的道路。”
  这样连队职工养的猪能卖出去他们才会有兴趣扩大经营规模养下去,火腿肠厂把这些猪变成火腿肠销往东北三省乃至全国,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只要自己不像春都集团那样犯错误,就一定会发展下去。
  “好!我把这个主意反应给校领导,再由校领导反应到总场,至于采不采用就是总场的事儿了,反正咱们把主意给他们出了。”
  上午的文化课上完,中午万峰就去了师傅李友家,并且在李友家吃了午饭。
  在吃饭的时候李友告诉了万峰一个让万峰吃惊的消息。
  有人在龙江上和对面的苏联人已经有小规模的交易了。
  “边防不管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3/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