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9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3/2149

  至于知识产权……在八七年日本人和我讲知识产权?
  你爱找谁找谁去。
  好像当年他们仿制西方产品的时候还和人家讲过知识产权一样。
  再过几年再说知识产权的事儿吧。
  不过等那个时候再说这个问题他已经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了。
  在装配车间的下一个包装车间,一辆辆从装配车间下线的没有前轮和车把的摩托被装进了木架子里,外面用纸盒箱套上。
  然后后进入仓库进行登记,在往下就是被客户提走。
  万峰来到了苏联专家讲课的车间。
  这个车间里现在没有那么多工人听课了,但是依然有二三十个工人在这里接受苏联专家的培训。
  这些人都是陈道和李达选拔出来的操作能手,他们属于第一批要被培训出来的工人。
  齐红赫然在列。
  这个女人了不起呀,竟然被挑选到这里来了。
  她现在还是学徒期呀。
  万峰很快发现了一个现象,齐红竟然老跟在陈道的身后黏黏糊糊的。
  哎呀我去,那天他脑海里闪过的那一个念头不会特么成为现实吧?
  齐红这个女人难道有恋父情节?
  当初万峰安排她去对方韩戴成的时候她一点没犹豫就去了,而且还把韩戴成迷得五迷三道的。
  这种可能性非常的大呀。
第1123章
生疏的感觉
  陈道四十二,齐红二十三。
  万峰叹息了一声,这个差距没法弥补,就只剩下中间找齐了。
  想到这里万峰嘿嘿地笑了起来。
  就怕中间呀找不齐呀!
  陈天赐不知道真有了这样一个后妈该怎么处理?他会不会离家出走?
  有周冰花看着他离家出走的希望不大,再说企业在这里他离家出走了干啥去?这种可能性几乎不会发生。
  但是气得喝药的可能还是有的。
  现在还没有百草枯,估计也就喝点卤水什么的,若是喝了被发现了就得给他灌米田共了。
  陈道和齐红明显是在讨论机械问题,看着陈道和齐红像父女一样,总感觉可能性不大。
  如果成了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万峰也无法预测。
  摇摇头,万峰往车间里面走,来到了车间的另一头。
  在这个车间的另一边,李达等原来南湾厂的国产的七八个技术人员则和几个苏联技术人员在争论着什么。
  梁冰玉在一边手忙脚乱地翻译。
  万峰凑过去听了听,原来是在辩论关于一台工作中心的局部改良方案。
  所谓的工作中心就是集刨铣磨等为一体的综合机床。
  一些复杂高精度的部件经过数控可以一次性地在这台床子上制造出来。
  华国的这些技术人员是非常有钻研精神的,在没弄明白数控机床的原理时,他们对这些高大上的东西是抱着敬畏的心理的。
  但是在一旦弄明白对方也不过是黔之驴后,就动了改良的心思。
  苏联人造机械向来都是毛手毛脚的,很多地方就是粗枝大叶的,他们通常用差不多就行的方式做事。
  华国的员工要改良的就是这些在毛子人看着差不多的地方。
  关于机床改良这种问题对万峰来讲深奥了点,他那点机械加工知识接受不了。
  但是他相信,这些毛糙的机床经过华国技术人员改良,一定会发挥出比原来更加优秀的性能。
  万峰觉得在这里滥竽充数是不明智的做法,还是到四不像车间去转悠转悠吧。
  四不像车间和摩托车车间并不在一起,它在厂区的南侧,如果在工厂院子中间垒一道墙完全可以把四不像车间和摩托车车间分割成两个工厂。
  万峰走出摩托车间的时候,看到工厂的院子里停着五辆卡车,有一辆已经装车完毕,另外一辆卡车正在装车,这是张石阡的发货车队。
  他要的一百台摩托昨天装车运走了五十辆,今天还有剩下的五十辆。
  这些摩托车到了渤海会上船然后运到尚海落地。
  至于是在尚海销售还是运到东广万峰就不清楚了。
  卡车外面,他进来时那些试骑的人依然聚集在厂门口外面的广场上在议论什么。
  已经有好几批人试骑过了。
  两辆试骑的车一下可以试骑两人,现在已经有十多人试骑完毕,正在议论摩托车的优缺点。
  万峰悄悄凑过去,打算听听这些试骑完的家伙都做出什么意见反馈。
  “起步迅速,一给油门车就出去了。”
  “马力大,我爬了大树屯前的陡坡,发动机没有任何吃力的表现。”
  “车速高,一百多迈很容易就达到了。”
  “车大,厚实稳当!比70稳当多了,骑着很舒服,就是不知道耐用度怎么样。”
  正拿着本记录的诸勇插了一句:“在试验阶段,我们有十几辆样车进行了试验,最多的跑了十万多公里,最短的也跑了五万多公里,车辆的无故障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车辆完好率也超过百分之九十五,没有大故障产生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故障,质量方面你们就放心。”
  “这么厉害,要是这样就爽了。”
  诸勇一翻白眼:“来,别扯没用滴,我又不是小孩,说得再好听我也不会请你们吃饭,来说说都要多少?”
  “诸厂长,出厂价多少钱呀?”
  “你连出厂价都不知道?那你这两天在这里待着都干啥了?”诸勇问那发问的人。
  “嘿嘿,我这不是核实一下吗。”
  “六千七,要几台报个数?”
  “我先来……二十台吧,回去卖卖看看怎么样?”
  “你呢?”诸勇并没有嫌二十台少而是记录完问另外一个采购员。
  “我也来二十台吧,总得看看市场反应吧,这车可比将威70贵了不少,不知道市场认不认。”
  就这一会儿功夫,这些试骑回来的人就下了大约二百多辆的订单。
  等这些采购全部试骑完毕,大概会有五百多辆车的订单。
  真的不多。
  这点订单只够南湾厂一个星期的产量,实在不算什么。
  不急,总要给一个市场适应产品的过程,只要这种摩托一进入市场,再回头就该供不应求了。
  到那时候这些人就不是十辆二十辆的要了。
  万峰又回到厂区到农用车车间转了一圈。
  看到所有的人都在忙碌只有自己优哉游哉,这让他有了一种自己只是一个过客不属于这里的感觉。
  大概是自己经常不在这里的缘故导致生疏的感觉。
  都说距离产生美。
  就像老赵的小品说的那样,距离产生了,美没了!
  既然感觉生疏了就不应该在这里当电灯泡,反正这里都有人负责,自己还是去溜达比较贴合实际。
  换了衣服万峰就走出工厂,一路向下在经过服装厂的时候故意忽视了对着他搔首弄姿的栾大侠,他是准备到东湾去看看那些配套厂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3/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