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9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0/2149

  “呵呵,沙比洛夫,这可不是骂人,如果我单独对你说沙比,这有骂人的意思,但是如果后面加上洛夫那就是另外一种意思,是尊称!”
  万峰一本正经地忽悠,看来叫沙比洛夫的日子也没几天了。
  沙米洛夫半信半疑:“真的?但我还是觉得不好,以后最好还是叫我沙米洛夫。”
  “这不一样吗?”
  沙米洛夫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一样。”
  完了,沙比洛夫这个称号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了。
  “不管是沙比洛夫还是沙米洛夫这都是一个称呼而已,沙米洛夫!你对我这次到共青城去谈生意有什么建议没有?”
  “万,如果你的生意谈成了,会不会还走布拉戈维申斯克这个口岸?”
  万峰诧异地看着沙米洛夫,这货竟然想到这个了!
  “沙米洛夫,你想说什么?”
  “万,如果你还走布拉戈维申斯克这个口岸,那么这回我还会派些人跟你去,争取在共青城和当地的人取得联系。你只要谈妥了生意,苏联这边的货运问题就交给我们了,这样你就省了很多麻烦。”
  这个主意非常好,其实万峰也考虑过从共青城到布拉戈维申斯克这段距离的货物运输问题,还没想好怎么解决的时候沙米洛夫倒是替他想好了。
  这样的话让沙米洛夫到共青城去开拓市场自己就不去了怎么样?
  这样自己能省下无数的麻烦和未知的风险。
  不过想了想万峰还是否决了这个想法。
  沙米洛夫派人去联系他只能联系自己交代的一些物品,保证不会去注意别的东西,说不定就会遗漏什么重要的物品。
  自己虽然嘴上说着不去倒腾别的东西,但是如果有机会他还是准备冒险一试的,沙米洛夫就不会做这样的事儿。
  再说毛子的工作效率万峰也是看到了,明明一天能办完的事情他们得用三天,还不一定办完。
  外国人办事都是这个德行。
  苏联人的办事效率虽然在外国人里已经不错了,但是依旧没准。
  就比如再过十多天,西德那个二笔青年驾驶一架螺旋桨飞机从赫尔辛基起飞,飞过八百公里苏联领空最后在红场降落,沿途没受到任何阻拦。
  这片领空因为和西方接壤,号称是最安全的领空。
  苏联在这片区域有一千多架截击机,七千部雷达以及一万枚放空导弹。
  就是这样的条件下,这个二笔青年大摇大摆地开着飞机飞到了莫斯科,在红场上空转了好几圈最后在一个教堂前降落了。
  而且他还在红场给像看耍猴的人签名和演讲,直到两个小时后苏联警察才出现把他带走。
  如果这是一架带着武器的飞机袭击莫斯科,估计可里姆林宫都被炸平了。
  这件事在世界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个帝国要倒塌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个稀奇古怪的事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苏联在当时是真的要不行了。
  苏联人这样的办事做派,万峰哪里会相信他们的办事能力。
第1131章
第一次遇到要钱的
  万峰尽管不相信苏联人的办事能力,但是对沙米洛夫多派几个人跟着自己到共青城却是持欢迎态度。
  人多力量大吗,人多安全还保险。
  就是万一有什么事情发生也有几个本地人垫背。
  沙米洛夫派出的人也有五个,阿里克塞带队,巴布尔耶夫外带三个看着很像那么回事儿的人。
  沙米洛夫为万峰准备的十万卢布万峰留下一万揣在身上,余下的九万放在阿里克塞身上。
  当时苏联沿用的还是一九六一年版的卢布,最大面值是正面印着列宁侧身像的一百卢布劵。
  有一百面值的卢布,十万元也就是十捆,根本不算多少东西揣在身上也不显山露水。
  韩广家和韩猛各背着一个装满了小酒壶的背包。
  沙米洛夫把他们送到了布市火车站。
  等走进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火车站,万峰才发现自己闹了个乌龙。
  原本他以为这趟铁路就是贝阿铁路,现在才知道弄错了。
  这趟铁路就是始建于沙俄时期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而贝阿铁路还在这趟铁路线的北方几百公里外。
  贝阿铁路是苏联为防止和华国起争端的时候西伯利亚铁路被切断而修建的预备铁路。
  在上车的时候沙米洛夫叮嘱万峰这一路一定要注意,但是注意什么他并没有说。
  万峰可以理解沙米洛夫的意思。
  苏联人对华国人始终有严重的防范意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唐人街,但唯独苏联没有,就是后来的俄罗斯也没有。
  若是华国人抱团居住在某一地区,该地区的警察会如临大敌,也不知道它们在害怕什么。
  万峰的解释就是它们祖上侵占了大片的华国领土,大概从心底里害怕华国人有一天会清算它们。
  毕竟与五千年始终立于世界之林的华国相比,它们真的不算什么。
  如果说华国是澎湃的大洋,那么它们充其量只能算是小河沟子,或许它有一天会成为江河的可能,但也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成为干涸滩。
  从上车检票就能看出苏联人的这种德行,就算有沙米洛夫等人的送行,检票口的检票员还是反复地查看了万峰等人的车票。
  万峰就纳闷了,他还能造假票怎么,你就是再看这车票也是你们苏联人印的,有个几毛看头。
  苏联的火车从外观看和华国火车的模样几乎没什么区别,也是绿皮车较多。
  但是里面大多是软卧包厢,这个坐着倒是挺舒服的。
  他们一共十个人,相连的两个包厢。
  苏联两千二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却只有不到三亿人。而这三亿人超过八成还集中在欧洲部分,整个远东地区才千万左右的人口。
  远东地区七百万平方公里千万人口的基数,这是个什么概念?
  能看见的结果就是几十里地都看不到一个村庄。
  到处都是森林和少量面积的耕地。
  列车一出布市一个多小时的行程,万峰就看到了一个像大林子大队那样规模的村庄。
  这还是紧靠龙江边靠着铁路边,再往里万峰怀疑方圆几百里或许都没有一个村庄。
  相反对岸的华国村庄却是几里地就能看到一个。
  苏联这边几里地也能看到建筑物,就是那种钢铁架子的瞭望塔,几乎华国江边有一个村庄这边就有一个瞭望塔。
  华国边防站都换成钢筋水泥的瞭望塔,而苏联这边依旧是那种钢铁瞭望塔,这种瞭望塔到了冬天在里面能冻死活人。
  万峰怀疑夏天这些瞭望塔还有监视作用,到了冬天它也许就是样子,冬天根本就没有军人上去值班。
  这边的森林资源真的丰富呀,铁路边就有大片的白桦林,郁郁葱葱亭亭玉立。
  可惜白桦这种树大概除了提取白桦汁外大概也就能做烧柴了,反正没看到谁用它做家具。
  列车过了一个好像叫勒嘎哈的车站后,两个穿着列车员制服的人出现在万峰他们包厢的门口,后面还跟着一个带枪的乘警。
  “护照!”先进来的一个列车员面无表情地说了两个字。
  这是中途查票的?苏联也有中途查票一说?
  万峰这个包厢里全是万峰的人,阿里克塞则在隔壁包厢里。
  最先递出护照的是陈道。
  但是让万峰一干人傻眼的是,这个列车员接过陈道的护照看都没看就揣进了兜里。
  “护照!”还是这两个字。
  张志远以为他是要这包厢里所有人的护照,因此也把自己的护照递了过去。
  张志远的护照和陈道的护照下场一样也进了那个列车员的兜里。
  “护照!”又是这两个字。
  当韩猛的护照也遭到这样的下场后,万峰感觉有点不对劲儿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0/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