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9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8/2149

  “去吃饭,不吃饭说话都没力气。”
  “咱们还是先谈谈工作吧。”王同志说道。
  “王同志,工作来得及,待会吃饭的时候说也行,先填饱肚子再说,别饿着肚子谈工作。”
  招待贵客当然不能用基地里的食堂了,因此万峰带着他们走出基地出了小街。
  出小街不远就是江边那家开业不久的饭店。
  这家饭店新盖的三层小楼,面江而立,里面的装潢在八七年在黑禾算是第一了,相应的这里的菜在黑禾也是最贵的了。
  菜随贵可不是瞎鸡脖贵,这里的厨师都是黑禾最有名的厨师,而且这个饭店里的一些材料也是普通饭店不具备的。
  比如一些国家禁止的野味在这里就能出现,当然借口都是从对岸来的。
  现在是午后两点左右,饭店里虽然还有食客但却比较清闲。
  五个人上了二楼,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在夏日靠窗吃饭还能看到江上风光。
  服务员见是基地老板来了,态度殷勤地拿来菜单。
  “我们这里龙江的鱼还是比较有名的,几位同志要好好尝尝。”
  三位同志看了一眼菜单没好意思点。
  菜单上的菜最便宜的都是两块多,还有四五块的菜,这个价格有点让他们不敢下手。
  平日他们去下馆子,四五个人几个小菜几两小酒十多元就搞定了,但是这个菜单上菜的价格就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韩广家知道他们的心思,接过菜单刷刷刷地点了六个菜,然后万峰又点了两个。
  八个菜有龙江里的傲滑和齐力附子等水味,也有猴头野鸡等山珍,非常要硬的八个菜。
  因为现在食客少的原因,所以饭店的上菜速度非常的快,菜点完没超过五分钟第一个菜就上了。
  军队不喝酒的人非常的少,茅台是必须要来两瓶的。
  五个人边吃边聊,很快就熟络了不少。
  那王江唐三个人从侧面询问了万峰和苏联方面做交易的事情。
  万峰也没有一点隐瞒地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当然商业方面的秘密他就一笔带过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江同志首先转移了话题。
  “小万同志,韩同志拿的那张纸上列出的商品你真的都能弄过来?”
  “不敢说所有的品种都能弄过来,大部分应该没有问题。”
  “小万同志,你现在主要就是倒腾苏联的钢材,想必你对钢材也有一些研究吧?”
  万峰赶紧摇头:“我可不行,在我眼里钢材和衣服酒没什么区别,也就是商品,我只是能粗分那个好那个孬,再精细我就不清楚了。”
  “我说得不是这个意思,我说得是咱们国家现在的钢材和外国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特殊用途方面差距更大,我们对你这张纸上很多商品有浓厚的兴趣。”
  如果江同志说对这些商品有兴趣,万峰还会有点不以为然,但是江同志说有浓厚的兴趣这就不一样了。
  这些人常年在体制内说话多少都带些八股的味道,通常一个字的区别意义就有天壤之别。
  “你们需要什么样的商品?”
  “我们需要屈服强度从390-1175MPa级的АБ系列舰船钢,什么样的都要,有多少要多少。”
  “江同志,这个什么屈服的从390到1175的系列钢到底有多少品种呀?”
  “各种各样的凑合到一起有上百个品种。”
  万峰倒吸一口凉气,有这么多?
  “这么多品种如果全弄过来怕是有难度,而且说不定会引起苏联特务机关的注意。”
  这确实是个问题。
  “那等我们研究一下,挑重点引进一些。”
  “这样更好,但是我不敢答应一定能弄到,这个也许还要过去一趟。”
  上一次过去万峰有一件事情没有谈妥,就是拖拉机的事情,因此他还是要到共青城去的。
  “吃吃,别停着。”
  菜刚上来的时候三位同志还有点拘谨,不好意思吃,毕竟这一桌酒菜没有五十六十根本下不来。
  这不是他们印象里的酒席。
  现在混熟了,也就好意思动筷子了。
第1152章
一封家书
  这一顿饭吃吃喝喝说说,不知不觉就两个多小时,有人已经进饭店来吃晚饭了,他们这边这才喝完。
  结账后万峰陪同王江唐三位同志在龙江边漫步,领略龙江边旁晚时的风光。
  四点多钟,正是在大黑禾岛上交易的人退市的时候,江面上几十条小微呼从大黑禾岛向岸边驶来,竟然也形成了千帆竞发的场面,唯一遗憾的就是小微呼没有帆。
  江边到大黑禾岛最近距离七十米,最远也就一百米左右。
  在大黑禾岛桥还没建设的时期,华国这边到岛上做交易的人就是乘坐这这种叫微呼的小船来回通行,这些小船时下有一个很时髦的名字:江上出租车。
  这些小船送一次人过去一个人一块钱,一艘小船最多不会超过三人。
  这些人去的时候大包小包,回来的时候同样如此,也有交易到大一点商品的单独雇佣一条或两条船拉货。
  当然再交易到大宗商品就得雇佣大型货船了。
  岸边还是有一些载重吨位在十吨到几十吨的小货轮的。
  王江唐三位同志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人倒坐船上划的小船,兴致勃勃地看着。
  万峰给他们解释大黑禾岛上的交易规则和一些趣事。
  “你说一小盒口香糖能换一双苏联大皮靴?”王同志惊讶。
  “你说两瓶烧酒能换一件呢子大衣?”江同志惊讶。
  “你说五十套衣服能换来一辆嘎斯?”唐同志也不淡定了。
  这些故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这样的事情不是亲身经历根本就没人会信。
  “等明个我给你们一身弄一双大马靴,一件呢子大衣怎么样?”
  “这大夏天你给我们弄大马靴呢子大衣?我们的脑袋很正常。”
  “留在冬天穿呗。”
  龙江边夏日旁晚的风景相当美,凉风习习,岸边有无数的男人在江边纳凉。
  一些光屁股小海像泥鳅一样在江里钻来钻去,他们的父母似乎一点都不在乎他们会不会淹着。
  但是任何美好的地方都会有不完美的因素存在。
  龙江边不完美的因素就是蚊子。
  龙江边的蚊子是黄色的,个头非常的大,就快有水蜘蛛大了。
  都说海南岛三大怪:三只老鼠一麻袋,蚂蝗能当裤腰带,三只蚊子一盘菜,可见海南岛的蚊子有多大。
  龙江的蚊子也不遑多让,让这些家伙叮一口就是一个二分硬币大小的包,半个小时才能消退。
  而旁晚正是蚊子最多的时候,成群结队在空着嗡嗡嗡。
  江同志首先遭到了不幸,一巴掌拍死一支蚊子后惊呼:“哇!这里的蚊子这么大个?”
  “握草!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蚊子,这要是咬一口该多疼呀。”
  “哈哈,咱们还是回去吧,如果你没经过龙江蚊子的千锤百炼,在江边待到晚上保证能带一身包回去。”
  王江唐三位同志在每人被扎一针后对龙江的蚊子心有余悸,慌慌张张地跟着万峰回基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8/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