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运动员(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563

  “没问题,就这么说定了!”张冠自信满满地说道。
  马主任微笑着看了看张冠,接着说道:“先别说大话,你知道跳远项目上国家级运动健将的标准是多少米么?”
  “肯定不会太多的,按照咱们国家田径项目的标准,国际运动健将,运动员想要达标很难,不过国家级运动健将一般都比较的容易。”张冠开口说道。
  “你说的是短跑吧!跳远可不是这个样子的。”马主任一副奸计得逞的样子,开口说道:“跳远项目国家级运动员达标的成绩是七米八整!”
  ……
  国家队跳远的实力虽然在世界上不算强,但在亚洲绝对算得上是一流水平了。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中,跳远项目的国际运动健将标准是8米整,国家级运动健将的标准则是7.80米,奥运会的B标是8.05米。
  如果能跳出7.80米的话,放在奥运会肯定是资格赛被淘汰的水平,而放在亚洲的比赛中绝对是有机会冲击奖牌的成绩,以多哈亚运会的成绩为例,跳远项目冠军的成绩是8.02米,亚军是7.88米,季军是7.85米,而殿军就已经到了7.78米,也就是说在亚运会这种级别的比赛中,也就只有三名运动员能够跳过7.80米。
  十天时间,从一个连基本跳远技术都不会的菜鸟,练成一个能够在亚运会中夺奖牌的运动员,任何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马主任觉得,张冠输定了!
  ……
  跳远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这四个部分组成。
  张冠本来觉得,对于自己来说,助跑应该是最不需要练习的,但当真正开始学习跳远的时候,张冠才发现仅仅一个助跑,里面却包含着很大的学问。
  助跑的目的是让自己的身体达到最高的速度,一般男子运动员的助跑距离是40米到45米之间,助跑期间的步伐为22步到24步。而具体到每一位运动员的时候,他的助跑距离会更加精确,而助跑的步伐也会是固定的步数。而实际的比赛中,运动员还需要根据跑道的松软程度、气候的寒冷程度、是顺风还是逆风、体力情况如何等因素来调整助跑的距离。
  同时,对于助跑的起跑姿势、助跑的加速方式等等也有相关的技术要求,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在最后的几步助跑当中,特别是最后的三步助跑,直接会影响到踩起跳板和之后跳跃的情况,对整个助跑过程来说尤为的重要。对于一名专业的运动员来说,调整最后几步的助跑是最基本的技术。
  助跑之后就是起跳,这又分成了上板、缓冲和伸蹬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着不同的力学特征和具体要求。
  上板的时候不能踩过标线,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在技术方面,对于起跳时着地角度是有要求的;而在缓冲阶段,对运动员起跳腿踏跳过程中最大屈膝角度也是有要求的;至于伸蹬阶段,要尽可能的提高身体重心,这不但对下肢有技术要求,上肢同样也有技术要求。
  起跳之后是腾空阶段,在空中的姿势主要有“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三种。蹲踞式是最简单最好掌握的一种姿势;挺身式难度要比蹲踞式大的多,优点是可以较好的控制运动员身体在空中的前旋方向,但是不利于获得好的落地姿势;而走步式比较有利于身体在空中保持平衡,在落地姿势控制方面也比较有优势。
  这三种姿势各有利弊,虽然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使用走步式,但并不代表其他姿势就没有人使用,哪怕是在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比赛中,依然会有运动员使用蹲踞式腾空,就比如2008奥运会跳远冠军萨拉迪诺,他就很喜欢使用最简单的蹲踞式。
  最后的落地方面,要求运动员在落地签双腿迅速屈膝、小腿前伸,接触沙面时要尽可能的让身体向前移,然后借力向前站起来。在落地中,屁股部分先落地或用手先去支地绝对是大忌,而我们在比赛中看到很多运动员在落地后是坐在沙池里的,而实际上他们屁股碰到地面的时候,身体已经向前滑行了很大的距离,他们屁股与地面接触的地方实际上是在脚着点之后。
  ……
  助跑方面对于张冠来说并不难,无非就是尽可能的将速度提升到最大化,这是张冠最为擅长的部分。
  对于一般的初学者来说,跳远第一个难点是将跑变成跳。跳远项目的助跑速度越快,跳的就越远,但初学者并不懂得将跑的动能转化为跳的动能,所以他们在进行跳远的时候,看起来助跑的速度挺快,但实际上“跑”和“跳”是分开的,两个动作并有结合起来。
  关于这一点张冠做的很好,冲刺跳跃这个技能点到大师级之后,张冠能够比较好的将助跑的动能转化为起跳的动能。
  但而后的腾空部分,却让张冠感觉到了难度。
第65章
跳远测试
  跳远的腾空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重心是按照抛物线轨迹运动的,腾空过程中的动作,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完成有效的落地,从而更好地利用抛物线的轨迹,争取达到更好的成绩。
  腾空以后的所有动作都要在“腾空步”之后进行,然而跳远的初学者们在身体腾空的时候根本就不记得去做动作,或许是身体的反应跟不上,等到身体要做动作的时候就已经落地了。
  张冠使用的空中动作是最简单的“蹲踞式”,但最初练习的时候,他也不习惯在空中做动作,张冠觉得最麻烦的并不是腿部的动作跟不上,而是腿部动作和腰腹力量协调性很难掌握。
  跳远运动中的腾空动作,对腰腹的力量考验还是非常大的,跳远运动员最容易受伤的地方不是双腿,而是腰部。不过张冠毕竟有“身体协调性”的那个技能加强,在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后,张冠总算是掌握了蹲踞式的技术动作。不过也仅仅算是掌握而已,距离技术动作完美还有极大距离的差距。
  接下来的落地训练,首先要克服的是心理方面的因素。对于不懂得跳远技术的人来说,落地最担心的就是摔倒,这是人类对于失去平衡的一种天生的恐惧,所以初次进行跳远的人,落地的时候往往都是两脚直接钉在沙池里,又或者是猛的向前跨好几步来保持身体的平衡。而专业运动员则是利用冲劲顺势的从沙池里站起来。
  无论是跳高运动员还是跳远运动员,他们都不怕摔倒,他们通过长期的练习已经克服了对摔倒的恐惧,而普通人的话,哪怕心中不断的告诉自己,摔在沙池中身体是不会受伤的,但真的要摔倒的时候,身体还会不由自主的做出多余的动作来保护自己。
  张冠虽然有强大的系统在身,但克服心理因素这种事情,系统是帮不了他的,他只能一次次的在摔倒中爬起来,一次次的去适应摔在沙地中的感觉,直到他不再害怕摔倒。
  ……
  3月25日,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在京举行。
  这届的风云人物评选自从去年年底就拉开了序幕,最初的时候有上百位候选人,其中不仅仅有运动员,还有教练员、运动队、体育解说、体育赞助品牌的老板、俱乐部的老板等等。而候选名单中的运动员,除了中国运动员之外,还有一些外国的运动员,比如小贝、老虎伍兹、费德勒、阿隆索、伊辛巴耶娃,连莎拉波娃也在最初的候选人名单当中。
  当然,上面这些外国大牌运动员是不可能出席这个颁奖盛典的,而最后的获奖人物中自然也没有他们。而实际上本届体坛风云任务的评选,获奖者基本上都已经内定下来了,张冠和刘飞人肯定是会各自占据一个名额的。
  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请来了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前来颁奖,此外还有很多国内演艺界的明星出席,算是颁奖盛典的一大亮点。
  台下,张冠和刘飞人坐在一起,他们手中各自都捧着一个小金形状的奖杯。
  “你这几天怎么没回莘庄基地,我在基地里都没看到你,都忙什么呢?又接商业活动了?”刘飞人开口问道。
  张冠摇了摇头,小声说道:“我在国体的训练中心呢,偷偷在练习跳远。”
  “跳远!”刘飞人吃了一惊:“前些日子从莫斯科回来的时候,你在飞机上跟我说起跳远,我还以为你是说着玩呢,没想到你还当真了。队里没有阻止你么?马主任同意了?”
  “没同意。马主任让我先练练试试。”张冠将十天跳到7.8米的事情告诉了刘飞人。
  “十天时间跳到7.8米?这怎么可能做得到!你是疯了吧!我看你小子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刘飞人不住的摇头。
  “总归要试试嘛!再说我不是经常创造奇迹么。”张冠显得很自信。
  “不一样的,之前那是短跑。跑步这东西,特别是百米短跑项目,主要还是看天赋,技术要求相对其他田径项目要低的多。人与生俱来就会跑步的,可跳远是需要技术的,没有三五个月的苦功,连最基本技术都很难掌握熟练。”刘飞人开口说道。
  “恩,我现在才刚刚学会腾空和落地。”张冠接着说:“不过明天就要测试了,辛辛苦苦练了十天,就看明天这一哆嗦了,总得试试吧!对了,你明天回去么?你要是不回的话,来看我怎么跳过7.8米!”
  “我可没时间陪你发疯,我明天一早就得回去,我脚伤才刚好,得尽快恢复状态。时间不多了,现在是3月底,还有一个多月,到五月初就有比赛了。”刘飞人开口说。
  张冠想了想,问道:“是田联的日本大奖赛么?大阪的那个?”
  “对,咱们去年都参加了,你还和加特林比了一场。”刘飞人接着说道:“另外七月份的时候准备去趟欧洲,参加黄金联赛巴黎站的比赛还有超级大奖赛的洛桑站。”
  张冠微微一愣:“今年黄金联赛没有110米栏项目吧?”
  “别忘了主办地可以临时加项目的。今年的黄金联赛巴黎站会增加110米栏的项目,法国的那个杜库雷,这个110米栏算是为他专门设的吧!我也算是沾光了。去赚点国际田联的积分。”刘飞人笑着说道。
  ……
  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结束后的第二天,张冠迎来了他首次的跳远项目的测试。
  “十天之内,从什么都不会跳到7米8,这怎么可能嘛!张冠这孩子也实在,竟然答应你了,我看你是故意糊弄傻小子的吧!”于指导开口说道。
  马主任笑了笑:“现在想起来,我好像是有些太残忍了,当初应该稍微给他定低一点,比如一级运动员的7米3,也让他有个盼头。不过话说回来,不狠点不行啊,张冠这孩子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他年轻不懂事也就罢了,咱们可不能跟着他一起胡闹。先让他练好短跑再说吧,至于跳远,要是他真的有这个天赋,等他短跑技术稳定了,或许会让他尝试尝试的。”
  “哼哼……我看你也别把话说得太满了。”于指导接着说道:“你看看张冠,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说不定他真的能跳过7米8呢!别忘了可是有六次机会的,到时候你可就傻眼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马主任猛的摇头:“7米8啊!别说给他六次机会,就是给他六十次机会,他也跳不过去的。”
  马主任话音刚落,张冠已经开始了他第一次的助跑。
  “助跑节奏很不错,速度好快啊。”于指导开口评价道。
  马主任非常赞同的点了点头,张冠在助跑过程中表现的不错,也是在马主任意料之内的事情,张冠毕竟是男子百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所以单论助跑速度的话,世界上不可能有人会快过张冠。
  但是跳远并不是短跑,哪怕助跑再快,也需要将助跑的速度化作跳跃的力量才行。
  张冠的速度已经提升到了极致,然后只见他踩上踏板,猛的向前跳起。
  “腾空高度好棒!”马主任倒吸了一口冷气,一般情况下,腾空高度越高,跳的就越远,张冠在这一跳中表现出的腾空高度,已经超过了国家队跳远选手的平均水平。
  张冠使用的是蹲踞式腾空姿势,只见空中的张冠努力的保持着起跳的姿势,然后起跳腿开心向前伸,两腿在身体前抬起伸直,做好了落地的准备。
  “这个动作不行,没把握好时间,做的太提前了,肯定影响落地的平衡感。”马主任心中瞬间给出了评价。
  “落地了。”张冠落入到沙池当中,双脚在沙池内画出而来一道不同颜色的痕迹。
  “这好像过了!”于指导突然开口说道,在他的角度看,张冠最后落地的地点,应该就在7.8米的地方。
  马主任的心顿时悬了起来,而随后,他看到,起跳板处的裁判早已经举起了红旗。
  “踩线犯规,失败!”负责裁判的教练开口说道。
  马主任长出一口气,刚才那一条,张冠应该是压在了7.8米的线上,不过好在,他踩线失败了。
  “好悬啊!差点就过了。”马主任开口说道。
  “可惜啊!差点就过了!”于指导同时说。
  马主任瞪了瞪于指导:“老于,你什么意思,你还希望他真的能跳过7米8啊!别忘了你是负责短跑的教练,难不成你还真愿意把张冠分出去练跳远?”
  于指导尴尬的笑了笑,此时的他内心中真的有点矛盾,作为负责短跑的教练,他当然不愿意张冠去练跳远,但他又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哪怕是在别的田径项目中。
  休息了一分钟,张冠开始了他第二次的试跳。
  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张冠的动作完成的依然并不完美,但好歹这次是成功了,裁判举起了跳跃成功的白旗。
  “7米32!”测量员喊出了张冠的成绩。
  “过了7米3的国家一级运动员线了。”马主任脸色显得阴晴不定,他喃喃自语般的对于指导说:“还好当时没跟他约定7米3,要不然他真就过了。”
  “别急呢,还有四跳!”于指导转头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5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