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运动员(校对)第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63

  陈老长叹一口气,开口说道:“事情可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这次比赛虽然名为亚洲田径锦标赛的选拔赛,但并不代表选拔赛的第一名就能够代表国家参赛。”
  张冠有些迷茫的看着陈老,显然没有理解陈老的意思,而陈老却是接着说道:“你虽然是这次选拔赛的冠军,但事实上中心派你出战亚洲田径锦标赛却并不大。所以情况就比较复杂,你可以当做是国情如此吧。别说是区区一个亚洲田径锦标赛,就是到了奥运会的选拔,奥运A标达标的选手也未必能争得过奥运B标选手。给你说了你现在也未必能明白,以后见得多了,也就自然懂了。先安下心,不要因为打破全国纪录就骄傲,回去以后踏踏实实的训练。你才十七岁,只要好好训练,不愁没有比赛的机会。”
  陈老虽然说得很含糊,张冠稍微一琢磨便恍然大悟。
  国内运动员选拔的体系也就注定了其中各方利益的错从复杂,选拔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时,不仅要考虑内部的派系,而且还要考虑地方的利益。从某种角度来讲,地方队对利益的诉求更加的明确,地方队千辛万苦的培养出一名运动员,自然需要运动员给他们带来利益,为了利益,可以阻拦优秀运动员前往更高级别赛场的道路,可以找一些借口将运动员禁赛雪藏,甚至可以逼迫运动员提前退役。
  地方队经年累月的挖掘和培养优秀的运动员,然后输送给国家队,所以国家队也必须要给地方一些回报,这不算是利益交换,更像是一种互相的依托,为了体育事业发展而必须存在的依托。
  这回报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补偿,同样还包含着荣誉。
  对于某些弱的项目来说,获得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就是荣誉!是一种可以通过手段分配的荣誉。
  作为一个后来人,这种事情即便不用讲太明白张冠也会懂得,B标选手代替A标选手参赛的事情在后来的奥运会中也有发生过。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54公斤级的项目,当时国家举重队没有派出成绩第一的A标选手参赛,而是派出B标选手参赛,后来奥运会上这个项目连一块奖牌都没有获得。
  举重不像乒乓球那样,随便派个人去都能夺金,但不可否认的是举重项目是国家队的强项,女子54公斤的级别,中国选手曾经拿过奥运金牌,破过世界纪录,便是实力不如从前,也有冲击奖牌的实力。但在选拔参赛运动员的过程中,却能够抵挡住了奥运奖牌的诱惑,坚定不移的向派系利益和地方利益低头,选拔出一名背景强水平差的选手参加奥运会,充分体现出了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而面对赛后媒体的质疑,也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相比女举项目,田径男子百米短跑毫无疑是常年的“亮个相”,其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就更适合作为荣誉,送给某个地方队,作为其多年来支持国家体育事业的回报。
  想到这里,张冠不甘的攥了攥拳头,如果他拥有大姚或者刘飞人那般的名气,绝对不会担心中心剥夺自己的参赛资格,甚至中心还会求着自己参赛,更不会连一个奥运会的资格都有可能保不住!
  ……
  一个全国男子百米项目的纪录,给省田径队带来了领导的慰问,专门的表彰会,媒体的追捧,最实惠的还要算是将张冠纳入了一个省级的优秀人才计划内,每年可以享受津贴。
  而张冠自身,除了在队里的地位明显提高以外,依然还是一个普通人,不用说走到大街上,就算是出了田径队的训练场也就没有人认识他了。在网络还没有彻底爆发的时代,一个全国纪录还远不足以让运动员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更何况还是男子百米短跑这样一个积弱已久的项目,远远没有同样极弱已久的足球那种频繁的媒体关注度和无限话题度。
  ……
  田管中心会议室。
  大屏幕上正在播放决赛时张冠超越陈健的一幕,最后镜头拉近,定格在记分牌上,给上面10.16秒的成绩来了个大特写。
  于指导按下遥控器上的暂停键,开口说道:“这就是昨天的比赛过程。各位都看到了,张冠的起跑反应时间虽然很慢,但他的爆发力非常好,速度也非常快。十七岁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的速度和爆发力,即便是在美国的黑人运动员中也是很少见的。”
  于指导说完,目光投向正中就坐的一个剃着平头的中年男子。这个平头男子姓马,是国家田径队的总教练,同时也是中心的主任助理,以后升任副主任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是在场所有参会者中行政级别最高的一个人。
  只见马主任指了指屏幕,开口说道:“这个张冠的情况,我在会前都已经书面发给大家了,我想大家对他也都有所了解。这次亚洲田径锦标赛作为明年雅典奥运会之前的一次练习赛,体育总局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按照咱们田协之前的计划,男子短跑项目的参赛人员已经确定了人员,原本的人选当中自然是没有张冠的。这次张冠打破全国纪录,对咱们来说也是一个突发事件,到底是按照原来已经定下的选手参赛名单还是换成张冠参赛,这也是我今天召集这个会议的主要讨论议题。”
  马主任说完,看向对面一个较为年长的老同志,开口说道:“老何,你先说说。”
  老何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我是搞撑杆跳出身的,对短跑项目算是略有了解,既然马主任让我说,我就抛砖引玉的说一下。这个张冠是个好苗子啊,爆发力和速度都是一流,只要能保障正常的训练,日后必成大器。这孩子今年只有十七岁,还比较年轻,从人才梯队培养方面,是应该多给这些有潜力的年轻人一些机会;不过我看他才刚刚进行了两个月的正规训练,技术和经验方面比年长运动员是有差距的,若是太拔苗助长也不太好。”
  老何说完就坐了回去,于指导瞪了他一眼,心说这个老油条,说了半天等于没说,全是废话。
  马主任也知道不用指望这个老何能说出些什么,他的本意也只是找个人出来挑个头,让其他人能够畅所欲言。老何这个人年纪大,平时也不拿什么主意,自然是个合适人选。
  果然,没等马主任再点名,便有人主动开口说道:“我反对张冠参加这届亚洲田径锦标赛!”
第12章
争论与结果
  “我反对张冠参加这届亚洲田径锦标赛!”说话的是一个中年人,身材略微有些发福,鼻梁上驾着一个有着好多圈圈的眼镜。
  这个中年人姓汤,他并不是运动员出身,也未曾当过教练员,他的专业是统计学,也与体育不沾边。但他的行政管理能力却被中心的领导所看重。而事实上他的工作能力的确非常强,至少从管理学的专业角度看,他在行政管理方面要比那些运动员出身的人要强得多。或许因为统计学出身的原因,他的数据分析能力非常强,是一个典型的唯成绩论者。
  只听这汤姓中年人开口说道:“这个张冠的爆发力和速度的确很快,但在我看来,他有着一块巨大的短板,不适合参加这次亚洲田径锦标赛。因为他不会跑接力赛!”
  “这次亚洲田径锦标赛,我们除了要参加单人项目以外,还要参加4乘100米的接力比赛,我看过这个张冠的相关资料,他只进行了两个月的正规训练,就连最基本的起跑也没有达到职业及水准,也一定没有进行过接力赛的训练,就凭这一点,我认为他不适合参加这次亚洲田径锦标赛。”
  “在男子百米项目上,亚洲最强的是日本队,虽然他们已经没有伊东浩司这种国际级的运动员,但目前日本的朝原宣治、末续慎吾都跑进过10秒10,这要比我国的选手实力强,另外还有土江宽裕和高平慎士,和我国选手实力差不多,再加上哈萨克斯坦的梅德维德夫、切诺费,沙特阿拉伯的穆巴拉克、阿普杜拉,我国选手在百米项目上想要取得一块奖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男子4乘100米的项目上,我们除了不如日本以外,综合实力与沙特阿拉伯差不多,还略强于哈萨克斯坦,我认为如果我们按照现在这个人员配置出征的话,接力赛项目上最少能够得到一块铜牌,并且有机会去争取一块银牌。但如果临阵换将,换上一个从来没有跑过4乘100米的新人上阵的话,恐怕连一块铜牌都拿不到。”
  汤主任虽然是田径方面的外行,但是却直接从事实数据上进行了分析,一块奖牌的诱惑,听起来的确十分有说服力。
  于指导显然不太赞同汤主任说法,于是开口反驳道:“选派张冠出战,主要还是本着锻炼年轻运动员,让他多积累一些大赛经验的考量。我刚才播放的影片诸位也都看到了,张冠潜力很巨大,目前起跑反应时间大概要花费0.3秒,如果在这一项他能够达到顶级运动员的水准,至少能够消去0.15秒的时间,再加上日常训练的提高,我想他一定能够跑进10秒以内,这种运动员,未来一定是世界级的,是值得我们花费一些代价去培养的。而且他的成绩已经达到了奥运A标,为了明年奥运会,我认为这次应该派张冠出去历练一下。”
  “于指导说的很有道理,张冠的潜力的确很巨大。”汤主任先是表示赞同,但话音一转却反驳道:“但是一个年轻运动员的成长总是需要时间,单说这个起跑反应时间的问题,恐怕就不是这几个月的训练能够达到顶尖水平的。远的我就不说了,单说110米栏项目的刘飞人,1999年的时候进入国家队的时候只有十六岁,比现在的张冠还小一岁,我们把他当做重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2001年的时候才在亚洲的比赛取得成绩,2002年破亚洲纪录,今年才有资格参加世界田径锦标赛,我们花费了四年的功夫,才把他培养成为世界级水平的运动员。这个张冠就算从现在开始培养,恐怕也得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世界级的运动员。”
  汤主任故意顿了顿,转头对马主任说:“至于明年的雅典奥运会,现在讨论派谁参赛还尚早,但张冠的奥运A标成绩对我们的参赛名额并没有帮助,我们仍然只能派遣一名运动员参赛,陈健不也是达到B标了么!我个人认为,像是奥运会这种大赛,还是派陈健这种经验丰富的选手参赛会比较稳妥一些,说不定有机会进入第二轮比赛。张冠还是太年轻了,参加的比赛也太少了,一次超常的发挥并不能说明他拥有最顶级的实力,派张冠参赛风险太大。”
  汤主任最后一句话让在场所几乎有人心头顿时一震,张冠在这次比赛中突然冒了出来,破了全国百米纪录,但他所参加的正式比赛也仅有这一次,不排除他在比赛中超常发挥的可能性,没有人能够保证张冠的成绩具有持续性。相比起那些久经战场的老运动员来说,张冠这种突然冒出来的成绩总是让人觉得不靠谱,会让人害怕张冠会不会只是一颗流星,短暂闪耀出光芒后便会消失在黑暗的夜空中。
  马主任眉头紧锁,他深知派张冠出赛有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张冠真的只是昙花一现,那么派其出战非但起不到锻炼运动员的作用,国家队也会白白失去了一块4乘100米接力赛的奖牌。对于国家田径队来说,国际比赛中任何一块奖牌就是来之不易的。
  马主任并没有表态,但话题扯到了奥运会上,会场内已经有人要坐不住了。
  “汤主任说的在理,奥运会还是派陈健参赛来的更稳妥一些,张冠毕竟太年轻了,经验不足,而且以后的机会也多得是。”
  “对,这些年南粤的体育发展的很不错,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运动员,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运动员培养体系,也只值得学习和推广的。”
  除了于指导之外,在座的其他人大都点头称是。
  两广地区历来都是短跑强省,就以目前来说,国内的知名选手中,陈健、尹汉钊、刘洋都是出自南粤省,而在年轻运动员中,温永毅、梁嘉鸿等人也都是出自南粤,值得一提的是未来首个将百米速度提升到9.99秒的苏飞人,也是南粤人。
  南粤田径队的袁教练引入了一些香港的训练方法,训练出一批优秀的运动员,优秀运动员越多,成绩越好,在国家队的话语权就大,而且南粤也是经济最强的省份之一,因此无论是在田协又或是在体育总局,南粤都有着极佳的关系和人脉。
  马主任作为田协的高层之一,自然知道在田协高层内部,已经基本上内定陈健参加雅典奥运会,算是给予南粤省田径队的一种荣誉。当然陈健的实力参加奥运会也当之无愧。而在更高级的体总方面,对各协会送报的运动员也会一路绿灯。
  “张冠今年十七岁,就算是五年后的首都奥运会也只有二十二岁,正值黄金年龄,或许现在让他参加奥运会的确太早了。”
  奖牌与锻炼信任之间,马主任做出决定。
  只听马主任开口说道:“正如汤主任所说,培养一个运动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便是天才,我们也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把他培养成为国际水平的运动员,男子百米短跑这个项目,水平越高的运动员成绩越难提升,所以短时间内张冠的竞技水平不会有大幅度提升。而且这个张冠还很年轻,他身上也有一些不确定因素,这次我们就不要派他出赛了。年轻人嘛,以后有很多机会,不在于这一时。”
  马主任说着看了看旁边很不甘心的于指导,话锋一转道:“不过张冠打破了全国纪录,这个还是要奖的,我已经向田协打报告申请10万元的现金奖励和20万元的特别训练补助,领导通过应该没有问题。而且我认为,张冠这种潜力无穷的年轻运动员,未来的首都奥运会可以优先考虑……”
  于指导点了点头,显然是认可了马主任的话。他知道五年后的首都奥运会有多么的重要,能够在鸟巢登场将有着特别的意义。按照体总的总体规划,马主任五年后仍会带领国家田径队参加首都奥运会,所以马主任最后所说选拔首都奥运会运动员时的优先权,也算是给张冠一个合适的交代。
  ……
  陈老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他很平静的将这个结果告诉了张冠,连带着原因也说的一清二楚。
  “不派你去参赛,至少还能拿一枚4乘100米接力赛的奖牌,派你去的话,这块奖牌都拿不着。而且从目前的形势看,你参加明年的雅典奥运会的事情,恐怕不会太乐观。”
  陈老话音一顿,很是郑重地说道:“小张,你要记住,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什么体育精神之流都是拿来说的,对于运动员来说,还是唯成绩论!为了一块亚运会4乘100米接力的奖牌,你失去了参赛的机会。为了某些原因,你还可能失去参加奥运会的资格。你如果不想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就要努力的训练,不断的变强,在各种赛事上取得成绩才行。当你站在世界巅峰的那一刻,你才真正的能够掌控自己,到那时候,你是否参赛就不容别人做主,而是你自己说的算!”
  张冠点了点头:“陈老你放心,那一天不会太久……”
第13章
第二个A标
  打破全国纪录的张冠获得了一周的假期,回家和父母短暂的小聚后,又回到了田径队开始新的训练。
  赛道上,张冠双脚踏在起跑器上。
  陈老举起发令枪,高声喊道:“各位各位,预备……”
  枪声响起,张冠猛的向前一冲,但马上就卸了力,几步后便停了下来。
  张冠这是在练习起跑。
  陈老皱着眉头,喃喃自语说道:“我怎么感觉你的起跑挺快的啊!不对,休息五分钟,咱们再试一次。”
  张冠点头答应,心中却暗自笑了起来,新的被动技能“快速反应”的确可以让自己的起跑反应时间变快,现在的他起跑反应时间已经能够保持在0.15秒至0.17秒之间了,这与其他的职业运动员差不多。
  而且“快速反应”的技能不仅仅是提高起跑反应时间,就连其他的动作反应速度都变快了。
  一整个上午,连续十几次的起跑,陈老明显的能够感觉到张冠的起跑反应时间不输于职业选手,这种判若两人的表现让陈老觉得非常奇怪。
  “怎么回家歇了一个星期,起跑反应时间好像变快了。”陈老迷茫的挠了挠头,随后开口说道:“走,去找设备测一测。”
  国际比赛使用的运动员计时设备是一套很复杂的设备,发令枪会连接起跑时间的感应器,同时在运动员使用的起跑器内也有感应设备,枪声响起后到运动员脚离开起跑器的时间会在第一时间计算出来,用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抢跑,而在终点处的感应器则用来计算运动员的完赛时间,同时还配有高速成像系统和缓速回放系统,用来在肉眼难以分辨时提供依据。按照国际标准,这一套设备的时间精度要求是达到千分之一秒,算得上是精密仪器了,因此价格同样不菲,即便是省队也只配有一套这种的设备。
  技术人员花费了一个小时才将设备调试好,随后张冠站在起跑器上,而陈老则坐在了屏幕旁,紧盯上面的数据。
  发令枪响起,张冠迅速起跑,而电子屏幕上,马上就显示出张冠的起跑反应时间。
  陈老瞪大眼睛望着屏幕,上面的数字让他觉得既惊喜,又难以相信。
  “0.159秒?”
  即便是到了国际级的比赛中,0.159秒以内的起跑反应时间都算是一个合格的数字了,而那些0.13秒左右的起跑反应时间根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这设备没问题吧!”陈老开口问旁边的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马上回答道:“陈老放心,这套设备可精贵,我们每天都保养,肯定没有问题。”
  陈老马上扭头问张冠:“小张,你用了压枪跑了?”
  张冠立即摇了摇头。
  “不可能,怎么一个可能一个星期就快了这么多!这不科学。”陈老想了想,随后马上说道:“休息十分钟,咱们再试一次,这次我亲自发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