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校对)第1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581

  “啊!”
  赵老疙瘩儿一下子就跳了起来,开玩笑,手艺可是工匠的命根子,哪能告诉别人!
  “大人,您对待小人天高地厚,按理说小人不能反驳,可是这手艺是小人的饭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个道理谁都知道,还请大人不要强人所难。”
  “老赵,你的难处我自然知道,放心吧,我不光不会抢你的饭碗,还会让你挣得更多。”
  这下子所有工匠都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色,最重要的手艺都被别人学去了,那还怎么挣钱,简直就是欺人之谈!
  他们的反应并没有超出张恪的预料,这些工匠还没有意识到技术的价值。张恪当即把自己的方案说了出来。
  做火铳的工匠按照良品数量,每杆火铳能得到一钱银子津贴。贡献技术之后,凡是按照贡献技术生产出来的火铳,每一杆也能得到一钱银子。
  至于教徒弟,每个匠师带出来一个合格的弟子,每个月的工钱加一两银子。
  听起来银子不多,可是架不住数量积累,就像赵老疙瘩儿这样的匠师,一个月至少能增加十几两的津贴,只要军工厂还在,就能一直领下去。
  匠师们看重手艺,更因为他们把手艺当成了传家宝,后代子孙都要靠着手艺吃饭。可是有了丰厚的收入,大可以让后代子孙去读书,去经商,不必死守着匠户的身份。
  老赵他们听完之后,顿时喜笑颜开,再也不想着敝帚自珍了。
  “大人,您真是太为我们着想了,小人没有话说,明天就开始收学徒,把我这一身的本事都交给他们!”
  张恪足足在河湾村待了三天,军工生产彻底被理顺了。在银子的刺激之下,所有工匠都铆足了劲头,拼命地生产,要数量,要质量,忙得不可开交。
  经过计算,加上了这些津贴,一年下来就要多给工匠两三千两银子,等着作坊扩大之后,银子还要更多。
  可是张恪并不在乎,武器好了,能多一场胜仗,能升官发财,区区工匠的钱算什么!
  安排好了作坊的一切之后,张恪带着这段时间生产出来的一百二十杆鸟铳,两百把腰刀,还有长枪盾牌等武器回到了大清堡。
  加上原有的火铳,张恪编出来四个火铳兵小队,数量虽然还不够多,但是凭着犀利的火铳,张恪丝毫不畏惧任何敌人。
  老兵得到补充,大清堡的正式士兵已经突破了一千一百人,分别有乔福、吴伯岩、岳子轩、马如峰四个把总统领。
  另外张恪手上还有李光荣的家丁,对他们也进行了整编。
  年老体弱,身上有伤病的,还有劣迹斑斑的兵痞兵油子,全都被清理出去。当然张恪还是顾念一同出生入死的情谊,他把清退的家丁都安置在了各个城堡,分给他们土地,使得他们能安居乐业。
  最后剩下来的一共有六百八十七人,全都是身经百战,最精干的力量。张恪亲自给他们灌输军纪,进行严格的训练,同时讲解大清堡对待士兵的种种优待。很快这些人脱胎换骨,战斗力大为提升。
  眼看到了七八月份,张恪手上的总兵力差不多到了两千人,拥有战马八百多匹,火铳兵也突破了三百人。
  张恪也蛰伏了差不多两个月,该到了露出爪牙的时候了!
  时间刚刚进入七月份,又从京城传来了两件事情。在东林党的攻讦之下,熊廷弼终于被赶下了台,换上了袁应泰出任辽东经略。
  还有一件事就是万历刺死了李如柏和李如桢兄弟两个,他们都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在萨尔浒之战中畏敌不前,被弹劾,朝廷将他抓了起来,李如桢则是在铁岭之战的时候,裹足不前,也被弹劾下狱。
  李成梁和李如松死后,李家撑台面的就是这两个兄弟,他们被赐死,毫无疑问是标志着万历彻底看清了辽东将门的问题,俨然大洗牌的开始。
  李家的老部下惶恐不安,整个辽东都弥散着一股清算的味道。奉集堡大捷的消息也淡出了大家伙的视线。
  该出手了!
  老子堂堂锦义参将,还窝在大清堡,实在是不像话。张恪又把手下人叫过来,开始分派人员。
  “不论是到了哪,大清堡都是根基所在,不光有军工作坊,还有军屯田庄,以后锦州和义州都要参考大清堡的做法,屯田练兵,做好对抗建奴的准备!”
  毫无疑问留守大清堡的任务就非常重要,张恪把目光转了一圈,还是落在了唐毕身上。论起经验和资历,他都是不二人选。
  “唐大人,我走之后,大清堡备御就要交给你了,务必要把家看好了!”
  “请大人放心,卑职一定竭心尽力!”唐毕谦卑地说道,随着张恪水涨船高,唐毕已经学会了低姿态去面对年轻的长官。
  安排了唐毕之后,张恪又把目光落在了乔桂身上。相比乔福的跳脱和机敏,乔桂更显得沉稳老练,很适合看家的工作。
  “桂哥,你就协助唐大人练兵守城吧!”
  “遵命!”
  留下了一文一武,其余人员都是要跟着张恪一起去义州。
  张恪并没有急着把所有人带去,而是先领着吴伯岩手下的三百多人马向着义州进发。他们全数穿着铠甲,骑着高头骏马。
  士兵们多数背着精良的鸟铳,其他刀盾兵也是衣甲鲜明,气势不凡。张恪亲自领着他们,向着义州进发。
  眼看到了中午时分,马队来到了义州的西门外,张恪举目看去,偌大的城门口除了老百姓,竟然连一个欢迎的将官都没有。
  “这是要给老子下马威啊!”张恪的脸上顿时罩上了寒霜。
第158章
暴走的吏目
  张恪的部下盔明甲亮,人人有战马,旗号飘扬,武器齐全,与义州寒酸的士兵全然不同。
  老百姓们见到如此雄壮的军队,顿时升起了好奇之心,越来越多的百姓跑出家门,指指点点。
  “这是哪来的兵啊?怎么穿戴比起指挥使的家丁还好?”
  有人发问,人群里面从来不缺万事通,顿时有个驼着背,怀里抱着“指点迷津”木牌的算命先生就说道:“你们都不知道吧,还得看活神仙的本事!这些人都是新任锦义参将张恪张大人的兵,张大人你们听说过吗?”
  一个年轻人挠挠头,说道:“张大人,是不是那个砍了上百女真脑袋的张大人?”
  算命的顿时撇着嘴讥笑道:“一百脑袋就能换来参将吗,人家杀了六百多呢!听说人头装在车上,送到了京城,万岁爷看到之后,都高兴地哭了。”
  看热闹的人群顿时一阵骚动,敢情是一帮煞星啊,怪不得这么吓人呢!
  “这下子好了,张大人来了,谁还敢打义州啊!我们可就能安享太平,过几天好日子了。”
  “未见得啊!”算命的又是一声轻笑:“打仗越凶,欺负老百姓也就越凶,吃拿卡要的,你们大家伙可都要小心着啊!”
  老百姓们又是好奇,又是担忧,议论纷纷,他们没有注意到真正的主角张恪并没有出现在人群当中。
  ……
  茶楼的雅间,张恪和孙有光对面而坐,曾经老孙可是张恪的上司,结果短短时间,张恪已经爬到了参将的位置,孙有光却颓然老去。再度面对张恪,孙有光竟然有些手足无措。
  张恪举起了茶杯,笑道:“孙老。您是大清堡的父母官,又是张恪的前辈,我以茶代酒,先干为敬。有什么事情只管指点就是,我洗耳恭听。”
  说着仰头喝干了茶水,孙有光诚惶诚恐地说道:“张大人,太客气了,孙某受之有愧啊。”
  陪着张恪喝了一杯,孙有光看了看四周,压低了声音。
  “张大人。您是不是有些不解,为什么没人来迎接?”
  张恪微微点头,自嘲的笑道:“兴许是张某声名狼藉,他们都不愿意来吧!不过有孙老前来迎接,我就知足了!”
  “大人太客气了。”孙有光说道:“大人,实不相瞒,义州的确出了事情,就在三天前有两三百士兵闹饷。”
  “闹饷?”
  张恪顿时皱起了眉头,闹饷可不是小事情。不死几个人是没法收场的,急忙问道:“孙老,闹饷不是小事情,怎么我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
  “闹饷时间不长。只有半天多,指挥使沈大人拿出了粮饷,乱兵们都回去了。”
  张恪敲击着桌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事情怎么有点怪啊。闹饷历来都是大罪,士兵们怎么能轻易退却,而且义州要是有粮饷为何不能早点拿出来?
  “孙老。这里面有玄机吧?”
  孙有光点点头:“大人猜的没错,为了平息士兵闹饷,义州府库拨出了三千两银子和五百石粮食,如今义州钱粮全都空了!”
  什么?
  张恪顿时瞪大了眼睛,义州好歹下辖五六千军户,论起富足程度,在辽东也算是数得着的,怎么区区钱粮就让府库空了,简直就是笑话一样!
  看到了张恪的吃惊,孙有光苦笑着摇摇头:“张大人,等你接手了义州之后,还有更麻烦的事情,朝廷让义州出三千徭役,运输粮草。老孙就知道这么多了,请大人多加小心,老孙先告辞了!”
  孙有光好像在怕什么一样,急匆匆地离开。
  张恪暗暗叹口气,正好在自己来之前闹饷,还把银子和粮食都弄没了,留下一个烂摊子,要说里面没鬼,恐怕谁也不信!
  张恪想了半晌,豁然站起,在心中冷笑:“敢和老子玩阴的,那就看看谁能玩得过谁!”
  “走,去指挥使衙门!”
  张恪在亲卫的陪伴之下,一路到了衙门前。
  宽敞气派的建筑,门前摆着石狮石鼓等物,张恪把马交给了手下,昂首阔步向里面走去。
  指挥使衙门就像是被洗劫一样,沿途连个喘活气的都没有。张恪一语不发,走进了大堂,在大堂上有两个穿着绿色衣服的小官,看到张恪进来,慌忙跪倒磕头。
  “卑职义州卫知事赵祥,吏目王多闻,拜见参将大人!”
  看着跪在脚下的两个人,张恪鼻子里哼了一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