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581

  其实在江南人眼中的凶狠残暴,张大国公看来,就是毛毛雨!
  他根本没有亲自出手,只是派遣了两个千总,带了二百士兵而已。真正良家子弟,身世清白的百姓是绝不会轻易闹事的。主动围攻军队的,多半都是家丁,闲汉,地痞一类的家伙,他们带头,再有一帮想趁火打劫的家伙跟着,就弄出了偌大的声势。
  看准这一点,果断下狠手,把领头的闲汉坏蛋打掉,所谓的“民变”就星落云散,狼狈逃窜。
  面对这个结果,应天巡抚毛一鹭也吓了一跳。成千上万的百姓大闹,把他都吓尿了。为了息事宁人,他竟然同意寇慎的提议,只抓了五个贱民交差。想到这里,毛一鹭恨不得给自己两个嘴巴子!
  “让你无能!让你胆小!”
  拿下了周顺昌,黄尊素,李应升等人,毛一鹭即刻派人,押解他们进京。送给魏忠贤。
  总算是出了胸中的恶气,毛一鹭急匆匆来到了刘家堡,求见张恪,想要商量下一步的动作。
  赶到了军营,一问之下,张恪竟然不在。杜擎笑着解释道:“国公爷去了天妃宫降香,若是中丞大人有急事,我这就去找国公爷。”
  “别!”毛一鹭笑道:“怎好打扰了国公爷的兴致,咱们还是一起去天妃宫吧?”
  “也好,毛中丞请!”
  杜擎和毛一鹭一起上了战马。直奔天妃宫而去……
  “所谓天妃宫供奉的就是妈祖,东南闽浙的渔民都信妈祖,每次出海经商打鱼之前,都要前来上香,祈求平安,等到平安回来,又要给妈祖进献贡品,感谢庇佑之恩。”
  明汝新陪在张恪后面,头头是道地讲起来:“国公爷。当年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全都是从刘河堡出发的,当时还叫做刘家港。出发之前,都要先到天妃宫降香。对了!”
  明汝新一指大殿外面的高大的石碑,张恪也循着手指看去,果然有一座古朴的石碑。
  信步走到石碑前面,上面记录着七下西洋的事迹。张恪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念了出来:“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之神,威灵布于巨海。功德著于太常尚矣。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由占城国、暹罗国、爪哇国、柯枝国、古里国、抵于西域忽鲁漠斯等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数万大军,几百战船,七下西洋,足迹遍布十万里,数十藩国纳贡称臣,天威远布四海!
  这就是二百年前的大明朝,这就是永乐盛世!
  征大漠,修京城,著大典,下西洋……每一桩事情想起来,全都让人心驰神往,血脉沸腾。若是朱棣活过来,看到子孙连区区建奴都对付不了,他老人家保证掐死这些没用的子孙,省得给老朱家丢人。
  如今辉煌已经过去,七下西洋的壮举只是史书上的寥寥几笔,或许还有眼前这座《通番事迹碑》。
  张恪忍不住摇头叹息,拳头攥得咯蹦蹦作响。
  “汝新,你知道为何只有七下西洋,后面就不进行了吗?”
  明汝新比起叔叔明文远眼界更开阔,对海上事情更加痴迷。这一次张恪调兵走海路南下,就是让他指挥船队,一路上的表现张恪非常满意。
  “回禀国公爷,卑职听闻是海上风高浪急,死伤严重。每次下西洋,消耗大量国库银两,朝廷财政难以维系。等到永乐大帝驾崩,下西洋的壮举就停止了。非但停止了,还把福船烧毁,海图毁灭。”
  说到这里,明汝新的呼吸也变得粗重起来,眼珠子瞪得溜圆。
  “停了下西洋也就是了,可是为什么要烧毁海图,毁了船厂和福船!国公爷,按照西洋人的标准,眼下大明连一千吨的海船都造不了了!可是三宝太监的宝船足有七八千吨啊!二百年后,我们连老祖宗都比不上,可是那些西夷竟然突飞猛进,船只越来越大,炮火越来越猛!真不知道那帮祸国殃民的文人,下了地狱之后,他们怎么面对成祖皇爷,怎么面对列祖列宗!”
  张恪微微叹口气,苦笑道:“汝新,下西洋只是为了宣扬国威,像文人说的那样,靡费无度,成祖也不会七下西洋。实际上固然七下西洋大量的赏赐番邦外国,可是那只是九牛一毛,三宝太监做的更多的是贸易,是用我朝的丝绸,茶叶,瓷器换取各国的真金白银,珠宝香料。每次国库空虚的时候,就会组织下西洋赚钱。而且赚来的钱直接入内帑,成祖爷靠着这些钱,修永乐大典,五入大漠,创下了赫赫威名!”
  一番话彻底颠覆了明汝新的观念,下西洋不是赔钱的,相反还赚钱!
  “国公爷,那为何要停了啊?”
  “呵呵,汝新,朝廷下西洋是停了,可是我朝海上的贸易就停了吗?你在东南最清楚,多少大海商手里还有庞大的船队,往来海上,把大明的货物卖出去,把西洋的银子赚回来。”
  明汝新相当聪明,一点就通,“国公爷,您的意思莫非是停了下西洋,是不让朝廷赚钱,海上的暴利都落到沿海大户手里?”
  “没错!”张恪叹道:“那些文官就是大户海上的代言人,他们在一百多年前,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摧毁大明航海的事业。只是他们鼠目寸光,没有料到西洋人会随后崛起,光凭着家族的力量,没有朝廷在背后撑腰,如何同西洋人竞争?”
  “过了二百年,这帮人还是如此短视,大明已经风雨飘摇,他们还拼命逃避纳税,不停从朝廷身上吸血。他们就像是恶藤,缠绕着大树,他们拼命滋长,把大树都遮蔽起来。早晚有一天大树被勒死,他们也会一起陪葬!”
  正在说话之间,外面有人喊道:“国公爷,毛中丞来了!”
  毛一鹭从外面小跑着进来,和张恪一对面,急忙跪倒。
  “毛中丞,不必如此,本爵有一事想求你帮忙,我想和东南的大族聊聊,听听他们的想法……”
第429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
  “国公爷,您见那帮人干什么啊?”毛一鹭吃惊的问道,心说这位国公爷不是怕了吧,要和东南大族妥协,要是没了义州兵做靠山,他这个巡抚大人可就完蛋了,搞不好乱民都能冲到他的府邸,让他当了李公公第二!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到了江南,总要和江南的真正主人见见面,烧香没拜到正神,本爵岂不是很没面子。”
  要是见了,你会更没面子!
  现在东南的那帮人谁提起来张恪不是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吞活咽了,谁让张恪有好几千虎狼之师保护着,有驻兵刘家堡,有水师保护,像暗算他,简直势比登天还难!
  “国公爷,恕下官直言,您还是别见了。”
  “为什么,难道本爵不够资格吗?”
  “这个……国公爷,您老到了苏州,已经把周顺昌等人抓起来了,苏州的民变也压下去了。下官正在加紧调查,我琢磨着只要再抓几十个,凑一百颗人头,加上苏州知府寇慎等人,足以给上面交代,朝廷的体面也就维护住了。要是再继续调查下去,只怕牵连太大,东南的大族也不是吃干饭的。”
  毛一鹭仗着胆子说道:“国公爷,浑身是铁打得多少钉儿,东南大族都是几百年的世家,比如太仓王家、华亭徐家,无锡的高家……都是几代为官,甚至出了部堂,乃至大学士的高官,在东南士林一呼百应,威望无与伦比。您,您还是不要得罪他们!”
  张恪哂笑道:“毛中丞,你的意思要适可而止,杀几个小官,斩几个草民,事情就过去了?本爵问你。苏州之乱的起因是什么?”
  “是,是司礼监派遣税监和矿监,苏杭织造李实李公公在征税期间,遭遇暴民,被吓得疯了……”
  “哈哈哈哈,亏你还知道,朝廷可曾下令,要撤回税监矿监。”
  毛一鹭为难地说道:“国公爷,这个自然没有,只是。只是苏州这么一闹,恐怕税监也没人敢干了!朝廷好多政策都是不了了之的,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吗,历来都是如此……”
  “毛中丞,你真该庆幸。”
  毛一鹭傻傻问道:“庆幸什么?”
  “庆幸你没有在军中,就冲你的办事态度,本爵早就砍了你的脑袋!”
  此话一出,毛一鹭的脖子直冒凉风。额头出了一层汗珠。
  “国公爷,卑职无能,请国公责罚!”
  “不是无能,是你手上的实力太弱。不敢和那些地头蛇叫板!”
  理解万岁,毛一鹭差点哭了出来。
  “国公爷一语道破天机,卑职虽然是封疆大吏,可是不过是区区三品官而已。如何同大学士。六部尚书对抗,哪怕是致仕的也不行。再说了南京还有六部,卑职头上一堆婆婆。受气的小媳妇儿难做啊!”
  毛一鹭说着说着,眼中竟然流出了伤心泪。
  作为应天巡抚,他调不动军队,因为南京有兵部尚书,他指挥不过地方官,因为地方官都听大户的,得罪了上头,最多罢官,可是得罪了大户,后半辈子就别想好过!
  “国公爷,有您给卑职撑腰,卑职自然谁都不怕,只是还请国公爷知己知彼,东南的大族不是轻易屈服的。他们硬的不行,就会来软的,玩阴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您可千万要心里有数啊!”
  说白了毛一鹭还是不相信张恪有本事和东南大族掰手腕。何止毛一鹭,其他人也不看好张恪,毕竟除了太祖爷和成祖爷,历代大明皇帝面对着东南士绅集团都束手无策。
  皇帝做不到的事情,张恪能做到吗?
  其实在山东的时候,张恪就在思考这个问题。
  成功引爆了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接下来双方厮杀没有两三年时间,不会告一段落,趁着这个时间段,辽东正好能快速发展,成长为谁也撼动不了的参天大树。
  可是魏忠贤派王体乾前来,张恪发现一个绝佳的时机摆在面前。大明财政之所以困顿,就是因为无法向肥的流油的工商业征税。
  不过征税就等于从别人身上割肉,难度之大,绝对超乎想象。
  眼下正好打着魏忠贤的旗号,把征税落实了。要骂就骂老魏,反正九千岁做得坏事够多了,也不怕这一桩!
  至于张恪,正好躲在后面捞取暴利,把触角伸到富庶的江南……
  愿望是美好的,可是东南大族根深蒂固,势力庞大,没有十足的把握,和他们斗,就算强如张恪,也会灰头土脸。
  但是正所谓堡垒都是从内部破裂的,张恪手上不光有强大的义州兵,还有包士卿这样的东南大家,而且半年多之前,辽东银行开到了江南,银元刚一推出就受到了热捧。东南的商业发展是辽东的无数倍,几乎每个人都垂涎银元暴利。
  知己知彼,还有谈判的筹码,也有强悍的军队,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这就是张恪和东南大族叫阵的本钱!
  “毛中丞,拿着我的名帖去请东南各家,让他们派代表到天妃宫赴宴。请来多少都无所谓,告诉他们,愿意来可以商量税赋的事情,要是不来,本爵立刻派兵前去征税,后果自负!”
  我看是你后果自负吧!
  毛一鹭不以为然地想到,可是张恪心意坚决,他哪敢反对,更何况要是让那些大族丢了面子,也是好事情,他急匆匆前去安排了。
  ……
  苏州府,包府。
  正厅之上,包有丁巍然端坐,左边坐着四五个衣着华丽商人模样的家伙,在右手边坐着包士卿,他刚从山东赶回来,一身风尘,不过气势不减,和对面的几个人大眼瞪小眼,丝毫不让步。
  左边第一位的胖大中年人冷笑道:“听闻你们包家和张恪过从甚密,生意做得很大?”
  “没错!”包士卿坦然一笑:“高贵方。你们也想参加吗,在下一定帮着引荐。国公爷向来宽宏大量,有钱一起赚,岂不是更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