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91

  当王长寿看到这个“擦边球”时,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这是什么啊,第一次看这种东西啊,故事还能这样写啊!男男女女的,好刺激啊!好羞羞啊!这是不是伤风败俗啊!我是不是该把这东西扔掉啊?可是这故事才看了一半,要扔也得看完吧!”
  民国时期的学校已经开始推行西式教育,虽然不会像老私塾那样教什么“之乎者也”,但绝对不会出现不健康的内容。这种风月故事,学生平日里肯定是看不到的。
  而且王长寿平时也不喜读书,课本都懒得去翻,更别说课外书了,四大名著、当代名家作品、外国著名文学作品,都没怎么看过,对于文学作品的要求也不高。这种文笔并不出彩的风月作品,反倒是很适合王长寿的品味。
  王长寿默默的咽了次口水,这风月故事虽然只是有些打擦边球的内容,但是对于这个正值青春期的小男生来说,简直是太刺激了,这巴掌大小的一篇文字,甚至让王长寿觉得……
  王长寿的表现全都落入到了陈强的眼中。
  “瞧这没见过世面的熊样儿!看个风月故事都能成这样,要是让你看到了后世日本这老师那老师拍的,还不得晕过去!”陈强心中暗自吐槽着,同时也知道,自己找对了客户。
  “少爷,觉得怎么样,好看不?”陈强开口问道。
  “恩,好看!”王长寿点了点头。
  “剩下的内容更好看,少爷要不要把这份报纸买回去,慢慢研究?”陈强接着问。
  “恩,多少钱?”王长寿下意识的问。
  “4分钱。”陈强伸出了手。
  4分钱,对于陈强来说是吃面的时候可以奢侈一次,加个鸡蛋。
  但是对于王长寿这种少爷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他每个月的零花怎么也得一二十块的大洋,比得上一个普通劳力一个月的收入了。4分钱对于王长寿来说,掉在地上都懒得捡。
  掏钱,买报,王长寿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余下的内容,而陈强则又走向了下一个目标。
  “那个戴眼镜的像是个书呆子,十有八九也是个宅男,就他了!”陈强走了过去,笑呵呵地问道:“这位少爷,买报纸么?我的报纸可好看了!”
  ……
  王长寿回到家里之后,直接扎进了自己的房间,然后坐在书桌前,打开台灯,一遍又一遍的仔细研读着手上这份风月小报。
  越看越让人想入非非啊!
  看了一遍还想再看一遍啊!
  好想当故事里的男主角啊!
  故事里的女的长相肯定很漂亮吧!
  作为一个死肥宅,平日里连女生的手都没碰过,如今眼前的这份风月小报,简直是让他发现了新大陆!
  这满足他青春期躁动的幻想!
  风月小报上的每个故事,王长寿都看了好几遍,一份质量不好的报纸都快被他翻烂了。一直到吃完饭的时候,王长寿才离开了书桌。
  这一天晚上,王长寿失眠了,风月小报里的故事对于王长寿来说实在是太刺激了,即便只是一些擦边球,也足以让王长寿……让他睡不着觉。
  此时王长寿觉得,这一份风月小报上的故事真的是太少了,看起来太不过瘾了!
  ……
  第二天下午,又到了放学的时候,王长寿特意早早的走出了学校大门,然后左顾右盼的寻找着陈强的身影。
  终于,王长寿看到了陈强。
  “那个卖报的,你过来!”王长寿向着陈强招了招手。
  陈强一看是老客户,立刻笑嘻嘻的走了过来:“少爷,您买报纸?”
  “买报!”王长寿有些做贼心虚的看了看周围,然后小声地问道:“昨天的那种报纸,还有么?”
  “有,当然有!”陈强说着,竟然从包里拿出了一沓风月小报。
  “少爷,这是十份。”陈强开口说道。
  “我要那么多干什么!”王长寿有些不爽的说。
  “少爷,这十份报纸,每份都不一样。”陈强冲着王长寿眨了眨眼,接着道:“而且都是您想看的那种。”
  十块新大陆啊!
  王长寿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迫不及待地说道:“我全要了!”
  “好嘞,四毛钱,您把报纸收好!”陈强将报纸递给王长寿,然后收了四毛钱。
  按照五折的利润算,这一笔买卖就赚了两毛钱,一天的饭钱就赚出来了。
  对面的死肥宅王长寿则是心满意足的攥着那十份风月小报,他仿佛觉得,有了这十份风月小报,连晚饭都用不着吃了。
  十大张“精神食粮”,管饱!
第十三章
额外服务
  有了昨天的铺垫,今天再卖风月小报的时候多了很多老主顾,而且都是十张十张卖的。
  陈强的口袋里也多了不少钱,还都是银币,甚至还有一块大洋。
  往常的时候,报童收的以铜币居多,因为铜币的面值才有“分”和“厘”,而银币最低面值也是“一角”。若是拿一个大洋去买一份三四分钱的报纸,报童也找不开。
  今天陈强都是成沓卖的报,自然也能收到“大额钞”。
  其实陈强今天卖掉的风月小报,没有多少是新刊,更多的是往期没卖掉的报纸。陈强将这些往期的报纸分分类,不同的种类不同期数捆成一沓,然后来个“批发”,就相当于卖出于去个风月小报的合订本。
  若是时政新闻的报纸,肯定不能这么卖,因为没有人去看过期的报纸。
  现在用手机看新闻,出来一个上周的新闻,肯定不会去点开看。这新闻讲究的就是时效性,没了时效性的新闻报纸,别说是合订本,就是当废纸卖,遇到个抠门收废纸的还得被压价。
  但风月小报不同,上面都是一个个的故事,只要没看过的故事,看新报纸和看旧报纸没啥区别。有些连载故事,看报的人还会去专门找往期报纸。
  今天新刊风月小报,拿过来一看,这故事没看过,内容很刺激,看完美滋滋;
  上周的风月小报,拿过来一看,这故事没看过,内容很刺激,看完美滋滋;
  去年的风月小报,拿过来一看,这故事没看过,内容很刺激,看完美滋滋;
  几百年前兰陵笑笑生的那部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拿过来一看,故事好像在《水浒传》里看过了,但内容真的很刺激,看完同样美滋滋。
  风月小报这东西没啥时效性,而且有些精彩的故事,还会被人收藏起来。
  就比如一台旧电脑打开电脑的D、E、F盘,看看视频文件,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些几年前的经典收藏(都正经点,不要提番号的事情)。
  这些往期的风月小报,本来只能卖废纸的,到了陈强的手里,全都卖出了新刊的零售价。
  陈强估算了一下,今天靠卖这些风月小报,就赚了一块大洋。
  “要是每天都能有这种收入就好了!”陈强长叹一口气。
  一天赚一块钱,一个月就能赚30块,这在1929年的上海已经是很不错的收入了,当时纱厂女工,平均工资也就是每月20块,普通工薪阶级,一个月赚30块已经是高收入了。
  陈强心中估算了一下,如果每个月能保证有20块的收入,他就能搬离那个贫民窟的草棚,租一间有窗户有地板的砖房了。
  ……
  陈如记仓库,陈强将另外五折的卖报钱递给陈五哥。
  “你小子行啊,这么多小报都卖光了!”陈五哥将银元放在嘴边吹了口气,听了个响,然后才踹到兜里。
  “我再给你那一沓去。”陈五哥说完,又给陈强报来了更大一沓风月小报。
  陈强也没有拒绝,这上海又不止是复旦附中这一家中学,其他的私立中学和教会中学有的是,陈强有的是地方找客户。
  接过这一批风月小报后,陈强开口问道:“五哥,你这里还有没有旧的文刊报纸?有的话能不能给我些?”
  “有的是啊!四五年前压箱底的货都有!那东西是最不好卖的,前些年很多文人都弄这个,出不了几期就办不下去了。”陈五哥开口说道。
  文刊对读者的要求本来就高,只是识字却没啥文学素养的人,也看不懂文刊类的报纸。相比起来,普通人甚至会觉得风月小报更加通俗易懂。
  需求决定市场,老百姓对这方面的需求少,自然也就卖不动货。所以文刊杂志或者报纸基本上都活不长。
  比如《新潮》杂志,里面有文学评坛、出版界评、故书新评、现代诗、小说等主要栏目,会刊登李守常、蔡元培、鲁迅等名家的作品,但是只出了12期就办不下去了。
  再比如《创造》季刊,主办人有郭沫若、郁达夫等,一共才办了六期。
  还有《诗》刊,一听就知道是写诗的刊物,主编有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主要撰稿人有沈雁冰、王统照、汪静之等,这阵容够强大了,近代诗人的顶配,办了七期就倒闭了。
  以文学角度来说,当时的文刊上的确有很多文学大家的精品,文章是好文章,诗词是好诗词,现在的文学爱好者要是看到,必定是如获至宝。
  但是从商业角度讲,这些文刊根本就卖不出去。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普通老百姓拿有那个闲钱去谈经品文!
  陈五哥不知道陈强要文刊报纸做什么,可还是从废报纸堆里抽出了一沓交给了陈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