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391

  历史上前苏联运动员费多谢耶夫使用第二代的三级跳远纪录,跳出过16.70米的成绩,这也是第二代三级跳远技术的极限成绩。陈强在身体上,在技术熟练度上,显然都不如未来的费多谢耶夫,所以成绩拘留16.70米也相差甚远。
  费多谢耶夫毕竟是专攻跳远的运动员,更何况在那个时代,他还是前苏联体育举国体制的产物,人家费多谢耶夫有一个超级大国的资源投入,而陈强连买鸡蛋的钱都要自己赚,拿什么跟人比?成绩比费多谢耶夫差一大截也是正常的。
  至于技术熟练度方面,陈强肯定也不如未来的费多谢耶夫,陈强所练习的都是第五代三级跳远技术,让他去使用第二代技术,熟练程度必然会受到影响。
  这就像是让一个熟悉了WIN10操作系统的人,去使用原始的WIN95操作系统,会用是肯定会用,但是很多的设置却要琢磨半天才能弄懂。
  “继续使用第二代技术的话,我有机会将成绩提升到15米72以上,超过南部忠平,但那并不稳妥,我只剩下最后一次试跳了,不能将筹码压在不稳妥的可能性上!看来我还是得使用更新的技术!”
  想到这里,陈强已然决定,在自己最后一次试跳当中,使用出第三代的三级跳远技术。
  五十年代,三级跳远使用的还是第二代技术,等到进入到六十年代,三级跳远出现了第三代的技术,那就是以平跳型技术为主的阶段。
  在六十年代,科学技术开始加速发展,各种科学理论知识也开始在体育领域渗透,几乎每一项体育运动,都出现了新技术的开发和新知识的更新。我们后世所谓的“科学训练”,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
  第三代的平跳型技术,实际上就是人们开始意识到速度在三级跳远中的重要性以后所开发出来的技术,在平跳型技术当中,运动员开始缩短单脚跳的比例,增加最后跳跃的比例,同时会让水平速度较多的保持到最后的跳跃。
  这种技术是由波兰人率先提出的,而波兰运动员斯密特也是使用这种技术,将三级跳远的世界纪录,从16.70米一举提升到了17.03米,他也成为了第一个跳过17米大关的三级跳远运动员。
  第二代技术的极限是16.70米,而第三代技术首个世界纪录就是17.03米,这足以说明第二代技术和第三代技术的差距。
  而现在,陈强为了打破南部忠平15.72米的世界纪录,决定使用第三代的三级跳远技术!
第一三七章
让你绝望,破纪录夺冠
  最后一次试跳,陈强打算使用第三代的三级跳远技术,也只有使用更先进的技术,才能百分百确保陈强可以超越南部忠平的15米72。
  至于这第三代的技术会不会被其他运动员给学去,陈强暂时顾不得那么多了。
  而且陈强也觉得,只是使用一次的话,被其他运动员偷学走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这个时代没有高速摄影机,其他运动员想要偷师的话,全靠肉眼观察,想记住陈强的技术要点,实在是太难了。
  三十年代的田径比赛也不像后世那么多,没有什么田径世锦赛、田径世界杯,国际田联比赛什么的。陈强身处在落后的中国,也就是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才会站上国际的赛场,至于欧美国家举办的运动会,陈强根本没有机会参加。
  这相当于是四年才使用一次的技术,或许根本就没有人去专门注意陈强的技术特点。
  更何况就算是真的有那种鹰眼般的运动员,可以记住陈强的技术要领,然后从中偷师,陈强也并不惧怕,他还有更先进的第四代和第五代的三级跳远技术,足以让他称霸下一届的柏林奥运会。
  至于柏林奥运会之后,二战便来临了,国际性的体育运动不仅仅会停滞,甚至会出现倒退,等到1948年奥运会恢复的时候,已经是十二年之后,早就换了一批新的运动员了。
  ……
  看台上,观众们也注意到陈强又一次走上了助跑区。
  “那个中国人又登场了,我差点忘了,比赛还没有结束呢!”
  “这是最后一轮试跳,也就是说中国人还有一次试跳机会。这一次试跳之后,比赛就结束了。”
  “中国人有没有可能也来一个绝地大翻盘呢?”
  “这怎么可能!你肯定是想多了。一场比赛里能够打破一次世界纪录,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你难道指望他可以打破两次世界纪录么?”
  “15米72出现的时候,比赛其实早已经结束了,中国人去完成最后一次试跳,不过是走一下形式罢了。”
  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陈强,但也有少数的人,希望陈强可以来一个绝杀,希望看到奇迹发生。
  “加油,中国小子!”
  有人冲着陈强高喊起来,他到不是真的在支持陈强,而是单纯的希望看到再一次翻盘,看到一场更加精彩绝伦的比赛。
  陈强站上了助跑区,活动了一下关节,然后做出助跑的姿势。
  或许由于这是整场比赛的最后一次试跳,裁判并没有催促陈强,而是向着陈强投去了一种同情的目光。
  在裁判看来,创造了世界纪录,结果却被另一个世界纪录反超,然后丢掉了这枚金牌,的确是值得同情的事情。
  下一秒,陈强准备完毕,他迈开步伐,开始助跑。
  陈强的提速很有节奏感,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种带有节奏感的提速,就像是击鼓传花一般,随着鼓声越来越快,给人一种越来越紧张的感觉。
  这一次的单足跳,陈强并没有像之前那样的用力,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之后的跨步跳并不迟缓,而是以一种很流畅的节奏延续下来。
  单足跳减少了用力,自然而然的也就是减少了单足跳的距离,所以第一步的单足跳,陈强跳的并没有之前那么远。
  “陈强失误了!”织田干雄发觉陈强的单足跳和之前不同了,第一反应是陈强出现的失误。织田干雄并不知道,陈强是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如果他知道的话,一定会用尽一切办法记住陈强的动作细节。
  南部忠平也发现了陈强单足跳技术的改变,然而他的心中却莫名的出现了一种紧张感,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紧张。
  这一次,陈强跨步跳和连贯性要强了许多,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在保持水平速度,然后将这种水平速度,带到了跳跃当中。
  这也是第三代三级跳远技术的主要特点,以比较高的水平速度,加大最后跳跃的距离。
  在第二代技术当中,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的比例大概是4:3:3,而第三代技术当中,单足跳、跨步跳、跳跃的比赛里变成了3.5:3:3.5,最后跳跃的水平速度越高,最后跳跃的距离就越远。
  只见陈强完美的做出了单足跳和跨步跳的动作后,便是最后的跳跃,他使用的依旧是三步半的走步式腾空。不过由于他的水平速度很快,这一次腾空也显得很有冲击力。
  “不好!”织田干雄看到陈强所爆发出的这种冲击力,便已经意识到大事不妙!
  腾空的冲击力越强,自然也就意味着向前的速度越快。假如腾空的高度都相同的话,那么向前速度越快,跳的也就越远,就好比是站得高,跳的也会更更远,这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织田干雄自然明白。
  如今陈强腾空以后的冲击力这么强,也就意味着陈强在空中滑行的速度会很快,那么他最后跳跃的距离必然很远。
  织田干雄的判断力还是很准确的,或者说现在的织田干雄,头脑要比南部忠平更加清晰,也更能冷静的分析和判断。与之相比的话,南部忠平还处于打破世界纪录的激情与亢奋当中。
  织田干雄毕竟是早早地便被淘汰出局,后面的三次试跳早就与他没有关系了,所以他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去观察比赛,他在第一时间便意识到,陈强这一次试跳的成绩非常棒。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便是这个道理。
  “噗通!”陈强落入到沙池当中,由于腾空的冲击力太强,这一次他在沙池里滑行的距离也更长,飞溅起的沙粒也更多。
  但是也因为更强的冲击力,使得沙池里的痕迹格外的深,也愈加的显眼。
  陈强站起身来,将沙池里的痕迹展示在众人面前,只听到惊呼声顿时从四面八方传来。
  “我没看错吧,这是真的么?也超过了15米7!”
  “是超过了15米7,而且我怎么觉得,中国人的这一次试跳,比刚才日本团跳的更远!”
  “好像是的,不过太远了,开不清楚啊,具体要等到裁判测量才知道。”
  惊呼声过后,观众们已经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而距离沙池比较近的那些运动员,只要不是近视眼,都已经看清楚,陈强跳的,的确要比南部忠平更远一些。
  南部忠平的成绩是15米72,而在视觉上,他在沙池当中留下来的痕迹几乎与15.7米的刻度线相当,不是贴近沙池观看的话,两厘米的差距肉眼是很难分辨的。
  然而陈强所留下来的痕迹,单单靠肉眼观看,就已然超过了15.7米的刻度线,既然已经形成了肉眼可以分辨的差距,那么陈强跳的肯定要比南部忠平更远,至于会远多少,就要看裁判测量的结果了。
  日本队方面,其实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然而他们的心中仍然还揣着一种侥幸的心理,特别是南部忠平,他两眼紧盯着裁判和测量员,希望可以看到一个令他满意的结果。
  或许对于此时的南部忠平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陈强也跳一个15米72,两人成绩持平,然后进行加赛。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测量员反复的确认后,裁判终于给出了陈强的成绩。
  “15米76!”
  “哇……哇……哇……”虽然很多观众早已经猜到会是这个结果,但当听到这个成绩,还是忍不住的惊呼起来。
  “奇迹啊!这也能赢!这也能翻盘!”
  “最后一次试跳,又翻盘了!我的天哪,这一场比赛究竟出现了多少次的翻盘!”
  “我这是看了一场什么样的比赛啊!跳出一个世界纪录,然后被翻盘,紧接着新的世界纪录又被翻盘!”
  “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精彩了,特别是最后的两次试跳,不断的刷新世界纪录,真的是太刺激了!”
  “最后一跳啊,竟然又刷新了世界纪录!”
  “那个中国人好强啊,我本以为他输定了,没想到他却创造了奇迹。”
  短暂的惊叹之后,掌声和欢呼声终于从周围的看台上响起,逐渐的响彻全场。这么精彩的比赛,如果没有点掌声和欢呼声,怎么对得起在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怎么对得起陈强那精彩的表现!
  “啊啊啊!赢了!我们赢了!”
  宋君复和刘长春两人,早就已经奔向了陈强,将他抱在中间,那兴奋的嘶吼声,也感染了现场每一个运动员。
  宋君复和刘长春的心情,也是做了好几趟的过山车,大起大落真是太刺激了,此时的他同样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这一幕映入到比尔·卡尔的眼帘中,他脸上那种气急败坏的表情也愈加的浓郁了几分。
  “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世界纪录都能被翻盘?而且还是最后一次试跳!”
  比尔·卡尔仿佛不愿意接受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在他看来,陈强已经输掉了比赛,只剩下最后一次试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挑战一个世界纪录的成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