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391

  宋部长则是深吸一口气,将刚才的情况汇报给了诸位大佬。
  “詹森公使寻找陈强,就要是为了转达美国总统罗斯福先生的问候。”宋部长颇为无力的说。
  “转达美国总统的问候?对谁啊?”有人还没反应过来。
  “对陈强。”宋部长有些没好气儿的接着道:“詹森公使回美国述职的时候,美国总统曾经向陈强表达过问候,詹森公使就是特意来转达的。另外美国总统还邀请陈强访问美国,他还会亲自接待。”
  在座的几位大佬虽然是身居高位,见惯了各种大场面,可此时仍然忍不住露出的惊异的表情。
  堂堂的美国总统,那可是高不可攀的人物啊,专门来问候一个中国运动员,这在诸位大佬们看来,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运动员在美国有这么吃香么?连美国总统都要供着他们?”有人轻声问道。
  宋部长接着解释道:“不是运动员在美国吃香,而是陈强早就认识美国总统!”
  “真的假的?陈强就是一个运动员,能跟美国总统攀上关系?”有人不解的问。
  宋部长只好接着说道:“我打听过了,罗斯福还没有选上美国总统的时候,陈强就已经认识他了,据说两人交情还挺不错,经常一起吃饭,还出席一些活动,说是连报纸上都能招到。”
  宋部长这番话一出口,几位大佬反而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其实这几位大佬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他们都是身居要职,大权在握,可他们却都不认识美国总统,凭什么陈强一个无权无势的运动员会认识美国总统,而且还跟美国总统交情莫逆!这还有没有天理啊!
  跟新任的美国总统交情莫逆,这可是多重要的政治资本啊!就凭着这一点,能在国府中就能多掌握多少话语权啊!凭什么这种好事轮不到我?好羡慕啊!好嫉妒啊!心中好酸啊!
  突然间,有人开口说道:“我觉得,陈强跟美国总统罗斯福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也是一件好事情,说不定以后会用得上。”
  说话的是林主席,他是兴中会时期的老人,在南京也算是德高望重,说话自然是很有分量。
  “林主席说的对,能够攀上美国总统的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显然是一件好事情。”有人赞同道。
  “这个陈强应该还没有官职在身吧?”大佬大终于发问道。
  “陈强还是个学生,现在在天津的南开大学就读。”旁边的秘书汇报道。
  大佬大点了点头,接着道:“可以先给他挂上一些虚职嘛,这样一来,等我们用得着他的时候,也算是名正言顺!”
  ……
  对于这些国府的大佬高层们来说,陈强拿再多的奥运会金牌,打破再多的世界纪录,或许都不如跟美国总统搞好关系来的重要。
  之前说过,总统的罗斯福本来就不认识几个中国人,而国府方面也是一样,国府的高层里也没有人认识罗斯福。
  共和党在美国连续执政了十二年,所以国府的外交官们也一直跟共和党人打交道,对于民主党人并不关注,更何况罗斯福还是个残疾人,可能国府的外交官们压根就没想过一个残疾人能选上总统。
  谁知道罗斯福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美国政坛完成了政党轮替,民国政府方面也是懵了。
  这个瘸子是谁?不认识啊!以前没有和他打过交道啊!
  白宫的其他官员怎么也都换了啊,共和党的那些政要全都溜溜球了,都成民主党的人,以前请客吃饭送礼陪着大宝剑都白忙活了啊!
  所以在这个时候,陈强跟罗斯福的私人关心,在国府大佬们的眼中,就显得特别珍贵起来。
  陈强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员,名气虽然大,但这还入不了国府大佬们的法眼,区区一个运动员就算名气再大又有何用?
  但是陈强作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朋友,绝对值得大佬们的花些心思去拉拢。
  ……
  全国运动会要举行十天,所以赛程安排比华北运动会轻松的许多,陈强一天也就是有两到三场的比赛。
  比赛之余,陈强便会来到光明书局租的铺面签名售书。
  这毕竟是全国运动会,陈强这个世界第一运动员在此签名售书,自然是格外的应景,于是乎光明书局门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很多人买书,或许只是为了近距离的看看陈强究竟是长的什么样子。
  卖书虽然耗费了陈强一些精力,但也没有耽误比赛,国内的运动员,水平远不如陈强,陈强夺冠是毫无悬念的。
  而陈强每获得一个冠军,也会给陈强带来一波的热度,使得他的自传销量大增。
  转眼的功夫,这一届全国运动会也接近了尾声。
  ……
  郝更生又一次找到了陈强,而且这一次,郝更生还专门把陈强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
  郝更生现在的职务是教育部体育委员会体育督学,主管全国的体育行政。
  只见郝更生一脸笑容的给陈强倒了一杯茶。
  “郝督学,这全国运动会都快结束了,你现在应该正是很忙的时候,怎么还有空请我来做客?”陈强开口问道。
  陈强跟郝更生也是比较熟悉了,所以说话也比较随意。
  “有好消息。你猜猜是什么?”郝更生先卖了个关子。
  “要给我发钱?”陈强开口问道。
  “差不多吧。”郝更生从桌子上拿了好几张纸,先将第一张递给了陈强,接着说道:“这是教育部送来的推荐信,就等着体育协进会盖章了。”
  陈强接过推荐信一看,这是教育部推荐自己加入中华体育协进会,担任委员的一封推荐信。
  “教育部要推荐我去中华体育协进会担任委员?”陈强有些吃惊的问道。
  “是啊,教育部的推荐信,协进会肯定会盖章的。”郝更生开口说。
  “不用交会费吧?”陈强下意识的问。
  “不用。”郝更生无奈的笑了笑,又将另一张纸递给了陈强,接着说道:“这是一封委任状,教育部已经批下来了。”
  陈强接过第二张纸,低头一看,这次是教育部委任陈强为体育委员会委员一职。
  体育委员会为教育部麾下的机构之一,郝更生这个体育督学,就相当于是体育委员会的头头。
  “就这么一张纸,我又多了个体育委员会委员的身份?”陈强开口问道。
  “可别小看这一张纸,你这个体育委员会委员,虽然没有什么权利,但也是属于教育部的职员,占了公务人员的编制,南京要发给你薪水的。”郝更生开口说道。
  “有钱领,那是好事情啊!”陈强听到有薪水,顿时眼冒精光。
  随后陈强接着问道:“那我以后要不要在你这里上班啊?”
  “暂时不用吧,不过你想来也成啊,我这里正好缺打杂的,你跑的快,送个信什么的正好不会耽误工夫。”郝更生调侃了一番,然后将另一张纸递给了陈强。
  “这又是什么?”陈强接过一看,发现这次又是一张委任状。
  “教育部普通教育司教材编纂办公室?”陈强开口问道。
  “就是专门编纂教材的地方。”郝更生解释道:“教育部决定编纂一套体育教材,所以把你的名字加进了教材编纂办公室,这和刚才那两个委员不同,那两个都是虚职,这算是个实职吧。”
  “也有工资拿么?”陈强开口问。
  “体育委员会委员和教材编纂办公室,工资只按照一份算,不过你若是真的在教材编纂办公室里工作的话,还会有额外的津贴。”郝更生想了想,接着说道:“你这可是委任官,津贴肯定要比普通公务员高不少的。”
  按照南京政府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条例》,民国时期的官员,有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简任官必须是在政府工作十年,而且有特别勋劳的公职人员才能被授予;荐任官是工作七年以上,而且有勋劳的公职人员才能被授予;而委任官则是工作五年以上,表现优异者才能被授予。
  这也算是一种公务员的升迁机制,也就是说公务员工作五年之后,只要表现还不错的,都能混个委任官当当。
  除此之外,一些特殊的人才,是无需参照这些个升官机制的。比如国外大学的海归学子,可以直接被任命为简任官,而国内大学的毕业生,也能直接被任命荐任官。
  相当于是留学生当公务员自带十年工龄,国内大学生当公务员则自带七年工龄,这听起来是挺吸引人的。不过那个时代大学生稀缺,海归更都是达官贵人家的子弟,区区一个简任官,压根不会被这些海归放在眼中。
  陈强还没有大学毕业,所以教育部只给了他一个委任官。
  陈强捧着手中的委任状,不由自主的轻声叹道:“这莫名其妙的,就当上官了!”
第一六零章
甩手给你一个亿
  在1940年之前,民国对于教科书采取的是编审制,也就是说学者可以自己编教科书,但是需要经过教育部的审核。
  不过随着南京方面逐渐大权在握,教育部也开始涉足教科书的编纂工作。
  三十年代初的时候,民国教育部虽然也编撰教科书,但是不会硬性要求学校使用教育部所编纂的教科书。
  到了1936年的时候,民国教育部正式成立了教科用书编辑委员会,从那时起教育部开始正是推行部编的教科书。
  1940年,教育部干脆制定法规,取消了教科书的编审制,改为部编制,规定全国中小学的教材全部由教育部统一编写。
  当时民国教育部所编写的国文课本当中,大量选入了党政要人的文章、公告等政治教化的文章,前所未有的突出了为政治服务的精神,在当时也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抵制。
  在1933年底的时候,教育部才刚刚开始涉及教科书的编辑工作,教育部所编辑的教科书,政治意图也没有那么的明显。
  陈强听说教育部决定编辑体育教材,顿时来了兴趣,他决定参与其中。
  体育教材,在当时算是一个空白领域。当时国内的体育教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像是马约翰、宋君复等体育家虽然也编辑了一些体育教材,但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育教育体系,他们编辑的体育教材更多的是小范围的使用,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