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391

  “或许他就是因为跳不过1米94,所以才选择PASS的,在1米97的高度上失败,总要比在1米94的高度上失败,来的好听一些!”
  观众们的讨论声此起彼伏。
  如果是在未来的话,高度从1米90直接提升到1米97,算不上什么惊人的举动,像是奥运会或者世锦赛,初始高度就在2米15左右。但是在三十年代,全世界能够跳过1米90的人也只有十几个,高度从1米90直接提升到1米97,难度是阶梯型的增加。
  跳高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运动,对于运动员来说,每一次试跳都是一次调整的机会。无论试跳成功还是失败,运动员都会从中查漏补缺,以便在下一次试跳中改正缺点,不断的将成绩提高。特别是到了比较高的高度,每一次试跳的机会更是格外的珍贵。
  在三十年代,1米94就是一个特别高的高度了,没有一个运动员会放弃这个高度。实力强一些的,希望可以通过试跳1米94的高度,来提升自己的竞技状态,而实力比较一般的运动员,则将1米94的高度视为一种挑战。
  即便是三位美国选手,他们实力非常强劲,完全有里能力一次跳过1米94,也不会选择PASS掉这一高度。
  而对于陈强来说,由于背越式技术的存在,他完全可以忽略掉1米94的高度。
  此时的陈强,不用参加这一高度的试跳,反而开始耐心的观察起了其他的参赛选手。
  1米94的高度,如果可以一次试跳成功的话,基本上都有着跳过2米的实力,在当时跳过2米已经是世界上最顶尖的运动员了。
  三位美国选手全都是一次成功。
  美国队这次派出了一位白人和两位黑人参加柏林奥运会的跳高比赛。其中白人名叫德伯斯瑟伯,是一位年仅19岁的小将,他在美国有些名气,但是从来没有拿到过美国冠军,更别说是世界冠军的头衔。
  德伯斯瑟伯之所以没有在美国拿到过冠军,是因为他的对手实力太强了。在柏林奥运会上,德伯斯瑟伯的对手变成了他的队友,也就是美国队的另外两名选手。
  美国队另外两人,一个叫古尼·约翰逊,今年22岁,他曾经参加过洛杉矶奥运会的男子跳高的比赛,并且获得了第四名,而在1936年7月份,纽约的一场比赛中,他以2米07的成绩,打破了跳高项目的世界纪录。
  另一个人名叫戴夫·阿尔布里顿,几年23岁,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不过同样是在1936年7月份纽约的那一场比赛里,他同样跳出了2米07的成绩,也同样打破了世界纪录。
  也就是说在那一场比赛里,出现了两位打破了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分别是古尼·约翰逊和戴夫·阿尔布里顿,不过两人都无法再进一步,完成下一个高度的挑战。
  而在历史上,这两位世界纪录保持者,从1936年到1938年,包揽了美国几乎所有的跳高冠军。
  如今这两位世界纪录保持者,也都出现在了柏林奥运会上。所以在赛前的预测中,人们普遍认为冠军将会从这两人当中诞生。
  除了美国队之外,日本队在跳高项目上的实力也非同一般。
  日本队的三位选手分别是矢野工夫,田中弘和浅雄义郎,陈强曾经在马尼拉的远东运动会上见过他们当中的两位。在1米94的高度上,这三位日本选手也是一次试跳成功。
  当时跳远和跳高之间有很大的技术互通性,几乎每一个擅长跳远的运动员,都会擅长跳高,同理擅长跳高的运动员,也会擅长跳远。哪怕是到了奥运会,同时报名跳远和跳高两个项目的运动员也是大有人在。所以擅长跳远的日本,在跳高项目上的技术也不弱。
  除了三位美国选手和三位日本选手之外,一位名叫卡莱维·科塔卡斯的芬兰运动员也很厉害。在过去的三年里,卡莱维·科塔卡斯四次打破欧洲纪录,可以算得上是欧洲跳远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卡莱维·科塔卡斯曾经参加过四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不过当时他所参加的是铁饼项目,所以他是一位跳高兼铁饼的运动员。在柏林奥运会上,卡莱维·科塔卡斯也报名了跳高和铁饼两个项目的比赛。
  1米94的高度,又阻挡了两位运动员继续前进的步伐,此时赛场上还剩下10位选手,而下一个高度则提升到了1米97。
  由于在1米94的高度上选择了PASS,这一次陈强必须要参加试跳。
  “1米97的高度,如果不用曲线助跑技术,应该可以勉强的跳过去吧!”陈强心中暗道,随后他依旧使用了直线助跑技术。
  然而在刚刚起跳的一瞬间,陈强便意识到,自己没有把握好起跳时机,他跳早了!
  陈强在空中努力的控制身体,但是他还是觉得,自己的衣角碰到了横杆,而当他落地的时候,他也的确清楚的看到,横杆在轻微的晃动。
  然而陈强的运气却很好,横杆最终还是坚持住了,没有掉落下来。
  陈强长出一口气,走下了垫子。
  场边,杰西·欧文斯则开口点评道:“这一次陈强就没有把握好起跳的时机,他刚刚是碰到了横杆,但是他运气很好,横杆没有掉下来。不过他不可能每一次试跳都有这么好的运气的!”
  1米97的高度,美国的两位世界纪录保持者、芬兰的卡莱维·科塔卡斯、日本的矢野工夫也都是一次试跳成功,而另一位美国选手德伯斯瑟伯则在第二次试跳完成了这个高度。日本选手田中弘和浅雄义郎,以及德国目前唯一的独苗均遭到淘汰。
  见到唯一的德国选手被淘汰,周围观众席上高涨的情绪顿时消失了许多。既然比赛已经没有了德国运动员,那么观众也完全沦为了看客。
  当然更多的观众还是希望芬兰人卡莱维·科塔卡斯获得胜利,卡莱维·科塔卡斯是欧洲运动员,而且芬兰与德国的关系也一直很不错,以前两国共同对付沙俄,现在两国共同对付苏联,基本上是盟友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卡莱维·科塔卡斯是白人运动员,除了他之外,还留在场上的选手只有美国运动员的罗斯瑟伯是白人,余下的要么是黑人,要么是黄种人。在当时的那个德国,有色人种显然不是冠军的最佳人选。
  1米97过后,包括陈强在内,还剩下六名运动员。
  下一个高度是2米,而这个高度,也是一个新的奥运会纪录。
  第一个登场的是世界纪录保持者戴夫·阿尔布利索,他是完全有能力跳过这一个高度,不过这位世界纪录保持者的状态却不怎么样,第一次试跳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个登场的是另一位世界纪录保持者古尼·约翰逊,他的状态要好多了,一次通过。
  第三个登场的日本选手矢野工夫,2米的高度对于他来说已经有些难度了,所以他的第一次试跳最终也失败了。
  第四个登场的是陈强。
  陈强依旧没有使用弧线助跑技术,而这一次,他的起跳时机仍然没有选对。只不过幸运女神没有再青睐陈强,横杆终于掉落下来,陈强的第一次试跳也失败了。
  场边的杰西·欧文斯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一切和他判断的一样,陈强这种背越式跳法的缺点,在2米的高度时,的确显现出来。
  “看来陈强在奥运会上的跳高之旅,要止步在2米了!”
  下一个登场的是美国选手德罗斯瑟伯,他在美国国内的最好成绩也只有2米02,如今2米的高度,已经接近了他的极限,于是他的第一次试跳也失败了。
  最后一个登场的芬兰选手卡莱维·科塔卡斯,他曾经跳出国2米04的欧洲纪录,但是挑战2米整的高度,对于他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于是他的第一次试跳也失败了。
  2米的第一次试跳结束,只有美国的世界记录保持者古尼·约翰逊晋级到下一个高度。
  第二轮很快开始,率先登场的戴夫·阿尔布里顿依旧没有能够跳过2米的高度,不过作为世界纪录保持者,2米应该难不倒他。
  日本选手矢野工夫仿佛已经达到了极限,他的第二次尝试没有能够越过2米大关。
  接下来又轮到陈强登场了。
  “不使用弧线助跑技术的话,2米就是我的极限了。”陈强有些无奈的轻叹一口气,然后他决定使用弧线助跑技术。
  背越式跳高和弧线助跑技术,就像是豆浆配油条,两者加起来简直是绝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没有弧线助跑技术的背越式跳高,是不完整的背越式跳高。
  使用弧线助跑技术,可以为身体产生一个离心力,这样身体挑起以后会向互信倾斜,助跑的速度越快,人体的倾斜就越大,这不仅仅能够避免起跳时过早的倒向横杆,还可以自然降低了身体重心,加长了起跳时的工作距离。
  另外由于背越过杆的要求,起跳后身体要转成背向横杆的姿势,采用弧线助跑,起跳时身体已成侧对横杆了,最后一步与横杆约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这为起跳作好了准备,有利于起跳时的身体绕纵轴旋转。
  第三,弧线助跑在起跳时有一个身体由内倾转向垂直的运动,弧线曲率由小变大,使身体逐步加大内倾,其所产生的反向加速度可以加大支撑点的压力,增加起跳效果;所产生的切向加速度(即离心加速度)有助于向横杆方向的运动。这也是身体起跳后由垂直转为水平的主要动力。
  可以说弧线助跑技术,对于背越式跳高,有一个质变的加成作用。
  由于弧线助跑技术要跑一个“J”字形状的助跑轨迹,所以陈强走上赛场后,并没有站上传统的助跑起点。
  裁判看了一眼陈强所站的位置,开口提醒道:“请运动员做好准备。”
  “我已经准备完毕了。”陈强开口说道。
  裁判则是愣了愣神,他开口提醒道:“请你站上助跑位置。”
  “我已经站上了助跑的位置。”陈强开口答道。
  裁判再次愣了愣,随后开口问道:“你确定要站在现在的位置上助跑么?”
  陈强点了点头:“我确定,我想这并不违反规则吧?”
  “好吧,那请开始比赛。”裁判摇了摇头,退了回去。
  ……
  杰西·欧文斯一脸茫然的望着陈强,只见陈强已经做出了助跑的准备姿势。
  “他在干什么?他要在那个位置上助跑么?这是要斜着冲到横杆前么?斜方向助跑的话,该怎么跳?”
  杰西·欧文斯脑海中反复的模拟起运动员斜方向冲向横杆的样子,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种倾斜的身位该如何起跳。
  此时,陈强终于起步,与杰西·欧文斯所想的不同,陈强并不是斜方向冲向横杆,而是跑了一个弧线。
  “这是什么助跑!竟然是跑了一条弧线!”杰西·欧文斯瞪大了眼睛。
第一七九章
奥运会跳高冠军
  “陈强跑了一道弧线!”所有的人一脸震惊的望着陈强,没有人见过这种弧线的助跑方式。
  先是背越式的过杆技术,现在又是弧线的助跑技术,这刷新了人们对跳高运动的认知,直道陈强冲到横杆前开始起跳的时候,不少人的脑袋还处于一种死机的状态。
  赛场上,陈强开始加速,距离横杆还剩下四五步时,他放慢了步伐,同时加大了步频,然后在横杆前猛的发力,高高的跳起。
  腾空以后,陈强的身体伸展开来,弧线跑的离心力,让他的身体在加速的同时,形成了一个很自然的围绕纵轴的旋转,在这种旋转下,他的头和肩膀很轻松的越过了横杆。
  随后陈强一仰头,继续了展替动作,他在空中挺胸,收拢双腿,让整个驱赶和臀部都越过了横杆,随后他一甩腿,整个身子轻轻松的从横杆上飞了过去。
  2米的高度,陈强试跳成功。
  “跳过去了!”杰西·欧文斯倒吸一口冷气。
  下一秒,杰西·欧文斯马上想道:“难道说这种弧线助跑,可以对那种背对横杆的跳法起到帮助?”
  杰西·欧文斯皱起了眉头开始思考起来,他知道只是一次试跳成功,并不能证明什么,也不能说明陈强的这种新技术是更先进的,除非陈强可以继续的成功,甚至创下新的世界纪录,这样才能证明某种新技术是先进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