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91

  ……
  谷三三五当然不会闲着没事从东北跑到上海来找茬,他是打着体育交流的旗号,真实目的是为了调查上海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
  之前有说过,旧上海有多少派报社,民国政府未必知道,但日本人却知道,这足以说明日本对华的调查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情况。
  其实日本军方也很清楚,全面侵华的时机还不到,张少帅那里还有几十万东北军,日本想要打进关内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会要求满铁调查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情况。
  这些青少年现在还都年轻,还只是学生,可是在未来战争爆发的时候,他们就成年了,他们会成为军人,拿起枪和侵略者战斗。特别是这些上过学的青少年,他们在未来或许会成为军官,成为抗击侵略者的主力。
  谷三三五是曾经的亚洲短跑第一人,还参加过奥运会,这个身份是一种很好的掩护,对于体育运动还处于蛮荒时代的中国来说,谷三三五的到访,大有一种“欢迎某大牛莅临指导工作”的感觉。谷三三五的调查工作也很顺利,他搜集到了很多有关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信息。
  其实谷三三五个资料搜集工作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山崎正男在复旦附中的挑衅并不在谷三三五的意料之内,他没想到自己的弟子竟然这么得意忘形,赢了比赛还得主动来场加戏。他更没想到会冒出来个陈强,碾压般的战胜了山崎正男。
  ……
  第二天一大早,陈强便来到了复旦附中门口,他打算将背心短裤和胶鞋还给王长寿。
  等了一会,便看到王长寿坐在包车从远处而来,陈强马上迎了上去。
  陈强故意摆出一副为他人着想的表情,开口说道:“少爷,昨天实在是抱歉,我没有来得及参加拔河比赛就走了,我也是没有办法,赢了那个日本人,学校要是追查起来,知道我不是学校的学生,说不定也会连累少爷你啊!”
  “我明白,你提前溜了,我也省事的,你要被抓住了,我才伤脑筋呢,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跟老师解释。不过你昨天可真够厉害的,能跑赢那个日本人,你是怎么做到的?”王长寿一脸好奇的问。
  “就是跑呗,我就想着前面有人要买我报纸,能跑多快就跑多快。我是个卖报的,天天就是靠到处跑才能挣口饭吃,要是跑不快的话,怕是连饭前都赚不出来。”陈强开口答道。
  他当然得故意这么说,无权无势无背景的他只能藏拙,若是扯什么短跑技术,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小胖子王长寿也是好糊弄,反正他也不懂短跑,倒是觉得陈强说的很有道理。
  “少爷,我把这衣服还有胶鞋还给你。”陈强说着掏出了那背心短裤和胶鞋。
  “送你了吧,本来就是旧的,你穿过了我也没法再用了,你就留着自己穿吧。”王长寿摆了摆手,接着说道:“我该去上课了,先走了。”
  陈强却不想欠王长寿的人情,这背心短裤值不了几个钱,可胶鞋并不便宜,这时候的中国毕竟没有橡胶工业,自己是没法生产胶鞋的,胶鞋都是进口货。物以稀为贵,即便是二手的旧胶鞋,也能去估衣铺里卖上几个钱。
  陈强一手拦住了王长寿,另一手掏出了几张风月小报,递给了王长寿:“这是我早晨新进的报纸,送给你,就算是我谢谢你送我衣服和鞋子。”
  王长寿一听白送,立刻接过了报纸,美滋滋的放进了自己的书包当中。
  此时在学校门口,一双眼睛正盯着这里,那是复旦附中一位老师。
  “那个报童,不是昨天跑赢日本人的那个同学么?他怎么是个卖报的报童啊!怪不得全校的老师都不认识他呢,原来他压根就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
  这位老师眼珠一转,想起了昨日全校寻人的场景。
  “听说昨天李校长要找他,可是全校都找不到,当时李校长可是很不高兴,弄得几位主任都挨了训,我是不是该把这个消息告诉几位主任?”
  这位老师又看了看王长寿:“那个胖子我也有印象,好像叫王长寿,平日里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看样子王长寿是认识那个报童啊。”
  ……
  注1:我说的是现在也能找到居酒屋,想歪了的同学是不是该把推荐票拿出来啊!
第二十八章
团伙作案
  孙老师阴沉着脸走进班内,看到王长寿,用一副严厉的语气说道:“王长寿,你出来!”
  王长寿吓得一缩脖子,然后老老实实的站起身来,走了出去。
  这位姓孙的老师是负责这个学级的正教员,可以看做是年级主任兼班主任。
  实际上班主任是根据苏联的教育经验所学习来的,所以民国的时候还没有班主任这个职务。
  根据清朝1904年所公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学校的各学级设置正教员一人,“通教各科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务”。通俗的讲就是由一个教师担任一个学级的全部学科或主要学科的教学制度,这被称之为学级担任制。
  这套制度一直持续到1938年,之后民国采取了导师制,由专人负责一个班级的组织教育工作,而这位老师被称为导师。一个导师可以负责一个班,也可以负责多个班。
  二十年代能上学读书的毕竟是少数人,有的学校规模小,一个年纪也就是一个班。复旦附中名气大,教学水平高,是当时上海一流的私立中学,每个年级有数百人,自然要分成多个班级教学,由于没有班主任这一职务,所以这位姓孙的老师担任年级主任的同时,还兼职了班主任的工作。
  孙老师念过私塾,也念过西学,虽然没有出国留学的背景,但无论是品德还是学问,都是很不错的,算得上是为人师表的典范。
  王长寿这种学渣,天生是怕老师的,被孙老师一叫,顿时就变成了怂货。
  只听孙老师开口问道:“昨天那个跑赢日本人的学生,你认识?”
  “先生,我不认识。”王长寿连忙摇头。
  “不认识?那你今天早晨怎么还和他见过一面!”孙老师冷哼一声。
  王长寿顿时明白,今天造成和陈强见面的事情应该是被孙老师知道了,陈强报童的身份已经被曝光了,这事情是瞒不住了。
  于是王长寿只好说的:“先生,其实是这样的,我们班参加拔河少一个人,所以我就找了个报童来充个人数,仅此而已,他和日本人比赛的事情可与我无关啊!”
  “他真是个报童?报童能跑那么快。”孙老师皱着眉头问。
  王长寿很认真的点了点头:“真的,他真的是个报童。先生您想啊,这报童整天走街串巷的卖报,天天就是靠到处跑才能挣口饭吃,要是跑不快的话,怕是连饭前都赚不出来。”
  王长寿直接把陈强的原话重复了一遍。
  “是这样么?”孙老师不像王长寿那么好忽悠。山崎正男在日本同龄人中绝对是佼佼者,如果随便一个报童都能跑赢山崎正男,那中国人也就不会被成为是“东亚病夫”了。
  “你是怎么认识那个报童的?”孙老师接着问。
  “买报纸认识的。”王长寿下意识地答道。
  “买报纸?你还会看报纸?你还挺关心国家大事的!”孙老师不屑的撇了撇嘴。
  王长寿是个学渣,平日看课本都没兴趣,在孙老师看来,这种学生怎么可能会去看报纸?要是没古怪,那才奇怪呢!
  王长寿尴尬的一笑,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去把你买的报纸拿来!”孙老师冷哼一声。
  王长寿吓了一跳,那些可都是风月小报啊,要是被老师知道自己看的是那样的报纸,岂不是要凉凉?
  于是王长寿下意识的反抗说道:“先生,那就是一些普通的报纸,没啥可看的。”
  解释等于掩饰,王长寿说这话反倒是欲盖弥彰,等于告诉孙老师,这报纸是有古怪的。
  “我跟你一起去拿!”孙老师拉着王长寿就进了教室,来到了王长寿的书桌前。
  王长寿很不情愿的把手伸进了书包,然后抽出了一张报纸,一脸心虚的递给了孙老师。
  孙老师拿过这份报纸,低头一看,顿时“咦”了一声。
  “晨报诗刊!”
  孙老师脸上露出一副见鬼般的表情,一个学渣竟然会看这种文刊报纸,而且不是散文或者小说,而是诗刊!
  诗刊啊,这东西可比散文或者小说难读多了,一般的文化水平根本看不懂。
  再看看上面的内容,撰稿人有徐志摩、闻一多等著名的诗人。
  “怎么可能,打死我都不信!平日里连课本都不怎么翻的学渣王长寿,竟然会看徐志摩的诗?搞笑的吧!他看得懂么?他要是真的对文学这么有兴趣,成绩怎么还会那么的差?”孙老师一脸不可思的看着王长寿。
  王长寿则是长出一口气,这张《晨报诗刊》是包在风月小报最外面的,就是为了掩护那些风月小报,王长寿伸手抽出的最外面一张报纸,恰好就是这张打掩护的《晨报诗刊》。
  此时王长寿心中不住的感激陈强,多亏了他想了这个瞒天过海的好方法。
  “你还会看这种文刊?你还会读诗?”孙老师忍不住发问道。
  “我也是想多学习,将来成为栋梁之才。”王长寿开口说道。
  孙老师依旧是满心的疑惑,他低头看起了报纸上的内容,认真的阅读了其中一篇徐志摩的诗。
  “还真是徐志摩先生的诗,不对啊,这诗我读过啊,这是徐志摩先生几年前的诗作吧?怎么现在的报纸还会放徐先生以前的诗作?”孙老师看了看报纸的日期,发现这是一张1926年的报纸。
  “三年前的报纸,谁会买三年前的报纸看?又有哪个卖报的会卖三年前的报纸!《左传》有云: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王长寿平日里不好学习,却会看一份三年前的文刊报纸,这事有反常则必为妖啊!”
  孙老师还是很有文化的,张口就能来一段《左传》
  孙老师察觉到事情不对劲,他直接将手伸进了王长寿的书包,然后一把拽出了好几张报纸。
  这些可都是正经的风月小报,新鲜热乎很刺激,看了以后美滋滋。
  这一刻,王长寿的脸瞬间变得煞白,他是一点儿都美不起来了。
  下一秒,孙老师看到了报纸的内容,他的脸顿时涨的通红,手也忍不住的颤抖起来。
  很显然,孙老师的血压瞬间升高了四五十,好在他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否则的话肯定得背过气去。
  “这!这!你竟然看这种肮脏污秽的东西!还把这种东西带到学校里来!有辱斯文啊!大逆不道啊!你!你!”
  孙老师直接气的说不出话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