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391

  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去德国总比待在日本人的地盘上要好的多。
  陈强知道,战争才刚刚开始,而拉贝也不可能一直保护陈强,1938年年中的时候,拉别也会返回德国,而到那个时候,日本人肯定会对陈强动手。
  所以陈强一定要在拉贝返回德国前,逃离日本人的魔爪,现在德国对他的邀请,显然是最好的机会。
  “二战初期,德国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那时候的德国还是很风光的,要吃又吃要喝有喝,我去德国的话,最起码能够过个四五年舒服的日子。而且现在欧洲的战争还没有开始,即便是我去了德国,也有机会离开。德国跟瑞士接壤,如果能够找机会去瑞士的话,最起码能够平平安安的熬到二战结束!”
  想到这里,陈强觉得去德国也不能算是一件坏事情,至少不用再担心日本人对自己下毒手。
  ……
  与此同时,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正在仔细的阅读手中的一份情报。
  这是一份由英国军情六处转发来的情况,内容是正是德国正在进行的“超级士兵”计划。
  美国的中央情报局是在1941年成立的,在此之前,美国的全部谍报工作、反谍报工作和对敌破坏工作是由联邦调查局、陆军情报部和海军情报部同时负责。这也使得当时的美国情报部门各自为战,而且各个情报机构只见也不断的存在着纷争。
  与陆军情报局和海军情报局相比,联邦调查局显然要更有实力,而且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也是个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传奇人物,他在联邦调查局担任局长长达48年,他的名气和权势,以及升迁在民众当中的声望,即便是美国总统也望尘莫及。
  此时,这位联邦调查局的传奇局长埃德加·胡佛,正望着手中的那份有关德国“超级士兵”计划的情报,陷入了沉思当中。
  “我记得美国也有类似的研究计划,还是总统先生亲自批准的,负责人是亚伯拉教授,他是从德国逃来的犹太人,据说在德国的时候,也是‘超级士兵’计划的负责人之一。不知道我们的研究进度,比起德国人来怎么样。”胡佛局长想到这里,决定亲自去视察以下美国的“超级士兵”计划。
  胡佛局长来到实验室,听取了亚伯拉教授的介绍后,表情却显得很不满意。
  “亚伯拉教授,我们落后了。”胡佛局长开口说道。
  “胡佛局长,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亚伯拉教授开口问道。
  “在‘超级士兵’的研究当中,德国人走在了我们前面。”胡佛局长向着左右看了看,随后低声说道:“我们的情报人员刚刚得到了一份情报,德国的‘超级士兵’计划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亚伯拉教授立刻问道:“胡佛局长,能再透露一些么?”
  “德国人的研究表明,人体的血液当中拥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可以激发人体的潜能,让人变得更加强壮,而现在德国人正在尝试提取这样的物质。一旦德国人成功的话,他们便可以批量的制造出身体强壮的士兵!”胡佛局长低声答道。
  “血液中的特殊物质,德国人是怎么得到这样的结论的?难道他们进行了人体试验?”亚伯拉教授不解的问。
  胡佛局长没有说话,而是点了点头。
  “我跟阿尼姆教授共事多年,我对他很了解,他一定是进行了人体试验。我猜他是将身体强壮人的血液抽取出来,然后注射到其他人身上,这样被注射血液的人,身体的机能会有所提高。”亚伯拉教授开口说。
  “亚伯拉教授,看来你对德国人的实验内容非常了解。”胡佛开口说道。
  “因为我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不过我使用的是动物,而不是人类!但实验结果却差不多。而当时阿尼姆就提出来,要进行人体试验,但是我不同意,人体实验毕竟是有违道德的。我们还在为要不要进行人体试验争论不休的时候,德国针对犹太人的清洗就开始了,于是我便逃离了德国。”亚伯拉教授开口说道。
  “那这么说,人体的血液中真的有那种可以激发人体潜能的特殊物质?”胡佛局长开口问道。他显然不关心什么人体试验符不符合道德,他关心的是到底有没有那种可以生产出“超级士兵”的物质。
  亚伯拉教授思索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我想应该是有的。”
  “身体素质越好的人,血液当中是不是会含有更多的特殊物质?”胡佛局长接着问。
  “理论上,可能性非常大。”亚伯拉教授回答说。
  “我猜的没错,果然是这样!”胡佛局长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
  “这就是德国人邀请陈强的目的么?不行,必须要粉碎德国人的阴谋,那个中国人,绝对不能落到德国人手上,他不应该去德国,他的目的地应该是美国!”
  想到这里,胡佛局长想亚伯拉教授告辞,然后转身快步的离去。
  此时,远在地球另一端的陈强并不知道,他已经成为了德国人和美国人眼中的“香馍馍”。
第二零六章
献血
  房间内,陈强坐在桌子前,正在奋笔疾书,而他的身旁,拉贝手中正拿着一个笔记本,叙述着上面的内容。
  “1937年12月14日: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知道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1937年12月16日: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有些就在军营里进行。机枪声响个不停。”
  “1937年12月22日: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
  “1937年12月24日:我到放尸首的地下室……一个老百姓眼珠都烧出来了……整个头给烧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头上。”
  拉贝所叙述的,正是他在过去几个月里所写下的日记。
  对于陈强来说,《拉贝日记》并不陌生,如今陈强打算在离开南京之前,将《拉贝日记》抄写下来,这将是一份珍贵的史料。
  “拉贝,如果又合适时机的话,你不介意我把你的日记内容出版吧?”陈强一边写,一边问道。
  “出版?我当然不介意!对我来说这只是一本很平常的日记,我已经写了几十年的日记了,我家里的日记本多的都快要放不下了!”拉别开口说道。
  “我还想要一些你拍摄的照片。我想把南京发生的事情公之于众。”陈强开口道。
  拉贝点了点头:“没有问题,我所有的照片,你都可以拿走!世人应该知道南京的真相!”
  拉贝所拍摄的照片,不仅仅是珍贵的史料,更是侵华日军犯罪的证据,历史上拉贝将照片的胶片交给了德国元首,而他本人则保存了大概八十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事实上当时的拉贝拍摄的照片远不止这八十张,只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没有能够留存下来。
  所以陈强打算从拉贝那里要来所有的照片,他会将这些照片妥善保管,未来将作为指控日军罪行的铁证!
  拉贝念完一段日记内容,觉得有些口渴,便拿起了咖啡,喝了一口。
  陈强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开口说道:“约翰,我之前就告诉过你,你患有糖尿病,不能吃糖了。”
  “我只是加了一小勺白糖。”拉贝开口说道。
  “如果你继续吃糖的话,迟早要死在糖尿病的并发症上!”陈强无奈的叹了口气。
  历史上,约翰·拉贝也正是死于糖尿病的并发症,不过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控制血糖本侯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
  几日后,拉贝和陈强一起来到上海,然后亲自将陈强送上了前往意大利的客轮。
  日本人虽然很不情愿放陈强离去,但既然德国人发话了,日本也只能遵从,任由陈强离去。
  意大利客轮离开上海的那一刻,美国联邦调查局在上海的情报人员,也将电报发回了美国本土。
  美国,华盛顿,联邦调查局。
  一大早,胡佛局长就看到了上海发来的电报。
  “陈强已经启程了,乘坐的是意大利的客轮。”胡佛局长微微一笑,然后望向了墙上悬挂的世界地图,他的目光落在了新加坡的位置。
  “这一次,又要欠下英国军情六处一个人情了。”
  ……
  这艘意大利客轮的行进路线,陈强并不陌生,当年去参加柏林奥运会的时候,乘坐的也是意大利客轮,走的也是同样的一条路线。
  德国人倒是很大气,给陈强订的是一等舱,单人单间,可以洗澡,吃的喝的都比当年去参加柏林奥运会的时候好的多。
  能够从日本人手中逃离,陈强的心情很不错,他紧绷的神经也终于放松下来,这大半年来的压抑,也慢慢的开始释放。
  客轮在香港停留,此时的香港有很多从上海或者南京逃难而来的商人,由于当时的香港是英国殖民地,很多人认为这里是安全的,所以在日军全面侵华以后举家来到了香港,也因此香港迎来了一波短暂的繁荣。
  之后客轮继续南下,来到了南洋地区。
  新加坡作为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是来往船只的必停之港,从印度洋来的轮船,或者是打算进入印度洋的轮船,都会在马六甲海峡进行补给。所以陈强乘坐的这艘意大利客轮,自然也要在新加坡停靠,补充水和煤。
  客轮停靠在码头补给,客人们则走下了船来到岸上,或是吃吃喝喝,或是去一些娱乐场所消遣。
  新加坡是英国的殖民地,一战之后,英国在新加坡修建了一个巨大的军港,而英国首相丘吉尔也称呼新加坡为“东方的直布罗陀”。同时英国也在新加坡留有大量的驻军,保卫这个咽喉要道。
  此时的新加坡,抗日的氛围十分浓厚,陈强在路上闲逛的时候,便遇到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募捐团体。
  新加坡华人人口密集,所以这里也是南洋华侨的抗日运动中心。在抗日战争期间,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为中国筹集了相当于四亿元巨额外汇,为了抗战捐物资、捐飞机的也是大有人在,也因为这个原因,在日军占领新加坡后,对当地的华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屠杀了五万新加坡华人。未来很多人说新加坡人是黄皮白心的香蕉人,而且新加坡让人作为华人后裔却相当反华,大概就是因为那些心向祖国有骨气的人都被日本人杀光了,活下来的只会跪舔表忠心。
  在轮船上,陈强吃够了西餐,如今到了陆地上,他当然要换一换口味,趁着还不到中午,陈强找了一家广式茶餐厅,吃起了早茶。
  餐馆的老板本来就是广东人,厨师和伙计也都是从广东来的,所以这里的茶点,味道很正宗。对于吃了好几天西餐的陈强来说,更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陈强正吃的开心,一个身影突然出现在陈强的身旁。
  “陈先生,我能坐下么?”一个带着一丝怪腔的中文响起。
  陈强抬头一看,发现说话的竟然是一个红头发的洋人。
  陈强能够猜到,这洋人认识自己,而且转么你找上门来,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于是他指了指对面的座位,开口说道:“这位先生,请坐。”
  “谢谢。”对方道谢后坐了下来,然后自我介绍道:“陈先生,我叫安德森,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少校。”
  “安德森少校,我们应该不认识吧?你找我有事?”陈强略带警惕的问道。
  “陈先生,我这次是代表美国政府,邀请你访问美国。”安德森少校说着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开口说道:“由于时间紧迫,美国的邀请函还没有寄到新加坡,不过我这里有华盛顿发来的电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