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391

  《美国网球锦标赛:外籍1号种子惨遭淘汰!》
  这样的标题,出现了次日各大报纸的体育板上。
  约翰·布罗姆维奇作为外籍1号种子,在第四轮便被淘汰出局,出乎的很多人的意料。虽然在美网的比赛当中,外籍球员的实力不如美籍球员,但是作为外籍1号种子,怎么得进个八强吧。
  也有很多美国人看到这个标题后感到很高兴,他们觉得外籍1号种子都被淘汰了,那么还有谁能够阻止美国人夺冠呢!
  与此同时,美网的主办方也公布了八强的名单,其中六个美国人,一个澳大利亚人,还有一个就是陈强。
  陈强是第一次参加美网的比赛,能够进入到八强,还真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特别是主办方美国网球协会,他们让陈强参加比赛,本来是为了借着陈强名气来吸引一些关注度,却没想到找来了一个真大腿。
  而且八强的分组公布以后,人们赫然发现,陈强有很大的机会会晋级到四强!
  在晋级八强的球员当中,只有两个人不是以种子选手的身份晋级的,一个是陈强,而另一个恰巧就是陈强在四分之一决赛中的对手,他叫康斯坦丁·马科。
  也就是说,陈强会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面对一个非种子选手,非种子选手的实力肯定是要弱一些的,所以陈强晋级半决赛的概率也大增。
  康斯坦丁·马科虽然是美国人,但他却是出生在奥匈帝国,他的父亲是一个艺术家,在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康斯坦丁·马科的父亲便带着全家人离开了匈牙利,先是去了意大利,然后又去了阿根廷,最后才来到美国,在洛杉矶定居。康斯坦丁·马科也因此得到了美国的国籍。
  康斯坦丁·马科曾经获得过1936年美网的双打冠军、1937和1938年温网的双打冠军,他也代表美国队参加过四次戴维斯杯,不过打的都是双打。在1938年的时候,康斯坦丁·马科的单打排名是美国第十,由于美籍种子只有八个人,所以康斯坦丁·马科并不是种子选手。
  康斯坦丁·马科除了是网球运动员之外,还是一名摔跤选手,他拥有国际摔跤裁判的资格。同时他还是一名篮球运动员,1939年他因为违规接受了200英镑的奖金而遭到美国网协的禁赛,于是他便去打了职业篮球。直到二战期间,康斯坦丁·马科加入美国海军服役,才继续打网球。
  另外康斯坦丁·马科还是一个颇有名气的艺术家,他演出过音乐剧,演过电影,做过广播员,甚至还在洛杉矶有一个画廊。
  又当运动员,又当艺术家,还去部队履行的兵役的义务,康斯坦丁·马科简直就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青年!
  美国的网球运动员中,向康斯坦丁·马科这种爱好广泛,精通多个运动,或者在其他领域上也有非凡造诣的人也是大有人在。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又是打网球,又是摔跤,又是打篮球,又是绘画,还又是表演,这也就注定康斯坦丁·马科不可能做到样样都精通,或者说摔跤、打篮球、绘画和表演,分走了康斯坦丁·马科在网球运动上的精力,这也导致他始终无法在网球的单打项目上取得突破。
  面对这样一个三心二意的球员,陈强赢的很轻松。美网的七号种子弗兰克·帕克在陈强面前,都是毫无还手之力,更何况康斯坦丁·马科这个美国第十!
  战胜了康斯坦丁·马科之后,陈强挺进美网的半决赛。
  陈强下一个对手是澳大利亚人阿德里安·奎斯特,他也是一个传奇网球运动员。
  在澳网历史上,获得男子单打冠军次数最多的球员是我们熟悉的德约科维奇,他拿到过7个澳网的男单冠军,之后是费德勒的6冠。
  而获得澳网冠军次数最多的人,就是这个阿德里安·奎斯特,他的职业生涯当中,一共获得过13个澳网冠军(3个单打,十个双打),可谓是澳网当之无愧的霸主!
第二一四章
出书
  纽约繁华地带的某个酒吧当中,几位澳大利亚球员正聚在一起,享受着欢愉的时光。
  这个时代的澳大利亚还是一片穷乡僻壤,对于澳大利亚球员来说,来到纽约就像是农村小子进了城,那是一个眼花缭乱!繁华的纽约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充斥着致命的吸引力,让他们流连忘返。此时的这些澳大利亚球员,没有一个想要回国的,他们都希望可以在纽约多待一段时间,好好的享受一下纽约的生活。
  澳大利亚的球员们都已经嗨起来了,唯有一个人并没有疯狂的玩乐,他独自一人安静的坐在角落里,面前摆着一杯酒,低着头吸烟。
  这人便是那个生涯中获得13个澳网冠军的阿德里安·奎斯特。
  阿德里安·奎斯特的父亲是一名板球运动员,退役后开了一家体育用品商店,阿德里安·奎斯特从事网球运动,也是受到他父亲的熏陶。
  1938年的阿德里安·奎斯特,已经是澳大利亚最负盛名的球员了,他在1936年获得了澳网的男子单打冠军,1935年到1938年,连续四年获得澳网双打的冠军,这一次他来参加美网,也是同时报名了单打和双打两个项目。
  而阿德里安·奎斯特的双打搭档,正是约翰·布罗姆维奇,也就是在第四轮输给陈强的那个“世界第一反手”。
  阿德里安·奎斯特一个人坐在酒吧的角落里等了许久,约翰·布罗姆维奇终于嗨完了,他带着几分醉意,来到阿德里安·奎斯特的桌前。
  “约翰,你觉得我能战胜那个中国人么?”阿德里安·奎斯特开口问道。
  “你想听真话还是想听假话?”约翰·布罗姆维奇笑了笑,接着说道:“好吧,不跟你开玩笑了,我认为你赢不了他!如果你能从他手中拿下一盘,就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那个中国人真的强到了这种地步?”阿德里安·奎斯特有些不甘的问。
  约翰·布罗姆维奇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跟他打比赛,我有种感觉,仿佛他打的网球,和我们打的网球,完全不是同一种运动。怎么说呢,真的很难用语言去描述,总之打着打着就被动了,然后就输了。”
  “你的发球局也是这样么?”阿德里安·奎斯特又问道。
  “是的,我觉得这正是那个中国人可怕的地方,即便是在我的发球局里,他也能够通过接发球来获取优势。”约翰·布罗姆维奇开口说道。
  “你说的这些,有些天不可思议了。如果你不是我的搭档的话,我绝对不会相信你的话。”阿德里安·奎斯特回答道。
  “事实上如果不是被那个中国人0比3带走,我也不相信我所说的话。”约翰·布罗姆维奇开口说。
  阿德里安·奎斯特却长叹一口气:“如果我不能战胜那个中国人的话,就进不了决赛,也就没法去找唐·布吉报仇了。”
  在1938年的澳网,美国选手唐·布吉获得了冠军,而在此之前那,澳网的冠军可都是由澳大利亚本土选手所垄断,于是这次美网的比赛,澳大利亚选手有两个目标,一是击败美国选手唐·布吉,报年初澳网的一箭之仇,二就是拿到美网的冠军,等于也是复制美国运动员在澳网拿到冠军的经历。
  那位美国选手唐·布吉同样也进入到了半决赛,他被分在了另一组,所以只有到了决赛,才有可能跟阿德里安·奎斯特碰面。
  ……
  另一边,陈强也在准备与阿德里安·奎斯特的比赛。
  陈强知道阿德里安·奎斯特是传奇网球运动员,而且是历史上获得澳网冠军最多的人。
  以未来网球的发展趋势,想要打破阿德里安·奎斯特的13个澳网冠军的纪录几乎是不可能的。未来网球的单打和双打已经被严格的区分开了,在大满贯冠军级别的选手当中,单打和双打是不兼容的,如果只靠单打或者双打的话,网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中是不可能拿到13个澳网冠军的。(PS:纳达尔已经拿了12个法网男单冠军了,明年努努力,说不定能达到。)
  陈强也知道,在这个时代,澳网的冠军头衔算是比较水的。
  未来的四大满贯,澳网也是排在最后一个,但好歹是四大满贯级别的赛事,而且奖金也不少,所以没有球员会拒绝澳网的比赛。
  而在三十年代,由于交通、整体的比赛环境、比赛奖金以及澳大利亚地理位置的局限性,澳网几乎只是澳大利亚人自己的比赛,其他国家的球员很少会参加澳网。所以澳网的冠军,充其量也就是澳大利亚本土的冠军。
  放在未来的话,把澳大利亚球员聚集在一起,然后决出一个冠军来,实力比起那几位网球天王也要差了许多。
  原本澳大利亚是打算将澳网推广成为一项国际赛事,但是却恰好遇到了经济大萧条。在经济大萧条之后,美国和德国率先从大萧条中走了出来,在三十年代后期的澳网比赛中,有美国和德国的球员参赛,到了三十年代末,欧洲战云密布,澳网又变成了澳大利亚人自己的比赛,而在1941年到1945年,澳网还因为二战而停办了五年。
  在三十年代,美网都凑不齐128位参赛选手,澳大利亚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就更凑不齐这么多球员了,1938年的澳网,男单参赛选手只有四十多人,其中还包括了美国和德国选手。
  单打一共只有四十多个选手,双打的人就更少了,像是澳网这种比赛,基本上报名双打就是八强。这么算起来的话,阿德里安·奎斯特的10个澳网双打冠军,含金量其实并不高。
  总的来说。阿德里安·奎斯特虽然手握13个澳网冠军,听起来挺唬人的,但是考虑到那个时代的澳网水平也不怎么样,他这13个冠军的含金量,或许还不如未来ATP250级别比赛的含金量,毕竟ATP250级的比赛都有很多国际一流运动员参赛,而三十年代的澳网,基本上是澳大利亚人自己玩自己的。
  以澳大利亚那点人口,自己玩自己的还真的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未来澳大利亚人的篮球挺厉害,靠的也是一大批在NBA打球的球员,如果只是那些澳大利亚本土联赛的球员,澳大利亚队还达不到欧洲二流水平。
  ……
  美网的比赛,自从八强开始便来到了主会场,这里能容纳14000多名观众,即便是放在未来,也是顶级规模的赛场了。未来奥运会的网球主赛场,也就是能容纳一万人左右,很多还比不上这座主会场。
  一年一度的美国网球锦标赛,更是将所有纽约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森林山上的西边网球俱乐部,看台上座无虚席。
  那个时代毕竟没有那么多的娱乐项目,所以体育比赛成了纽约民众很重要的一项娱乐活动。当时的纽约也出现了很多职业的球队,比如布鲁克林道奇队、纽约巨人队、纽约洋基队、纽约游骑兵队,长岛黑鸟篮球队等等。
  这一场比赛是陈强对阵阿德里安·奎斯特,虽然两人都不是美国球员,但观众们却并不在意这些,他们只是希望看到一场精彩的比赛。
  (比赛过程省略两万字……)
  运动员通道的位置,美国选手唐·布吉正站在那里,观看这一场比赛。
  在上一场的半决赛中,唐·布吉战胜了自己的同胞,率先进入到了决赛当中,所以陈强与阿德里安·奎斯特之间的获胜者,将会是唐·布吉在决赛中的对手。因此唐·布吉当然要观看这一场比赛,了解一下对手的实力。
  唐·布吉对于阿德里安·奎斯特的实力还是有所了解的,在年初时候的澳网,两人曾经有过交手。然而对于陈强,唐·布吉却是十分的陌生。所以唐·布吉观战的主要对象也是陈强。
  “差距怎么会这么大!”唐·布吉表情上展现出了一缕担忧的色彩。
  “阿德里安·奎斯特要输了,而且是毫无还手之力的输掉比赛。这么巨大的差距,不应该出现在美网的半决赛里。”
  唐·布吉深吸一口气,虽然他的那场半决赛,也是3比0横扫了对手,但是其中的过程还是很凶险的,有一盘打了整整20局,最终唐·布吉才以11比9战胜了对手。
  而陈强打阿德里安·奎斯特,没有一盘会超过10局,三盘比分分别是6比3,6比2和6比1,阿德里安·奎斯特在第一盘的时候还稍微有点还手的机会,可到了第三盘,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
  “我跟阿德里安·奎斯特交过手,他应该没有这么弱啊,怎么面对这个中国人,完全被吊打呢?”唐·布吉望着赛场,他看了半天也没有明白过来,为什么比分的差距会这么大。
  虽然唐·布吉是那个时代最好的网球运动员,但是时代的局限性,却让他看不懂陈强的技术和打法。
  事实上那个时代的最优秀的球员,放在后世也只能算是业余选手,如果让一个普通业余选手去看职业选手打球,估计也只是能看个皮毛,对于核心性的都东西也是看不懂的。
  顺便说一句,未来的比赛只有在决胜盘才会采用长盘决胜制度,也就是最终的决胜局,比分到了6比6之后,谁先领先两局,谁才能获得胜利。如果不是最终决胜盘的话,则只需要打抢七局。
  而在三十年代的美网,无论是不是决胜盘都要打长盘决胜,所以前四盘的比赛里也会出现大比分。
  ……
  陈强顺利的挺进美网的决赛,他将面对美国选手唐·布吉。
  唐·布吉这个名字很好记,陈强对于这个名字也很熟悉,因为唐·布吉是历史上第一位全满贯获得者,也是公开赛之前唯一的全满贯获得者。
  一名运动员如果在职业生涯中可以获得温网、美网、法网和澳网这四大满贯的冠军,便会被称之为全满贯。目前共有八位男选手和六位女子选手获得过全满贯,包括我们熟悉的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小威廉姆斯、莎拉波娃等。
  唐·布吉就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全满贯的人,他在1938年获得法网冠军的时候,就达成了全满贯的成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