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391

  “参加比赛的不都是学生么?怎么还混进来个拉洋车的?”
  “拉洋车的,他知道什么是体育比赛么?”
  房内的人开始小声的议论起来。
  这议论声让陈强有些不爽,拉洋车的怎么就不能报名了,看不起拉洋车的是不?
  这些人还真是看不起拉洋车的,毕竟人力车夫是社会的最底层。
  陈强只得开口说道:“报名规则里可没说,不让车夫报名吧?”
  “恩,的确是这样,没有职业的限制,士农工商皆可报名,贩夫走卒也可一试。”中年屌丝男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压低了声音对陈强说道:“话虽这么说,可你别真信啊!”
  陈强顿时有些无语,这一句“你别真信”,让他没法接话。
  政府机构定下的规则,还在报纸上公示出来了,然后却告诉你这公示的内容“别真信”,讲笑话呢!
  中年屌丝男接着说道:“你这后生也太实在了,你真以为你这个拉洋车的能跑过那些学生?别做梦了!这100米短跑只有一个名额,恐怕会有四五十个人去抢,你抢不过人家的,要不然,你别报名了,你一个拉洋车的赚钱不易,趁着我这章还没盖上去,把这五毛钱退给你。别浪费这钱了,去买点好吃的,比参加什么全国运动会强!”
第四十一章
第五组
  陈强当然不会把五毛钱的报名费拿回去买吃的。在他坚持之下,那个中年屌丝男也只能给陈强报了名。
  中年屌丝男将报名表递给陈强的时候,嘴里还念叨着“良言难劝该死鬼”这样的话。
  对此,陈强只是淡淡一笑,不多做辩解。他是很想低调的,今天以车夫的身份报名全运会的选拔赛,已经很惹人注意了,所以陈强干脆一言不发,快速的离开。
  ……
  那个坐着陈强的车去报名的年轻人名叫周松龄,他是圣约翰大学的学生。
  圣约翰大学有着“东方哈佛”的外号,是当时上海最著名的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这些后世的顶级名校,在当时都比不过圣约翰大学。
  圣约翰大学是教会学校,教会学校都是比较早就开始进行体育教育的,所以圣约翰大学拥有全国最棒的运动员。旧中国第一节的全国运动会,圣约翰大学的学子就是各种刷冠军榜,后来的华东运动会,也是圣约翰大学为主导举办的。
  这一次全国运动员上海队的选拔,圣约翰大学也有很多学子报名参加,周松龄便是其中一个,他报名的项目是跳高。
  距离选拔赛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报名参赛的选手也开始加紧训练,圣约翰大学的操场更是人流不息。
  周松龄来到操场上,恰好看到平日几个熟悉的伙伴正聚在一起,周松龄立刻走上前去。
  “我昨天去报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新鲜事!你们猜是什么事情?”周松龄神秘兮兮地说道。
  “这哪能猜得出来!周松龄,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旁边有人说道。
  周松龄干咳一声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我昨天去中华体育场报名,中途叫了一辆车,等我报完名后才看到,拉我去的那个车夫,也在报名!”
  “什么?你说车夫报名参加全国运动会?你不是在逗我吧!我可不信!”有人立刻反对到。
  “我可以向天起誓,我说的是真的!你不知道啊,当时给我报名的人知道那是个车夫,直接嚷嚷着要把报名费退还给他呢。”周松龄信誓旦旦地说道。
  “虽说这一届全运会,士农工商皆可报名参赛,便是贩夫走卒也可以试一试,可我还真没想到,竟然真的有人相信去报名啊,这个车夫也挺耿直的啊!”
  “周松龄,这么耿直的车夫,你没去认识认识,做他的车,肯定不会多收你钱!”
  众人开始调侃起来。
  有人开口问道:“周松龄,你说的这个车夫,报名的是什么项目?”
  “100米短跑。”周松龄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而且是只跑100米,200米和400米都不跑,他自己说,他只会跑直道,不会拐弯。”
  “不会拐弯?哈哈哈哈……这还来参加全国运动员?我看不是他人不会拐弯,是他的脑子不会拐弯!这车夫该不会是脑子不好使吧?”
  “肯定是脑子不好使,脑子好使的话应该知道,他一个车夫,完全没有经过训练,怎么可能跑得过我们这些大学生!”
  “或许这个车夫觉得,100米就是卯足了劲朝前冲吧,我敢打赌,他肯定不知道什么是蹲踞式起跑!”
  “废话,一个车夫,哪里懂得蹲踞式起跑。”
  众人又调侃了一番。
  此时,周松龄开口对身旁的一人说道:“崔林海,你要是遇到那个车夫的话可就赚大了,我估计你能领先他二三十米!”
  这个叫崔林海的青年却摇了摇头:“你不懂短跑,跑100米的话,和实力弱的对手一组,反而不容易跑出很好的成绩,当你领先太多的时候,你会下意识的觉得自己跑的很快,而实际上只是对手太弱了。相反,如果你的对手实力很强,反倒会激发出你的潜能,让你跑的更快。”
  “说的也是。这次选拔赛是按照成绩排名的,只有总成绩第一名才能拿到参加全运会的名额,这么算来,谁和那个车夫一组,反而会吃亏,会被拖慢成绩的。”有人开口应和道。
  “崔林海,我听说你现在已经能跑到12秒了,是不是真的?我记得上一届全国运动会的100米冠军,也就是跑了12秒。这么一来,你不是能拿到全国冠军了么!”周松龄接着问道。
  崔林海笑了笑,没有回答,但是他的表情却是默认了。
  只听崔林海开口说道:“全国冠军是以后的事情,不过这次上海队的选拔赛,我是志在必得!在这上海滩,我也不是没有对手的,听说沪江大学的李勇平,他的最好成绩也接近12秒了,还有同济大学一个叫刘远志的新生,实力也非常了得。”
  ……
  一个星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转眼便到了周末,这也是全运会上海队选拔赛的日子。
  一大清早,中华体育场就是一片人声鼎沸,除了参赛的选手之外,还有很多前来观看比赛的市民。
  中华体育场大门口的公告栏,参赛选手的分组已经张贴出来。运动员们纷纷在此驻足,寻找自己的分组。
  陈强也来到了中华体育场。
  他今天要参加选拔赛,所以没有拉车,等于是给自己放一天假。不仅如此,昨天的陈强也没有开工,目的就是为了保存体力。
  若是高水平的比赛,仅仅休息一天肯定是不够的,一天的休息体力根本不足以恢复到最佳状态。但这种低水平的选拔赛,给陈强一天的休息时间就足够了。
  陈强走到公告栏前,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一个组五个人,我在第五组啊,和我同组的还有崔林海、刘善杰、张远、杜昆,都不认识,我记忆当中也没有这些人。不过对手是谁都无所谓,反正我得拿总成绩的第一名才行。”
  陈强现在有些庆幸,自己被分在了第五组,而不是被分在了第一组。
  选拔赛是根据成绩排名的,所以越是后面登场的选手,越是有优势。早登场的选手肯定不知道后面选手的成绩,而晚登场的选手却知道前面选手的成绩是多少。越晚登场,所掌握的比赛信息就越多。
  若是陈强被分在第一组的话,那么他只能全力以赴的去跑一次,因为他不知道后面的才赛选手是个什么实力。万一陈强要是有所保留的话,后面的选手来个反超,那陈强就被淘汰了。
  相反的是,如果陈强在后面登场,那么他就能掌握前面选手的成绩,以陈强的经验,只要给他一些选手的成绩作为参考,他就能够估算出晋级所需要的成绩。到时候上了赛场,陈强还可以留有一些藏拙的余地。
  ……
  周松龄、崔林海等圣约翰大学的学子也来到了公告栏前。
  “崔林海,你快看,沪江大学的李勇平在第二组,同济大学的刘志远在第八组,你在第五组。”周松龄指着公告栏说。
  崔林海望着公告栏,开口说道:“我看到了,和我同组的人,我都不认识啊。刘善杰,张远,杜昆,陈强。”
  “我也不认识,等等,你刚才最后一个名字说的是什么?”周松龄猛然问道。
  “陈强。怎么了?你认识这个人?”崔林海开口问道。
  周松龄立刻回答道:“我记得那个车夫就叫陈强!你该不会和那个车夫同组吧!”
第四十二章
车夫是谁
  崔林海一脸错愕,他压根没想起来周松龄所说的车夫是谁。
  毕竟已经过去了六天的时间,当时周松龄谈起有个车夫报名参加全运会这事情时,崔林海也只是当个笑话听,没往心里去。所以周松龄再次提到车夫时,崔林海根本就不知道周松龄说的什么。
  “你忘了么,星期一的时候我跟你说的。”周松龄指的又把当日的事情叙述了一遍。
  “我想起来了!”崔林海一拍脑袋:“我记得这事情,当时还说这个车夫耿直呢!周松龄,你确认车夫就叫陈强?你会不会记错了?”
  周松龄摇了摇头,一脸肯定的说:“我肯定不会记错的,这个姓,还有这个名字,都太常见了,怎么可能记不住!”
  旁边一人开口提醒道:“陈强这个名字是很普通,这上海姓陈的这么多,叫陈强的估计也得有不少,会不会是重名啊!”
  “有可能是重名。我们快看看,别的分组里有没有叫陈强的。”周松龄赶紧说道。
  众人将100米参赛名单看了遍,也没有发现第二个叫陈强的人。
  很显然,这个陈强就是周松龄所说的车夫。
  周松龄有些担忧的看了看崔林海:“我记得你当时说过,若是和这个车夫分在一组,会被拖慢成绩。真没想一语成谶,这车夫真的和你分在同一个组了!”
  崔林海脸上写满了不爽,他显然是不想和陈强分在一组,他担心陈强会拖慢他的成绩。
  “不能和这个车夫一个组比赛,走,去找裁判!我要去别的组。”崔林海斩钉截铁地说道。
  “可裁判未必肯同意吧?”周松龄开口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