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391

  在古代宗族社会当中,若是当家的男人死了,留下来的家产,兄弟也是可以来分一杯羹的。若是家里留下了男丁,而且已经成年,那情况还好一些,这一家后继有人的话,叔伯没有那么轻易染指家产,但若是那种孤儿寡母的情况就比较惨了,宗族中的同姓兄弟,甚至是同姓长辈都会跳出来分家产。若是家里连个男丁都没有,那就更惨了,基本上家财会被同姓宗族给瓜分掉,毕竟女子是要嫁人的,族中的长辈是不希望家产跑到外姓人手里的。所以古代小说中经常会有那种父亲死了以后,被叔伯赶出家门的女子。
  这种叔伯跳出来分家产的情况,即便是现代社会也是存在的,新闻上经常会报道,只不过现在有法律的约束,继承权按照顺序来。不过也有一些当叔叔的会打着爷爷奶奶的名义,来讨要遗产,法律规定父母也是有遗产继承权的。
  古代宗族制度的体系下,侄子和叔叔伯伯的关系不一定很亲密,是因为担心叔叔伯伯以后会来分自己家的家产。相反的,由于舅舅是外姓人,本来就不具备分家产的资格,双方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关系自然就比较亲密。
  而且真到了分家产的时候,舅舅是会帮外甥争家产的,家产落入到自家外甥手里,总比分给其他不相干的人好。那种孤儿寡母,或者是家里没有男丁继承的情况,只要有个牛叉的舅舅,家产依旧能保得住。
  这就好比《笑傲江湖》里面的林平之,在父母被杀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去投靠外祖父金刀王家,去找娘家人,对于林平之来说,自己那几个舅舅可比师父岳不群靠谱多了。
  正是因为舅舅能帮自己争家产,所以在古代的宗族社会中,舅舅是一个比较崇高的存在。现在很多地方举办婚宴的时候,娘家的舅舅都是放在贵宾的第一位,甚至要比亲家母的身份还要高。
  宋先生是孔大公子的亲舅舅,又是位高权重,绝对算是个牛叉的舅舅。按说孔大公子应该与宋先生非常亲昵的,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孔大公子与宋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恶劣。
  孔家与宋家虽然是姻亲关系,但这两家却一直存在着矛盾。
  这两家都是商人,孔家原本是山西人,靠着煤油起家,后来涉足银行业;宋家则是上海著名的买办,主要做进口机械代理,财力雄厚。原本山西卖煤油的和上海机械设备买办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双方也不可能有利益上的纠葛。但是孔宋两家都是中山先生的支持者,因此在南京政府成立后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随着政治地位的提升,两家的生意开始涉足各个领域,并且遍布全国。
  当孔宋两家的生意都做大时,就难免会产生交集,有了交集就会有矛盾。比如孔家看中一个买卖,宋家也想做,然而孔家肯定想吃独食,怎么可能把利润分给宋家。反之也是这样,宋家赚钱的买卖,孔家也想插一手,宋家当然不会答应。双方在生意上面不断的竞争,自然产生了不少矛盾。
  特别是孔家出了孔大公子这个二世祖以后,孔宋两家的矛盾更加激化。
  孔大公子是很有商业眼光的,当年在国内的时候,孔大公子看重了猪鬃生意能赚钱,决定大量收购猪鬃卖到美国,然而宋先生做生意的眼光也不差,而且宋先生还有美国方面的关系,于是抢先一步收购猪鬃。孔大公子收不到猪鬃,自然是恼羞成怒,指挥手下人对宋家收购猪鬃的买办大打出手,宋先生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怎么能容忍一个晚辈骑在自己头上拉屎,于是也对孔家的买办实施了暴力。最终还是那位蒋夫人斡旋,才使得孔宋两家没有翻脸。
  也是这件事情之后,孔大公子就不认这个舅舅了,在此之前,孔大公子好歹还称呼宋先生一声“舅舅”,而这件事情后,孔大公子直接称呼宋先生英文简写的名称“TV”。
  这件事情只是个开始,后来孔大公子看上了宋先生妻子的妹妹,也就是宋先生的小姨子,两人鬼混几次之后,孔大公子非要将宋先生的小姨子娶回家,这一下子可捅了马蜂窝。先不说其中的伦理道德关系,单说孔大公子要是真的娶了宋先生的小姨子,那不就成了宋先生的连襟,相当于是跟宋先生一个辈分了,宋先生莫名其妙的跟自己外甥一个辈分,这摆明了是孔大公子故意给宋先生难堪,是可忍孰不可忍!
  虽然最终孔大公子并没有娶走宋先生的小姨子,但是跟宋先生的关系已经破裂,孔大少爷不把宋先生当舅舅,宋先生也不把孔大公子当外甥。
  孔宋两家的矛盾也不仅仅是在商业,还有政治方面。当年孔家老爷担任工商部长的时候,手里没钱,便去找自己的大舅子宋先生,希望宋先生能给予支持。当时宋先生是财政部长,总览国家财政大权,然而面对自己的大姐夫,宋先生却一口官腔,公开声明不能在财政方面乱开口子。大舅子不肯帮忙,而且还公开说,弄得孔老爷很是难堪,在当时的官场颇为丢脸,孔老爷认为是宋先生故意刁难自己,未免怀恨在心。
  实际上是当时宋先生的财政部也没有钱,钱都被南京用去打内战,全都花在湖南和江西了。
  孔宋两家的矛盾,陈强多少是知道一些的,当然陈强所知并不是来自于历史记载,他一个搞体育的没有那么深厚的历史底蕴。陈强所了解的,都是民间的一些传言。孔宋两家都是民国的豪门,而普通老百姓还是很乐意传播豪门八卦的,民间有很多关于孔宋两家的传言,其中有真有假,拿来当故事听真的是无比的精彩。陈强也是从民间传言中,了解到了孔宋两家的恩恩怨怨。
  言归正传,孔大公子的样子显得很不爽,而陈强却有些搞不明白,即便是孔大公子不把宋先生当舅舅,可人家宋先生来一趟美国,是来参与谈判的,跟他孔大公子又没啥关系,孔大公子又可比如此愤愤不平呢。
  于是陈强开口说道;“孔公子,我刚刚跟国会的杜鲁门参议员吃过饭,他说宋先生只是来参与谈判的,而且还只是旁听,具体谈判过程是做不了主的。我估计这谈判用不了几天就结束了,到时候宋先生也就回国了,你又何必为此事而烦心!”
  “谈判?呵呵,他要是真来谈判就好了!”孔大公子冷哼一声,接着说道;“TV这次来,名义上是来谈判,实际上是来断我财路的!”
  “此话怎讲?”陈强开口问道。
  “这些天,TV频频拜访美国主管贸易的官员,还见了好几个做国际贸易的商人!我听说TV跟美国人谈的事情是重新打通滇缅公路之后,要向国内大举进口商品,这摆明了想要控制中美之间的国际贸易,这不是在我手里抢钱么!”孔大公子愤愤不平地说道。
  陈强瞬间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
  蒋夫人访美期间,孔大公子利用蒋夫人秘书的身份,结交了不少的美国政商界认识,这个时候的孔大公子已经开始布局垄断中美贸易了。
  然而孔大公子能看到,中美贸易这块大肥肉,宋先生自然也能看到,于是他利用这次来华盛顿谈判的机会,也开始进行布局,准备在未来垄断中美之间的贸易。
  毫无疑问,孔宋两家又想到一块去了,他们都打算利用中美贸易掠夺老百姓的财富,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此时滇缅公路仍然在日军的封锁当中,但随着战局的变化,盟军在各个战场上逐渐的取得了战略优势,轴心国也已经开始收缩兵力,于是重庆方面决定再派远征军打通滇缅公路这条路上的补给线。
  一旦滇缅公路重新被打通,那么美国的物资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进中国,中断已久的中美贸易也可以恢复。对于孔宋两家这样的大买办来说,谁能垄断中美贸易,那赚钱比印钱还快,所以谁都不愿意放弃这块肥肉。
  就在国内的政治地位而言,宋先生肯定要胜于孔老爷的,而且宋先生还是这次华盛顿谈判的代表,拥有官方身份,在垄断中美贸易这方面,宋家处于优势地位。
  而孔家的优势之处,大概就是这位孔大少爷了。
  宋先生虽然也很有生意头脑,但毕竟是身居高位,作为一个高官,脸面还是要的,很多时候还要考虑政治影响,所以做事情多少会有些顾忌。
  但孔大少爷不同,他在投机倒把上的天赋要比宋先生强,而且他本来就是个纨绔子弟,平日里也是无法无天惯了,做事情本来就不按常理出牌,更不会顾及脸面,只要能赚钱,什么不要脸的事情都能做出来。
  此时陈强心中暗自想笑,他巴不得孔宋两家为了这件事情打的头破血流,这两家都是国家的蛀虫,他们的行为不知道害苦了多少老百姓,让他们狗咬狗一嘴毛,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对面的孔大公子却不知道陈强幸灾乐祸的心情,他开口说道;“我绝对不能让TV得逞!后天的时候,TV将举行一次宴会,邀请很多美国政商界认识,我也会去。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去,帮我助助阵!”
  现在的陈强,要身价有身价,要事业有事业,要经营有经营,以美国人的标准看,陈强也算是个比较成功的资本家了,所以孔大公子决定带着陈强一起去参加宴会,给自己壮一壮声势。
  “那好,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陈强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下来。
  陈强并不是真的想去帮孔大公子壮声势,他只是希望孔大公子和宋先生这两只硕鼠可以斗的头破血流,最好是两败俱伤。
  在美国,无论是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孔大公子都不如宋先生,宋先生在美国的人脉关系是孔大公子无法比拟的。所以陈强要帮衬着弱势的一方,尽量缩小双方的差距,这样才能让孔家和宋家的斗争变得更加激烈。
  对面的孔大公子并没有意识到,陈强是去火上浇油的,他见到陈强答应的这么痛快,顿时喜上眉梢,只见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同时颇为兴奋的说道;“陈强,还是你够朋友,讲义气,真没的说,我先干为敬!”
第三零七章
火上浇油
  陈强打定主意要去火上浇油,让宋先生和孔大公子这两只硕鼠斗一个头破血流,所以在去参加宴会之前,陈强特意去打听一下宋先生此次来美国的目的。
  宋先生是以重庆代表的身份,来参加美英谈判的,这一次谈判代号“三叉戟”,所以也被称为“三叉戟会议”。会议的主角是美国和英国,其他盟国也派了代表前来。
  三叉戟会议原本是一个秘密会议,但是这种事情怎么可能秘密的起来!英国首相丘吉尔来访本来就是一件大事,而且还有自由法国、苏联以及中国的特使,这么一大群人来华盛顿,像是法国特使和宋先生等人还频繁的拜访美国议员,巴不得告诉全美国我来了,这三叉戟会议要是能保密才有鬼呢!
  所以这边谈判才刚刚开始,华盛顿的政商界人士就都已经知道了这次“秘密”谈判。
  在1943年春天的时候,美英两国对于战争的战略方向产生了分歧,三叉戟会员就是为了解决美英两国的分歧。
  英国首相丘吉尔希望美国可以尽快的向意大利发动进攻,这样就能分散东线的压力,使得苏联可以有喘息的机会,同时也是向土耳其示好,希望土耳其可以加入到盟军当中。
  当时的土耳其虽然不是军事强国,但是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如果土耳其能够加入盟军的话,对于欧洲战争有着极大的帮助。
  土耳其和意大利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不算几百年前的老账,单说近代的意土战争,就使得曾经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沦陷了大片的国土。所以打击意大利,会让土耳其人感到很爽。
  然而罗斯福的想法则不同,他希望对缅甸发动进攻,重新打开滇缅公路,同时削弱日军在东南亚的势力,最好能够把日军赶出东南亚。
  丘吉尔并不赞同罗斯福的想法,他认为战争的重心应该放在欧洲,至于亚洲战场并不是那么重要,现阶段盟军应该登陆欧洲,而不是在亚洲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站在英国的角度上,自然是希望尽早的击败德国,至于遥远的亚洲战场并不重要,反正日军又打不到英国本土,英国人只要保证印度不被日军占领就行,因此丘吉尔立主进攻意大利,先解决欧洲的麻烦。
  而站在美国的角度上,日本人空袭了珍珠港,占领的阿留申群岛,还攻占菲律宾,在太平洋上击沉了好多艘美国军舰。日本人这一路下来都是在跟美国刚正面,美国当然要优先把日本人揍趴下,这样罗斯福才能够对美国民众有个交代。
  而且罗斯福也并不希望欧洲战争结束的那么快。对于美国来说,无论是苏联还是德国,甚至英国,都是美国的潜在竞争对手,罗斯福巴不得欧洲继续内耗下去,等到欧洲各国被战争榨干了,到时候美国自然就是全世界的老大了!
  进攻缅甸,打通滇缅公路,对于美国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当时的工业国家当中,美国算是唯一本土没有收到波及的,此时的美国每日都会生产大量的工业产品,一旦滇缅公路打通以后,美国的工业产品就会进入中国,从而为美国的工业带来发展。之前中国跟美国签订的一些借款协议还没有履行完毕,重庆方面还欠着华盛顿大量的钨矿、锡矿等金属矿,这些都得靠滇缅公路运出来。
  在美国内部,意见也不统一。美军太平洋司令尼米兹认为日本是一个岛国,通过海战就能战胜日本,所以无需对缅甸发动地面进攻;而以马歇尔为首的美国陆军则赞成登陆缅甸,直接对日军发动陆上进攻。
  双方的立场也是代表了各自的利益。海军巴不得跟日军打海战,最好能用军舰将整个日本围起来,这样一来美国的海军必然要下饺子,会得到极大的发展。而陆军当然也想跟日本人打陆战,军人死的多也无所谓,可以再招募,招的人越多,陆军扩充的就越厉害。
  重庆方面肯定是希望尽快打通滇缅公路的,此时重庆都已经做好了出兵缅甸的准备,就等着盟军进攻缅甸海岸,阻止日军增兵支援,而中国军队则直接出兵缅北。
  各方的立场不同,自然存在着分歧,每个国家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所以这次谈判能不能达成共识还是一个未知数。
  陈强也认识一些华盛顿的政要人士,他从这些政要口中,得知了谈判的内容,也知晓了各方的立场。
  此时的陈强忍不住在心中痛骂宋先生和孔大公子无耻。
  在夜总会的时候,陈强听了孔大公子的叙述,还以为重新打通滇缅公路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就等到时机已到便开始实施。所以宋先生和孔大公子才迫不及待的想要垄断中美贸易从中获利。
  然而事实却是,打通滇缅公路的事情仍然在谈判,而且八字还没一撇呢!丘吉尔如果不松口的话,就凭着中国军队,很难战胜缅甸的日军。第一次远征军,不就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么!
  英国在印度还是部署了大量军事力量的,特别是英国驻印度的海军,是有能力封锁孟加拉湾的,一旦孟加拉湾被封锁,缅甸的日军就失去了海上增员,这对于中国远征军的进攻是十分有利的。
  而且当年远征军第一次失利之后,有一批人逃到了印度,这就是中国驻印军,这批人本来就是中国最优秀的士兵,如果能够得到充足的装备,将会是很强的战力。现如今这些中国军队都在印度,而印度又是英国的殖民地,如果英国不肯配合的话,这批中国驻印军得不到半点补给,反攻缅甸更是天方夜谭。
  所以进攻缅甸,打通滇缅公路的关键点,主要还是英国人肯配合,否则的话中国远征军很有可能再面临一次失利。
  现在丘吉尔不肯答应,打通滇缅公路就是纸上谈兵!
  按说这个时候,宋先生作为重庆方面派来的代表,应该努力的去说服丘吉尔,让他帮助远征军夺回缅甸,重新打通滇缅公路,这才是宋先生最应该做的事情。
  可这位宋先生却已经开始布局,滇缅公路重新开通以后垄断中美贸易来获利了!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宋先生已经开始琢磨怎么赚钱了。你想靠垄断中美贸易赚钱,好歹也得先让滇缅公路重开吧?
  或许对于宋先生来说,滇缅公路重开这件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给他带来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而在这方面孔公子跟宋先生一样,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甚至是牺牲国家的利益来获得个人利益。
  这一场三叉戟会议关乎着战争的方向,无论是罗斯福还是丘吉尔,又或者是法国和苏联代表,都在拼命的为国家争取利益,然而这位宋先生,却接着这个机会,拼命的为自己争取利益!
  ……
  转眼间就来到了宴会当天。
  孔大公子除了邀请了陈强之外,还带来了三个美国人,这三个美国人都是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这一次也是被孔大公子请来站台助阵的。
  宋先生正在宴会厅内迎宾,孔大公子走进宴会厅,主动的迎了上去。
  “TV,好久不见啊!”孔大公子一副得意洋洋地说道。
  孔大公子没有叫“舅舅”,而是直呼宋先生英文简写“TV”,宋先生心中自然是非常厌恶,但是能够做到宋先生这个位置的人,早已经是练就了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即便是心中反感,脸上依旧挂着笑容,没有表现出一丝的负面情绪。
  孔大公子则接着介绍那三个美国人以及陈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