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391

  从2002年开始,NBA当中没有出现过亏损的球队只有三分之一,不过由于球队的市值一直在上升,所以即便是球队长期亏损,球队老板也愿意砸钱进去,毕竟球队市值的提升,足以弥补运营球队所出现的亏损。
  球队亏损,球员拿着高薪,市值却还在上升,NBA的这种现状,明显是不健康的。
  这就像是一家上市公司,业绩非常糟糕,连年亏损,薪水还占用了一大部分支出,然而这家公司的股票却蹭蹭的向上涨,白痴都能看出来这是庄家在故意拉高股价请君入瓮。而但凡是这种所谓的“妖股”,最终的结果都很惨,别说是从几百块跌倒几块钱,就是退市的也大有人在。
  如果NBA继续采用这种运营方式的话,或许也会像那些所谓的“妖股”一样,一旦崩盘就是一泻千里,到时候联盟、球队和球员将会是“三输”的局面。
  美国其他三个体育联盟也发生过停摆事件。
  冰球NHL在2004年到2005年停摆一年,是北美职业体育联盟历史上唯一一次整个赛季停摆,那次停摆几乎毁了整个NHL,甚至当时已经有人将NHL从四大体育联盟中除名。
  棒球MLB的历史最为悠久,也发生过很多次的停摆,然而也正是一次次的停摆,使得橄榄球成功的超越了棒球,成为了美国拍第一的体育运动。特别是1994年的球员大罢工,直接让MLB的声望跌倒了谷底。原本MLB还是有机会可以跟橄榄球的NFL一较高下的,正是因为1994年的停摆,让MLB直接失去了抢救一下的可能性。未来MLB联赛的平均票价只有33美元,是橄榄球NFL的三分之一,就是1994年停摆的锅。
  处理停摆事件最成功的应该是橄榄球的NFL。1987年的时候,NFL曾经发生过一次球员大罢工,多支球队的球星集体罢赛,球队老板便找来一些业余球员凑数,其中有看门人、火车工人、搬运工,以及从英国的业余联赛中招募了一些人,组成了杂牌军,确保了比赛如期进行,没有出现停摆的情况,也拯救了NFL的声誉。关键是这一群杂牌军表现的还不错,比赛打的很精彩,得到了球迷的认可。那些罢赛的球星一看,自己没有资本跟老板扯皮了,便只能乖乖的回去打球。
  那一次停摆之后,NFL也开始注重培养次级联盟的球员,再加上NFL球员的轮换率本来就比极高,自由球员市场上有的是想要找饭碗的自由球员,所以NFL也不用再担心球员大罢工。
  从这方面来说,NBA想要降低球员过高的薪水,最好的方法是大力培养次级联盟的球员,一旦NBA球员再闹罢工,直接找次级联盟的球员来代替,先确保联赛不至于停摆,然后再慢慢谈判。反正在美国想要去NBA追梦的年轻人,真的是数不胜数。
  ……
  搞定了电视转播的事情,让陈强心情大好。
  不过陈强也为此付出了一大笔的赞助费,但陈强还是留了个心眼,他没有直接给现金,而是以广告费的名义进行了赞助。
  直接付钱给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陈强所获得的只是让纽约尼克斯队的比赛登上电视机,而以广告费名义进行赞助的话,陈强至少还可以赚个广告位置。
  陈强打算给自己的连锁健身房做一波广告,另外再给新型网球拍做一波广告,除此之外,陈强就没有可以拿去做广告的东西了。
  “本来我还觉得,这些年也算是积累了不少的产业,可真到了要做广告的时候,还真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陈强无奈的长叹一口气,此时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之前小贝克兰曾经提起过,开体育用品公司的建议。
  “二战还有一年多就要结束了,也是时候开一家体育用品公司了。虽然橡胶仍然受到管控,球鞋这东西还不能大规模的批量生产,现在只能先做一些其他的产品。”陈强心中暗道。
  陈强已经让小贝克兰去研发人工合成橡胶了,但是这东西研发起来好像有些困难,小贝克兰的实验室并没有取得丝毫的进展。
  聚合乙烯橡胶是在1955年才被合成出来的,现在只是1944年,整整十一年的科研时间差,可不是那么容易抹平的。就算是陈强知道了合成橡胶所需要的催化剂,但是制造工艺方面,陈强是一窍不通,需要慢慢的研究,需要无数次的实验,单单是合成工艺这一关,研究个十年八年都不算长。
  所以小贝克兰那边是完全指望不上了,就目前的研究进度而言,合成橡胶是遥遥无期,陈强制作球鞋的大计,也只能推迟到二战结束,橡胶资源取消限制才行。
  “前不久举办的全明星周末,算是新联盟一次不错的推广活动,不如趁着这一波篮球的热潮,生产一些篮球卖一卖。”陈强觉得这或许是一个好主意。
  早期的篮球是由牛皮做成的,接口处则是用线进行缝合则,而不是像现在使用胶进行粘合。见过橄榄球的人应该知道,橄榄球上有一排很粗的缝合线,当时的篮球使用的就是同样的工艺,在其中两片球皮之间,会采用七针或者八针的缝合线,充气嘴就在这缝合线里面。由于工艺和材料的原因,那个时代的篮球也不如后世的那么耐用。
  在未来,已经很少有厂家会去生产牛皮篮球了,网上那些200块钱左右的篮球,顶多是能做到仿牛皮的手感,真皮篮球的价格要卖到2000块钱左右。
  NBA比赛所用的篮球,自然是材料最好的,很长一段时间,NBA官方用球使用的都是袋鼠皮,因为袋鼠皮的手感比牛皮好的多。澳大利亚每年会专门运送一匹袋鼠皮去美国,给NBA联盟造球。后来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NBA也放弃了袋鼠皮,转而使用更加先进的复合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的篮球减少了裁剪,不再是传统的八片皮革拼成一个球,而且手感也更加的舒服。球员手感更舒服了,球自然就打的更好了,近几年球员投篮命中率的提升,或许也与篮球材料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陈强知道,以四十年代的科技水平,肯定是造不出未来那种篮球的,更何况未来的篮球都是橡胶内胆,现在的陈强也弄不到大批量的橡胶。
  所以陈强打算,还是生产那种传统的皮制篮球,用的也是缝合工艺,那七八针明显的缝合线,是避免不了了。
  但这并不代表陈强没有创新,陈强打算将压纹技术,运用在篮球当中。
  打过篮球的人应该都接触过那种磨砂面的篮球,这种篮球表面并不光滑,摸起来沙沙的,这种篮球被称之为拥有真皮触感,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合成革,贵一些的用的还是那种特制的耐磨合成革,不过这种材料有些怕水,而且很容易脏,用久了的话拍一拍球面都能扬起尘土,所以这种球更适合在室内使用。早期的真皮篮球摸起来就是这种感觉的。
  除了这种仿真皮触感的磨砂皮篮球之外,普通的篮球使用的都是PU材质,也就是所谓的PU皮革。这种材料更耐磨,不怕水,也不容易粘上尘土。球的表面上遍布着一些突起的小颗粒,这些就是防滑用颗粒压纹。
  如今陈强打算将篮球作为体育用品公司的第一件产品,当然要用上一些未来的新科技,比如防滑颗粒压纹。
第三三四章
成立耐克公司
  压纹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技术,在很多个世纪前,这种技术就已经出现,人们在皮制品上压出各种纹路,用于装饰。
  早期的篮球使用的是内皮层作为表面,摸起来是那种磨砂的手感,只要不沾水,还是比较防滑的。但是内皮层在耐磨和防水性能上都不如外皮层,而且还容易脏,之所以不用外皮层作为篮球的表面,就是因为外皮层太滑了,打球不方便。
  压纹技术的出现,很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皮革上压制出颗粒状的压纹,便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未来这种技术主要是运用在PU材质的篮球上。
  陈强只知道压纹技术,但是对于具体的工艺流程却是一窍不通,所以他专门雇佣了几个制鞋的工匠,组建了一个研发团队。
  二战结束以后,陈强还打算进军运动鞋领域,到时候也需要一大群的制鞋工匠,与其到时候再找人,不如现在就组建好团队,等到美国的橡胶管制放开,就可以直接造鞋。
  把压纹的事情交给了研发团队的工匠们,此时律师也搞定了体育用品公司的注册文件。
  注册新公司这种事情,自然用不着陈强新力亲为,花一点钱找一位靠谱的律师,自然可以办妥所有的事情,而且律师还提供上门服务,压根就不用陈强出面就能搞定公司注册的事情,陈强要做的,一个是出钱,第二就是为新公司起名字。
  “陈先生,文件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您需要为您的公司起一个名字。”律师开口说道。
  “就叫NIKE吧!”陈强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
  “NIKE,这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的名字啊!”律师开口说道。
  “你说的没错,正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陈强点了点头。
  “真想不到陈先生对于古希腊神话还有所了解,中国人当中对古希腊神话感兴趣的可不多,您真是一个博学的人。”律师奉承道。
  NIKE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正是大名鼎鼎的耐克,世界第一体育品牌。
  “NIKE”实际上是古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国内将其翻译成为尼姬,在古希腊神话当中,她是胜利的化身。她长着一对翅膀,身材健美,她所降临的地方,胜利也会随之而来,同时她还是宙斯和雅典娜的从神。在卢浮宫内就有一尊她的大理石雕像,创作于公元前200年,这尊雕像被称之为《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可惜的是雕像的头和手臂都已经丢失,但是雕像的工艺水平无愧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巅峰。
  当年耐克公司采用“NIKE”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这个名字代表了胜利女神。
  耐克公司最早是叫蓝带公司,六十年代的时候,耐克公司的创始人菲尔·奈特和他大学时候的教练鲍尔曼各自出资500美金,创立了这家蓝带公司,蓝带公司最早是出售日本制鞋商鬼冢公司的跑鞋,也就是说当时的蓝带公司相当于是一个跑鞋代理商,从日本拿货在美国卖。七十年代的时候鬼冢公司觉得蓝带公司很赚钱,便提出购买蓝带公司51%的股权,否则的话就停止向蓝带公司供货,菲尔·奈特拒绝了这个要求,蓝带公司也陷入到了困境之中。于是菲尔·奈特将公司改名“NIKE”,也有一种破釜沉舟、孤注一掷拼一把的念头。
  结果就是菲尔·奈特成功了,改名为耐克之后,这家公司仅仅用了八年的时间,就超越了阿迪达斯,成为了世界第一的运动品牌。随后的故事很多人都比较熟悉,耐克靠着迈克尔·乔丹名声大噪,成为了一家千亿市值的跨国集团,菲尔·奈特个人也成为了身家数百亿美金的超级富豪,是福布斯富豪榜前三十名的常客。
  陈强打算开体育用品公司的时候,就已经打定主意,要用耐克这个名字。这个名字让陈强觉得很熟悉,“胜利女神”的寓意也非常不错,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名字很吉利。关键是陈强的脑瓜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名字。(其实是过关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名字)
  陈强也曾经考虑过使用“阿迪达斯”这个名字,不过在四十年代,阿迪达斯的运动鞋早已经问世,只不过这时候阿迪达斯的品牌还没有正式注册。
  阿迪达斯的创始人名叫阿道夫·阿迪·达斯勒,阿迪达斯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阿迪·达斯勒是德国人,他原本是个鞋匠,同时他也是一个业余田径运动员,早在1920年的时候,他就已经创造出了阿迪达斯的第一双跑鞋。1926年的时候,他开始经商,经营的是一家家族企业,主要是生产轻质跑鞋和足球鞋。到了三十年代,达斯勒家的工厂已经可以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鞋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很多欧洲国家的运动员所穿的就是达斯勒家的跑鞋,甚至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穿的也是达斯勒的跑鞋。
  1948年的时候,阿迪·达斯勒和他的哥哥鲁道夫·达斯勒产生了矛盾,家族企业也因此一分为二,阿迪·达斯勒以自己的名义注册了一家公司,也就是现在的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勒的哥哥鲁道夫·达斯勒则注册了另一家公司,名字叫做“puma”,也就是彪马。所以阿迪达斯和彪马,在七十年前实际上是一家。
  不得不说,在造鞋方面,达斯勒兄弟真的非常厉害,两兄弟在一起的时候,能够做出世界第一的运动鞋,两兄弟分了家单干,依旧能创造出世界上最顶级的运动品牌。
  阿迪达斯和彪马的这一段历史,陈强是很了解的,所以他没有使用“阿迪达斯”这个名字,毕竟人家阿迪·达斯勒二十年代就开始造鞋了,而且还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体育品牌,陈强若是把“阿迪达斯”个抢注了,良心上也觉得对不起达斯勒老爷子。
  ……
  邮递员扛着一个大麻袋,走进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大门。
  对于邮递员来说,全国广播公司可是一个重要的投递点,每天都会有一大袋的听众来信,从美国的全国各地寄到这里。这里一天的信件投递数量,比得上十几个社区。
  邮递员扛着麻袋,驾轻就熟的走进了全国广播公司的信件收发室,然后将麻袋打开,所有的信件一股脑的全都抛到了桌子上。
  “信件比昨天还要多!又得花费很多时间进行分类了!”负责信件收发的工作人员无奈的发着牢骚。
  “行了,吉姆,别抱怨了,我们都知道,给信件分类这种事情,从来用不着你来做,你都是叫各部门的跑腿小弟来帮忙的,不是么?”邮递员笑着说。
  吉姆却接着抱怨道:“你天天来送信,肯定也知道,我这边本来没有这么多工作量的,但最近不知道怎么了,电视部门突然多了很多的观众来信,来信数量都快比得上几个大的广播频道了。真搞不明白,一个有画面的铁盒子而已,能有什么意思?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观众来信。”
  “吉姆,看来你还不知道啊,你们的电视台最近开始播出篮球比赛了!”邮递员开口说道。
  “篮球比赛?电视上也能看篮球比赛么?我一直以为,看篮球比赛就得去麦迪逊广场花园呢!”吉姆回答道。
  “电视上当然能够看篮球比赛,而且就是麦迪逊广场花园的比赛,是尼克斯队!虽然每星期只有一场,但是我每星期都会看,绝对不会错过的。”邮递员开口说道。
  “你为了看篮球比赛,专门买了一台电视机?”吉姆诧异的问。
  “当然不是,我只是个邮递员,怎么会去买电视机这种昂贵的东西。不过我回家的路上有一个小酒吧,那里有一台电视机,每当有比赛的晚上,我就会去那里喝一杯,来上几瓶啤酒,顺便看比赛。而且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说实话,我都忍不住想要给你们的电视部门写信了!”邮递员回答道。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效率很高,短短几天的时间,麦迪逊广场花园的电视转播设备就已经布置好了。
  趁着周末,全国广播公司通过电视转播了第一场常规赛,然后观众来信又是雪片般的寄到了全国广播公司的电视部门。
  观众的反应非常棒,几乎每一封信都充满了夸奖和赞美,有些球迷观众甚至专门提出了感谢,感谢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给他们带来了如此精彩的节目。
  那个时代的电视观众还是比较朴实的,遇到好看的节目,真的会毫不吝啬的送上赞美。毕竟那个时候看电视节目是不收费的,电视节目也没有广告,主要也是接不到广告,转播电视节目就跟做公益差不多,电视台就是不求回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当播出精彩节目时,相当于是提供了一次优质的服务,自然会得到观众们的真心感谢。
  放在现在的话,观众是电视台的衣食父母,看精彩的电视节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好节目没人夸,烂节目使劲骂。若是某个卫视播放了一个好的电视节目,没有多少人会去赞美这个卫视,然而某个卫视要是播放了一个烂节目,必然是骂声一片。
  ……
  又是一个比赛日。
  餐馆老板唐纳德一脸郁闷的站在柜台前,望着空空如也的餐馆大堂,现在才七点多,但是最后一名客人就已经离开了。
  “怎么回事,最近客人好像越来越少了,特别是今天,早早的就没有客人了,难道我现在就得打烊了么?”
  “最近一段时间,失业率应该不高吧,我每天都能看到工人们成群结队的上下班,看起来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并不是难事,可为什么我这里的客人就越来越少了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