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391

  沃尔顿·肯尼迪掌管NBA的时候,另一个篮球联盟ABA也横空出世,给NBA造成的极大的压力,沃尔顿·肯尼迪利用各种手段和策略,比如哄抬合约金、向法庭控告ABA规则违法等行为,最终使得ABA成为了不入流的体育联盟。
  可以说沃尔顿·肯尼迪这个人,要背景有背景,要能力有能力,要手段有手段,陈强将NBA联盟交给沃尔顿·肯尼迪,至少能够让NBA联盟可以跟棒球的MLB和橄榄球的NFL竞争一番。
  陈强产业众多,完成了事业上的交接后,已经到了七月份。随后陈强又订购了一批工业品,打算借此机会运回国内。国内现在是什么都缺,特别是工业产品,有钱都未必能买得到,陈强也希望帮衬国内的百姓的生活。同时陈强还带走了各个种类的上万双运动鞋,打算给国内的运动员使用。
  八月初,陈强告别了妻儿,和司徒先生登上了离开美国的飞机,几经辗转后,终于在八月中旬抵达了港岛。
  ……
  抵达港岛后,陈强和司徒先生并没有去住酒店,香港的洪门子弟早就给司徒先生安排好了专门的住处。
  安顿下来之后,陈强又找到了司徒先生。
  “先生,我想麻烦洪门的兄弟,帮我找辆车,我要去拜会一个人。”陈强开口说道。
  “行啊,我立刻安排。”司徒先生叫来身边的人,低声嘱咐了两句,那人便出去找车了。
  “你稍等一会,车马上就到,除了司机之外,我还给你派了本地人,毕竟本地人对港岛比较熟悉,你要办什么事,找什么人,也方便一些。”司徒先生开口说道。
  “不瞒先生,我打算去找李惠堂,我想试着说服他,跟我们一起北上。”陈强开口说道。
  “李惠堂?是那个踢足球的吧?我知道他,当年率领咱们中国的足球队,屡次战胜外国。他现在也在香港么?”司徒先生开口问道。
  陈强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当年难道李惠堂可是‘亚洲球王’,论起踢足球,李惠堂的水平是世界级的,虽然他现在已经退役了,但这样的人才不应该被埋没,中国的足球还需要他,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可以担任中国足球队的主教练,有他在的话,咱们中国的足球至少能少走十年的弯路。”
  “这种人才,自当是要为国效力的,至于担任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的事情,等到了北平,我会跟那边的人提出建议。”司徒先生开口说道。
  陈强又与司徒先生闲聊了几句,说了说李惠堂的事迹,还有当年他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事情,此时车已经来了,陈强便起身告辞,上了车去拜访李惠堂。
  李惠堂原本是在港岛南华足球队踢球的,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战火没有马上烧到港岛,李惠堂还曾经带领南华队远征南洋,在东南亚取得了很多场次的胜利。港岛沦陷之后,李惠堂不愿意做亡国奴,借道澳门转回内地,并且在内地组建了五华足球队,后来又在桂林组织了广东足球队。李惠堂的足球队先后在重庆、成都等西南大城市举行表演和义赛,为抗日募捐。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李惠堂返回香港继续踢球,1947年,42岁的李惠堂宣布退役,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足球生涯,在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李惠堂作为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率队参赛,当时还曾经与陈强见过面。
  伦敦奥运会结束以后,李惠堂并没有马上回国,而是打算考取了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陈强得知此事之后,还给了李惠堂一笔钱,让他专心留在欧洲考证。李惠堂也不负众望,真的考到了国际足球裁判的证书,他也是中国第一个考到国际足球裁判证书的人。
  ……
  港岛有很多足球爱好者,也有很多业余的足球队,以李惠堂的名气和能力,靠着足球在港岛生存下去,并不是什么难题,虽然不会大富大贵,但生活无忧。
  与港岛相比,内地的生活条件当然要差了许多,李惠堂如果回内地的话,肯定也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然而面对陈强的邀请,李惠堂最终还是答应,愿意跟陈强一起北上。
  自从远东运动会时两人相识,陈强与李惠堂也算是有近二十年的交情了,这些年来陈强对李惠堂也多有帮助,单从人情方面,李惠堂也不好意思拒绝陈强的邀请,更何况为国效力也是李惠堂一直在做的事情。原本李惠堂可能对新政权有些顾虑,但是经过陈强的劝说后,李惠堂解除了心中的顾虑,答应跟陈强一起北上。
  陈强返回了住处,打算立刻去向司徒先生汇报李惠堂的事情,毕竟回去的人当中多了一个李惠堂,这事情得提前让北边的知道。
  此时的司徒先生,也在接待一个客人。
  “陈强,快来,我给你介绍,这位是张先生,是北面专门派来接我们的。”司徒先生开口介绍道。
  “你就是陈健将吧!你好,你好,我叫张德。”对方自我介绍道。
  “张德同志,你好,你叫我陈强就好了。”陈强立刻说道。
  陈强的称呼,反而是让张德微微一愣,他经常跟海外归来的人打交道,都知道海外归来的人习惯用“先生”之类的称呼,用“同志”作为称呼的,却非常少见。而陈强这个“同志”叫出口,却一点儿也没有违和感,语调格外的自然,仿佛陈强已经习惯了这个称呼。
  司徒先生则开口问道:“陈强,你去找李惠堂,事情办的怎么样了?他愿意跟我们一起回去么?”
  “李惠堂已经答应跟我们一起走。只是这突然增加了李惠堂一家人,不知道会不会给张同志添麻烦了?”陈强开口说道。
  “不麻烦,一点儿都不麻烦,球王李惠堂一直都是我们争取的对象,他愿意回去,我们自然是万分欢迎!国家的体育事业需要李球王这种人!只要李球王有意愿回去,其他事情全都交给我好了!”张德立刻答应下来。
  九月初,陈强终于抵达了北平,然后参加了几个重要的会议,也受到了首长们的亲切接见。
  ……
  十月一日,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那一刻,陈强坐在观礼席上,心中满怀激动。
  “终于等到这一刻了!”陈强眼眶湿润,泪水难以抑制的滚涌而出。
  旗杆上,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陈强仿佛找到了信仰,他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他要将这面旗帜,带到国际赛场的冠军舞台!
第三七三章
建言献策
  开国大典后,组织上找陈强谈话,询问陈强希望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组织上也给了陈强两个建议,一是华侨事务委员会,负责跟华侨的工作,毕竟陈强在华人世界中有着很大的名气,做这种事情也很合适。第二便是从事新中国的体育事业,陈强作为运动员,从事体育事业也算是做起了老本行。
  陈强作为一个体育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当年负责全国体育事务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此时早已经逃离了大陆,而且几年内不可能恢复运转。新中国成立之初,体育事业是由团中央领导的,直到1952年时成立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作为主管全国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后来这个部门改为现在的国家体育总局。
  在国家体委成了的同时,还成立了一个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作为全国群众性的体育组织,受国家体委的领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协”,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就是这个组织。像是足协、篮协、田协、泳协,都是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
  新中国成立以后,迅速的将发展体育事业摆上了日程,开国大典后不到二十天的时间,便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运会,商议新中国体育发展事宜。这次会议提出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方针,而具体的实施细则,还需专业人士仔细研究制定。
  陈强显然就是体育行业的专业人士,于是乎在会后,陈强被叫到了一个小会议室中,专门征求意见。
  “陈强同志,你是咱们中国唯一的世界冠军,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肯定有独到的见解,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还希望你多多提出宝贵的建议。”说话的人姓王,四十岁左右的样子,年纪不算大,但却是个老革命,据说是走过长征的同志。
  “王主任,独到的见解谈不上,但是能够为中国体育事业建言献策,是我的荣幸。”陈强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那我就简单的说说我的想法吧。”
  “陈强同志请讲。”王主任立刻拿起了笔,准备在小本本上记重点。
  陈强则开口说道:“我们中国的体育事业,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发展慢,当然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我们不去深究造成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落后的历史原因,单说我国体育事业的现状,我总结了一下,认为主要有以下的四点问题。第一是国民体质羸弱,第二是运动水平低下,第三是专业人才匮乏,第四是体育场馆凋敝。”
  “陈强同志,你总结的很准确,陈强同志真不愧是我们国家最优秀的运动员,在国外这么久,也能够如此精确的了解到我们中国的国情。”王主任开口说道。
  “我在国外的时候,也是时刻关注国内的情况,我也时时刻刻希望可以振兴中国的体育事业。”陈强回答说。
  “陈强同志真是有心了。其实你所说的这些情况,在新中国各行各业中都有存在,比如我们的工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工人技能水平低下,专业的工程师匮乏,工厂的设备也不完整。”王主任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陈强同志,你觉得针对我国的体育现状,我们应该做出那些工作呢?如果你有具体的想法,还请畅所欲言。”
  “王主任,咱们中国是一个大国,土地面积大,人口众多,所以要想发展体育事业,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我认为,首先应该建立和健全各级政府管理体育的职能部门,负担起国家发展体育运动的责任。有国家牵头发展体育,老百姓就有了主心骨,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陈强开口说道。
  王主任点了点头:“陈强同志说的很对,在此之前,我们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打算成立全国体育总会。”
  “全国体育总会是一个群众性的组织,可仅靠群众性组织去发展体育事业是不够的,我认为还应该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去对体育工作进行管理,全盘的统筹和规划体育事业,坚持国家的领导。”陈强开口说道。
  “有道理。”王主任很认真的在记下了这一点。
  陈强则接着说道:“另外,您刚才说的成立全国体育总会的事情,我建议越快越好。”
  “为什么?”王主任开口问。
  “王主任应该知道,解放之前有一个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吧?”陈强开口问。
  王主任点了点头:“这个我知道,这是当时全国体育运动的领导组织,办过好几次全国运动会。咱们新中国即将成立的全国体育总会,职能便跟这个全国体育协进会类似。”
  “那王主任可知道,全国体育协进会,是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中国官方的体育组织?也就是中国奥委会。”陈强接着问道。
  “哦?我对国际奥委会的运作并不了解,还得跟陈强同志学习。”王主任开口说道。
  于是陈强便将一些有关国际奥委会的知识,介绍给了王主任。
  介绍完毕后,陈强接着说道:“现在已经是新中国了,我们的全国体育总会,才应该是可以代表中国的体育组织!我们的全国体育总会成立的越早,便能越早的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认可。据我了解,体育协进会现在是名存实亡,估计他们三年之内无法恢复工作,这三年正是我们在国际奥委会上顶替他们的好机会。”
  “我明白了,陈强同志,你的这个建议很重要!我会马上向首长汇报的。”王主任一脸郑重地说道。
  新中国才刚刚成立,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几个国家承认新中国,如果能够获得国际奥委会的承认,那对于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有着极大的帮助,经过陈强的提点,王主任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对于陈强的这条建议格外的重视。
  王主任觉得从陈强这里获得了重要的收获,不过他并没有心满意足,而是接着问道:“陈强同志,你刚才只是说了个首先,还有其他的呢?”
  “哦,我接着说。第二点,我希望国家可以给予体育事业的拨款,先兴建一匹体育场馆。”陈强开口说道。
  “这方面,国家会有规划的,虽然现在国家的财政情况也很困难,但是有广大群众的支持,我相信兴建体育场馆,肯定不是问题。”王主任开口说道。
  “确实,我们发展体育事业,离不开群众的支持,所以第三点,就是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只不过目前我国的体育运动普及率还比较低,靠着群众自发的开展体育活动有些不现实,这需要有人组织。”陈强开口说道。
  “组织群众这种事情可难不倒我们。我相信广大群众也会很乐于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王主任笑着说道。
  陈强接着说道:“第四点,就是组建运动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关于组建运动队的事情,我们明年派人去苏联学习。”王主任开口答道。
  “第五点,发展体育科学技术,增添体育发展活力。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可能要花费几代人的积累,才能够见效。第六点,就是创办体育报刊,加大体育宣传。”陈强开口说道。
  “体育报刊肯定是要办的,这方面我会跟宣传部门接洽,共同制定出一个方案,然后向首长汇报。”王主任开口说道。
  “最后一点,建立体育学校,培养体育人才。”陈强说道。
  “体育学校?是专门教体育的学校么?”王主任开口问道。
  “不是专门教体育的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学校。简单的说,就是除了正常的课程之外,增加专业的体育课程。比如体操、拳击、击剑、举重,普通的学校的体育老师怕是无法完成这些项目的训练吧?这就得需要体校来完成这一类运动员的培养。另外像是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等项目,也可以通过体校来给予更专业的训练,从而培养出更高水平的运动员。你可以看做是体育方面的技术学校,这类学校不需要很多,但一定要做到专精,生源也不需要很多,但一定得优中选优!”陈强开口解释道。
  “我明白了,这相当于我们打仗的时候,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这个想法倒是很新颖,我会向首长汇报的。”王主任开口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