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391

  虽然陈强在百米短跑项目上获得了冠军,而且打破了亚洲纪录,但最终中国队还是没有拿到田径的锦标。
  其他项目上,中国足球队依旧给力,在中国球王李惠堂带领下,中国足球队第八次在远东运动会上拿到了冠军。
  另外排球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相继战胜日本和菲律宾两国,最终斩获了冠军。
  远东运动会结束的第二天,中国队便乘船离开了东京,返回上海。
  ……
  码头上,欢迎的横幅和鲜花都已经准备好,教育部、全国体育协进会和上海市政府的人都出现在这里,他们要迎接运动健儿们回国。
  记者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除了南京来的记者之外,上海各大报社的记者也都来到了现场。
  随着官员和记者们的到来,很多看热闹的市民也渐渐的聚集在此,他们想亲眼目睹这些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们是什么样子。
  客船靠岸,舱门打开,参加远东运动会的选手们一个个走下了船,然后开始享受鲜花和掌声。而接下来,码头上也举行了一场小规模的欢迎会。
  几个车夫混在人群中,翘着脚伸着头看热闹。
  “咦,那个人长的好像陈小哥啊!”一名车夫开口说道。
  车夫们的目光纷纷望向陈强。
  “还真的很像陈小哥。”
  “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我觉得陈小哥好像没有他这么壮实吧?”
  “话说回来,我们得有一个多月没有见到过陈小哥了吧。”
  “是啊,没有了陈小哥,我已经好久没有拉到洋人了。”
  车夫们纷纷赞叹,没有陈强的日子让他们少赚了不少钱。
  突然间,一个声音响起:“你们说,那个人会不会真的就是陈小哥,他一个多月没有出现,就是去参加比赛了!”
  “不可能吧!都是车夫,参加哪门子的比赛,比赛都是有钱人和洋人玩的东西,就算让你去比赛,你懂么!”立刻有人反驳道。
  那人摇了摇头:“嘿嘿,我是不懂,不过陈小哥也不是一般的车夫啊,你们别忘了,他会说洋文,洋人会的东西,说不定陈小哥也会呢!”
  “还真有这种可能,难道说那个人真的是陈小哥?”
  众车夫还是不相信,那个手捧鲜花,和一众官员握手拍照的人就是陈强。虽然车夫们不认识那些官员,但他们能够感觉到,那些可都是大人物,车夫们不认为那个和他们一起拉车的“陈小哥”,能够跟一群大人物握手。
  有人按耐不住,冲着陈强的方向叫了一嗓子:“陈小哥!”
  听到这个称呼,陈强本能的抬头望去。不过周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并没有在人群中看到那些车夫兄弟。
  “他朝这边看了,他真的是陈小哥!”那个喊叫的人却兴奋起来。
  “真的是陈小哥么?他真的去当体育健将了?好厉害啊!”
  “等他回来拉车的时候,我一定要好好问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是怎么参加比赛的。”
  “对,我也得问问他,外国到底是什么样的。”
  众车夫立刻议论起来。
  唯独黄大烟抖了抖手中的大烟袋锅子,然后轻叹一口气:“别瞎想了,陈老弟永远不会回来拉车了!”
  众车夫微微一愣,他们看了看远处意气风发的陈强,在看了看自己。
  此时他们终于意识到,陈强和他们这些车夫,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第八十四章
我要上大学
  码头上的欢迎仪式结束后,那些获奖的运动员又被接走,参加一个专门的表彰会。
  南京方面派来一位教育部的次长出席这次表彰会。
  民国时期的体育是由教育部主管的,未来教育部还会有体育督学这一职务,主管全国的体育事务。
  陈强前世的时候参加过很多的表彰会,无非就是领导讲讲话,夸赞一番运动员取得的成绩;运动员表个态,说取得成绩都是领导有方;领导再说运动员训练很辛苦,运动员说都是为国争光一点都不辛苦。双方互相吹捧完了,然后领导提出再接再厉的殷切希望;运动员则表示以后要再创佳绩。
  这个流程,陈强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后世的他是挺讨厌这种表彰大会的,千篇一律,每次说话都差不多,记者直接粘贴复制上次的稿子,然后换个人名都能用。
  这个时代表彰会也差不多,一个会议室里,领导坐在台上,运动员坐在台下,无论是谁讲话都可以神游,该鼓掌的时候随着其他人拍巴掌就够了。
  不过陈强因为在远东运动会上打破了百米短跑的亚洲纪录,理所应当的成为了运动员代表,上台发言,随后还有一个领表彰证书的环节。
  或许是担心运动员不太会夸领导,所以发言的演讲稿,早就有人准备好了,陈强照着读就行了。甚至递给陈强稿子的人还安慰他,让他别紧张。
  陈强当然不会紧张,好歹是大学教授,平日里整天给学生讲课,公开课也讲过不少。上台念稿子这种事情,对于陈强来说都是小场面。
  ……
  表彰会的主持人是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会长郝更生,此人陈强是知道的,他是近代的体育教育家,曾经在美国留学,而且是当时中国留美学生中最早专攻体育的人。郝更生会在1932年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体育督学,同时兼任国民体育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掌管全国的体育行政,可以算是体育方面官方的“一哥”。
  陈强既然想当运动员,就要给这位郝会长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一个有名气的运动员,不跟官方的人打交道,那是不可能的。陈强是打算和官方搞好关系,他不求官方能够给予多少的支持,只希望关键的时候他们别扯后腿就行。
  除了郝会长之外,陈强还在主席台上看到了另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被后世很多人成为“中国奥运之父”的南开大学创办者张伯苓先生。
  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体育人,陈强对于张先生是满怀崇敬的,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还因为他对于中国体育的贡献。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张先生便是发起者之一;远东运动会,张先生也是发起者之一,他最早提出中国应该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最早提倡将奥林匹克教育列入到学校的课程,也最早的发起了中国的申奥活动。
  除此之外,还有那个著名的奥运三问。
  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
  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
  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第一个问题,刘长春在1932年的时候回答了;
  第二个问题,许海峰在1984年的时候回答了;
  而第三个问题,直道2008年,我们才给出了答案。
  ……
  表彰会逐渐接近了尾声,那位南京来的教育部次长,开始总结性的发言。
  “……我们的体育健儿们不负国民之期望,积极进取、顽强拼搏、总体成绩优异,比赛亮点突出,展现出坚定之意志,精湛之水平,良好之精神,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希望运动员努力练习,不仅仅是远东运动会,以后还要去世界运动会,夺得锦标,为国家增光,涤除东亚病夫之耻辱,以强我中华民族!”
  教育部次长说完,会议室内立刻想起了热烈掌声。
  表彰会圆满结束,领导们站起身来,走下主席台,准备离开,而此时陈强却向着级教育部次长的方向走去。
  有人工作人员将陈强拦住,不过次长却摆了摆手,示意让陈强过来。而其他人见到次长停下脚步,也纷纷站住,没有离开。毕竟让领导先走是惯例,领导没走的话,那其他人也就只能再等等了。
  “你叫陈强是吧?小伙子不错,打破了亚洲百米短跑的纪录,你现在可是亚洲最快了!”次长和蔼的笑了笑,随后开口问道:“你过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报告次长,我的确有件事情想要麻烦教育部。”陈强开口说道。
  “有困难尽管说,你们这些健儿们为国征战,我们教育部就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次长说了一句很大气的话。
  “报告次长,我想上大学。”陈强直接开口说道。
  次长微微一愣,好像没有明白陈强的意思。这年头大学生虽然不多,但上大学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特别是在上海,公立大学、私立大学、教会大学都有,大学可多的是。上大学这种事情,用得着找他这个教育部次长么!
  陈强接着说道:“次长,我想上大学,但是付不起学费。”
  “原来是这样!”次长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心中暗自琢磨,陈强大概是那种家境不好的人,所以掏不起大学的学费。
  “这个问题好解决,你想上大学的话,那就来国立中央大学吧,我让人给你开一封介绍信,免掉你的学杂费!”次长开口答应道。
  教育部次长的权力,免去一个学生的学杂费,这不过是小事一桩,他都不用开口,手下人就会把事情办好。
  然而陈强却厚着脸皮接着道:“次长,除了学杂费,我也没有生活费的来源。”
  听了这话,次长心中暗道,这个陈强可真是得寸进尺,都已经给你免了学杂费了,难不成连吃饭都得教育部管着么?
  只听陈强接着解释道:“报告次长,我以前是个车夫,靠拉洋车赚钱糊口,若是去上大学的话,我就没有收入来源了。”
  “你说什么?你以前是车夫?你竟然不是学生!”次长忍不住露出了吃惊的表情。
  “以前是学生,只是书没念完。”陈强接着解释道:“我老家是济南的,民国十七年的时候遭了难,全家人都死光了,就剩下我一个,逃难来到了上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