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391

  利迪尔跑出的49秒9,也算是一次正常的发挥。现在的利迪尔毕竟不是巅峰时期,他已经29岁了,肯定不可能像22岁那样,跑一个47秒6的世界纪录。而且利迪尔的职业是教师,他只能算是一个兼职运动员,平时训练的强度和频率,也跟职业运动员没法比。所以当年的世界纪录保持者,现在只能跑一个50秒左右的成绩。
  正常情况下,50秒的成绩,足以笑傲整个亚洲,毕竟在此之前,从没有亚洲运动员可以将400米跑进50秒以内。
  但是今天的陈强超水平发挥了,他将体能压榨到了极致,将意志力也发挥到了极致,所以陈强跑进了50秒,他成为了第一个400米跑进50秒以内的亚洲人!
  毫无疑问,陈强又刷新了一个亚洲纪录!
  ……
  过了好半天,陈强才缓过劲来,他站起身,开始和利迪尔攀谈。
  “中国能有你这么优秀的运动员,我想中国体育的未来,一定会充满了光明!”利迪尔笑盈盈的接着说:“看来我是真的老了,也应该彻底的退役了。”
  “利迪尔先生,您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员,以您的年龄,再跑三五年,肯定不是问题,没有必要这么早就退役。”陈强开口说道。
  “其实我本来就打算,明年的时候就彻底退役的。我已经向教会申请,成为一名神父,到了那个时候,我不仅要去给孩子们上课,还要传播主的福音,我恐怕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从事体育运动。”利迪尔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而且我认识了一个漂亮的姑娘,她是个加拿大来的护士,我已经打算向她求婚了!”
  “哦,那真得提前恭喜你了!”陈强双手一抱拳,做出了一副恭喜的姿势。
  谈起自己的女朋友,利迪尔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陈强能够感觉到,此时的利迪尔,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利迪尔那种充满了希望的笑容,让陈强如沐春风,但下一秒,陈强却产生了一种悲伤的情绪,因为他想到了利迪尔最终的结局。利迪尔最终被日本人抓住,在日本投降前,他死在了日本人的集中营里。
  “如果利迪尔能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离开中国的话,就不会被日本人抓进集中营,也不会因此而丧命,我要不要劝劝他呢?”
  这个想法从陈强的脑海中冒出,但是下一秒,他又马上否决了这个想法,因为他想到了利迪尔的经历。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利迪尔本来是有机会离开中国的,但他只是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送到了加拿大避难,而他自己却选择留了下来。
  战争爆发以后,利迪尔随同其他的英国侨民,被日本人抓住关进了集中营,那个时候英国和日本之间曾经举行过多次交换俘虏,而利迪尔在第一次交换俘虏时便出现在了名单上,但是利迪尔并不愿意离开,他将这个名额送给了别人,一个孕妇。
  利迪尔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他坚持自己的信仰,他愿意为了信仰付出一切,包括他的生命!
  想到这里,陈强长叹一口气。
  “这样一个坚持信仰的人,就算是我告诉他,他会死在日本人的集中营里,想必他也不会离开,说不定还会坚定他留下来的决心!一个伟大的运动员,注定会做一些伟大的事情。”
  ……
  带着两场胜利,陈强回到了住处,然后进入到了训练空间当中。
  两条信息出现在训练空间当中。
  200米跑进22秒以内,解锁新任务。
  新任务,在赛道上完成一次200米短跑。任务时间,22秒,任务奖励,50积分。
  400米跑进50秒以内,解锁新任务。
  新任务,在赛道上完成一次400米短跑。任务时间,50秒,任务奖励,100积分。
  “果不其然,我的比赛成绩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又解锁了新的任务。我现在终于有了200米和400米的任务了!”
  之前华北运动会的时候,陈强的200米跑了一个22秒整,但是并没有解锁新的任务。当时陈强距离解锁200米的任务只差了0.1秒的时间,如今陈强跑了一个21秒7的成绩,终于解锁了第一个200米短跑的任务。
  至于400米,如果不是这一次比赛超水平发挥,刚刚好跑进50秒的话,说不定陈强还需要很久才能够成功解锁400米的任务。
  “22秒跑一个200米,可以得到50点积分,这个任务的难度也是够大的。200米入门任务的难度,可要比100米入门任务难度大的多。”陈强想起了百米短跑所解锁的第一个任务,是12秒内完成100米,可以得到10点积分。
  而百米短跑的第二个任务是11秒内完成100米,得到50点积分,任务奖励和200米的入门任务一样,也就说二百米的入门任务,难度和百米短跑第二个任务的难度相当。
  至于50秒跑完400米那个任务,陈强现在是不会去做的,以他现在的水平,差点累晕过去,才勉强将400米跑进50秒以内。虽然100分的积分奖励很诱人,但是也得有能力拿到才行。
  ……
  “看报,看报,万国运动会,短跑健将陈强战胜洋人!”
  “卖报喽,《大公报》今日新闻,天津运动健将再创亚洲纪录!”
  “陈强两胜洋人,扬我国威!”
  “亚洲最快再创佳绩,一日打破两纪录!”
  次日的天津,报纸上全都是万国运动会的新闻,而陈强的胜利,也成为了万国运动会上最大的亮点。
  在天津卫,陈强本来就很有名气,如今经过这新一轮的宣传,陈强再次名声大噪。
  而且这次还是战胜了洋人,那要比战胜日本人更加的光彩夺目,一时之间,各界的夸赞声都落到了陈强的头上,陈强又被老百姓视为民族英雄般的人物。
  天津的各所中小学,也掀起了一股学习短跑的浪潮,但凡是上体育课,那么老师必然是教大家练习短跑,学生们也很愿意去练习短跑,很多天津的少年都将陈强视为偶像,希望可以向他那样战胜洋人。
  而陈强也接着这股风头,新签约了一个广告代言。
  这次是一家汽水的代言,不用陈强去帮着卖货,他们只需要借用一下陈强的形象,画一个陈强喝汽水的海报新刷出去,然后贴在汽水的售卖点。这一单生意,陈强什么都不用做,躺在家里便赚到了500大洋的报酬。
  当然也有很多卖保健品的、卖假药的商家找到陈强,希望陈强为他们代言,但是一律被陈强给回绝了。骗人的东西,陈强是绝对不会碰的,否则的话岂不是助纣为虐。
  ……
  六月中旬的某一天,陈强又被张伯苓叫到了家里吃完饭。
  “陈强,因为你今天过来吃饭,我娘特意多做了两道菜,我今天是沾你光了!”张锡祜笑着说道。
  张锡祜是张伯苓四子,也就是张伯苓未来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那个儿子,他目前也在南开大学读书。
  陈强看了看桌上的菜,虽然很普通,也没有什么大鱼大肉,但是却让他感觉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酒足饭饱后,张伯苓将陈强叫到书房中,显然是有事情要跟陈强谈。
  “陈强,下周你跟我去一趟北平吧!”张伯苓开口说道。
  “什么时候出发,我需要准备些什么?”陈强开口问道。
  “这次要去住个两三天,你带换洗衣服就行,对了,把你的运动服和鞋子都带着。”张伯苓嘱咐道。
  “北平要举办运动会了?”陈强有些跃跃欲试的问。
  “不是。”张伯苓摇了摇头,接着说道:“这次咱们是去招生的!”
  陈强恍然般的点了点头,如今已经是六月份了,接下来的七八月份,便是各大学招生的时间。
  只听张伯苓接着说道:“又到了大学的招生季了,往年到了这个时候,整个京津地区的大学都会行动起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争夺生源。”
  “这次我打算去拜访北平几所比较有名气的中学。名义上虽然是拜访,但实际上也是宣传咱们南开大学,希望下个月入学考试的时候,会有更多的学子,可以报考南开。带你一起去,也是想接着你的名气,给咱们南开大学打打广告。到时候,说不定得需要你上跑道上跑两圈,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南开大学的实力!”
第一零九章—第一一零章
国难当头,加练跳远,参加奥运
  1933年以前,国内所有的大学都是自主招生的,学校自己出题,自行组织入学考试,生源的录取也是由学校决定,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民国大牛某一科目零分还能入名校的情况。
  而到了1933年以后,学校虽然是自主招生,但是公立大学的招考名额则由民国教育部统一规定。
  各个学校的入学考试时间也不同,比如南京的中央大学,入学考试时间是七月的中旬,北京大学入学考试时间在七月末,广州大学入学考试时间是在八月上旬。而南开大学入学考试时间则是在七月下旬。
  这种入学规则之下,一个学生可以去报考多所大学,考完清华去考北大,哪个学校能录取上哪个。这有点像未来特长生的高考,考生会去赶场似得参加多所高效的特长生考试,优秀的学生也能够达到多所高校的录取标准。
  南开大学作为私立学校,学费比起公立学校要昂贵许多的,在当时能上得起南开大学的都是有钱人,所以南开大学的学生数量一直不多。
  南开大学也不能光靠张伯苓这个“化缘和尚”到处募资来维持,招生收学费还是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今正值六月份,是中学的毕业季,也是南开大学宣传的最佳时机。
  为了能够多招一些学生,张伯苓带着陈强来到了北平,去拜访北平比较知名的几所中学。
  ……
  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是陈强的第一站。
  清朝的时候,这里曾经是专门为八旗子弟设立的八旗官学,1894年的时候改名为经正书院,1902年又改名为宗室觉罗八旗中等学堂,民国成立后改为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招生也全面放开,开设国文、英文、数学、史地、理化等科目,从此以后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成为了一所普通中学。
  说是普通中学,但实际上平民老百姓也是去不了的,能够在这上学的,虽然不至于每个都是达官贵人家的孩子,但也都是富裕人家的子弟,都是能上得起南开大学的。
  北平距离天津并不远,陈强在万国运动会上大胜洋人的消息也早已经传到了北平,陈强在北平也算是小有名气。
  京师公立第一中学的操场上,陈强又表演起了百米短跑,而且还邀请了京师公立第一中学几位跑的比较快的同学一起比试。
  然后在一片的惊叹声中,陈强甩开其他几人一大截距离,冲过了终点。
  “陈强跑的好快啊!”
  “不愧是亚洲最快啊!”
  “听说连洋人的世界冠军,都不是陈强的对手!”
  “好厉害啊,我也想像陈强那样,把洋人给比下去。”
  “我决定了,下个月我要去天津,参加南开大学的入学考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