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874

  看见他这幅呆头呆脑的模样,赵然心道不会吧,莫非弄成白痴了?
  走过去伸手在觉远眼前晃了晃,觉远毫无反应,于是赵然又喊了声:“秃驴?秃驴?”觉远还是没有动静,眼睛却愣愣地望向远处不知名的所在,似乎意识并未清醒。
  这可不是赵然的本意,真要想作弄觉远,他飞符传讯东方敬,或者大卓、小卓师叔,甚至裴中泽也行,直接就将觉远送了道门馆阁,去地牢中清修三百年不迟。
  于是赵然连忙取出一张神清符,照着觉远脑门子上一拍,神清符顿时星散为清凉的水滴,顺着觉远肌肤就渗了进去。
  过了片刻,觉远猛然深吸了一口气,喊了声“哎呀”,眼神中重现光泽,视线也回到了赵然身上。
  赵然松了口气,指着觉远嘴角道:“先把哈喇子擦了,真恶心……”
  觉远抄起袖子来将嘴角擦净,然后无力的往后一倒,躺在地上歇息了片刻,这才站起身来:“道兄这是什么法门?九天玄龙大禁术?”
  和尚既然不再唤他牛鼻子,他便也不再称其秃驴,因道:“不错,还行么?”
  觉远点点头:“还行吧。”
  “还行吧?到底行不行?要不要再试试?”
  觉远连忙摇头:“挺好,挺好,不试了,不试了……”又问:“我那昌明菩萨咒,你怎么不怕了?你现在什么境界?两年不见,莫非你已入黄冠?不可能啊……我上个月遇到个羽士境的道士,斗法时也没见他抗得住,到你这里为何就无用呢?”
  赵然嘿嘿道:“知道雷锋么?”
  觉远歪着脑袋思索片刻,摇头:“这是什么人物,哪家馆阁的修士?”
  赵然一本正经道:“等你见到雷锋叔叔之后,自然就明白为何你的昌明菩萨咒会失灵了。”
  觉远还在苦苦思索雷锋这个名字,赵然已经伸手在他脑袋上摸了两把,吃吃笑道:“和尚,你怎么还俗了,发质不错嘛,光泽也好,又黑又亮的,啧啧……”
  觉远将赵然手掌一把拍开,翻身而起,怒道:“还好意思说!《阿含悟难经》呢?快些还给我!为了寻你,贫僧整整蓄发一年,差点没被人笑话死!”
  赵然笑道:“走走走,去我庙里做客,别跟这荒郊野外杵着了,跟杆子似的。”唿哨一声,将老驴召唤过来,翻身而上。
  觉远忙将自己散落的诸般法器收了,大步流星跟在老驴屁股后边,向着君山赶去。
  到了晚间时分,赵然已经回到了君山,在自家庙前驻足而望。庙门上挂着两盏气死风灯,将“君山庙”三个大字照得通亮。
  赵然回头向觉远笑道:“如何?这庙还不错吧?”
  觉远不停奔行了大半天,拄着腰大口喘气,摇了摇头:“先进去歇会儿再说。”
  庙里已然听到动静,吱呀呀打开大门,金久、关二、鲁进、林双文、钟三郎等人一窝蜂涌了出来,都惊喜地喊着:“庙祝回来了!”
  赵然指了指身旁的觉远道:“这是我一个故交,特来寻访我的。”
  觉远的打扮看上去像是店铺里的伙计,众人也不知是什么根底,猜测他也许是赵庙祝发迹前的贫寒之交,见庙祝并没有介绍姓名,便没多问,只是热络地打了招呼。
  进了寮院,赵然在自己正屋中坐定,众人都跟着进来,各自找了椅子坐下。赵然见状,知道这几位必定急着有事回禀,也不避讳觉远,拉着觉远坐了。
  许老伯进来见礼,问:“赵庙祝回来这么晚,想必还不曾用饭吧?我家那口子正生火添水,不知赵庙祝想吃些什么,老汉我这就回去操持。”
  赵然摆手道:“老伯随意弄一些,简单些就好,今日已完,就不用太过费心了。”
  徐老伯答应着退了下去,赵然又见门槛外候着一人,仔细看去,却是慈善堂李管事,便招呼李管事也进来:“老李也来了?有事么?……进来一起说就是了。”
  等李管事进来后,金久等人开始向赵然禀告君山事务。
  头一件就是秋收事宜。君山地区原本是一片从未耕种过的生地,土地虽然肥沃,但因为今年是首耕,故此原本预计亩产不高。不过有了五色大师从旁襄助,翻土、除虫、引渠等等方面进展都很顺利,故此比原先预计要多不少,具体如何,还要收完以后再算。但据有经验的老农估计,满足百姓们一年的吃食是没什么问题了,要想大丰收,还得看明后年。
  君山庙这几位都不擅长农事,故此金久按照赵然走前的吩咐,将三个村落组织起来,以熟悉农事的老者为首,建立了三个临时性的“生产队”,准备集中力量收割,收割的具体日期就定在三天后,届时要先在君山庙中举办斋醮。
  这件事情赵然还是让金久主管,林双文从旁协助,必要时他还会将五色大师请出来,想来不会出什么意外。
  第二桩是君度山中的“匪寨”,关二看了看觉远,欲言又止,赵然挥挥手让他但讲无妨。蒋竹子和张五在君度山中建立的匪寨已经收容了十多个江湖盗匪,这些人要么是刚到这里就被捉拿的,要么就是“慕名”来投的,在君山地区没犯过什么罪行。君度山匪寨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几个月本地太太平平,一切顺遂,有些不开眼的蟊贼跑来滋扰地方,都被蒋竹子和张五带人打杀了,可以说立了不小的功劳。
  关二的意思,之前捉住的开碑手宋雄有悔过之意,想要重新做人。目前君度山中的“匪寨”里并没有什么过硬的好手,所以关二想让宋雄“转正”,也好过去主持“匪寨”事宜。
  赵然问了问金久、鲁进、林双文甚至钟三郎的意思,众人都说宋雄几个月来的表现不错,庙里的苦活累活抢着干不说,还主动帮着村子里的百姓做事,农活虽说不会干,但挑粪、挑水、修屋等等杂事,从来没有推辞过。关二和鲁进试探了宋雄两次,在无人看管的情形下,宋雄也没有逃跑。按照宋雄的说法,是想在这里安居下来,以求一个清白之身,从此安心过日子。
  赵然考虑片刻,便答允了,但前提是要看宋雄在接下来的秋收中是否表现良好。
  第三件事,是上个月的时候,西边江油县发了洪灾,无数村落被淹,大水蔓延处,甚至将县城都围在其中。洪水持续了六天后才逐渐退了下去,但已经造成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官府正在想办法救济,西真武宫也在打听情况,准备插手救灾,但无论官府还是西真武宫,做事的效率都不高,真要开始救助,恐怕也得等上个把月了。
  现在已经有成群结队的江油县难民东入谷阳县,就连君山地区都逃过来数十户灾民,如今已被金久等人择地安置了下来。慈善堂的李管事就是专为此事而来,如今他主事的慈善堂已经收容了数百难民,正要来君山庙申请救济银两和米粮。
第五十九章
君山会议
  关于江油县洪灾一事,金久等人的意见是尽快对逃入君山的灾民实施赈济——实际上他们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在小君山西麓山脚下,金久等人设置了一处救济站,搭建了一些简陋的茅草大棚,以收容进入君山地区的数十户百姓。
  为了防止这些灾民冲入小君山和君度山之间的盆地,将上万亩即将收获的粮食抢走或者毁坏,关二等人将三座村子的庄丁组织起来,在各处路口设置关卡,以严密保护粮田。好在这片盆地周围都是山岭,只有六七处豁口连通外界,每个豁口撒上十来名庄丁,暂时还能应付得过来。可如果灾情继续严重下去,灾民疯狂涌入,局面必将不受控制!
  金久的建议是,立即向东部各县、甚至保宁府、潼川府等地购粮,应对很有可能出现的粮荒;同时加大庄丁的组织力度,将年岁在四十至五十的男子也组织起来,可以将庄丁的数量扩充一倍,严防各处山口关卡,坚决将灾民堵在君山地区之外;最后要尽可能的动员所有能够参与劳动的百姓,抓紧抢收秋粮。
  金久最后说,他和关二、鲁进、林双文等人已经商议过了,准备把各自的体己银子拿出来,暂时以为缓手,这笔银子总共三千多两,他准备让慈善堂的李管事立刻去办理购粮的事宜。好在君山庙开创头一年的香火银是可以减免的,也算减轻了少许负担,但金久仍然希望赵然出面说项,把第二年的香火银也减免下来。
  看着金久神情凝重的侃侃而谈,赵然颇为欣慰,这个两年前还是一身纨绔习气的谷阳县官二,如今凭空增添了几分沉稳,做起事情越来越井井有条了。让赵然最为肯定的,是金久眉宇间流露出来对治下百姓民生的那份浓浓的担忧,要是换做以前,金久哪管旁人死活?
  等金久禀告之后,赵然点了点头,充分肯定了金久等人这段时期内在庙事、民事、灾事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对他们主动拿出私银充作公用的义举给予了极高的褒奖。这些官面话和程序话赵然熟稔已极,当真是信口拈来,不费半分气力。虽然都是套话,但却又是不可或缺的,他说完这些话以后,金久等人表情都舒缓了不少,见识最少的钟三郎甚至已经咧开嘴笑了起来,堂上气氛开始逐渐好转。
  顿了顿,赵然开始讲实际内容了。
  “今年是君山庙新立的头一年,所谓万事开头难。不过我想对你们说的是,希望诸位都把君山庙当做自己真正的家。我赵然孤身一人,家中二老都已经过世了,如今在君山庙立身,早已将君山当做了自己的家。金师弟和关二哥都出自豪门大户,林老哥和鲁进家中也甚殷实,我不管你们之前是怎么想的,但我需要你们仔细思量的是,开创和继承,哪一条路更适合自己。三郎倒还好说,家里就在君山,我同样希望你能够明白,只有君山这座大家庭好,你的小家才能更好……”
  “其实我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之前并未考虑成熟,但既然机缘巧合,便不用再权衡来权衡去了,今日就与你们商定吧。你们都知道,君山地区这片上万亩的荒地,是我与谷阳县签了文书的,五十年内,这片荒地都由我说了算,按照和孔县尊的约定,今年和明年,我需要每亩地纳粮二斗,后年开始,则减为一斗,十年后则为三斗。百姓们应该怎么纳粮给我呢?我的想法是,前三年,每户每亩纳粮二斗,三年后纳粮三斗,十年后纳粮五斗,减去缴纳官府的粮税后,中间的差价都是我的。如此,前两年不算,从第三年开始,相当于百姓们留五成,官府拿走三成,我赵然得二成……”
  “可是我现在改主意了,一个人不可能做得了所有的事情,一个家也不是我自己就能建立起来的。我是修士,需要追求长生之道,没有那么多时间打理庶务,可以说,君山庙这一年能够如此顺利,都有赖在座诸位的努力,尤其是我先后离开的这几次,诸位都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所以我打算将我本人的二成收益拿出来,与诸位折股……”
  赵然吃了口茶,空出时间让众人思量,然后问道:“你们刚才说,准备拿出自己的体己银子来应对这次邻县的灾情,很好,但光吃不吐不是我的风格,你们报一下数吧,看看各自出了多少银子?”
  金久已经醒悟过来,两眼放光,大声道:“我出了一千二百两!嗯,再加八百两!”
  关二也连忙应道:“我出了一千五百两,再加五百两。”
  林双文道:“我是三百两,再加二百。”
  鲁进还没回过味来,嘀咕道:“我是二百两,啥意思?”
  钟三郎脸皮泛红,低头没敢吭气,他家穷,一分钱都掏不出来。
  李管事待众人都报了数,咳嗽了两声,小心翼翼道:“赵庙祝,我这里有五十两,钱是少了些……可不可以认一股?”
  赵然掐指一算,这就是四千七百五十两了,于是道:“这样吧,我再借三郎五十两,咱们也给金记店铺的金掌柜留二百两,这就是五千两整。我追加五千两,凑足一万银子,以五十两为一股,折两百股。我占五成,金师弟和关二哥各占两成,林老哥五厘,鲁进和金掌柜各两厘,三郎和李管事各半厘。今后君山的一应收益,都照这个法子分配。”
  说话间,许老伯夫妇端上一桌吃食,热的汤饼、两盘酱菜、一盘熟肉,还有一盆肉馒头。
  赵然便招呼大伙儿都围着桌子坐下,一起吃饭。
  觉远坐在赵然身旁,一边吃一边歪着脑袋琢磨着什么,赵然也不去多问。
  吃完之后,将餐盘碗筷扯下,赵然擦了擦嘴,继续道:“咱们接着说。刚才说的,是田里的产出,但这不是全部。农业为基本这是不假的,但光有农业的话,只能填饱肚子,老百姓还是富不起来,想要富,工业和商业、包括服务业都要建立起来才好……”
  金久满腹疑窦问道:“商贾向来剥利,这恐怕不太好吧?庙祝说的工业和服务业又是什么?”
  赵然:“……嗯,作坊……作坊就是工业。君度山北山谷中盛产陶土,咱们可以建立陶瓷作坊,山中那么多大树,可以建立家具作坊,其他先不说,只说这两桩生意,咱们秋收以后就可以做起来。东西生产出来以后,除了满足自用,还可以出口到外面卖银子。刚才金师弟问,说商贾剥利,可咱们东西生产出来以后,还非得商贾们卖到外面去不可,因此商业利于交通……至于服务业,嗯,将来咱们君山人多了,会有客栈、店铺、酒楼……”
  关二插嘴道:“青楼瓦嗣!”
  金久、鲁进、林双文等人立刻恍然大屋,都嘿嘿诡笑起来。
  赵然拍了拍额头,咳嗽两声,把话题重新引回来,继续道:“除了刚才说的进项外,小君山和君度山中的药材也可以采出变卖,同样是大伙儿的收益,此外,君山庙的香火银子也算在里面……也许一年两年不见得能有所进益,但只要大伙儿齐心努力,所有这些产出,都会有所盈利,这些盈利就按照咱们刚才说好的股份来分配。”
  话音一落,金久等人齐声喝彩,屋子里当真是一片喜气洋洋。
第六十章
功德和经书
  众人越说越欢喜,都在想象着君山将来繁盛起来后,会是如何如何景象,眼中满是憧憬。
  夜虽然已经很深了,但既然大伙儿都没有散去的意思,赵然便接着道:“下面说说这一万银子应该怎么花。君山地区要想发展成我刚才所说的模样,将来的路还很长,也需要的诸位同心协力。”
  金久等人都道:“庙祝你老人家就只管吩咐吧,我等竭尽全力就是。”
  赵然点头道:“银子怎么个花法,其实是与君山庙的发展有关的。如今君山草创,虽说初步有了个轮廓,但所欠仍多。我以为,最重要的,就是人力的不足。金师弟,如今咱们君山有多少百姓?”
  君山庙一直是道门事务和官府事务一把抓,作为实际管理者,金久对治下百姓的情况了然于胸,当下道:“钟家庄一百八十三户,丁口计八百九十;李家庄二百二十户,丁口一千零九十;吴家庄二百六十一户,丁口一千三百七十。”
  赵然道:“那就是丁口三千多了?这么点子人,太少了!咱们将来要开创的是大事业,就靠这么些人,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目前的第一要务,就是吸纳人口。”
  金久已非当年的纨绔,对民生民情可谓知之甚详,当即疑惑道:“可是君山这片可耕的田地已经没有了,如今每户均分了二十亩上下,要是再多来些人的话,哪里去找田地?”
  赵然道:“小君山以西的山谷地势还算平坦,整治出来的话,可以多得五千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