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874

  东方敬应了声“是”,便和东方礼一道,告辞出来。
  刚出了书房,就见远处来了一位白须道士,见到东方敬后笑道:“致敬回山了?怎么?愿意和宁家丫头成亲了?”
  东方敬尴尬道:“蔡师叔说笑了……对了,这是我大师兄,师叔可还记得?”
  东方礼已经换回了道装,只是头发还为长成,稍显古怪。毕竟已经过去二十年,蔡云深起初并没有想起来,待东方敬点明,他才猛然变色,往后退了一步,惊异道:“致礼?你不是叛出道门了么?”
  东方敬连忙解释了一番,蔡云深这才明白过来,感慨道:“原来如此,致礼你当真不易,这么些年苦了你了。不过致岚更苦,你这次回来就好,再不许辜负了她!”
  东方礼谦逊了几句,道:“师叔放心。”又问:“师叔是来见我师父的?”
  蔡云深笑道:“不错,这一年我去了北溟海,总算道祖护佑,让我找到了玄甲龟,费尽心机弄了少许精血回来。方才从师尊处出来,师尊让我取一瓶送来给大长老过目。”
  东方敬忙致贺:“恭喜师叔了,北溟海苦寒之地,向来危险之极,不意师叔竟然冒险而入,且还能克竟此功,为玉皇阁增添了如此名贵之物,想来师父必然有所厚赐。师父就在书房中,师叔请进便是。”
  蔡云深刚要进去,却又被东方敬拉住道:“对了蔡师叔,不知你收了多少玄甲龟的精血?能否匀少许给师侄?不瞒师叔,我有个朋友根骨不是很好,急需此物弥补精元……”
  蔡云深道:“哦?此物珍贵难取,我得之不多,倒是的确留了一些,但已答允给一位小友熬药……你这位朋友是谁,不如恳求大长老,从我献上的这瓶精血中取一些?”
  “我这朋友姓赵……唔,那回头我再去寻父亲说说……蔡师叔请进吧,我和大师兄还有事,回头再和师叔相叙。”
  “姓赵?咦,我那小友也姓赵,名赵致然,是龙安府谷阳县君山庙的庙祝……”
  “呀,原来蔡师叔认识他?”
  “哈哈,正是同一人!君山庙初立时便是我去办理的神像入殿,当时和赵小友相处融洽,相谈甚欢。你这朋友年纪轻轻,一身阵法本事可了不得,天赋极高的!只是可惜根骨未正,以致精元不足,练精一关很有些障碍……既然是他,致敬你就不用犯愁了,我这里留下的一瓶就是为他预备的。”
  东方敬点点头:“既如此,便劳烦师叔关照了。赵师弟在修行上很用功,道士境法力已满,只是受制于精元不足,有了这玄甲龟精血弥补,破境便指日可待了。”
  蔡云深惊讶道:“道士境法力已满?居然如此神速?莫非又有机缘?”旋即一摆手:“放心就是,回头我便要去一趟君山。师叔我先进去见大长老,有什么事下来再说。”说罢,径直叩门而入。
  东方敬准备转身离去,却见东方礼在一旁凝神思索,不由问道:“师兄,怎么了?”
第三章
做客君山
  嘉靖十七年的春耕正在紧张的进行着,赵然从长宁谷回来的时候,阡陌纵横的田野中,百姓们正在辛苦的播撒种子。村子里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声不绝于耳,真是好一片田园气息。
  蓉娘跟在赵然身后,满脸好奇地不停张望着,时不时问上几个幼稚的问题,比如秧苗在水里泡着会不会死?比如沟渠中的水那么混浊,鱼怎么养得活?赵然没有笑话和鄙视的意思,一一耐心解答。
  身为君山地区道门和官府的最高领袖,赵然对自己的“怠政”很是惭愧,一回来后便立刻进入角色,下基层走起了群众路线。他按照十选一的比例,在农户中挑选了一百户家庭,耗费七天时间挨个走访一遍。
  询问的问题大概集中在几个方面:去年的收成好不好、田租交了多少、在村中的“农业大比武”中排在第几个等次、是否收到了与等次对应的奖品——他去年让金掌柜订购的铁锅、陶罐等物;田租是怎么上交的、除了田租外是否缴纳了别的税赋或杂钱、君山庙下发的物品是否收齐、有没有被经手人克扣;家里存下的余粮打算怎么使用、最想换取的物品是什么、来君山贩货的商贾走卒用什么价买粮;今年的心愿是什么、觉得君山还缺什么……
  蓉娘耐着性子陪赵然挨家挨户走了一遍,看他将这些对话记录在纸上,然后逐渐形成一些或圆或方的图形,最后算出一些歪歪扭扭的字符,最后忍不住问道:“这些事情有意思么?”
  赵然指着纸页上的字符和图形向蓉娘解释:“大约八成的百姓都对今年的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这表明我们的政策是有效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六成百姓的收获扣除田租后可以支撑到明年,三成百姓能够支撑到秋收,还有一成百姓粮食不足,这里面原因复杂,你看,都在表中列明了……说明今年的外购粮食还不能停下来,唔,由此我决定建立一座粮仓,作为君山的战略储备粮库,库存至少保持在五千石以上;从价格上来看,粮食仍然居于高位,其次是棉布,再次是农具,这是君山今年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也是今年的农业工作重心;有三成百姓都提到一个问题,君山没有学塾,这是我的疏忽……”
  看着略显疲惫的赵然,蓉娘心中微怜,想了想道:“东方赔的银子到手后,我都匀给你吧,够么?”
  赵然毫不客气的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多谢你有心了,不过你也别全给我,自己留下些吧……很多事情不是钱的事儿……你看,已经有苗头了,几个村子都出现了村佬代收田租时以大秤收粮的事,还有,我去年采购了一批铁锅、陶罐之类的奖品,本来是按照各家贡献大小不同来分发奖励的,但是实际发放中,有两起以低充高的现象,虽然不起眼,但这个苗头不好,得想办法从制度上解决……”
  蓉娘道:“我刚才问你有意思么,是想说,你总是把心思放在这些琐事上,会不会耽搁修行?”
  赵然差点就脱口而出:我修行的就是这些琐事!好在他还有几分理智,没有因为太熟而泄露自己的秘密,不过他觉得自己也应该为修炼的与众不同而做一些铺垫了,于是道:“蓉娘,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万物之中皆有大道,你别小看了这些日常琐事,他关乎百姓民生,这里面就含有最根本的大道。不是只有在深山中吸纳灵力才算修炼,那只是一个方面,除了修行法力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面,就是我们的道心。”
  “道心?与天地相合,圆融虚实,这不就是道心么?”
  “说得不错,但这是修道的最终目标,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各人有各人的方法,我的道就在这些百姓的琐事之上,这是我走的路数,旁人学不来,我也学不会旁人的道。”
  蓉娘想了想,点头道:“好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虽然和我的不一样,但殊途同归?”
  “嗯,看来你领悟力还是比较强的,怎么样,是不是对我的道很感兴趣?想不想拜师?我可以勉为其难收下你。”
  赵然整理完手上的数据后,又拉着蓉娘来到小君山西麓的上新村,这里是去年江油县洪灾后新开辟的定居点,如今已有三百二十户移居至此,都是江油县逃荒而来的灾民。
  上新村的村落建设已经竣工,因为户数比较多,建村的时候分散成大约五个聚居点,呈梅花状分布,各自相隔百丈远,中以水渠相间。
  这里原本是密密的老林,现在周围已经开出了一片片新田,大致已经超过千亩,新移民们同样在田地间忙碌着。上新村西北处堆积了厚厚的一排排原木,垒得很高,上面有几个幼童正在玩耍。
  赵然一处处向蓉娘介绍:“这些灾民去年秋天才逃荒到了这里,我们君山庙组织他们建设家园,开垦田地,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当然,开出来的田地还是不够,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争取在明年春耕前,将这片盆地全部开发出来,总计将超过五千亩……看到那些木头没?我们正在筹建家具作坊,师傅已经请来了十多位——那头的大竹棚就是作坊,第一批家具都是桌椅。不过这两天调研下来,还是应该将生产重心放在农具上,这一批桌椅完工以后,就让作坊赶制农具,当然,铁头还需要外购……”
  蓉娘怔怔看着山谷盆地中辛勤劳作的百姓,再看看赵然,良久无语。
  比起开垦了上千亩田地的上新村,下新村的开发时间还要晚一些,进度也更慢,至今只有不到五百亩。赵然对此有些心急,如果只有这点田地的话,今年下新村的粮食绝对是个大问题,将成为君山的一大负担。
  赵然立马赶到小君山五色大师的洞府,将五色大师唤了出来。看着兀自哈欠连天的锦鸡,赵然气乐了:“我说大师,我这才出去几天啊,你就躲着偷懒?我说下新村那头新田开垦缓慢呢,原来你跟这儿睡大觉?”
  五色大师不乐意了:“咯咯,你这个小道士,我哪里偷懒了?咯咯,这个小姑娘是谁?你还好意思说我?你自己跑出去勾搭了个小媳妇回来,还有脸怪我做事不尽心?”
  蓉娘怒了:“好嘛,你这只大鸟是什么妖怪?嘴里不干不净说的什么胡话?什么叫勾搭?”
  “咯咯,小丫头脾气不小……咯,什么大鸟?本师是五彩锦鸡!”
  这两位说着说着就剑拔弩张起来,一个拍打着翅膀要冲过来“教训教训你个不知礼数的丫头”,另一个飞出满天法器嚷嚷“且让你尝尝本姑娘的厉害”,让赵然头大如斗。
  赵然连忙左右安抚,好容易才让这两位收了斗法的心思。他将屠夫送的那条熏腿扔给五色大师,打发着这只锦鸡去下新村帮忙,这才回过神来安抚蓉娘。
  不过蓉娘却没怎么生气,反而笑盈盈道:“赵师弟,我发现你这里真有意思,有只呆头呆脑的癞驴不说,居然还养着只会说话的灵鸟,有趣有趣……不过你养的这只畜牲不怎么听话,我且多住两天再走,好歹帮你把这鸟驯服一些……”
  正说着,天边一道白光飞至,赵然抄在手上,然后置于额头上一探,不禁喜道:“师门相招,又可以回华云馆修炼一个月了。”
  蓉娘路上听赵然说过拜师华云馆的事情,只是没想到刚好应在今日,不高兴道:“去就去呗,欢喜成这样,至于么?”
  赵然笑道:“我跟你不同,难得有师傅……师兄指点一二,这是机缘,必须好好珍惜才是。对了,你赶紧回武后山吧,我回庙里嘱咐几句就要上路。”
  蓉娘眼珠一转:“你自去你的,我在这里多停些时日,帮你管束管束这只大鸟,驯到它听话为止!”
第四章
感同身受
  赵然再次来到华云谷,这里依然是一片林木茂密的老山沟,怪石嶙峋、层林莽莽、人烟罕至,和他去年来时一模一样。
  这一回,赵然不须大卓、小卓师叔引导了,他去年拜入江腾鹤门下时,是在华云馆受箓的,算是华云馆弟子,受赠道袍、令牌、令旗、经书等物,其中令牌就是入馆的阵钥。
  赵然下了老驴,换上标记着一朵焰火的华云馆道袍,整了整衣冠,抖手将令牌打出。一点白光没入前方虚空之中,眼前景物晃了一晃,似乎周遭一切都未曾变化,但赵然知道护山的离火玄光大阵已经被他开启。
  迈步而入,赵然眼前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再往前一步,忽而脱离黑暗,进入一片白茫茫的云雾,第三步,赵然才算入了华云谷,放眼望去,青山如黛、飞瀑流云、亭台楼阁、画廊水榭……咂摸咂摸滋味,自己和蓉娘投入万两银子翻新的仙君园虽然华美精致,但与这里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远远不及。
  赵然一拍老驴驴臀,笑道:“驴兄自去,走时再唤你。”老驴扯着嗓子“昂”了一声,撒开蹄子冲入一片竹林之中。
  几头梅花鹿在草坪间悠游,望了望突然出现的赵然,又漫不经心地低头啃草;一行白鹭自赵然头顶飞过,赵然感觉自己蹦起来就能拽下两只;远处几名道士自桥上穿过,连看都没看赵然一眼,匆匆不知去往何方……
  赵然深吸了一口清新满含灵力的空气,向着灵剑阁行去。
  华云馆十八流派,灵剑阁只是其一,位于华云谷福地西方。登上一座小石桥,远远看见前方矗立着一座九层的八角高阁,这便是灵剑阁的核心所在,去年赵然曾在剑阁一层修炼过一段时光。
  下了阁,就见一个老道迎了上来,正是灵剑阁一脉的俗道全知客。
  “道长来了?且入院中安歇,几位道长都在剑阁中修炼,魏道长说如果您来了,便请稍候,他们修炼完了就出来相见。赵道长,我已让人准备了饭食,现在就传入您房中?”
  赵然点了点头,微笑道:“有劳全知客了。”伸手摸出锭十两的金锞子递过去,“我是俗人一个,也不知该当备些什么见面礼才好,去年多承全知客关照,这是贫道一点心意,还望全知客不要嫌弃。”
  “这可怎么当得起!哎呀呀……多谢赵道长赏赐了……”别看谷内谷外如仙凡一般,但黄白之物到了哪里都是管用的,全知客搓着手接过金锞子,脸上满是笑意。
  赵然回到上次自己住的屋子,里面一切都没什么变化,刚转了一圈,饭食就端上来了,赵然正巧饿了,也不客气,抄起筷子就开始吃喝,走箸如飞。吃到一半,全知客又端了个托盘上来,里面是一道热乎乎的小菜,闻之香薰扑鼻。
  全知客将菜肴放下,笑道:“我少时曾外出学过厨艺,如今老了,已经多年不曾动手,也不知合不合赵道长的口味,若是不好下咽,道长尽管打我板子就是!”
  赵然是个爱吃的人,当下就拔了一小半到碗里伴着饭吃,越吃滋味越佳,口中连声称赞:“妙啊,这是什么肉?这辣椒真够劲道,平凡中显工夫,全知客这是大厨的手艺啊!还有米饭没有,再来一碗!”
  全知客眼都笑眯了:“赵道长是个懂吃的,我这小菜就是伴着饭里一起吃才最好。这是麂子肉,昨日去谷外打来的;辣椒是我自种的,赵道长若喜欢,我天天给道长炒一些。”
  赵然不停催促:“好好好,快些取饭来,辣死了!辣得爽,辣得妙!不能歇的……”
  全知客答应着,忙去厨下盛饭,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吃饱了肚子,赵然饮了杯清茶,心满意足的踱步而出,想了想,转身去了七巧林。过云岚岗、火心洞,行了约莫二里地,便来到这片满是核桃林的小山坡。
  七巧林的俗道知客入林禀告,不多时,便见诸蒙快步而出,隔着老远道:“赵师弟怎么来了?哦,对了,不知不觉又是一年了,赵师弟这是回来修行的吧。”
  赵然笑道:“不错,今日刚到,正巧师父、师兄他们都在修炼,不好打扰,便来你这里转转。一年不见,修为可曾进益了?”
  二人在谷中随意游荡,说说闲话,看看风景,倒也自得其乐。
  谈到修行进境,诸蒙忍不住问道:“赵师弟,莫不成是我看花眼了?我怎么感觉你的修为深厚了许多?”
  赵然叹了口气,双手负于身后,望着断崖流水装逼道:“难啊,法力已不可再进一步了,若无机缘,今生便止步于此了。”
  诸蒙开始还安慰:“赵师弟不可堕了青云之志,修行非是一日之功,每日里能进少许便当知足,不可能一步便踏过去……”忽然觉着不对,“哎?你什么意思?‘不可再进一步’是什么意思?”
  赵然摇头叹息:“法力已经充盈气海,无法再有进益了,除非入羽士境,可我这根骨和资质你是知道的,愚钝得很,哪里有那么容易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