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874

  魏致真特意向赵然解释,同时寄托的意思,并不是说本命元神的一半寄托在符箓上,另一半寄托在金丹上,也不是说本命元神前一刻寄托在符箓上,后一刻寄托在金丹上。它同时与符箓和金丹相合,既在符箓上,又在金丹上,换句话说,它既不在符箓上,又不在金丹上。
  这句话或许很难理解,但却是楼观派本命元神二元性的真实写照。举个简单的例子,楼观派修士和别人斗法时,可以直接以本命符箓出招,也可以与金丹相连的本命法器出招,二者都是“大招”,威力无穷。当本命符箓受损的时候,本命元神并不会受损,因为它寄托在金丹之上。那么如果本命法器受损了怎么办?也不怕,因为本命元神不在金丹之上,而是寄托在符箓之中。
  赵然听得目瞪口呆,对这种玄之又玄的事情很难理解,最后只能勉强借助另一方世界“波粒二象性”学说来强迫自己接受。
  不过理解起来虽然很困难,但听上去却相当不错,赵然心中不由又是激动又是鄙夷。激动的是这条路子太邪乎,绝对是杀人或保命的“光明大道”;鄙夷的是如此战斗除了“耍赖”二字,真找不到合适的字眼来形容。
  当然,赵然现在还没有机会接触楼观派的核心道法,他一个小小道士,必须将羽士、黄冠和法师境跨过去,才能考虑本命元神的事情。只有到了那个时候,魏致真才会将楼观秘藏——《水石丹经》传授给他。
  甚至到现在,二师兄余致川和三师兄骆致清都还没有见过这本书,他们两个至今还没迈过黄冠到法师之间这一瓶颈。
  经过魏致真的讲解,赵然终于算是彻底缕清了未来修行的步骤和思路,虽然《先天功德经》里也有简单的解说,但毕竟绝不可能有魏致真讲的那么清晰,更何况《先天功德经》后面几章的内容还没到手,所以赵然对这方面的知识相当贫乏。这就是有老师和没老师的区别。
  单就目前而言,想要进入羽士境,必须先把精元炼化完成,然后再和法力融合,争取凝练出精炁来。不过赵然也说不好到底自己凝练出来的还能不能叫精炁,不过既然《先天功德经》上也是这么说的,那想必应该是没问题的。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赵然每天都在向魏致真恶补修行基础知识,算得上大有收获。
  除了恶补知识外,赵然的修炼主要安排如下:
  每天在洗心亭中坐在蒲团上静心,同时修炼九天玄龙大禁术。
  然后入剑阁第一层炼剑。他本来还想再挑选一两柄飞剑,但魏致真告诫他一句“贪多嚼不烂”,便将他彻底打醒。修炼时便还是以飞剑空空和飞剑松风为自己的主要手段,在剑阁第一层的近百飞剑中反复磨练。
  十多天下来,飞剑空空没什么进展,依旧是“诡谲人寰”的出招轨迹,而飞剑松风的使用却得到了极大锻炼,无论是出手速度还是剑术的控制腾挪,都有了显著提升。有时候赵然不禁想,这也就是在剑阁之中,换个别的地方,哪里有那么多飞剑和自己陪练?难怪楼观派以飞剑出名,千年古派的底蕴毕竟还是不俗的。
  就在赵然勤于修炼,几乎忘了外界的时候,大师兄来到了剑阁一层,将沉浸在炼剑中的赵然唤醒:“小师弟,老师相招,让你去后山见他老人家。”
第九章
见召入青城
  青城山下,赵然抬头仰望,清秀的山峰一层叠着一层,其中若隐若现一座座道院宫观。
  入山的路径旁边,四处可见挑着担、推着车的游商小贩在和游人讨价还价,隔不多远就有一处茶肆酒铺,里面同样坐满了各地来的旅客。
  赵然知道这是因为青城山太有名,这座名列天下第五的洞天福地,上千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人前来一睹真颜,纯粹赏玩者有之,好奇者有之,其中更不乏求仙访道者。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玄元观的原因,这座川省十方丛林的最高道观就矗立在青城山中,让青城山下人流如织。
  说起来,他在玄元观中还是有熟人的,而且不止一个。其一是原无极院监院宋致元,如今在玄元观出任寮房水头,还有一个就曾经挂职无极院知客的本家赵致星,也不知赵致星回了无极院以后如今在做什么。
  赵然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没有顺着山径入山。玄元观什么时候去都成,但玉皇阁的召见却不能懈怠了,更何况事关他的修行问题。
  两天前,江腾鹤与玉皇阁之间的沟通终于有了结果,玉皇阁的意思,召见赵然属于机密事务,不好随意透露,所以江腾鹤也不知究里。不过依照江腾鹤的想法,赵然还是去一趟的好,毕竟玄甲龟的精血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当然,江腾鹤也做了一番叮嘱,如果此行不顺,让赵然不必强求,只管回来,他会想办法亲自去为赵然将玄甲龟的精血取来。
  有师门做后盾的感觉真是不错,赵然兴冲冲骑着老驴就赶到了青城山,此行对他极为重要,一旦能够将精元补足,他的修行道路就会顺畅得多。
  赵然离开了繁华的山口,绕着山麓转到了西南侧,按照老师江腾鹤的指点,从一处密林中钻入,寻到一条清溪,顺着溪水上溯。
  也不知攀越了几重山,渐渐进入云雾茫茫的谷地之中,赵然仔细辨认着方向,终于来到一处高耸入云的峭壁之下。
  赵然仰头大量了一番,觉得这处峭壁的模样与老师所言相仿,于是从驴背上下来,拍了拍驴头:“驴兄,这就是青云峰么?”
  老驴侧着脑袋左看右看,却看不出所以然,打了个响鼻,开始低头检视蹄下的青草,时不时卷上几颗大嚼。
  赵然取出玉皇阁发来的飞符名帖,手指一弹,那名帖化作一点白光,倏然没入云雾中的峭壁之内。他点了点头,看来就是这里了。
  须臾,云雾中漩出一道太极阴阳门,门中走出来一个道士,头顶上的道冠却很古怪,歪歪的搭在只有两寸短发的脑袋上,束不出道髻来,看上去很是别扭。
  赵然觉得这道士瞅着很有些面熟,不禁愣了愣,然后立时恍然,笑问:“和尚?”
  道士笑了笑,点头道:“赵师弟来了……贫道东方致礼。”
  赵然咂摸过味儿来,忙稽首道:“莫非是东方师兄的……呃……师兄?”
  这个称呼很奇特,不过却很应景,东方礼失笑道:“正是……赵师弟远来辛苦,请入山饮茶。”
  赵然牵着老驴随行入山,眼中立时映入一片壮阔的仙家景象。高耸的山峰望不到顶,围着山腰的是座座巍峨的宫殿,其中金桥鹊起、玉带缠绕,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在日光下散发着七彩的光芒。
  当真是恢弘无比!
  赵然仰着脖子看了看眼前高达十丈的门坊,不仅脱口而出:“玉皇坊?”
  东方礼道:“不错。玉皇阁创建祖师本命应神为玉皇,与赵师弟相同。”又指了指远处绝顶,道:“混元顶上便是玉皇殿。”
  “混元顶?”赵然放眼望去,只见最高峰处,云雾缭绕中现出一层层玉白石阶,石阶之上,有飞檐突起,只是为云雾所挡,看不真切。
  东方礼带着赵然过玄玉金桥,向山麓左侧而行,绕过几个院落,眼前是片竹林,几圈竹屋环绕其中,显得十分雅致。
  “这是阁中云水房,接四方挂单修士……”东方礼指着其中一间道:“师弟要不要歇歇?”
  赵然摇头:“不累,不知阁中召见我,是为了……”
  “坐下谈。”
  一排翠竹之后,是座小亭,小亭就在悬崖峭壁边,崖壁上汩汩淌着清泉。进入其中,远眺四下,可见日头斜射、万山镀金,真好似凌虚而设。
  东方礼手腕一翻,亭中的石桌上多了套茶具,他抄起茶壶向身后转去,从亭外崖壁边摄了一注泉水。茶壶凌空高于石桌半尺,东方礼取过茶具中的一柄团扇,轻轻摇动,茶壶下凭空生出火焰,不多时,泉水兹兹响了起来。
  一人一盏满上茶水,东方礼轻声道:“师弟请。”
  二人对饮,赵然只觉一股清香浸澈心脾。再眺望亭下壮美的山景,心道原来这才是神仙般的日子!
  “不知东方师兄在么?”赵然没话找话。
  “他有些事耽搁了,晚些会来访你。”
  饮了两盏,东方礼道:“你我这是第二回相见,上一次是在长宁谷。你或许会奇怪我的身份……实不相瞒,我二十年前去往夏国,入职天龙院,直到上月方才返回大明。还来不及回青城,便受致敬之托,查察佛门内应,你看我须发还没长出来呢,呵呵……”
  “呵呵……”赵然陪着干笑了两声,心道原来如此。
  “对了,赵师弟认识蔡师叔?”
  “蔡师叔?”
  “蔡云深师叔。”
  “哦,蔡师祖……”
  东方礼含笑摆手:“馆阁中尽是修行中人,不似十方丛林,你我各论各的,其实你唤他蔡师叔也可以的,当然如果蔡师叔不介怀,你和他又相交莫逆,直呼蔡师兄他都没意见,我和致敬也不会有意见。”
  “嗯,蔡师叔和我是去年相识的,当时我在君山布道,新立君山庙,需要请神像镇庙,蔡师叔便是为此而来……因为我于阵法一道略有心得,颇得蔡师叔赏识,他对我算得上多有提携。”
  “你客气了,蔡师叔对你赞不绝口,说是于阵法上受你启发甚多。”
  “那是蔡师叔抬爱。不知他近来如何?这次来玉皇阁,我还想拜望拜望他。”
  “蔡师叔挺好,他刚从北溟海回来……他找到玄甲龟了,还带回来一些玄甲龟的精血。他一直对你念念不忘,说是要给你弥补精元,所以便将你请了来。”
  尽管之前便已经知道此事,但等到东方礼亲口确认,赵然还是忍不住心头怦怦直跳——这玩意儿对他太有用了,可以节省好几年修行上的工夫,对于一个修士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毫无疑问,那就是时间!
  低阶修士的寿元其实与凡人没有太大不同,不同的只是更加健康而已。在相同的条件下,普通人如果能活五六十岁,那么低阶修士也就六七十岁罢了。只有炼就金丹之后,入了法师境,寿元才会有本质上的提升。
  如无意外,法师境通常能够轻松活过八十岁,大法师寿元则在九十岁到一百岁之间,炼师境修士一般能够长寿一百二十岁,大炼师境则可以轻松跨越一百四十岁的门槛。至于真人或者天师境,寿元可长达一百八十岁以上,而大真人或者大天师,二百岁以上根本不是问题,有些合道境的高人,甚至可以挺到三百岁!
  因此,修行路上,每一步的实质,都是为了抢时间!
  如果能够弥补精元,赵然就可以提前三四年进入羽士境,这节省下来的三四年,其意义毋庸置疑。
  想到这里,赵然呼吸都粗了。
第十章
和东方大师兄谈心
  谈到蔡法师取得玄甲龟精血时,东方礼偏偏不说了,端起茶壶给赵然续水,动作优雅而缓慢。赵然屏住呼吸等了半晌,却始终没有下文,不禁有些沉不住气。他刚要追问,正好看见东方礼手端茶盏,眼神却望向山外,似乎陷入了沉思之中,于是忍了忍,静待对方开口。
  片刻之后,东方礼道:“我那师弟是个极认真的人,做起事来一丝不苟,细致到了极点。在长宁谷时,为了试探出佛门细作,他整整携带了数尺高的卷宗,囊括了七百多份履历。我陪了他几个月,每一次选人的时候,他都要反复揣摩,和我详细商榷。”
  顿了顿,东方礼忽然开始背诵赵然履历:“赵致然,本名赵然,石泉县赵家庄人氏,父母双亡,家有薄田三亩,生活贫寒。幼时发蒙,学业甚佳。嘉靖十二年三月,为县衙征发,赴川陵铜矿徭役,途经清屏山时遇兵难,为楚大炼师所救。四月,入无极院为火工居士,历圊房、饭房,十三年正月受牒,月考、岁考俱在一等之列,因助华云馆行走捉妖有功,受道门褒奖。十四年六月,迁经堂静主,其后赴白马山军前效力……”
  背到这里,东方礼转头看了看赵然:“……九月,逢元大炼师于叶雪关开升门法坛,因此而入修行门槛,只是正骨未果,功效不著,对么?”
  赵然点了点头。
  东方礼续道:“十一月,迁无极院方堂方主……呵呵,赵师弟升迁如此之速……嘉靖十五年十一月,转迁君山庙祝至今。”诵毕,轻笑道:“当日我问致敬,你这履历普普通通,为何要将你置入查核名列之中,致敬说,是因为你曾有一段日子被掳至夏国,最后和庆云馆的裴中泽一道逃回来的……你也莫怪致敬,选到你时,其实已经选无可选了——你前头我们已经查过四十多批……也是致敬韧性极佳,若是换了我主事,早就放弃了,绝不会想到竟然真能查出来。”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不会记怪东方师兄的。”
  “如此最好……在长宁谷时,我对你并未曾留意,因为你的履历实在是寻常得紧,后来有一天,听致敬和蔡师叔交谈时特意提起到你,便想起了一事,还请赵师弟不吝指教。”
  “哪里谈得上指教,师兄您尽管吩咐,师弟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东方礼点头道:“多谢师弟。既如此,我也不瞒师弟,在夏国二十年,师兄我倒也做成了不少事,可有一件却始终未能得偿所愿,至今引为平生憾事。不知师弟可曾听说过夏国迦蓝寺?”
  赵然一怔:“迦蓝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