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874

  玄谭和赵然、梁兴夏这几日一起研究乌参丸改良的配方,其间有过很多次谈话,是关于天马台寺的问题。
  天马台寺位于天马台山,天马台山属于天马台寺的传承辖地,这一事实已经造成了六百年,没有意外的话,是无法更改的。这是六百年形成惯例,是得到天龙院、佛门各主要寺庙、夏国世俗朝廷公认的规矩。
  既然如此,赵然给玄谭出了主意,那就是建别院。别院不传布天马台寺的佛法,不接纳信众上香,就不存在侵占别家寺庙地盘的行为,自然就不会遭受别家寺院的抵触。
  那么建别院干嘛呢?
  第一个,当然是就近炼制丹药。天马台山离兴庆太远了,来回一趟就得小半个月,赵然折腾天马药业的目的,可不是一个月卖几颗丹药,他是要大批量炼制并销售。
  第二个,除了丹药外,他还想把天马台寺拉进金波小集团的势力范围之中,这可是有一位罗汉境、好几位比丘境高手,同时还有一大批沙弥境修行好手的寺庙,以赵然好折腾的性子,让他眼睁睁看着不伸手,真是浑身不自在。
  第三个,从天马台寺角度角度考虑,在兴庆府周边建了别院,生活条件要好过天马台山,搬迁一半僧人过来,往天马台山转运物资的压力就减少了一半,耗费也就少一半,何乐而不为?
  当然,这也是赵然和阿斯兰、玄谭相处了几天,发现天马台寺这帮僧人思维比较单纯才提出的建议。说白了,天马台寺的和尚都没那么多心机,不会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坑赵然。
  就好比现在的玄谭,刚来兴庆府没几天,就已经不自觉把赵然当成了衣食父母,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浑没半分修行者的自觉,完完全全一心一意谋发展。
  这样的和尚很可爱,所以赵然很喜欢天马台寺。想起那个小和尚觉远,想起曾经差点把自己坑死的宝瓶僧,赵然就忍不住嘀咕,同样都是和尚,为什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所以,赵然已经和玄谭商量好了,一旦寺里同意,就在兴庆府周围买一座小荒山,建一个天马台寺别院,到时候挂上天马药业制药坊的牌子。
  在梁兴夏的小本上,记录着赵然对这门生意的总结性归纳,这叫“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第四十一章
别院
  兴建天马台寺别院,是整个天马台寺过去既没想过,也没能力做的事情。兴建一座寺庙需要大量银钱,寺庙兴建完毕后投入使用,僧人的食宿、香油、日常用度、修缮等等费用,又是大笔银钱。
  如果寺庙建起来,没有大量信众支持,根本维持不下去,纯粹就是个消耗品。
  按照金波会所成东家的建议,兴建起来的别院并不依靠信众,而是使用天马药业(好吧,天马台寺僧众都认为这个名称很奇怪,他们其实更中意“天马药铺”之类的称呼)的盈利分红来维持,这就可以考虑考虑了。
  但在兴庆府修建别院,需要多少银子?这一点,方丈也好、住持也好,更别提四大班首,没有一个有清晰概念的。
  但阿斯兰是赵然“九天玄龙大禁术”的受害者,早就被赵然的口灿莲花折腾得晕头转向了,最近一直沉迷于修别院这个项目,思考过很多,所以回答起来倒也比较详尽。
  按照兴庆府的时价,在郊外买一座小些的荒山,占地三、四百亩左右的那种,也就五百两银子。这一点都谈妥了,野利家愿意出让一座这样的小山。
  在山中建一座别院,五六进院舍,材料加人工,大概六百两,再把山路修整修整,购入合用的物件等等,加起来撑死了两千银子足矣。
  众僧正听阿斯兰兴奋的阐述未来之际,住持龙央忽然伸手,将一道白点抄在袖中,皱了皱眉:“玄谭发来的。”
  天马台寺穷困,若非重大事项,一般很少用飞符传讯,所以众僧都很是忐忑,不知道玄谭那边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正跟这儿激动的描绘未来生活的美好画卷呢,可别出什么幺蛾子!
  龙央将飞符展出来,却是一幅工笔画卷,画的是一幅山水。
  一座小山的半山坪上,有泉水流淌,有鲜花漫漫,有青草茵茵。
  一座两层的山门,就在山脚下矗立。
  山门横牌上写着“翠鸣山庄”,左右两侧是两块竖匾,左边写的是“天马台寺别院”,右侧写的是“天马药业制药坊”。
  众僧精神一振,都仔细看那图。
  半山坪上是一片开放式建筑群,在绿树清潭中,掩映着一栋栋的小楼,有无量光佛殿、炼丹堂、禅堂、客堂、斋堂、云水堂、库房、藏经楼、藏宝阁等规制较大的殿堂,也有众僧居住的小巧院落。
  各处建筑都以回廊、亭台、拱桥、月门相连,人在其间,如置身仙境,不,如在地上佛国一般,当真是看着就心旷神怡,想想就激动得睡不着觉。
  方丈龙济大师颤抖着白须长眉,喃喃道:“不忍看,不忍看啊。”
  住持龙央大师一边用手指在画卷上不停的摩挲,一边两眼放光道:“方丈师兄,你住这栋小楼可好?身后就是高亭,可以望向山外……西堂师弟,这楼你住吧?旁边还有你最爱的池塘莲花……东堂师弟,你喜欢这栋么?……”
  西堂首座频频点头:“好,好。”
  东堂首座则摇头:“这座小楼有菩提树,住持师兄不是最爱菩提么?我换一栋就是……”
  方丈龙济重重咳嗽一声:“诸位师弟!先说正事,切不可沉湎物欲,损了修为。”
  众僧连忙惊醒,俱都合十:“阿弥陀佛。”
  龙济叹道:“这别院好是好,却要糜耗多少银子?怎么建得起?怎么住得起?玄谭飞符中没有提么?究竟怎么回事?”
  龙央忙再去辨识刚才的飞符,片刻后道:“传讯说了,这是金波会所成东家亲自设计的图纸,连同购置翠鸣山在内,初步估算,总耗费大致在八千两以上。”
  众僧都是一惊。之前天马台寺对大笔银钱没有概念,但在阿斯兰带回驼队后,便有了比较的对象。
  阿斯兰带回来的七十峰骆驼,以及骆驼上驮的粮食、布匹、用具等物,足以让阖寺僧众撑到年底,但这还只是第一批度荒的物资,据说后面还有两批物资。
  三批物资加起来,总价才白银两千,可见八千两是一笔多大的数目。
  龙济合十:“阿弥陀佛,诸位师弟,将此卷收起来吧,我天马台寺自祖师西行后,于此山中建寺,六百年来,秉承了清淡修行的宗旨,如此穷奢极欲,非是我等能够享用的。”
  阿斯兰不甘道:“方丈,此行兴庆,弟子曾去高台寺礼佛,高台寺就建在兴庆府的朱雀大街上,占地宽广,豪奢远甚此图。”
  龙济道:“高台寺是佛门重寺,信众极广,香火极盛,修得菩萨果的大德有几位?证就佛陀位的又出过几位?岂是天马台寺可比?于咱们而言是奢侈,于高台寺而言,则算不得什么了。诸位要明白此中的分别。”
  别说阿斯兰不甘心,四大班首虽然都是比丘境的修为,面对这样一座山庄,同样动了心。
  西堂首座道:“方丈,或者将此图中的规制减去一半呢?”
  龙济叹道:“减去一半,那也是四千两以上,咱们天马台寺何曾拿的出来?”
  住持龙央脸色极为古怪,道:“师兄……玄谭说,这银子,不用天马台寺出。”
  龙济一愣,随后道:“是金波会所成东家出么?那更不能要,这份人情,如何还得起!”
  龙央道:“也不是金波会所出。玄谭说,成东家说了,‘别人出银子,咱们住院子’……”
  这个道理,天马台寺僧众没有一个明白,此事暂且放下,但由此带来对未来生活美好的蓝图构想,却充盈在每一位僧人的心中。
  随着玄谭将改良后的配方重新发回天马台寺,随着天马药业将第一批药材送到天马台山,乌参丸的炼制便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赵然的设想很清楚,天马药业炼制的丹药,目标人群是‘凡人’,所以原配方中,很多涉及修行的灵药都直接被去除,很多需要高深修为才能炼制的步骤也一并删减。
  药方中的五十三种药材被削减为二十三种,原本的十三味灵药只保留两味最常见的龙地黄和丹朱皮。
  炼制配方则由十八个步骤削减为十二个,其中十个步骤和尚境就可以炼制,剩下的两个也只需比丘境的僧人费点时间操作片刻而已。
  整个制药过程仅仅花了三天。
  这样的乌参丸其实已经不再是可以弥补法力损耗、短时恢复修为的灵丹,而是对普通人用处更大的内服药丸:可以滋阴补肾、恢复元气,医治体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等,尤其在壮阳方面功效明显,最关键的是服用下去立竿见影,且毫不伤身!
  什么样的药物卖得最火?对此,赵然凭借那个世界的经验,可谓相当清楚。
  天马台寺按照新的配方开始小批量炼制,由西堂首座出手,十余名弟子合力,三天内炼制成功十二粒。
  阿斯兰骑着骆驼,星程赶往兴庆府,梁兴夏立刻安排病号试药,仅仅服用三天,每天一粒,病人立刻龙精虎猛,药效极其明显。
  剩下的九粒,由天波会所以“壮神丹”之名,在前来会所聚宴的权贵富豪中配送出去,不到十天时间,就立马打响了名气。
  这帮权贵富豪既然流连于金波会所,或多或少都有些肾虚的毛病,一粒下去效果立显,如此良药,哪里有不买的道理?
  当金波会所酒楼大管事翠娘一个劲抱怨“壮神丹”不够的时候,金波拍卖行在秋季第一次拍卖会上正式推出丹药的拍卖。
第四十二章
令人晕眩的募资方式
  修行寺庙炼制、极佳的效果、兴庆权贵高层口碑良好、药物炼制极难……众多噱头纷纷上演,把第一瓶“壮神丹”的价格顷刻间推到了六百两的高位。
  每瓶三十粒,相当于每一粒二十两银子,由于药物紧缺,这瓶丹药的零售价很难预估。而成本,如果不计天马台寺僧人投入的劳力,每一粒则为三两多一点,其中龙地黄和丹朱皮的采购占了大头。
  无论价格和成本,都肯定无法同真正的灵丹相比,那些灵丹动辄就是上千两银子,当然功效也肯定不是壮神丹能够相比的。但毫无疑问,二十两银子已经超出普通百姓的整年收入,这已经跨入天价丹药的行列了。
  所以,壮神丹的目标人群虽说指向“普通凡人”,但所谓普通,也只是相对修士而言,在凡人中并不普通,真正的普通人谁吃得起?
  最关键的,这种药属于消耗品!元气给你补上去了,你会不会立刻去青楼试试药效?那必须的!去了以后,是不是又要开始走向肾虚?那也是肯定的!然后呢?继续买药!
  当然,由于其中含有两味灵药,其采购毕竟不容易,同时为了保持药的价格维持高位,天马药业将年产量定在六百粒左右,预计盈利将超过一万两。
  按照天马药业的股份比例,其中金波会所拿走七千两,天马台寺收益三千两。
  梁兴夏又学到一门生意经,满心的欢喜,高大衙内和野利怀德等天波小集团的重要成员,也对这门可以长期经营且收益稳定的生意很是看重。
  高大衙内和野利怀德甚至开始催着赵然,什么时候接手翠鸣山,以便把制药作坊开在兴庆府。只有把制药作坊放在身边,随时盯着,他才能睡觉睡得安心。
  至于玄谭,不用赵然主动开口,他已经开始构思第二种丹药的配方了。
  赵然起初也很高兴,整个操作过程相当顺遂,颇有几分那个世界资本运作的赶脚。
  投入资本挽救一家濒危企业,然后成功重组,穿越前曾经让他顶礼膜拜的高端操作如今在他一手导演下获得成功,其舒爽感和成就感绝不仅仅是赚点银子就能比得上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